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
绝密★启用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组
(题文)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下面小题。
1.(小题1)该流域新垦区
A. 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B. 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 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D. 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2.(小题2)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A. 面状与点状
B. 线状与岛状
C. 点状与岛状
D. 点状与面状
【答案】
1.2.C
【小题2】【小题2】D
【解析】
1.2.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所以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由图知,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不一致;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有相似性;与非农垦区是相互联系的。故选C。
【小题2】【小题2】区域空间分布形式一般是:农业区呈面状,城市和工业区呈点状。故选D。
2013年7月,美国“汽车城”底特律正式申请破产保护。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3.早期有利于底特律经济发展的条件是
A.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B. 水陆交通便利
C. 开发历史悠久
D. 石油资源丰富
4.近年来,底特律人口大量外迁,人口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 区域竞争力下降
B. 传统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严重
C. 人口增长过快,环境人口容量小
D. 传统产业衰退
5.我国下列城市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与底特律相似的是
A. 杭州市
B. 济南市
C. 黄山市
D. 大同市
【答案】
3.B
4.C
5.D
【解析】
【分析】
底特律位于美国五大湖区,是在汽车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属于工业城市。早期有利于底特律经济发展的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便于原料、产品的运输。底特律人口大量外迁,人口急剧减少,主要原因是区域竞争力下降,传统产业衰退。
3.底特律位于美国五大湖区,是在汽车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早期有利于底特律经济发展的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便于原料、产品的运输,B对。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开发历史悠久不是汽车工业的主要因素,A、C错。附近缺少石油资源,D错。
4.近年来,底特律人口大量外迁,人口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区域竞争力下降,传统产业衰退,经济衰退,A、D包括。传统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严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B包括。美国人口增长模式是三低模式,人口增长较慢,C不包括。
5.底特律属于工业城市,是在汽车工业基础上发展的。我国城市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与底特律相似的是大同市,是在煤炭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对。杭州市、济南市是省会城市,黄山市是旅游城市,不是工业城市,A、B、C错。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规模
B. 劳动力成本
C. 原材料成本
D. 技术成本
7.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 市场规模大
B. 技术水平高
C. 劳动力素质高
D. 基础设施水平高
8.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A. 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 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 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 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答案】
6.B
7.A
8.D
【解析】
【分析】
本组题以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转移为背景材料,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考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及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6.“家电组装工厂”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结合图示信息,该类产业逐渐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力成本是转移的主要因素,选B。
7.由材料可知,越南劳动力价格比中国具备了优势,但经济发展水平不如中国,市场条件不如中国。由于中国市场规模远大于越南,则尽管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选A。
8.中国家电产业在丧失劳动力优势后,应该加大科技,研发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加市场的竞争力。因为中国经济发展,人力成本上升,即使加大政策支持,投资成本也是增加的,靠政策难以吸引日资回归;靠进口替代国内生产,会导致对外资产品的依赖,不利于本国经济发展;价格与成本、需求有关,并不是扩大规模就能保持价格优势,但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可以提升质量,加强竞争力,赢得加点产业的国际席位,据此选D。
【点睛】
1、工业区位因素:
2、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
(1)从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本国发展制约性增强,发展中国家资源优势明显,地价便宜,劳动力廉价,市场广阔。
(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是利用其发达技术优势,信息优势,避开关税壁垒等。
非洲的萨赫勒地带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地区之一。作为半干旱草原地区,萨赫勒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大片圈租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原本不多的可耕地越来越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在萨赫勒地区大片圈地租地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
A. 土壤污染
B. 水土流失
C. 湿地萎缩
D. 土地沙化
10.当地采取收获后留茬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该措施的目的是
①减小风的侵蚀力
②增加土壤肥力
③保持土壤水分
④减轻流水冲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
9.D
10.A
【解析】
【分析】
考查区域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9.萨赫勒地区位于非洲北部,位于半干旱草原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不适合发展耕种业,大片圈地租地进行不合理耕作容易导致土地沙化,故D项正确。
10.收获后留茬的方法可以减少风力侵蚀,保持土壤水分(类似于我国宁夏中卫的草方格沙障),增加土壤肥力,当地降水较少,流水的冲刷作用并不明显。故选C。
评卷人
得分
二、单选题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 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 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
C. 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 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12.各色分区组合正确的是
A. ④—“金色中国”
B. ①—“银色中国”
C. ③—“绿色中国”
D. ②—“黄色中国”
【答案】
11.A
12.C
【解析】
