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6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届6月份阶段性测试
高二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0小题,60分)
今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的中心于8日3时20分前后在浙江省象山县鹤浦镇沿海登陆,8日白天穿过浙江省,8日夜间进入安徽省,给长江三角地区带来了持续强风雨并引发风、水灾害,据下图回答题。
1. 8月7日17时受台风影响,上海地区的风向是( )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偏北风 D. 东北风
2. 从图中数据可知,8月7日至8日台风“海葵”的发展情况是( )
A. 中心最低气压升高;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减小
B. 中心最低气压升高;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增大
C. 中心最低气压降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减小
D. 中心最低气压降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增大
【答案】1. C 2. A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根据8月7日17时台风中心的位置可以判断,上海位于台风中心的北侧,借助右手法则,上海地区的风向是偏北风。
【2题详解】
从图中数据可知,8月7日至8日台风中心最低气压升高;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减小。
考点:主要考查了台风。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台风相关知识。
读“2015年5月19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各题。
3. 下列四个城市中,此时风力较小的是( )
A. 首尔 B. 北京 C. 上海 D. 香港
4. 此时,首尔的风向可能是( )
A. 西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5. 图中M处的气压值可能为( )
A. 1 005百帕 B. 1 007百帕
C. 1 009百帕 D. 1 011百帕
【答案】3. D 4. A 5.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运动,通过等压线疏密可以判断风力的大小,通过等压线可以判断风向,学生要掌握闭合等压线的判断方法。
【3题详解】
等压线密集的地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大,反之,风力较小;比较四个城市香港等压线密度最小,风力较小,所以选择D。
【4题详解】
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从高压向低压,风从高压向低压,在北半球向右偏,可以判断首尔的风向可能是西南风,选择A。
【5题详解】
M外侧的闭合等压线与相邻的较大值等压线相等,所以它的中间值较大,M值介于1008—1010之间,选择C。
下图为某城区1月某日24小时内不同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四幅图的等压距均为2.5百帕。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6. 根据天气系统的发展过程,四幅天气图的先后排序为( )
A. ③④②① B. ④③②①
C. ①④②③ D. ②①④③
7. 形成图中雨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A. 冷锋 B. 暖锋
C. 反气旋 D. 高压
8. 关于图示区域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在①时刻风力最大
B. 该日甲地风向发生显著变化
C. 甲地气温随天气系统移动而上升
D. 雨区降水形式可能为暴雪
【答案】6. C 7. A 8. D
【解析】
【6题详解】
1月份北半球陆地是高压,结合经纬度,图示位于亚洲东部,24小时内,亚洲高压势力在增强。图示锋面为冷锋,随着图中高压中心势力的增强,锋面向东移动。结合等压线分布,该天气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四幅天气图的先后排序为①④②③,甲地与高压中心距离不断接近,C对。A、B、D错。
【7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冷气团推动锋面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图中雨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冷锋,A对。暖锋是暖气团推动锋面向冷气团移动,B错。反气旋、高压影响,天气晴朗,C、D错。
【8题详解】
关于图示区域大气状况,甲地在①、④时刻的等压线都较密集,风力都较大,A错。风由高压吹向低压,该日甲地风向发生变化较小,B错。随着天气系统移动,甲地受高压控制,气温下降,C错。雨区位于冷锋锋后,降水形式可能为暴雪,D对。
下图为“我国某月7日21时某种天气系统向东推进过程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剖面图”。天气系统推进速度为110千米/日。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 与7日比较,8日水库的气温变化情况是
A. 气温升高,且气温日较差变小 B. 气温升高,且气温日较差变大
C. 气温降低,且气温日较差不变 D. 气温降低,且气温日较差变小
10. 图中城市7日比6日大气污染重,其主要原因是7日
A. 出现锋面逆温,空气下沉受到抑制 B. 空气辐散
C. 出现锋面逆温,空气上升受到抑制 D. 空气辐合
【答案】9. D 10. C
【解析】
【9题详解】
图示天气系统为冷锋。7日水库位于锋前面,为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8日冷锋向东移动,水库位干锋后而多阴雨天气,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变小。故本题选择D。
【10题详解】
由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可判断.6日该地还没有受到冷锋影响.气温较高而空气对流较强,7日受冷锋影响,出现了逆温层,阻碍了近地面污染物扩散,故大气污染严重,故选C。
露点是指在固定气压下,大气中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要降至的温度。下图为美洲局部地区某时天气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图中①②③④相比
A. ①地气温低、降水少 B. ②地气温高、露点高
C. ③地风力弱、雾霾重 D. ④地风力强、雷暴多
12. 图示区域
A. 主要受盛行西风影响 B. 西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C. 东南部飓风活动多发 D. 东北部为水稻种植区
【答案】11. A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地处于单一的冷气团控制下气温低,空气干燥,降水少;所以A正确;②地处于冷锋的锋前位置,受单一暖气团影响气温较高,露点为14℃,数值较低,故B错误;③地处于暖锋的锋后位置,气温较高,风力弱,露点为25℃,数值较高,不易形成雾霾,故C错误;④地处于暖锋的锋前位置,风力弱,阴雨连绵,没有雷雨,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的答案是A。
