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届 二轮复习微专题4.3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学案 (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9届 二轮复习微专题4.3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学案 (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2019届 二轮复习微专题4.3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学案 (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2019届 二轮复习微专题4.3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学案 (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届 二轮复习微专题4.3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学案 (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微专题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知识精析】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表现原因典例平原是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我国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山区和高原,一般气候寒冷,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宁位于湟水谷地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热带的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高原上比较凉爽巴西利亚、墨西哥城等位于热带地区的高原上二、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聚落形态是指受地形、河流、主要交通线等的影响而形成的聚落总体上的外部形状或形态。其主要类型对比分析如下类型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放射状图示形态聚落各组成部分都比较集中,连成一片聚落由几片组成,每片都就近组织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各片之间有一定距离聚落沿主要交通干线或河流延伸影响因素地形(平坦开阔的平原);市中心的吸引作用聚落用地限制或河流、地形阻隔;规划控制等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河流限制优点便于集中设置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节省市政建设投资分散生产,分散管理,环境污染较小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环境污染较小缺点集中分布容易产生生产和生活污染等环境问题用地比较分散,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要高集中于两个方向,两头间运距很长,不便于管理,建设投资较大集中于三个方向,三头间运距很长,不便于行政管理,建设投资较大三、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地区地形特征分布特点西北地区沙漠广布多分布在绿洲上青藏高原高原波状起伏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北方平原地区平坦广阔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南方丘陵山区地形复杂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高考例析】(2017·海南卷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1~3题。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A 谷地面积    B 河流水量    C 林木产量    D 风俗习惯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A 通风    B 避灾    C 采光    D 美观3.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砾石多   退水快  历时长  流速缓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A  由题干提示,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可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2.B  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所以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一、二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人们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3.C  根据材料提示,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说明集镇遭遇的洪水破坏力较弱,由该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洪水来时流速缓,带来的砾石少,洪水退水快。【点睛】本题以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聚落的区位因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影响聚落的区位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经济、交通、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当流域内发生暴雨或融雪产生径流时,都依其远近先后汇集于河道的出口断面处,当近处的径流到达时,河水流量开始增加,水位相应上涨,这时称洪水起涨。【素养提升】选择题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高度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图甲和图乙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地形区为(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C.青藏高原   D.