11.考查区域的特征。一个区域区别其它区域最基本的因素是气候和地貌,故A项正确;区域之间的界线,有些事明确的有些事模糊的,故B、C项错误;区域之间是保持着某种联系的,故D项错误。
12.据图可知,①位于大西北,荒漠、戈壁面积广大,黄沙漫漫,为“金色中国”主要原因是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所致,故A项错误;②是大西南,有雄浑的青藏高原,冰川绵延,雪峰皑皑,为“银色中国”原因是高寒多冰雪所致,故B项错误;③地处南方,气候暖湿,植被葱郁,为“绿色中国”,外力作用主要为流水侵蚀作用,故C项正确;④在我国北方,有广阔得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为“黄色中国”,黄土高原的成因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华北平原主要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故D项错误。
【点睛】
区域的概念与特点
1、区域的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2、区域的特点:
区域的特点与区域的性质、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有关。
(1)层次性,即区域之间是有等级差异的
(2)差异性,指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来说,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区域内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性越小。
(3)整体性,即组成区域的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4)可变性,即区域范围、区域界线具有一定的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①界线的模糊性:有的区域有明确的边界;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
②区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地表空间。
③区划的角度、指标、目的不同,同一地表空间,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夜晚,我漫步在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集的街头。高楼耸立夜空,像陡峻的山峰,墙壁是透明的玻璃,好像水晶宫。五颜六色的街灯闪闪烁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时隐时现,走在路上,就像浮游在布满繁星的天空。汽车如风如龙,飞驰而过,车上的尾灯,似无数条红色丝带不断地向远方延伸。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3.上述材料所描述的区域处于区域发展的阶段
A. 传统农业为主体
B. 工业化
C.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
D. 高水平的开发
14.该区域
A.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B. 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
C.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
D.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15.推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有( )
①科技、教育 ②金融、贸易 ③信息、旅游 ④钢铁、普通服装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
13.C
14.D
15.D
【解析】
13.据材料可知,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集的街头;高楼耸立夜空,像陡峻的山峰,墙壁是透明的玻璃,好像水晶宫,材料所描述的区域处于区域发展的阶段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故C项正确。
14.据上题可知,该区域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故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高,A项错误;经济高度发达,区域之间差距较小,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B、C项错误,D项正确。
15.该区域处于高效益发展阶段,故推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有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和旅游,故D项正确。
下图为某城区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该城区由Ⅰ到Ⅱ的发展过程中( )
①交通运输方式增多
②经济发展水平提升
③区域开放程度提高
④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7.该城区工业( )
①产品联系紧密
②技术协作密切
③规模效应增强
④企业竞争激烈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
16.B
17.C
【解析】
16.该城区由Ⅰ到Ⅱ的发展过程中,工厂的数量逐渐增多,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提升;经过该区域的公路增多,说明该地对外联系得到了加强、区域开放程度提高,故B项正确。
17.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区在发展过程中,在原先单个的服装厂、制药厂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其他的一些生产厂家,这说明该城区的工业规模效应增强;与此同时,同质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故C项正确。
苏州市自1987年形成“二三一”产业主导格局之后,经过近30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三二一”格局,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跨越。结合苏州市产业比例演变图,回答下面小题。
18.2010—2015年,苏州市
A. 由工业城市转型为商业城市
B. 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C. 工业已经没有发展空间
D. 制造业已经完全退出
19.苏州市产业比例演变的原因有
①城乡差异扩大
②土地、能源资源匮乏
③环境污染加剧
④劳动力短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
18.B
19.B
【解析】
18.据图可知,2010—2015年,苏州市第二产业的比重为48.6%,依然较高,故A项错误;第三产业比重最高,高于第二产业,说明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故B项正确;比重下降,不能说明工业没有发展空间,故C项错误;制造业不可能完全退出,故D项错误。
19.据图可知,苏州市的产业结构改变为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主要原因是土地、能源资源缺乏,发展工业的潜力不足;发展工业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故B项正确;城乡差异缩小,故①错误;苏州市人口数量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故④错误。
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A. 研究
B. 设计
C. 零部件生产
D. 组装
21.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A. 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 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C. 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 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答案】
20.D
21.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20.20世纪80年代初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当时我国经济不发达,科技水平低,W公司不可能转移汽车生产的研发、设计和零部件生产环节,可借助我国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优势,进行汽车的组装和装配等环节。因此最先转移至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经济附加值低、劳动力需求量大的组装环节,D项正确,答案选D。
21.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速度快,汽车消费市场广阔。W汽车公司将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至我国,有利于生产符合我国市场的新产品,能提升新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企业利润,B项正确,答案选B。
考点:产业转移,工业区位.