【12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海陆轮廓特征可知,图示区域主要位于美国中部地区,图中南北临近墨西哥湾沿岸,地处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该地区不受西风带影响,故A错误;该地区处于美洲板块内部,地壳活动不活跃,故B错误;该地区的东北部是在五大湖沿岸是美国的乳畜业分分布地区,故D错误;该地地处大西洋的西岸,该地区的东南部夏秋季节易受飓风影响;所以本题正确的答案是C。
【点睛】
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理解材料中的露点的概念。正确解读图中的信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是解答题目的关键。根据所学知识,冷锋降水位于锋后,降水强度较大;暖锋降水位于锋前降水持续时间较长,强度小。
2016国际海绵城市建设论坛暨第十四届泉州市科协学术年会于12月25日在泉州举行,研讨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哪个环节影响最明显
A. 下渗 B. 水汽输送 C. 降水 D. 地表径流
14. 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有
①缓解热岛效应
②减轻城市内涝
③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
④提供工业用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13. D 14.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和城市化问题。要求了解循环主要环节,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3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示水体间关系,可以判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通过雨水收集井,将雨水收集起来,聚集了部分地表径流,所以对水循环整个环节影响最明显的是地表径流。故D项正确。对下渗影响小,A错误;对降水、水汽输送没有太大的影响。故B项、C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城市湿地面积增加,有利于缓解热岛效应,故①正确;活水公园能将雨水收集,有利于减轻城市内涝,②正确;处理后进行合理利用,有利于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③正确;提供工业用水,不属于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④错误;本题应选择①②③,正确答案为A。
左图是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示意(局部),右图是该河流甲河段径流构成及变化。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河流补给水源按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③②④
16. 与华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河流航运条件的限制因素是
A. 通航里程短 B. 径流变化大 C. 泥沙含量高 D. 结冰期长
【答案】15. D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该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河流的最主要的补给来源为降水,结合图示可知①为雨水补给,故C项错误;东北地区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春汛主要补给类型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多出现在3、4月份,即③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A项错误;由潜水和河流的互补关系可以得出,②为潜水,故D项正确。
【16题详解】
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河流的结冰期长,影响河流的航运价值。故选D。
17.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伏尔加河流经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因此蒸发相对较弱;伏尔加河流域主要位于40°N~60°N之间,受西风带的影响,因此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伏尔加河流入里海,里海为内陆湖泊,因此河水主要参与了陆地内循环;内力作用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伏尔加河及其支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主要为外力作用,可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平坦。夏季,大量的积雪融水流入伏尔加河,最终注入里海,对里海湖水的水分和热量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8. 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 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 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 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 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19. 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 修建水库 拦截径流 B. 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 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 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答案】18. C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考查内陆湖泊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湖泊面积缩小,湖水总量减少,湖泊的自净能力减弱。艾比湖面积缩小,湖水蒸发总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湖水总量减少,湖水的含盐量增加,大量鱼类可能死亡,鱼类密度会减小。
【19题详解】
考查内陆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艾比湖面积缩小主要是由于耕地、灌渠增加,大量截留入湖河流水量造成的。防止艾比湖面积萎缩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草、保护水源。选项B正确。
研究江湖相互作用对于湖泊流域的水循环、湖泊旱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控制入湖和出湖的水量和水质,以及湖泊水生生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某流域湖泊流量变化。
完成下列各题。
20. 该湖泊最可能位于
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珠江流域 D. 塔里木河流域
21. 该湖泊蓄水的最低水位出现在
A. 3月 B. 6月 C. 9月 D. 12月
【答案】20. B 21. A
【解析】
