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届二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作业(全国通用) (5) 练习
展开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生成副产物HCl,利用下列反应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4HCl(g) + O2(g)2Cl2(g) + 2H2O(g) ΔH=-115.6 kJ·mol-1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上述反应,能充分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氯化氢的转化率不再改变
B. 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
C. 断开4 mol H—Cl键的同时生成4 mol H—O键
D.n(HCl)∶n(O2)∶n(Cl2)∶n(H2O)=4∶1∶2∶2
2.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nA(g)+mB(g)pC(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已知n+m>p,ΔHtB
B. 平衡时I2浓度c(I2)A=c(I2)B
C. 平衡时I2蒸气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A%>B%
D. HI的平衡分解率相等
9.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3Y2(g)2Z(g),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2 mol·L-1、0.6 mol·L-1、0.4 mol·L-1,当平衡时下列数据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X2为0.3 mol·L-1,Y2为0.9 mol·L-1 B. Y2为1.0 mol·L-1
C. X2为0.3 mol·L-1,Z为0.2 mol·L-1 D. Z为1.0 mol·L-1
10.已知298 K时,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2NH3(g) ΔH=-92.0 kJ·mol-1,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
A. 一定大于92.0 kJ B. 一定等于92.0 kJ
C. 一定小于92.0 kJ D. 不能确定
11.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2v(H2)正=3v(NH3)逆 B.v(N2)正=v(NH3)逆
C. 3v(N2)正=v(H2)正 D.v(N2)正=3v(H2)逆
12.下列可逆反应达平衡状态后,降温可以使混和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的是( )
A. H2(g)+Br2(g)2HBr(g) ΔH<0 B. N2(g)+3H2(g)2NH3(g) ΔH<0
C. 2SO3(g)2SO2(g)+O2(g) ΔH>0 D. 4NH3(g)+5O2(g)4NO(g)+6H2O(g) ΔH<0
13.经一定时间后,可逆反应aA+bB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B. 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C. 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 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4.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aA(g)+bB(g)cC(g)+dD(g)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相同,符号相反 B. 升高温度,K值增大
C.K越大,说明该反应的进行程度越大,转化率越高 D. 该反应的K=
15.对于反应:M+N→P,如果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到原来的3倍,在10 ℃时完成反应的10 %需要81 min,将温度提高到40 ℃时,完成反应的10 %需要的时间为 ( )
A. 9 min B. 27 min C. 13.5 min D. 3 min
二、填空题
16.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2NH3(g)是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并且需要合适的催化剂。已知形成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放出的能量分别为436 kJ、391 kJ、946 kJ。则:
(1)若1 mol氮气完全反应生成氨气可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 kJ。
(2)如果将1 mol氮气和3 mol氢气混合,使充分反应,反应放出的能量总小于上述数值,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模拟工业合成氨时,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反应经过10分钟后,生成10 mol 氨气氨气,则用氮气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_ mol·L-1·min-1。
(4)一定条件下,当合成氨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0
c.氮气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
d.氮气和氢气的浓度相等
e.N2、H2和NH3的体积分数相等
f.反应达到最大程度
(5)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判断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以下方案完成实验。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分析图1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0.1 g MnO2粉末于50 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8.某温度下,把1 mol N2和3 mol H2通入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反应:
N2(g)+3H2(g)2NH3(g),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NH3为smol。若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用m、n、p代表初始加入N2、H2、NH3的物质的量,只改变m、n数值,达到平衡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变,请填写表中编号为(1)~(3)各状态空格内的数据。
19.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某兴趣小组用0.20 mol·L-1KI、0.4 %淀粉溶液、0.20 mol·L-1K2S2O8、0.010 mol·L-1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已知:S2+ 2I-2S+ I2(慢) I2+ 2S22I-+ S4(快)
(1)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Na2S2O3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S2与S2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S2):n(S2)。
(2)如果实验中不使用Na2S2O3溶液,可能存在的不足是。
(3)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表中V1=mL,理由是;V2=mL,理由是。显色时间t1大约是。
(4)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0.某温度时,在2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mol)随时间t(min)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 min末Z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X的转化率为________。