【名师点睛】该题以一汽车的生产为背景,对产业转移的知识进行考查,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刚开始改革开放,经济不发达,汽车销售量较小,但劳动力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再加上人口优势,拥有广阔的汽车消费市场。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2.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 37.6:17.4:45.0
B. 37.6:24.5:37.9
C. 15.5:24.5:60.0
D. 31.6:30.5:37.9
23.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22.B
23.C
24.A
【解析】
22.本题考查读图能力。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根据图中信息显然可得。
23.从产业结构看城市化水平,二,三产业比重大,其城市化水平就高,所以A项正确。
24.③第一产业比重最大,所以二,三产业比重就低,导致城市化水平低。所以C项正确。
该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图中D,G,E,F四个省份分别是
A. 四川、青海、陕西、甘肃
B. 四川、山西、陕西、甘肃
C. 青海、山西、陕西、内蒙古
D. 青海、山西、四川、甘肃
26.确定“西气东输”主干线走向所考虑的最主要经济因素是
A. 地形类型
B. 气候类型
C. 城市分布
D. 资源状况
27.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体现了区域之间具有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相似性
D. 联系性
【答案】
25.D
26.C
27.B
【解析】
25.根据图中轮廓图可知,图中D,G,E,F四个省份分别是青海、山西、四川、甘肃,故D项正确。
26.据图可知,“西气东输”要满足沿线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主要考虑的经济因素是城市分布,故C项正确;地形类型、气候类型、资源状况均是自然因素,故A、B、D项错误。
27.西气东输工程,是将西部的天然气输送到东部地区,体现了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故B项正确,C项错误;区域之间没有整体性和联系性,故A、D项错误。
下图为我国区域划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划分四个地区的主要依据是
A. 经济发展速度
B. 经济结构
C. 经济发展水平
D. 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
29.下列各组省级行政区,全部位于乙地区的是
A. 湖南、江西、安徽、河南
B. 河北、山东、江苏、上海
C. 甘肃、青海、陕西、贵州
D. 河南、山西、重庆、云南
30.导致我国四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①产业结构的差异
②资源分布的差异
③距海远近的差异
④开放程度的差异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28.C
29.A
30.A
【解析】
28.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国可以划分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故A项正确。
29.乙区域为中部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故各组省级行政区,全部位于乙地区的是湖南、江西、安徽、河南,B项正确。
30.根据题干可知,导致我国四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产业结构的差异和开放程度的差异,故A项正确;资源分布和距海远近的差异属于自然原因,故②③错误。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石油、天然气、煤炭、风能等的开发利用步入了快车道。相继实施了西气东输、疆电外送等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1.“疆电外送”和西气东输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有
A. 调整产业结构
B. 加剧环境污染
C. 缓解能源紧张
D. 促进资源开发
32.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不会改变。在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中,新疆的主要任务有
①加强煤、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②开发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③建立多个能源战略储备基地
④加强同中亚等地的能源合作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
31.C
32.D
【解析】
31.“十二五”期间又实施“疆电外送”将电能输入调入区,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是可以缓解能源紧张,对产业结构没有关系,更不会加剧环境污染,对这几个城市的资源开发没有影响,故C项正确。
32.新疆能源资源丰富,应该加强煤、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故①正确;当地能源资源充足,没有必要开发核能、风能等新能源,故②错误;新疆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多个能源战略储备基地的区位条件较差,故③错误;新疆距离中亚较近,应该加强同中亚等地的能源合作,故④正确。结合选项,D项正确。
【点睛】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
①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西部的资源优势与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相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广东省顺德市凭借家电产业规模庞大、名牌云集、配套完善的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基地,是“中国家电之都”、“中国燃气具之都”。近年,顺德家电产业不断向安徽部分城市转移。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3.图中箭头代表的可能是
A. 资金和能源
B. 资金和技术
C. 能源和人才
D. 政策和资源
34.图示现象指向安徽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接近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
B. 接近消费市场,降低交易费用
C. 接近廉价劳动力市场,降低生产成本
D. 接近高等院校,获得技术支持
35.有人说,该现象会对顺德经济发展带来“阵痛”,你认为带来的“阵痛”可能是
A. 就业机会减少
B. 生态恶化加重
C. 环境质量下降
D. 资源消耗增加
【答案】
33.B
34.C
35.A
【解析】
33.据图可知,顺德位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技术水平较高,故图中箭头代表的可能是资金和技术,B项正确;珠三角地区能源供应不足,不可能转移能源,故A、C项错误;政策不能转移,故D项错误。
34.据材料可知,顺德家电产业不断向安徽部分城市转移,该类型企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安徽省接近廉价劳动力市场,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故C项正确。
35.据材料可知,顺德家电产业不断向安徽部分城市转移,该类型企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产业;产业的转出,会导致失业了上升,就业率下降,机会减少,故A项正确;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会改善,故B、C项错误;资源消耗会减少,故D项错误。
读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36.我国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均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酒泉所在省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7.国庆黄金周,李明同学一家集体出游,计划去体验一下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比较适宜该同学作为目的地的省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8.小明想在假期去看海,4个省区中能满足他要求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9.下列描述的省级行政区中与③最相符的是
A. 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B. 漓江水碧飘来三姐唱新歌
C. 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D. 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
【答案】
36.B
37.D
38.A
39.D
【解析】
36.酒泉位于甘肃省。据图中轮廓图可知,①是广东省;②是甘肃省,故B项正确;③是黑龙江省;④是云南省,故D项错误。
37.据图中轮廓图可知,①是广东省;②是甘肃省;③是黑龙江省;④是云南省;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故D项正确。
38.据图中轮廓图可知,①是广东省;②是甘肃省;③是黑龙江省;④是云南省;只有广东省位于沿海地区,故A项正确。
39.据图中轮廓图可知,①是广东省;②是甘肃省;④是云南省;③是黑龙江省,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与黑龙江相符,故D项正确;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说的是湖北省,故A项错误;漓江水碧飘来三姐唱新歌,说的是云南省,故B项错误;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说的是湖南省,故C项错误。
40.下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及其主要山脉和城市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题。
对图中山脉的表述,与事实相一致的是
A. 图①中的山脉是阴山,图②南侧山脉与图④中北侧山脉是同一山脉
B. 图②中部为天山脉,其向东延伸便是③中的秦岭
C. 图②最北一列是阿尔泰山,图④中北侧一列是祁连山