考查副热带高压与长江中下游的梅雨、伏旱,河流水文特征,河流补给。
【20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水库水的流入主要与雨水有关,出现两次峰值和一次低谷主要和锋面雨带的移动有关,由低谷出现的时间可以判断, 主要是受副高影响下的伏早天气,该水库最可能位于长江流域,故选B。
【21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当流出量大于流入量,水库蓄水减少,3月之前一段时间水库蓄水一直减少,故该湖泊蓄水的最低水位出现在3月,故选A。
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如下图示意位于洞庭湖东北部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该日,湖陆风的转变及对应的时刻是
A. 陆风转湖风 8:30~9:30 B. 陆风转湖风 10:00~11:00
C. 湖风转陆风 12:00~13:00 D. 湖风转陆风 13:00~14:00
23. 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湖陆的热力差异 B. 湖陆的湿度差异
C. 湖陆的海拔差异 D. 湖陆的面积差异
24. 与夏季相比,冬季
A. 陆风转湖风提前 B. 湖陆风转变均提前
C. 湖风转陆风提前 D. 湖陆风转变均推迟
【答案】22. B 23. A 24. C
【解析】
【22题详解】
可以借助海陆风知识分析,若陆地气温高、湖泊气温低,则陆地为低压区、湖泊为高压区,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即湖风,此时湖泊上空湿润水汽吹向陆地,则岳阳市空气湿度变大;相反则为陆风,岳阳市空气湿度逐渐减小。图中10~11时是湿度明显变化的时间段,依上述分析可判断答案。
【23题详解】
热力差异导致气压差异,从而形成风向的转变,即根本原因是湖陆的热力差异。
【24题详解】
陆地气温低于湖泊时吹陆风,湖泊气温低于陆地时吹湖风;湖风转陆风时刻应该在湖泊气温逐渐升高、陆地气温逐渐降低,且陆地气温低于湖泊时;由于洞庭湖冬季水域面积小、夏季面积大,所以洞庭湖冬季白天升温快于夏季白天,则湖风转陆风会有所提前。
当强冷空气经过渤海上空时,受海水加热加湿促使空气中的水汽凝华,形成“冷流云”,继而在山东半岛北部形成“冷流雪”,12月是冷流雪量最多的月份。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5. 山东半岛南部冷流雪量远少于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A. 距海较远 B. 地形阻挡 C. 气温较高 D. 地势低平
26. 冷空气南下时,山东半岛北部12月比2月更易产生冷流雪的原因主要是
A. 海陆气温差异较大 B. 南下冷空气较频繁
C. 渤海表层水温较高 D. 半岛上空尘埃较多
【答案】25. B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山东半岛冷流雪量是气流经渤海加热加湿后遇地形阻挡而成的,北部处于冷流雪量的迎风坡,南部处于背风坡,降水量要少于南部,选B。
【26题详解】
冷流雪量的多少取决于渤海的加湿加热能力,12月与2月相比,渤海的12月比2月表层水温较高,温差更大,强冷空气更易凝华成冷流雪,选C。
【点睛】
本题组的重点是读懂材料,明白冷流雪是指当强冷空气经过水域上空时,受水体加热加湿促使空气中的水汽凝华,再遇地形抬升导致形成的特殊降水现象。
读世界两区域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27. 关于影响图中①②两地气候形成的大气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B. ②地终年受西风影响
C. ①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季风环流影响 D. ②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28. 1月③地的盛行风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29. 关于图中①②两地气候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
A. 高温不同期,多雨不同期 B. 高温同期,多雨同期
C. 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D. 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答案】27. C 28. C 29. D
【解析】
【分析】
该题组以我国东部沿海及澳大利亚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7题详解】
①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季风环流影响;②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选C。
【28题详解】
根据陆地轮廓判断,③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选C。
【29题详解】
①地为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高温不同期,但多雨期都是7月份左右。选D。
【点睛】解答该题组的关键要明确图示区域的气候类型,我国长江下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澳大利亚北部是热带草原气候,澳大利亚西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读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本月均温累加值=本月均温+上月均温累加值)。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0. 乙地最高月均温约
A. 18℃ B. 28℃ C. 38℃ D. 48℃
31. 根据甲地的气候资料可推测甲地
A. 位于南半球 B. 河流有冰期 C. 年温差较大 D. 不适合谷物生长
32. 甲、乙两地共同的特征为
A. 河流夏汛显著 B. 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C. 旱涝灾害多发 D. 乳畜业发达
【答案】30. B 31. D 32. B
【解析】
【30题详解】
气候资料图的判读及读图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乙地当月气温可用下月累积气温减前月累积气温,经计算可知,乙地最高气温在7、8月份,最高月均温约为30℃,B正确。本题选B。
【31题详解】
气候资料图的判读及气候类型的判断为本题主要考查点。由资料图可知,甲地降水各月较均匀,且月均温变化不大,气温年较差较小,即甲地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不适合谷物的生长,C错误、D正确;根据甲地月均温累加值可知,1月份气温较低,该地位于北半球,A错误;甲地1月份气温在0℃以上,河流没有结冰期,B错误。本题选D。
【32题详解】
气候类型的判读及自然地理特征为本题主要考查点。由上题可知,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农业地域类型为畜牧业,河流全年径流较稳定;乙地7、8月气温高且降水多,旱涝灾害频发,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农业为种植业,河流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本题选B。
图a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b为图a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3. 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A. 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B. 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
