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第五单元 第六课时 活动课---提问题并解答 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第七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统计(1) 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第六单元 第二课时 统计(2) 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第六单元 第三课时 统计(3) 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五 表内除法(一)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冀教版二年级上册五 表内除法(一)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师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6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学生实际操作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及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其中“平均分”的含义以及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除法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一)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教材选用了“小松鼠分松果”这个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并设计了两个层面的活动,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出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操作和交流,亲身体验和理解平均分。
(2)更加注重概念的本质特征。
平均分是除法的核心概念,在本单元教材中,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意义的基础之上的。教材没有提出“两种分法”,而是将不同的分法安排在平均分的的教学中,突出了除法概念的本质特征。
(二)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把物品任意分成几份以及“同样多”的含义都有一定的理解和经验。教材在活动安排中,给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借助自己生活经验呈现出不同的分法。
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时,也注意安排了除法与乘法的衔接,让学生初步体会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 结合动手操作和具体事例,经历由“平均分“到用除法算式表示抽象过程,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口诀求商。
3. 能在熟悉的情景中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并解答问题。在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 对除法和用口诀求商有兴趣,对学好数学有信心。有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意义以及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列出除法算式;利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
除法师学生接触的一种新的运算形式,虽然学生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但是理解除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切身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参与操作活动。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为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充分的体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2.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求商的过程。
3.合理地组织练习,完成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表内乘除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熟悉的掌握,教师要合理地组织练习。
(1)经常安排与乘法口诀有关的练习。
(2)适当加强课堂练习的密度。
(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7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平均分
1课时
认识除法(1)
1课时
认识除法(2)
1课时
乘除法的关系
1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
1课时
活动课
1课时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总计
7课时
相关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1页。
数学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教案设计,共2页。
数学人教版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人教版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