D. 图①中山脉被长江切开形成长江三峡,图③中山脉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分界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四省区的轮廓和主要山脉分布判断,①湖北省;②新疆;③陕西;④西藏; 图①中山脉为巫山,长江穿过巫山形成长江三峡;图3中山脉为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我国主要的山脉及其地理意义
【知识拓展】我国主要的山脉及其地理意义
在中国成千上万的山脉中, 有许多山脉又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秦岭——淮河,是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是中国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区;是中国一月均温 0℃等温线经过地区,是中国积温 4500℃经过地区,是中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中国南方水田农业与北方旱地农业界线;中国河流有无结冰期界线,江汉谷地与渭河平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黄土高原的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界线。
3.昆仑山,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界线,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西藏藏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界线。
4.祁连山,暖温带与中温带界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与河西走廊界线,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界线,青海省与甘肃省界线。
5 天山,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界线,暖温带与中温带界线界线,冬小麦与春小麦界线 南疆与北疆界线。
6.阴山(长城) 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冬小麦与春小麦界线,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 2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界线,北方少数民族与南方汉民族界线。
7.贺兰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地区与干旱 地区界线,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
8 巴颜喀拉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青海省与西藏自治区界线。
9 横断山,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青藏高寒气候区界线,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西藏自治区与云南、四川界线
10.太行山,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界线,山西省与河北省界线。
11.巫山,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重庆与湖北省界线。
12.雪峰山,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云贵高原与江南丘陵界线。
13.武夷山,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福建省与江西省界线。
14.南岭,热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界线,热带季雨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界线,积温 7500℃经过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界线 。
15.怒山,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界线,云南省与西藏自治区界线,怒江、澜沧江分水岭。
16.大巴山,江汉谷地与四川盆地界线 四川省与陕西省界线 汉江与嘉陵江的分水岭。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41.读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原因。
(2)简述这种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3)产业转入区如何才能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
【答案】(1)①原材料价格上涨;②工资与地价水平上升;③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源不足;④公共服务设施的费用增加;⑤劳动、资源密集型工业成本上升,效益下降。
(2)对转出区的意义:①有利于产业优化升级;②有利于环境保护;③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
(3)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②改善流通条件和投资环境;③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为背景,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珠三角地区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与地价水平上升;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源不足;公共服务设施的费用增加;劳动、资源密集型工业成本上升,效益下降,总体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需要开拓外部市场。
(2)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珠三角地区属于产业转出区,产业转移对转出区来讲,有利于产业的优化升级;低端产业转出,有助于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有助于经济稳定发展。
(3)考查产业转移的条件。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流通条件和投资环境;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点睛】
产业转移的条件
1、区域间存在产业级差。由于世界各地的要素禀赋不同、制度环境不同,从而导致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发达国家(或地区)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主导产业存在明显的产业级差。正是这些区域间产业级差的存在促使产业转移的发生成为可能。
2、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由于产业转移通常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和跨区域贸易等方式实现,这就要求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跨地区流动,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产力和产业规模。因此,生产要素能否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以及流动的自由程度大小,决定着产业转移阻力的大小。
3、区域间存在产业利益差。不同区域的经济体中,由于要素禀赋、市场结构、技术水平等不同,产业成长的利益格局也会不一致,正是这些区域间产业利益差,诱发并引导了产业转移以获取比较利益。
4、产业竞争。垄断的产业不会发生产业转移,因为企业会通过垄断实现高额利润。只有产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竞争,引发企业经营的成本压力和市场压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积极寻求跨地区投资和跨地区贸易,最终导致产业转移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区域间存在产业级差、地区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区域间存在产业利益差以及产业竞争是发生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然而即使这些条件都得到满足也并不必然会导致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转移的发生还需要动力系统的推动。
42.读“南水北调输水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线方案主要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自南而北)____河、____河、_____河三大流域用水紧张的状况。图中A、B、C各段水道中能够自流输水的是_____________段。
(2)三条线路中,水质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线工程。
(3)中线工程自南向北依次经过的省区是(写简称)______、______、______、北京、天津。
(4)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出2点)
【答案】(1)淮河、黄河、海河 C段
(2)西线
(3)鄂、豫、冀
(4)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提高水价、海水淡化等(写出其中2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南水北调输水路线为背景,考查南水北调工程的线路特征,考查华北地区缺水的解决措施,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考查南水北调的线路。据图可知,南水北调要经过的河流依次是淮河、黄河、海河,可以缓解三大流域用水紧张的状况。黄河以北地势南高北低,水可以自流,故图中A、B、C各段水道中能够自流输水的是C段。
(2)考查南水北调的水质状况。西线经过我国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人类活动较少,受人类影响较小,水质最好。
(3)考查南水北调工程。据图可知,中线工程自南向北依次经过的省区是鄂、豫、冀、北京、天津。
(4)考查华北地区缺水的治理措施。缓解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措施主要有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提高水价、海水淡化等。
【点睛】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对于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我们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