东南丘陵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B.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人口达90%D.地形起伏度越大,人口分布越多1.C  从图甲中纬度位置及地形起伏度可知,地形纬度位置较低,地形起伏较小,选项中青藏高原地形区高原面上地形起伏小。2.A  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人口分布不均衡。从图乙上可以明显看到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累积分布达85%,超过80%;地形起伏度在1~2地区分布人口约为13%;图中表现的是人口累积分布,由刚才计算可知,并不是地形起伏度越大,人口分布越多。浙江西南山区有许多保存着传统风貌的古村落。读该区域松阴溪流域古村落分布图,完成34题。3.松阴溪流域的古村落多分布在 A.鞍部     B.盆地     C.溪谷     D.山脊4.北宋状元沈晦曾在松阴溪畔吟唱出这样一首诗“西归道路塞,南去交流(亲)疏。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根据诗句判断,该流域古村落多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比较闭塞   B.自然景观优美   C.旅游开发落后    D.开发历史悠久3.C 从图中可以看出,松阴溪流域的古村落多分布在溪谷中,主要是因为溪谷地势相对平坦,水源充足,有利于聚落的发展。4.A   从诗句可知,该地交通比较闭塞,人口较少,人为破坏较小,使古村落保存完好。下图为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可能是A.集中式     B.组团式      C.条带式     D.放射状6.关于城市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地域形态受城市规划的影响,与所处地理环境关系不大B.山区的城市形态受地形、地貌的限制,不同地区差别不大C.山区城市用地比较集中,往往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D.沿河谷发展的城市往往形成条带状的格局5.B  由题干可知该城市位于平原,因此城市形态最可能是组团式。6.D$ 城市形态往往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而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城市用地比较破碎,往往形成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河谷地区城市受地形的影响,其发展被迫沿河谷延伸,形成条带状格局。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山区某聚落分布情况读图回答7~8题7.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8.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A.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B.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C.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D.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7.D  聚落三面临河选择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主要是考虑该地高于洪水位河流进入汛期时可以起到防御洪水的目的,A、B、C三项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本题选D8.D  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可能造成水土流失,A错误;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也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B、C错误;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D正确 (2016·安庆模拟)河流阶地主要是在气候变化和构造抬升共同作用下形成。通常情况下,气候变化控制着河流堆积下切,构造则为河流下切提供了驱动力和空间。下图、下表分别为渭河上游陇西段阶地的分布图和参数表。据此完成911题。渭河陇西段阶地参数阶地拔河高度/m砾石层厚度/m河漫滩厚度/mT12>13.3T22338T330211T452106T512622~3T614254T719753 注:拔河高度指阶地高出现代河床的相对高度9历史上气候最为湿润时期和地壳上升幅度最大时期形成的阶地分别是(  )A.T1、T2   B.T3、T4C.T4、T5   D.T6、T710.与南岸相比,北岸阶地数量少,原因是北岸(  )A.流水侵蚀作用强   B.水平运动强烈C.风力堆积作用弱   D.抬升运动微弱11.现代聚落主要分布在(  )A.T1   B.T3C.T5   D.T79.C 最湿润时期,河流水量大,则河流搬运能力强,故河床中砾石层厚度最大,即T4;阶地某时期拔河高度变动越大,表明地壳上升幅度越大,据表知,T4至T5拔河高度变动最大,故形成的阶地是T5。10.D 图示南岸海拔高,有山地,北岸海拔较低,而阶地形成与构造抬升有关,则可能是北岸抬升运动微弱所致。11.A 图示区域较干旱,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平地,利于取水。据拔河高度数值可知距离河流最近的是T1,故现代聚落主要分布在T1。(2013·海南高考)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1213题。12.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13.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12.D 结合材料叙述,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邻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故D项正确。13.C  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地形越平坦聚落的发展受限较小,规模越大,因此C项正确。下表表示2002~2012年兰州市七里河区不同地貌区乡村聚落景观的变化据此回答1415海拔/m20022012年斑块数量/平均斑块面积/hm2斑块数量/平均斑块面积/hm2河谷川台区(<1 700)2642.063281.25丘陵山区(1 700~2 100)4092.027101.27中低山区(2 100~3 080)4241.455721.20 14.2002年到2012年该地乡村聚落(  )A.斑块数量稳中有降   B.平均斑块面积增加C.总面积保持不变   D.丘陵山区新增聚落最多15该地乡村聚落景观的变化可能使当地(  )A.农业规模下降   B.暴雨灾害增加C.生态环境改善   D.