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 二轮复习 微专题4.2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学案 (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
展开微专题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知识精析】一、地形对交通的影响1.地形对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表 现原 因山区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平原地区比较灵活,短途运输选公路运输,长途运输选铁路运输,河流发育程度好的地区可利用水运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运输线路建设成本相对较低,选择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的灵活性较大;利用河流发展水运的成本低2.地形对交通网密度的影响表 现原 因山地、丘陵地区密度较小人口密度较小、经济比较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修建线路成本大平原地区密度较大地形条件优越,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运输的客、货量较大;发展交通的自然障碍少3.地形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表 现原 因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形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呈“之”字形弯曲可以降低单位距离内的地面坡度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要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路程要尽量短些节约建设成本和少占用土地;保证运输安全;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保证运输安全,减小受灾害的影响4.地形对交通运输效能的影响(1)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自然障碍较少,不仅交通运输方式可选择性大,而且速度快,运输量大,交通运输效率要高。(2)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较多,运输线路在建设和维护时成本较高,而且在运行时要确保安全。相对而言,交通运输效率较低。二、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分析影响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原因实例方式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①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技术难度;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①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②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③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④成昆铁路沿地形走势曲折伸展线路走向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三、交通运输线的设计比较思路比较项目比较内容建设成本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等路线长短包括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沿线村镇包括沿线村镇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等施工难度地形起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雪、冻土等沿线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占用耕地占用良田多少生态影响对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影响等交通选线要遵循“低、高、大、小”原则。即成本要低、安全性要高、经济效益要大、环境破坏要小。四、图解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高考例析】(2018·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3分)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4分)(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3分)【解析】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也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素养提升】一、选择题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3题。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C.耕地 D.地形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1.D 读图可知,铁路基本上与1 000 m等高线平行,地势平坦开阔,利于修建铁路,故当时铁路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地形。2.B 读图可知,铁路线上的两个车站距离图示两个城镇约30 km,距城镇较远,对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乘客乘车不方便,所以该线路不合理的理由可能是距离城镇过远。3.B 兰新铁路主要经过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所以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和水源关系密切,而绿洲地区有丰富的水源,所以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绿洲的分布。读我国西部某区域水系图,回答4~5题。4.两河流流经地地质构造的名称和走向为( )A.裂谷、东西走向 B.断层、东北—西南走向C.背斜、西北—东南走向 D.向斜、东北—西南走向5.计划从图中的M到N修建一条公路,假设所经河流的水文和地质状况都相同。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A.甲 B.丙C.乙 D.丁4.B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河干流基本平行,应为褶皱所形成的平行山谷;河流都出现一致方向的弯曲(东北—西南走向),应由断层错位而形成。5.C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图中M到N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所以乙线路基本沿着等高线方向,是最合理的线路。6.下图为某半岛区域示意图,图中T1107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路段( )A.地下矿产丰富,为接近原料产地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C.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D.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6.D 甲处等高线密集,地形陡,高差大,公路连续弯曲,以减缓公路坡度,保证安全行驶。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据此完成7~8题。7.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8.现在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汽车性能的改善 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为节省投资A.①③ B.②③C.③④ D.②④7.C 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是因为山区坡陡,公路要沿着等高线延伸方向修建,这样可使线路坡度较缓,安全性较高。8.A 高速公路突出高速,要尽量走直线;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可遇山挖隧道、遇沟搭桥,使道路尽量沿直线延伸。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9~10题。9.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10.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9.A 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10.C 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2018·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最后一卷)“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此道始建于殷周,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东汉永平年间,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先用火烧石,待石温很高时突然用凉水淋浇)在山上破石开路。下图为褒斜古道线路图。据此完成11~13题。11.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 )A. 溶蚀作用 B. 侵蚀作用 C. 搬运作用 D. 风化作用12.甲地的地貌类型及古人在甲地修路时采取的对策是( )A. 河谷地貌沿河成路B. 低山垭口横岭越垭C. 断块山“之”字型盘旋D. 悬崖峭壁凿壁而栈13.三国时一队蜀军在褒斜古道驱木牛流马运军粮,行至甲地时,木牛的影子恰好与木牛垂直并指向北方,按古人天干地支时辰此时应属( )A. 子时B. 卯时C. 午时D. 酉时11.D “火焚水激”法是先用火烧石,待石温很高时突然用凉水淋浇,岩石热胀冷缩变化,导致裂开。这种因温度变化导致的岩石遭受破坏,产生裂隙,形成松散物的作用属于风化作用,D对。溶蚀作用是流水外力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是流水、风等外力作用,没有温度变化影响,A、B、C错。12.B 读图,甲地位于褒斜古道上。甲地没有河流,没有河谷地貌,不会是沿河成路,A错。图中甲地位于两条河流之间,应该是河流的分水岭。横岭越垭就是在山岭处找一个海拔比较低的垭口穿越过去,古道又是横贯而过,B对。“之”字型盘旋是沿着山地迂回盘旋,甲地古道是直接通过,C错。根据图例,甲处为古道线路,不是栈道遗址,不是在峭壁上凿壁而栈,D错。13.C 三国时一队蜀军在褒斜古道驱木牛流马运军粮,行至甲地时,甲地线路呈东西向,木牛的影子恰好与木牛垂直并指向北方,说明当地地方时为12时,按古人天干地支时辰,12时应属午时,约11时至13时间,C对。A、B、D错。二、综合题14.(2015·重庆高考·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近年来,中非合作稳步前行。下图是非洲某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该国是高度依赖原油出口的发展中国家。洛比托大型炼油厂和下图所示铁路是我国与该国合作的典范。图中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分别为90 km/h、40 km/h。请从地形角度分析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差异的原因。【解析】地势起伏的大小是影响铁路运行速度的重要因素。地势起伏大的地区,运行速度慢,地势起伏小的地区,运行速度快。【参考答案】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线路较平直,列车设计速度高。乙路段地处沿海地区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线路弯道多,列车设计速度低。15.读台湾岛地图,据图归纳台湾铁路线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形成原因。【解析】图示台湾铁路线沿海分布,与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参考答案】分布:在台湾岛的边缘(或沿海分布),呈环形分布。原因:台湾岛中部多山地(或地形以山地为主),修建难度大,岛屿边缘地势平坦,易于施工,城市人口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运输需求大。16.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其为背斜侵蚀成谷地。第(3)题,线路的设计尽量沿等高线延伸。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参考答案】 (1)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低地。(3)绘图略。(4)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