(1)总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地表径流少
(2)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
(3)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工农业规模大,生产、生活用水多。
解决措施:
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③海水淡化
④人工降雨
⑤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⑥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改良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等
根本措施——南水北调 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强化节水意识,在节水、治污的前提下调水
43.(题文)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左图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右图是左图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左图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
(1)根据材料,分析左图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至少写3点)
(2)左图中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至少写2点)
(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
【答案】(1) “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其形成原因如下:
自然原因:①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
人为原因: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②能源短缺,乱砍滥伐。
(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同时还影响航运。
(3)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解析】
(1)红色荒漠是南方地山丘陵水土流失的结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从地形(坡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等方面分析。
(2)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考虑对当地农业、交通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到对河流下游地区洪涝、航运的影响。
(3)图示区域主要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在开发利用这里的资源时,要保护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组
(题文)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下面小题。
1.(小题1)该流域新垦区
A. 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B. 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 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D. 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2.(小题2)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A. 面状与点状
B. 线状与岛状
C. 点状与岛状
D. 点状与面状
【答案】
1.2.C
【小题2】【小题2】D
【解析】
1.2.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所以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由图知,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不一致;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有相似性;与非农垦区是相互联系的。故选C。
【小题2】【小题2】区域空间分布形式一般是:农业区呈面状,城市和工业区呈点状。故选D。
2013年7月,美国“汽车城”底特律正式申请破产保护。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3.早期有利于底特律经济发展的条件是
A.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B. 水陆交通便利
C. 开发历史悠久
D. 石油资源丰富
4.近年来,底特律人口大量外迁,人口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 区域竞争力下降
B. 传统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严重
C. 人口增长过快,环境人口容量小
D. 传统产业衰退
5.我国下列城市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与底特律相似的是
A. 杭州市
B. 济南市
C. 黄山市
D. 大同市
【答案】
3.B
4.C
5.D
【解析】
【分析】
底特律位于美国五大湖区,是在汽车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属于工业城市。早期有利于底特律经济发展的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便于原料、产品的运输。底特律人口大量外迁,人口急剧减少,主要原因是区域竞争力下降,传统产业衰退。
3.底特律位于美国五大湖区,是在汽车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早期有利于底特律经济发展的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便于原料、产品的运输,B对。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开发历史悠久不是汽车工业的主要因素,A、C错。附近缺少石油资源,D错。
4.近年来,底特律人口大量外迁,人口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区域竞争力下降,传统产业衰退,经济衰退,A、D包括。传统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严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B包括。美国人口增长模式是三低模式,人口增长较慢,C不包括。
5.底特律属于工业城市,是在汽车工业基础上发展的。我国城市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与底特律相似的是大同市,是在煤炭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对。杭州市、济南市是省会城市,黄山市是旅游城市,不是工业城市,A、B、C错。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规模
B. 劳动力成本
C. 原材料成本
D. 技术成本
7.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 市场规模大
B. 技术水平高
C. 劳动力素质高
D. 基础设施水平高
8.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A. 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 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 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 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答案】
6.B
7.A
8.D
【解析】
【分析】
本组题以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转移为背景材料,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考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及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6.“家电组装工厂”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结合图示信息,该类产业逐渐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力成本是转移的主要因素,选B。
7.由材料可知,越南劳动力价格比中国具备了优势,但经济发展水平不如中国,市场条件不如中国。由于中国市场规模远大于越南,则尽管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选A。
8.中国家电产业在丧失劳动力优势后,应该加大科技,研发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加市场的竞争力。因为中国经济发展,人力成本上升,即使加大政策支持,投资成本也是增加的,靠政策难以吸引日资回归;靠进口替代国内生产,会导致对外资产品的依赖,不利于本国经济发展;价格与成本、需求有关,并不是扩大规模就能保持价格优势,但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可以提升质量,加强竞争力,赢得加点产业的国际席位,据此选D。
【点睛】
1、工业区位因素:
2、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
(1)从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本国发展制约性增强,发展中国家资源优势明显,地价便宜,劳动力廉价,市场广阔。
(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是利用其发达技术优势,信息优势,避开关税壁垒等。
非洲的萨赫勒地带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地区之一。作为半干旱草原地区,萨赫勒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大片圈租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原本不多的可耕地越来越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在萨赫勒地区大片圈地租地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
A. 土壤污染
B. 水土流失
C. 湿地萎缩
D. 土地沙化
