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 复习 :专题二 大气运动原理 常考点一 作业 (全国通用)Word版含解析
展开常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状况
(2018·湖南株洲模拟)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各月多年平均气压值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 )
A.植被恢复,吸收大气中CO2最多
B.雨季来临,大气中水汽含量最高
C.全球变暖,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
D.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
2.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青藏高原夏季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近地面气压低,对流层顶气压也最低,D正确。第2题,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其高度密切相关,对流层顶越高,气压越低。图中1~7月折线斜率最大的时间为4月,对流层顶气压变化幅度最大的时段为4月,所以该月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
关键原理
(2018·北京丰台区模拟)“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数树深红出浅黄”的时节,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B.我国江南地区草长莺飞
C.“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南极考察
D.美国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
2.“夜来霜”的形成原因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数树深红出浅黄”反映的是秋冬季节,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我国江南地区秋风萧瑟,此时适合“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南极考察,美国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此时温和多雨,森林火险等级低,所以C正确。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晴天晚上多霜,主要是由于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故气温骤降,易形成霜冻,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是④减弱,所以D正确。
(2018·济南模拟)林线、雪线的高度分布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影响,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和外围地区分布高度存在差异的现象。下为地理研究团队调研某山脉时,绘制的该山脉“沿39°N山体内外10℃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图a)”及“沿39°N的地形剖面图(图b)”。据此完成3~4题。
3.比较图b中甲、乙两地的气温( )
A.T甲>T乙 B.T甲<T乙 C.T甲=T乙 D.无法判断
4.图b中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地大气削弱作用较强
B.甲地吸收地面辐射热量多
C.乙地大气保温作用较弱
D.乙地气温垂直递减率较高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读图a可知,10°C等温线在落基山内部分布海拔较两侧高,根据图b,甲和乙两地海拔相同,所处位置不同,甲位于落基山内部,相同海拔气温较高,故选A。第4题,相对于乙地,甲地距离山体地面较近,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所以甲气温高于乙,故选B。
读“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完成5~6题。
地点 | 地理坐标 | 海拔(米) | 年日照 时数(小时) | 7月平 均气温 |
拉萨 | 29°36′N,91°06′E | 3 650 | 3 007.7 | 16 ℃ |
广州 | 23°06′N,113°15′E | 11 | 1 906.0 | 29 ℃ |
5.拉萨年日照时数远大于广州,其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
B.工业落后,排放的大气污染少
C.纬度较高,白昼时间长
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6.拉萨夏季气温远低于广州,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冷锋影响 B.距海较远
C.地势较高 D.纬度较高
答案 5.D 6.C
读图,回答7~8题。
7.据图可以判断( )
A.气温最低时冻土层厚度最大
B.3~7月份冻土层厚度变化不大
C.3月份该地地温开始回升
D.冻土层的消融从近地面开始
8.图中积雪
A.起保温作用,促进冻土层融化
B.反射太阳辐射,促进冻土层形成
C.冬半年积累,3月份最多
D.厚度有季节变化,与冻土厚度呈正相关
答案 7.D 8.B
解析 第7题,由图知,冻土层的消融从近地面开始,故D正确。4月份冻土厚度最大之后开始融化,故A、C错误。由图可知3~7月冻土层厚度在4月份达到最大后不断减小,故B错误。第8题,相对于裸地来说,积雪会反射更多的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温更低,促进了冻土层的形成。故B正确、A错误。图中显示积雪1月份最多,3月份积雪即将全部消融,故C错误。积雪厚度有季节变化,但积雪最大厚度出现的时间与冻土最大厚度出现的时间不一致,因此积雪厚度与冻土层厚度不是正相关的关系,故D错误。
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上午、午后、夜间及清晨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原因是( )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越能吸收太阳辐射
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辐射首先供近地面大气吸收
10.图中四条曲线中最可能是清晨的大气垂直气温分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9.D 10.A
解析 第9题,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故气温越高。第10题,清晨近地面气温最低,逆温层最厚,为曲线甲;上午近地面逆温先结束,为曲线乙;午后近地面气温最高,气温递减率最高,为曲线丁;夜间近地面首先出现逆温,为曲线丙。所以A选项正确。
(2018·兰州模拟)下图为“夏至日某地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时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题。
11.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N区域内该地气温正在逐渐下降
B.M区域内地面辐射全部转化为大气热量
C.P点的时刻为该地日出时刻
D.Q点时刻为该地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刻
答案 D
解析 图像中,N区域内该地气温正在逐渐上升,A错。M区域表示地面辐射大于太阳辐射,大气在降温,B错。P点的时刻为该地气温最低时刻,C错。Q点时刻为该地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刻,D对。
(2018·大连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大湖气象综合观测站多年平均气温统计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湖泊可能是( )
A.青海湖 B.鄱阳湖
C.长白山天池 D.滇池
13.该气象综合观测站( )
A.12月最低气温高于-15℃
B.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与昼长有关
C.6月份最高气温不高于14℃
D.最高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
答案 12.A 13.B
解析 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湖泊12月气温低且最低气温在-15℃左右,位于亚热带气候区的滇池和鄱阳湖冬季气温较高,即可排除鄱阳湖和滇池;再根据最高气温出现在北京时间15时左右,一地最高气温一般为午后2时即地方时14时左右,则计算出该湖泊经度约在100°E附近,则青海湖符合条件,所以A正确。第13题,该气象综合观测站12月最低多年平均气温约为-15℃,6月份最高多年平均气温约为14℃,则可推出12月最低气温可能低于-15℃,6月份最高气温会高于14℃,即A、C错误;根据上题结论,最高气温为地方时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为日出前后,昼长的长短影响日出早晚,因而最低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但对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没有影响,所以B正确。
(2018·四川德阳模拟)下图为某区域8月16日15时和17日2时的气温(单位:℃)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中两个时刻温差最大的地点位于( )
A.东北部 B.西南部
C.东南部 D.西北部
15.图中位于甲地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
A.湖泊 B.山峰 C.城市 D.煤矿
答案 14.D 1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