![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含答案解析) 练习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0407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含答案解析) 练习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0407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含答案解析) 练习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0407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导学案
展开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
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也属于信息传递
2.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3.下列哪一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形成多倍体
D.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控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时,一定能增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5.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干扰能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
6.下列生产实践未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
A.人工释放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
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成虫
D.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7.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
A.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
B.草原上羊的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群数量的增长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
D.废弃多年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
8.下列有关制作生态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合理搭配瓶内生物与非生物的成分
B.按合适的比例放入不同营养级的生物
C.生态瓶要避免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D.定期向瓶内投放食物,通入洁净空气
9.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则表明( )
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
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
③营养结构越复杂
④营养结构越简单
⑤生态平衡容易被破坏
⑥生态平衡不易被破坏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0.下列关于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B.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C.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D.地球上全部的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的稳定性相同
11.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12.两个不同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
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
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
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13.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4个不同地点,由上游到下游依次标记为1、2、3、4并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这条河流污染最严重的是地点3附近
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
C.地点3溶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D.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14.招潮蟹是生活在海边的一种甲壳动物,每到繁殖季节,雄蟹就会挥动红色的大螯吸引雌蟹,不同的招潮蟹挥螯的方式不同,如下图甲、乙两种招潮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招潮蟹的挥螯行为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信息。
(2)这种求偶行为的产生与体内分泌的________有直接关系。
(3)上述实例表明,生物种群的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上述描述中涉及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同时可以知道,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________。
15.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的密度长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下图所示:
(1)甲昆虫是_______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______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________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3)预测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通过________反馈调节会____________,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稳定性。
16.下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
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TS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图2所示的坐标系中绘出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
答案解析
1.答案为:B;
解析:[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个体内的信息传递,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范畴;信息传递对于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种群繁衍、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性引诱剂的使用属于化学信息的应用。]
2.答案为:C;
解析:[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属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属于生物种内的信息传递;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反映的是草与食草动物两种不同的生物之间的营养信息传递。]
3.答案为:C;
解析:[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都是物理信息的应用,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是化学信息的应用。]
4.答案为:C;
解析:[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控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A正确;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时,不一定能增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如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态平衡,C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D正确。]
5.答案为:C;
解析:[受到干扰后,种群数量波动范围小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干扰能力强。]
6.答案为:D;
解析:[性外激素最重要的作用是引诱害虫异性个体前来交尾,生产中常用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植物的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光照,据此可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等。黑光灯可以发出较大剂量的紫外线,诱捕一些对紫外线敏感的害虫。秋水仙素处理可抑制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产生多倍体,未利用信息传递。]
7.答案为:B;
解析:[A项中体现的是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互利共生关系;C项说明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该生态系统恶化甚至崩溃;D项反映的是群落演替。]
8.答案为:D;
解析:[由于能量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生态瓶中各种生物与非生物搭配应合理,比例要合适,A、B正确;生态瓶要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但不能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C正确;生态瓶不需要通空气,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气,可以确保该生态系统顺利运行,D错误。]
9.答案为:C;
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
10.答案为:D;
解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相反的关系,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但恢复力稳定性差。]
11.答案为:A;
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物质循环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12.答案为:D;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相同干扰后,甲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所需要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说明甲抵抗力稳定性低,乙抵抗力稳定性高,A项正确;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B点也会提前,B项正确;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延长,C点右移,C项正确;乙生态系统恢复原状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D项错误。]
13.答案为:C;
解析:[地点3溶氧量最少,说明地点3附近污染最严重,A正确;水中溶氧量从地点2开始减少,说明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B正确;地点3溶氧量减少主要是由于水中有机物较多,好氧型细菌消耗氧气增多引起的,C错误;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即具有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14.答案为:
(1)行为 (2)性激素 (3)繁衍 (4)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种间 稳定
解析:招潮蟹的挥螯行为是一种求偶的行为信息,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绿色属于物理信息,气味属于化学信息,行为特征属于行为信息,这些信息可在不同生物之间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5.答案为:
(1)植 肉 捕食 具有抗药性 没有抗药性
(2)相对稳定 抵抗力 自我调节
(3)负 逐渐恢复 恢复力
解析:
(1)乙昆虫的密度随甲昆虫的密度波动,所以甲昆虫是植食性昆虫,乙昆虫是肉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具有抗药性,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没有抗药性。
(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3)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通过负反馈调节逐渐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16.答案为:
(1)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抵抗力稳定性越弱 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总稳定性越弱(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如图
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维持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维持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生态系统的稳态是动态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依赖自我调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导学案,共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导学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