10.当地采取收获后留茬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该措施的目的是
①减小风的侵蚀力
②增加土壤肥力
③保持土壤水分
④减轻流水冲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
9.D
10.A
【解析】
【分析】
考查区域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9.萨赫勒地区位于非洲北部,位于半干旱草原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不适合发展耕种业,大片圈地租地进行不合理耕作容易导致土地沙化,故D项正确。
10.收获后留茬的方法可以减少风力侵蚀,保持土壤水分(类似于我国宁夏中卫的草方格沙障),增加土壤肥力,当地降水较少,流水的冲刷作用并不明显。故选C。
评卷人
得分
二、单选题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 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 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
C. 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 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12.各色分区组合正确的是
A. ④—“金色中国”
B. ①—“银色中国”
C. ③—“绿色中国”
D. ②—“黄色中国”
【答案】
11.A
12.C
【解析】
11.考查区域的特征。一个区域区别其它区域最基本的因素是气候和地貌,故A项正确;区域之间的界线,有些事明确的有些事模糊的,故B、C项错误;区域之间是保持着某种联系的,故D项错误。
12.据图可知,①位于大西北,荒漠、戈壁面积广大,黄沙漫漫,为“金色中国”主要原因是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所致,故A项错误;②是大西南,有雄浑的青藏高原,冰川绵延,雪峰皑皑,为“银色中国”原因是高寒多冰雪所致,故B项错误;③地处南方,气候暖湿,植被葱郁,为“绿色中国”,外力作用主要为流水侵蚀作用,故C项正确;④在我国北方,有广阔得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为“黄色中国”,黄土高原的成因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华北平原主要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故D项错误。
【点睛】
区域的概念与特点
1、区域的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2、区域的特点:
区域的特点与区域的性质、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有关。
(1)层次性,即区域之间是有等级差异的
(2)差异性,指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来说,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区域内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性越小。
(3)整体性,即组成区域的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4)可变性,即区域范围、区域界线具有一定的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①界线的模糊性:有的区域有明确的边界;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
②区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地表空间。
③区划的角度、指标、目的不同,同一地表空间,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夜晚,我漫步在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集的街头。高楼耸立夜空,像陡峻的山峰,墙壁是透明的玻璃,好像水晶宫。五颜六色的街灯闪闪烁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时隐时现,走在路上,就像浮游在布满繁星的天空。汽车如风如龙,飞驰而过,车上的尾灯,似无数条红色丝带不断地向远方延伸。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3.上述材料所描述的区域处于区域发展的阶段
A. 传统农业为主体
B. 工业化
C.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
D. 高水平的开发
14.该区域
A.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B. 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
C.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
D.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15.推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有( )
①科技、教育 ②金融、贸易 ③信息、旅游 ④钢铁、普通服装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
13.C
14.D
15.D
【解析】
13.据材料可知,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集的街头;高楼耸立夜空,像陡峻的山峰,墙壁是透明的玻璃,好像水晶宫,材料所描述的区域处于区域发展的阶段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故C项正确。
14.据上题可知,该区域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故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高,A项错误;经济高度发达,区域之间差距较小,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B、C项错误,D项正确。
15.该区域处于高效益发展阶段,故推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有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和旅游,故D项正确。
下图为某城区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该城区由Ⅰ到Ⅱ的发展过程中( )
①交通运输方式增多
②经济发展水平提升
③区域开放程度提高
④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7.该城区工业( )
①产品联系紧密
②技术协作密切
③规模效应增强
④企业竞争激烈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
16.B
17.C
【解析】
16.该城区由Ⅰ到Ⅱ的发展过程中,工厂的数量逐渐增多,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提升;经过该区域的公路增多,说明该地对外联系得到了加强、区域开放程度提高,故B项正确。
17.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区在发展过程中,在原先单个的服装厂、制药厂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其他的一些生产厂家,这说明该城区的工业规模效应增强;与此同时,同质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故C项正确。
苏州市自1987年形成“二三一”产业主导格局之后,经过近30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三二一”格局,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跨越。结合苏州市产业比例演变图,回答下面小题。
18.2010—2015年,苏州市
A. 由工业城市转型为商业城市
B. 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C. 工业已经没有发展空间
D. 制造业已经完全退出
19.苏州市产业比例演变的原因有
①城乡差异扩大
②土地、能源资源匮乏
③环境污染加剧
④劳动力短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
18.B
19.B
【解析】
18.据图可知,2010—2015年,苏州市第二产业的比重为48.6%,依然较高,故A项错误;第三产业比重最高,高于第二产业,说明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故B项正确;比重下降,不能说明工业没有发展空间,故C项错误;制造业不可能完全退出,故D项错误。
19.据图可知,苏州市的产业结构改变为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主要原因是土地、能源资源缺乏,发展工业的潜力不足;发展工业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故B项正确;城乡差异缩小,故①错误;苏州市人口数量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故④错误。
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A. 研究
B. 设计
C. 零部件生产
D. 组装
21.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A. 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 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C. 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 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答案】
20.D
21.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20.20世纪80年代初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当时我国经济不发达,科技水平低,W公司不可能转移汽车生产的研发、设计和零部件生产环节,可借助我国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优势,进行汽车的组装和装配等环节。因此最先转移至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经济附加值低、劳动力需求量大的组装环节,D项正确,答案选D。
21.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速度快,汽车消费市场广阔。W汽车公司将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至我国,有利于生产符合我国市场的新产品,能提升新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企业利润,B项正确,答案选B。
考点:产业转移,工业区位.
