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 3.1 信息系统的设计 第2课时 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4/570283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修2 3.1 信息系统的设计 第2课时 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4/570283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修2 3.1 信息系统的设计 第2课时 教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4/570283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必修2 2.6 小型信息系统的组建 第1课时 教案 教案 24 次下载
- 必修2 3.1 信息系统的设计 第1课时 教案 教案 21 次下载
- 必修2 3.2 数据库的构建 教案 教案 28 次下载
- 必修2 3.3 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 第1课时 教案 教案 24 次下载
- 必修2 3.3 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 第2课时 教案 教案 22 次下载
教科版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3.1 信息系统的设计公开课第2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3单元 信息系统的设计
3.1 信息系统的设计 第2课时
-----信息系统的概要设计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开发信息系统的基本过程,理解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通过实例活动,首先要求学生了解对信息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的方法,并能绘制相应的功能层次图,然后要求学生了解简单的概要设计方法。
1、 能够对一个简单功能模块进行概要设计。
2、 了解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的特点。
教学重点:对简单功能模块进行概要设计。
教学难点: 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的特点。
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 |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开发软件项目时,首先要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进行需求分析。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 | 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 通过问题的方式导入课程。 |
什么是概要设计 | 在完成对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之后,接下来就是设计软件系统。软件设计往往被分成两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前期概要设计,用于确定软件系统的基本框架;然后进行后期详细设计,用于确定软件系统内部实现细节。 |
|
|
活动1 设计“学生登录”界面 | 同学们需要输入什么内容,才能确认这名学生的身份?
| 学号和密码,因为姓名可能重复。 参照教科书中的图3.1.2,借助画图软件或通过在纸上绘制草图的方法来设计模块界面。 |
|
活动2 概要设计“学生登录”模块的功能 | 为了验证学生的身份,学号与密码应存在哪里? “学生登录”的功能设计,需要考虑四种情况:(1)输入的学号、密码正确;(2)输入的学号错误;(3)输入的密码错误;(4)连接数据库异常。 | 数据库中 设计“学生登录”模块的功能。 |
|
活动3:概要设计“修改密码”模块 | 要求用户只能修改自己的密码。同学们想一下,如何判断是用户自己修改密码? 设计“修改密码”模块的功能,需要考虑以下几种情况:(1)输入的原密码错误;(2)两次输入的新密码不一致;(3)输入的原密码正确,并且两次输入的新密码相同。 通过活动,同学们大致体验了概要设计过程。完成概要设计后,再进行详细设计,然后进行编码实现及测试。这样,才有可能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 | 思考并回答,如增加原密码。 借助画图软件或在纸上绘制草图。提示:输入密码很重要,为了防止用户不小心输错,可以要求输入两次相同的密码,如教科书中的图3.1.4所示。 设计修改密码的功能。
|
|
探究系统的生命周期 | 一个信息系统的研制,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经过开发、使用、维护、修订,直至废弃,这个状态的变化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测试,使用和维护几个阶段,相邻的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每个阶段都以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为基础。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模型有很多种,同学们可以上网搜索“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模型”,看看有哪些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模型? | 上网搜索“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模型”,如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迭代模型等。 |
|
探究快速原型模型 | 前面讲解如何开发学校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时,采用的方法是先快速、粗略地设计一个系统模型,然后交给用户即学校进行审核或评估,再根据学校提出的意见和需求进一步修改、完善系统,之后将修改过的系统再交给学校评估,由此循环反复,最终形成一个确定的系统。这种开发开发模型称为快速原型模型。使用快速原型模型的基本过程如教科书中的图3.1.5所示。
观察快速原型模型的基本过程,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如果不能完全确定用户的需求,能否使用快速原型模型? (2)采用快速原型模型设计信息系统的优势有哪些?缺点是什么? 归纳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缺点 | 一起探讨以下问题。 (1) 如果不能完全确定用户的需求,能否使用快速原型模型? (2) 采用快速原型模型设计信息系统的优势有哪些?缺点是什么?
思考回答问题。 |
|
瀑布模型 | 对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根据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的不同阶段进行开发,规定了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一般,逐级下落。这种开发模型被称之为瀑布模型。它的开发过程如下图所示: 仔细观察瀑布模型,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在瀑布模型中,如果在“测试”阶段发现“需求分析”出错,会造成什么结果? (2)采用瀑布模型设计信息系统的优势有哪些?缺点是什么? 归纳瀑布模型的优缺点
|
思考并回答问题 |
|
小结 |
| 回顾本节课所学 | 回顾所学 |
作业 |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一个信息系统的研制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经过开发、测试,直至使用的过程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 ②快速模型采用自上向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 ) 2.举例分析瀑布模型和快速模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
| 巩固所学 |
End
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 (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3.1 信息系统的设计优秀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 (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3.1 信息系统的设计优秀第2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3.1 信息系统的设计公开课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3.1 信息系统的设计公开课第1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3.1 信息系统的设计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3.1 信息系统的设计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案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