环境负荷加重14.D 与2002年相比,2012年斑块数量增加总面积增加但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海拔1 700~2 100 m的丘陵山区新增聚落最多15.D  乡村聚落斑块数量和总面积增加表明人类活动规模扩大可能导致环境负荷加重生态环境恶化北京市朝阳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综合练习文综地理试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景观图。读图,回答16~17题。16图示地区(     A. 位于我国西南山区    B. 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C. 春季降水少不利于种植业生产    D. 主要运输方式为内河航运17图示聚落在     A. 农田临近河流以方便灌溉    B. 农田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 民居远离山坡以利于修建    D. 民居靠近坡地上部可避免滑坡16.C  图示地区地形崎岖,分布有窑洞,属于我国黄土高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A错;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B错;春季降水少不利于种植业生产,C对;主要运输方式为铁路和公路,D错。17A  农田临近河流以方便灌溉,A对; 农田接近坡地中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B错;民居靠近山坡,利于建设窑洞,C  D.错。(2018·安徽省宣城市第二次调研湖北省恩施市城中及郊区,分布着独特的丹霞地貌,其中之一俗称“赤壁墙”,陡崖绝壁。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砂岩组成,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了许多崖洞。由于砂岩质地疏松,易于修整开凿,自古以来,土家族人多以崖穴为家。下图为恩施市六角亭街道瓦店子村的丹霞崖穴民居。据此完成18~20题。18该处崖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A. 风力侵蚀    B. 流水侵蚀    C. 冰川侵蚀    D. 动物挖掘19由材料可知组成该地丹霞地貌的岩石属      A. 岩浆岩    B. 变质岩    C. 沉积岩    D. 大理岩20以下关于该地生产生活景观描述正确的是      A. 春季栽种亚麻    B. 夏季欣赏莲花    C. 秋季收获苹果    D. 冬季修剪荔枝18.B  外力作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湖北省恩施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流水作用显著,故B选项正确。风力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故A错;冰川作用主要发生在高海拔、高纬度地区,故C项错误;动物挖掘不属于外力作用,D错,所以该题选B19.C  由材料可知,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砂岩组成。红色砂岩为砂岩的一类,属于沉积岩。所以C项正确。20.B  本题主要考查不同温度带农作物的分布。湖北省恩施市地处亚热带。亚麻为中温带作物,故A错;亚热带地区夏季莲花盛开,适合欣赏,故B正确;苹果为暖温带水果,故C错;荔枝修剪要在冬季之前完成,D错。所以该题选B二、综合题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长达1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翘楚中华。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1)“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参见图中照片)。简析该区域内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简析隋唐以后扬州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的区位条件。(3)19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纷纷衰落,简析本区域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解析】第(1)题,沪宁杭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多河流,河网密布,人们大多傍水而居,以内河航运代替陆路运输。第(2)题,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汇点附近,水运交通便捷,服务范围广,市场广阔;地处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第(3)题,19世纪以后,铁路和近代海运逐渐兴起,且运价低廉运量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市场竞争力大导致经济衰退。【参考答案】(1)该区域地势地平,水网密布,陆上交通不便;多傍水而居,水运便利、用水方便。(2)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汇点附近,交通方便,服务范围广;地处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3)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铁路和近代海运的兴起);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大机器生产替代手工业;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及新产地的竞争)导致经济优势衰退。22(2018·河北省武邑中学上学期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厄尔布尔士山脉是伊朗高原北部的重要山脉,北临里海,南部为伊朗高原。M和N两地降水量差异十分显著,M地降水量在1000mm以上,而N地降水量为200-500nun。在厄尔布尔士山脉西侧山区分布有面积广阔的落叶阔叶林。下图为厄尔布尔士山脉局部区域示意图。(1)分析M地降水量季节分配的特征并说明其原因。(2)比较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北两侧聚落特征的差异,并说明其原因。(3)每年夏季,图示区域厄尔布尔士山脉东侧地区常常发生干旱,但经济损失并不严重。试分析原因。【答案】(1)特征:M地降水主要集中于冬季。原因:冬季受南移的西风带控制,西风从里海带来湿润气流,受厄尔布尔士山脉的阻挡,形成地形雨。(2)差异:北侧聚落数城多,聚落等级高:南侧则相反。原因:北侧海拔低,地形平坦;降水较多,河流众多.水资源更丰富。(3)夏季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容易发生干旱。该地区气候干旱;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因此旱情造成的损失小。