【名师点睛】该题以一汽车的生产为背景,对产业转移的知识进行考查,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刚开始改革开放,经济不发达,汽车销售量较小,但劳动力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再加上人口优势,拥有广阔的汽车消费市场。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2.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 37.6:17.4:45.0
B. 37.6:24.5:37.9
C. 15.5:24.5:60.0
D. 31.6:30.5:37.9
23.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22.B
23.C
24.A
【解析】
22.本题考查读图能力。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根据图中信息显然可得。
23.从产业结构看城市化水平,二,三产业比重大,其城市化水平就高,所以A项正确。
24.③第一产业比重最大,所以二,三产业比重就低,导致城市化水平低。所以C项正确。
该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图中D,G,E,F四个省份分别是
A. 四川、青海、陕西、甘肃
B. 四川、山西、陕西、甘肃
C. 青海、山西、陕西、内蒙古
D. 青海、山西、四川、甘肃
26.确定“西气东输”主干线走向所考虑的最主要经济因素是
A. 地形类型
B. 气候类型
C. 城市分布
D. 资源状况
27.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体现了区域之间具有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相似性
D. 联系性
【答案】
25.D
26.C
27.B
【解析】
25.根据图中轮廓图可知,图中D,G,E,F四个省份分别是青海、山西、四川、甘肃,故D项正确。
26.据图可知,“西气东输”要满足沿线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主要考虑的经济因素是城市分布,故C项正确;地形类型、气候类型、资源状况均是自然因素,故A、B、D项错误。
27.西气东输工程,是将西部的天然气输送到东部地区,体现了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故B项正确,C项错误;区域之间没有整体性和联系性,故A、D项错误。
下图为我国区域划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划分四个地区的主要依据是
A. 经济发展速度
B. 经济结构
C. 经济发展水平
D. 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
29.下列各组省级行政区,全部位于乙地区的是
A. 湖南、江西、安徽、河南
B. 河北、山东、江苏、上海
C. 甘肃、青海、陕西、贵州
D. 河南、山西、重庆、云南
30.导致我国四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①产业结构的差异
②资源分布的差异
③距海远近的差异
④开放程度的差异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28.C
29.A
30.A
【解析】
28.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国可以划分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故A项正确。
29.乙区域为中部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故各组省级行政区,全部位于乙地区的是湖南、江西、安徽、河南,B项正确。
30.根据题干可知,导致我国四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产业结构的差异和开放程度的差异,故A项正确;资源分布和距海远近的差异属于自然原因,故②③错误。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石油、天然气、煤炭、风能等的开发利用步入了快车道。相继实施了西气东输、疆电外送等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1.“疆电外送”和西气东输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有
A. 调整产业结构
B. 加剧环境污染
C. 缓解能源紧张
D. 促进资源开发
32.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不会改变。在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中,新疆的主要任务有
①加强煤、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②开发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③建立多个能源战略储备基地
④加强同中亚等地的能源合作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
31.C
32.D
【解析】
31.“十二五”期间又实施“疆电外送”将电能输入调入区,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是可以缓解能源紧张,对产业结构没有关系,更不会加剧环境污染,对这几个城市的资源开发没有影响,故C项正确。
32.新疆能源资源丰富,应该加强煤、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故①正确;当地能源资源充足,没有必要开发核能、风能等新能源,故②错误;新疆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多个能源战略储备基地的区位条件较差,故③错误;新疆距离中亚较近,应该加强同中亚等地的能源合作,故④正确。结合选项,D项正确。
【点睛】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
①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西部的资源优势与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相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广东省顺德市凭借家电产业规模庞大、名牌云集、配套完善的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基地,是“中国家电之都”、“中国燃气具之都”。近年,顺德家电产业不断向安徽部分城市转移。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3.图中箭头代表的可能是
A. 资金和能源
B. 资金和技术
C. 能源和人才
D. 政策和资源
34.图示现象指向安徽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接近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
B. 接近消费市场,降低交易费用
C. 接近廉价劳动力市场,降低生产成本
D. 接近高等院校,获得技术支持
35.有人说,该现象会对顺德经济发展带来“阵痛”,你认为带来的“阵痛”可能是
A. 就业机会减少
B. 生态恶化加重
C. 环境质量下降
D. 资源消耗增加
【答案】
33.B
34.C
35.A
【解析】
33.据图可知,顺德位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技术水平较高,故图中箭头代表的可能是资金和技术,B项正确;珠三角地区能源供应不足,不可能转移能源,故A、C项错误;政策不能转移,故D项错误。
34.据材料可知,顺德家电产业不断向安徽部分城市转移,该类型企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安徽省接近廉价劳动力市场,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故C项正确。
35.据材料可知,顺德家电产业不断向安徽部分城市转移,该类型企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产业;产业的转出,会导致失业了上升,就业率下降,机会减少,故A项正确;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会改善,故B、C项错误;资源消耗会减少,故D项错误。
读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36.我国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均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酒泉所在省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7.国庆黄金周,李明同学一家集体出游,计划去体验一下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比较适宜该同学作为目的地的省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8.小明想在假期去看海,4个省区中能满足他要求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9.下列描述的省级行政区中与③最相符的是
A. 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B. 漓江水碧飘来三姐唱新歌
C. 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D. 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
【答案】
36.B
37.D
38.A
39.D
【解析】
36.酒泉位于甘肃省。据图中轮廓图可知,①是广东省;②是甘肃省,故B项正确;③是黑龙江省;④是云南省,故D项错误。
37.据图中轮廓图可知,①是广东省;②是甘肃省;③是黑龙江省;④是云南省;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故D项正确。
38.据图中轮廓图可知,①是广东省;②是甘肃省;③是黑龙江省;④是云南省;只有广东省位于沿海地区,故A项正确。
39.据图中轮廓图可知,①是广东省;②是甘肃省;④是云南省;③是黑龙江省,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与黑龙江相符,故D项正确;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说的是湖北省,故A项错误;漓江水碧飘来三姐唱新歌,说的是云南省,故B项错误;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说的是湖南省,故C项错误。
40.下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及其主要山脉和城市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题。
对图中山脉的表述,与事实相一致的是
A. 图①中的山脉是阴山,图②南侧山脉与图④中北侧山脉是同一山脉
B. 图②中部为天山脉,其向东延伸便是③中的秦岭
C. 图②最北一列是阿尔泰山,图④中北侧一列是祁连山
D. 图①中山脉被长江切开形成长江三峡,图③中山脉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分界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四省区的轮廓和主要山脉分布判断,①湖北省;②新疆;③陕西;④西藏; 图①中山脉为巫山,长江穿过巫山形成长江三峡;图3中山脉为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我国主要的山脉及其地理意义
【知识拓展】我国主要的山脉及其地理意义
在中国成千上万的山脉中, 有许多山脉又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秦岭——淮河,是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是中国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区;是中国一月均温 0℃等温线经过地区,是中国积温 4500℃经过地区,是中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中国南方水田农业与北方旱地农业界线;中国河流有无结冰期界线,江汉谷地与渭河平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黄土高原的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界线。
3.昆仑山,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界线,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西藏藏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界线。