C. 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 D. 哈尔滨盛行西北风
34. 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 B. 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
C. 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 D. 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答案】33. A 34. B
【解析】
【33题详解】
据图可以判读出,乙风带位于中纬地区,风向为西南风,所以得出是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情况,因为甲地盛行下沉气流,是高气压带,且在图中的位置分布在30度N以北,表明气压带风带北移,所以甲气压带的名称是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风带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丁风带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丙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北半球的夏季。据此判断巴西高原是南半球的冬季,是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草木枯黄,A正确 ;我国东北地区昼长夜短, B错误;密西西比河此时降水较多,进入丰水季节, C错误;哈尔滨盛行东南风,D错误,本题选A。
【34题详解】
据图分析,甲气压带为副热带高压带,乙为盛行西风带,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东北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A错误;西欧地区全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一年四季降水均匀,温和湿润,B正确;丙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气候冷湿特征典型,C错;丁为东北信风带,受其影响,南亚地区高温干燥,D错,故本题选择B。
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
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35. 从形成过程分析,下降风现象和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相似的是
A. 海风 B. 陆风 C. 山风 D. 谷风
36. 在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下降风最为典型的科考站是
A. 长城站 B. 昆仑站 C. 泰山站 D. 中山站
【答案】35. C 36. D
【解析】
【3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下降风是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而形成的,其成因和山风相似,所以C正确。
【3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下降风是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而形成的,中山站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其下降风最为典型,所以D正确。
【点睛】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37. 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和主要因素分别是
A. 7月、信风 B. 4月、副热带高压 C. 1月、西风 D. 10月、季风
38. 沙尘扩散若如乙所示此时的季节,下列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全球气压带北移、风带南移 B. 塔里木河正值汛期
C. 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向南迁徙 D. 长江中下游出现“梅雨”
【答案】37. A 38. 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和季节的判断
【37题详解】
图示扩散的位置,位于南北半球的信风带位置。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表明来自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在东北信风的吹拂下吹到了北美洲,因此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故A正确。
【38题详解】
沙尘扩散若如乙所示此时的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南移,A错误;此时塔里木河为枯水期,B错误;长江中下游出现“梅雨”在夏季,D错误;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此季节南部降水多,导致动物向南迁徙,C正确。
季风指数是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愈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下图为东亚地区近百年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曲线。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9. 1923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出现下列现象可能性较大的是
A. 南北皆旱 B. 南涝北旱 C. 南旱北涝 D. 南北皆涝
40. 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A. 冬季风减弱 B. 夏季风减弱 C. 海陆热力差异减小 D. 全球变暖
【答案】39. C 40. D
【解析】
东亚季风成因、进退规律对气候的影响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39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季风指数,1923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季风指数高,说明夏季风势力强,对北方影响时间长,所以最可能出现南旱北涝现象。故选C。
【40题详解】
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说明冬季风势力弱,其原因可能是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冬季气温不是太低,冷高压势力弱,D对。冬季风减弱是冬季风指数减小的反映,不是原因,A错。与夏季风无关,B错。东亚冬季风指数与中国冬季大陆气温相关性强,与海陆热力差异相关性弱,C错,故选D。
二、综合题(共4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枣椰树原产西亚和北非,椰枣是枣椰树的果实。乙国2017年椰枣出口额近5.8亿元,是该国的特色农产品。
(1)据材料推测枣椰树的生长习性。
(2)试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国都是著名的“无流国”的原因。
【答案】(1)喜光、耐高温、耐干旱、耐盐碱。(任答两点即可)