【解析】(1)图中M地降水量季节分布特征要从所处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读图,结合经纬度判断,图中M位于盛行西风带内,降水主要受西风影响,冬季受气压带、风带南移的影响,西风带控制时间较长,且位于厄尔布鲁士山的西侧,位于迎风坡,降水多,所以主要集中冬季。(2)尔布尔士山脉南、北两侧聚落特征的差异要结合图例进行分析。从图中城镇分布看,北部多城市,南部多村庄,规模差异岷县。从数量看,北侧多,南侧少。分布差异的原因主要从地形及自然环境特征角度考虑。该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降水少,气候干旱,在有水源的地区,适宜聚落分布,北侧地形为图兰平遥,南侧为伊朗高原,地形差异大,且水分条件有差异,导致聚落分布差异较大。(3)厄尔布尔士山脉东侧地区常常发生干旱,但经济损失并不严重的原因要分常发生干旱的原因及经济损失少的原因角度分析。常发生干旱的原因与大气环流有关,夏季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容易发生干旱。损失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该地人口稀少,经济密度小,经济不发达因此旱情造成的损失小。【点睛】分析某地降水多少原因,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首先从大气环流分析,大气环流决定了地球表面降水分布的格局。受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受西风带影响,气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降水较多。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受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影响,气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降水少。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其次分析下垫面,主要包括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从海陆位置分析,距海近,降水较多;距海远,降水少。从地形分析,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从洋流分析,寒流对沿岸降温减湿,暖流对沿岸增温增湿。23(2018·天津市河西区总复习质量调查(三)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曲流是指河流在平缓地区形成的连续穹曲河道。流经太行山北段的拒马河,古时“水势巨大,如万马奔麟”,因此得名。在北京市房山区十渡,拒马河的曲流在雄峻峡谷中蜿蜒流淌,地质专家将这种独特的录观令名为曲峡地。2005年,十渡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复为世界地质公园,下图所示为拒马河的地理位置、遥惑图像和河湾形态。 (1)说明拒马河的十渡河段形成曲峡地貌的地质过程。(2)拒马河的十渡河段,每个河湾的凸岸都有古村落聚集,分析其主要成因。(3)改革开放以来,十波镇的很多古村落经历了一次“萧条—复苏”的发展过程,试分析其主要原因。近年来,在旅游豪区玻璃栈道开始兴起。(4)分析我国各景区纷纷兴建玻璃找道对旅游业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答案】(1)早期,太行山地区地形平组,形成曲流现象。随着地壳的整体拾升,流水沿着曲流的河床侵蚀下切,形成峡谷(曲峡地貌) (2)河湾凸岸的水流速度较级,以沉积作用为主:地形平组,十地肥沃;河岸不易剧塌,屠住环境较为交全  (3)萧条:十波镇地处山区,交還不使,经济落后;毗邻北京城区,大量动力进城务工、居住,导致村庄的人口流失,复苏:十被地区风景优美,旋游资源丰富:随着交還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国家对于古村落的保护和扶持政策,促进了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吸引人口回流 (4)各景区纷纷兴建玻璃状道,破坏景区的自然美感:设施安装,易产生安全与维护问题;产品同容品带来审美疲劳等(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解析】(1)曲流是由于侧蚀作用形成的,峡谷是由于下蚀作用形成的;早期,太行山地区地形平组,侧蚀作用为主形成曲流现象随着地壳的整体拾升,流水沿着曲流的河床侵蚀下切,形成峡谷(曲峡地貌)。 (2)河流凸岸的水流速度较缓,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地形平组,十地肥沃,利于发展村落和农业生产凸岸流速慢河岸不易剧塌,居住环境较为交全  (3)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萧条-复苏应与我国大环境有关;萧条的原因与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才流失、交通落后、经济落后有关十波镇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毗邻北京城区,大量动力进城务工、居住,导致村庄的人口流失,村落萧条。复苏的原因与发展旅游业、改善基础设施有关十被地区风景优美,是世界地质公园,旋游资源丰富随着交還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国家对于古村落的保护和扶持政策,促进了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吸引人口回流,经济复苏。 (4) 兴建玻璃栈道对旅游业会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从对环境和经济影响、旅游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各景区纷纷兴建玻璃栈道,本身难以成为旅游吸引物,甚至会破坏景区的自然美感;玻璃观景设施自身承载力有限,设施安装,易产生安全与维护问题;众多景区都在兴建,产品雷同容易带来审美疲劳。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成因及经济发展。曲峡地貌的地质过程要结合曲流和峡谷地貌形成进分析,曲流是由于侧蚀作用形成的,峡谷是由于下蚀作用形成的河流凸岸的水流速度较缓,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地形平组,十地肥沃,利于发展村落和农业生产凸岸流速慢河岸不易坍塌,居住环境较为交全。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萧条-复苏应与我国大环境有关;萧条的原因与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才流失、交通落后、经济落后有关。兴建玻璃栈道对旅游业会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从对环境和经济影响、旅游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