4.祁连山,暖温带与中温带界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与河西走廊界线,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界线,青海省与甘肃省界线。
5 天山,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界线,暖温带与中温带界线界线,冬小麦与春小麦界线 南疆与北疆界线。
6.阴山(长城) 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冬小麦与春小麦界线,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 2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界线,北方少数民族与南方汉民族界线。
7.贺兰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地区与干旱 地区界线,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
8 巴颜喀拉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青海省与西藏自治区界线。
9 横断山,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青藏高寒气候区界线,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西藏自治区与云南、四川界线
10.太行山,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界线,山西省与河北省界线。
11.巫山,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重庆与湖北省界线。
12.雪峰山,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云贵高原与江南丘陵界线。
13.武夷山,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福建省与江西省界线。
14.南岭,热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界线,热带季雨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界线,积温 7500℃经过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界线 。
15.怒山,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界线,云南省与西藏自治区界线,怒江、澜沧江分水岭。
16.大巴山,江汉谷地与四川盆地界线 四川省与陕西省界线 汉江与嘉陵江的分水岭。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41.读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原因。
(2)简述这种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3)产业转入区如何才能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
【答案】(1)①原材料价格上涨;②工资与地价水平上升;③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源不足;④公共服务设施的费用增加;⑤劳动、资源密集型工业成本上升,效益下降。
(2)对转出区的意义:①有利于产业优化升级;②有利于环境保护;③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
(3)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②改善流通条件和投资环境;③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为背景,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珠三角地区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与地价水平上升;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源不足;公共服务设施的费用增加;劳动、资源密集型工业成本上升,效益下降,总体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需要开拓外部市场。
(2)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珠三角地区属于产业转出区,产业转移对转出区来讲,有利于产业的优化升级;低端产业转出,有助于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有助于经济稳定发展。
(3)考查产业转移的条件。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流通条件和投资环境;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点睛】
产业转移的条件
1、区域间存在产业级差。由于世界各地的要素禀赋不同、制度环境不同,从而导致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发达国家(或地区)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主导产业存在明显的产业级差。正是这些区域间产业级差的存在促使产业转移的发生成为可能。
2、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由于产业转移通常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和跨区域贸易等方式实现,这就要求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跨地区流动,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产力和产业规模。因此,生产要素能否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以及流动的自由程度大小,决定着产业转移阻力的大小。
3、区域间存在产业利益差。不同区域的经济体中,由于要素禀赋、市场结构、技术水平等不同,产业成长的利益格局也会不一致,正是这些区域间产业利益差,诱发并引导了产业转移以获取比较利益。
4、产业竞争。垄断的产业不会发生产业转移,因为企业会通过垄断实现高额利润。只有产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竞争,引发企业经营的成本压力和市场压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积极寻求跨地区投资和跨地区贸易,最终导致产业转移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区域间存在产业级差、地区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区域间存在产业利益差以及产业竞争是发生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然而即使这些条件都得到满足也并不必然会导致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转移的发生还需要动力系统的推动。
42.读“南水北调输水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线方案主要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自南而北)____河、____河、_____河三大流域用水紧张的状况。图中A、B、C各段水道中能够自流输水的是_____________段。
(2)三条线路中,水质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线工程。
(3)中线工程自南向北依次经过的省区是(写简称)______、______、______、北京、天津。
(4)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出2点)
【答案】(1)淮河、黄河、海河 C段
(2)西线
(3)鄂、豫、冀
(4)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提高水价、海水淡化等(写出其中2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南水北调输水路线为背景,考查南水北调工程的线路特征,考查华北地区缺水的解决措施,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考查南水北调的线路。据图可知,南水北调要经过的河流依次是淮河、黄河、海河,可以缓解三大流域用水紧张的状况。黄河以北地势南高北低,水可以自流,故图中A、B、C各段水道中能够自流输水的是C段。
(2)考查南水北调的水质状况。西线经过我国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人类活动较少,受人类影响较小,水质最好。
(3)考查南水北调工程。据图可知,中线工程自南向北依次经过的省区是鄂、豫、冀、北京、天津。
(4)考查华北地区缺水的治理措施。缓解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措施主要有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提高水价、海水淡化等。
【点睛】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对于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我们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
(1)总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地表径流少
(2)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
(3)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工农业规模大,生产、生活用水多。
解决措施:
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③海水淡化
④人工降雨
⑤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⑥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改良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等
根本措施——南水北调 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强化节水意识,在节水、治污的前提下调水
43.(题文)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左图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右图是左图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左图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
(1)根据材料,分析左图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至少写3点)
(2)左图中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至少写2点)
(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
【答案】(1) “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其形成原因如下:
自然原因:①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
人为原因: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②能源短缺,乱砍滥伐。
(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同时还影响航运。
(3)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解析】
(1)红色荒漠是南方地山丘陵水土流失的结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从地形(坡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等方面分析。
(2)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考虑对当地农业、交通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到对河流下游地区洪涝、航运的影响。
(3)图示区域主要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在开发利用这里的资源时,要保护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