(2)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气温高,蒸发旺盛;沙质土壤,下渗严重。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二可知, 枣椰树原产西亚和北非。根据西亚北非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少雨及便可推出枣椰树具有喜光、耐干旱、耐高温、耐盐碱等特性。
(2)分析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无流国”的原因。应从该国的气候的影响因素(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蒸发、降水、下渗等环节分析。据图分析
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两国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全年高温、干燥、少雨;两国下垫面植被稀少,沙漠广布,地表水下渗快,地表径流缺乏。
42.如图是某地区气压及相关天气系统分布情况,读下图回答问题。
(1)比较图中A、B两地的风力大小,说明原因。
(2)图中天气系统多在 季节,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为 风.北京的气候特征为 。
(3)甲、乙、丙、丁四处,当前可能出现降雨天气的是 。甲乙之间的锋面过境后的天气现象 。
(4)图中B地天气系统从气流状况描述,属于 。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举出我国受其控制下的天气实例 。
(5)春季乙地农民在播种时,常常采用地膜覆盖措施,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的作用。
【答案】(1)A、B两地相比,B地的风力较大。原因:A地受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为主,风力较小;B地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较大,故风力较大。
(2)冬季 西北风. 寒冷干燥
(3)甲、丁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4)反气旋 晴朗 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北方“秋气高气爽”的天气
(5)乙地为我国的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蒸发旺,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春季晴朗天气多,昼夜温差大,且华北平原易遭受寒潮的侵袭,形成低温天气,地膜覆盖可起到保温作用,使农作物生长免受低温影响。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天气系统,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详解】(1)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断,A地为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且等压线交稀疏,风力较小;B地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且等压线较密集,气压梯度李大,风力较大。
(2)图中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多出现在冬季,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为受冷高亚的控制,且位于高压东南侧盛行西北风;此时北京受冷气团控制,天气寒冷干燥。
(3)暖锋前、冷锋后有降雨天气,甲、乙、丙、丁四处,当前可能出现降雨天气的是甲和丁,甲乙之间的锋面为冷锋,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4)图中A地为高压中心,从气流状况来看,属于反气旋,在反气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受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实例有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北方“秋气高气爽”的天气.
(5)据图判断乙地为华北地区,春季由于雨季未到,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表覆盖地膜具有保水的作用,增加土壤的含水量,确保农作物的需水量;同时,由于春季,华北地区升温快,昼夜温差大,且容易受北方冷空气的影响,多低温、冻害天气,地膜覆盖具有保温的作用,减少昼夜温差,减少低温、冻害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
4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地理科考小组对部分地区进行了考查,在北美洲的两条河流上分别选取L、N两个地点进行了水文特征分析,并绘制了月均流量变化图(图a),在亚洲选取了P、Q、R三个地区进行了气候特征的比较分析,并绘制了三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图b)。
(1)说明L、N两个地点汛期主要出现的季节,分析主要原因。
(2)比较Q、R两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小并简析原因。描述P的气候特征,说明原因。
【答案】(1)L地河流汛期主要出现在夏季。主要是因为该地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冰雪融水,而夏季气温较高,冰雪融化量大;N地河流汛期主要出现在春季。春季积雪融化,因而春季河流流量较大。
(2)R地降水季节变化较小,该地虽为季风气候但位于海岛,受海洋影响大。Q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大,该地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P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该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全年少雨。
【解析】
【详解】(1)据L、N两地河流月均流量变化图分析,L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夏季,据此判断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为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流径流量;通过分析N河径流量变化曲线图可知,N地河流春季径流量大,判断其补给方式为季节性积雪融水,春季气温升高,冬季的积雪融化,河流的径流量增加。
(2)据图可知Q、R位于南亚,两地河流的补给方式主要为大气降水,分析两地的降水量可知,Q地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雨旱季明显,6-9月降水量多,河流径流量,10至次年5月为旱季,降水量少,黑径流季节变化大;R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小,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也较小;分析P地降水量季节变化图并结合所处的位置,判断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形成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温带大陆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