三、实验题
21.“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遇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 ℃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色时间t1为________。
(3)通过分析比较上述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方法进行探究。
(1)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H2O2溶液分别进行H2O2的分解实验,实验报告如下表所示(现象和结论略)。
①实验1、2研究的是__________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②实验2、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2)查文献可知,Cu2+对H2O2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为比较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更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
②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以收集到40 mL气体为准,忽略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溶液可发生反应: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8H2O+10CO2↑,实验时发现开始反应速率较慢,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一段时间后突然褪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对此展开讨论:
①某同学认为KMnO4与H2C2O4的反应是______热反应,导致_______________;
②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___的影响。要证明你的猜想,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3.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HCOOCH3(l)+H2O(l)HCOOH(l)+CH3OH(l)
ΔH>0。
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表:
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
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表:
请计算:
(1)15 min~20 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2)15 min~20 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4.在接触法制硫酸中,将SO2与空气按1∶3的体积比混合(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4∶1)后进入接触室,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气体总体积减少为原来的88%(体积均在相同情况下测定),求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氯化氢的转化率不再改变,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A 正确;气体的质量一直不变,所以不一定达平衡状态,故B错误;只要反应发生就存在断开4 mol H—Cl键的同时生成4 mol H—O键,故C错误;n(HCl)∶n(O2)∶n(Cl2)∶n(H2O)=4∶1∶2∶2,不能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故D错误;故选A。
2.【答案】C
【解析】nA(g)+mB(g)pC(g),该反应具备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小、放热的特征。升温平衡逆移,c(B)/c(C)的值变大,①错误;降温平衡正移,因n+m>p,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减少,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②错误;增加B的物质的量,A的转化率增大,③正确;催化剂只加快速率不改变平衡,④正确;容器体积减小,不管平衡如何移动(虽平衡会向右移动,但只起到减弱的作用),A或B的浓度变大,⑤正确;v(A)∶v(B)=n/m,v(B)=v(A),⑥错误。综上,C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增加NH3浓度,平衡正向微弱移动,N2的量仍增加,气体总量也增加,从数学角度来看,无法判断N2体积分数的变化。常用先同后变的方法将被比较对象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进行比较。同温同体积不同起始量建立的平衡的结果比较,一般先以x个甲对象的平衡状态作为乙对象的起始(常称“先同”),后将体积变化到原来单个乙的体积,在改变中实现比较(常称“后变”)。假设原平衡在体积为VL恒容容器中建立,假设再加入相同量 NH3后建立平衡,相当于合并二个原平衡状态,在2VL容器中 N2的体积分数不变(常称“先同”);实际体积仍为VL,需要将合并的二个状态压缩,此过程造成平衡逆向移动(常称“后变”),N2的体积分数减小,C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
根据a点时CO2的体积分数φ(CO2)==0.80,得y=1.6 mol,CO转化率=×100%=80%,故A错误; B项,两边化学计量数相等,所以压强始终不变,不能做平衡状态的标志,故B错误;C项,b点比d点时生成物CO2体积分数大,说明进行的程度大,则化学平衡常数:Kb>Kd,故C正确;D项,0到0.5 min时:
根据a点时CO2的体积分数φ(CO2)==0.30,得x=0.6 mol
则从反应开始至a点时的反应速率为v(CO)==0.6 mol•L﹣1•min﹣1,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A
【解析】K值越大,反应进行程度越大,可知四个反应进行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①②③④,A正确。
6.【答案】B
【解析】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无关,催化剂的使用不会改变反应的能量,A项错误;与旧法相比,新法合成氨不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可节约大量能源,符合节能减排的生产理念,B项正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对平衡无影响,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C项错误;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有关,两种方法的反应温度不同,化学平衡常数一定不同,D项错误。
7.【答案】A
【解析】
平衡时各自的浓度c(SO2)=0.5 mol·L-1,c(O2)=0.25 mol·L-1,c(SO3)=0.5 mol·L-1,
K==4。
8.【答案】D
【解析】如果反应中气体分子数相等时,投料对应成比例,恒温恒容下建立平衡中各物质的量、浓度对应成比例,转化率、体积分数等相对量对应相等。该反应前后系数不变,投料对应成比例,A、B两容器中构成相对量等效平衡: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平衡时各物质体积分数相等,平衡时各物质浓度对应成比例,不相等,B、C项错误、D项正确;由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不同,A项错误。
9.【答案】D
【解析】可逆反应的基本特征是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达到反应限度时各物质不为0。
由可逆反应不为0可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