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 l 27 S 32 Cl 35.5 Fe56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54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18题,共54分)
1.下列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 钢铁 B. 玻璃 C. 水泥 D. 陶瓷
【答案】A
【解析】
【分析】常见材料一般分为以下几类: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根据它们的区别分析本题。
【详解】A.钢铁属于金属材料,故选A;
B.玻璃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不选;
C.水泥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不选;
D.陶瓷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不选;
答案:A
2.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为2个),稀有气体元素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由原子直接构成。
【详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为氦元素,故A正确;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锂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
C.虽然为原子,但为碳原子,故C错误;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钠离子,故D错误;
答案:A
3.我国科技工作者发现铂的一种原子20278P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278Pt原子质量为202g B. 20278Pt的质子数是202
C. 20278Pt原子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78 D. 20278Pt核内中子数是124
【答案】D
【详解】A. 20278Pt原子质量为g,故A错误;
B. 20278Pt的质子数是78,故B错误;
C. 20278Pt原子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202-78 -78=46,故C错误;
D. 20278Pt核内的中子数是202-78=124,故D正确;
答案:D
4.下列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 )
A. CO B. NO C. NO2 D. SO2
【答案】D
【解析】
【分析】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的氧化物,中心原子化合价不变。
【详解】A.CO不与碱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B.NO虽然是氧化物,但与碱不发生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
C.NO2与碱反应2NO2+2OH-=NO3-+NO2-+H2O,中心原子N原子化合价发生了变化,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D.SO2与碱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
故选D。
5.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H2SO4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
A. NH3 B. O2 C. H2O D. CO2
【答案】D
【解析】NH4HCO3分解生成氨气、水蒸气及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过氧化钠后水蒸气及二氧化碳均生成氧气,而盐酸将氨气吸收,浓硫酸起干燥吸水作用,最终得到的是纯净干燥的氧气,选D
6.下列有关碱金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均为ⅠA族元素,最外层均有1个电子
B. 单质的还原性:Li>Na>K>Rb>Cs
C. 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
D. 由Li到Cs,核电荷数依次增加,电子层数、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答案】B
【解析】A.碱金属位于周期表第ⅠA族,主族序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为1,故A正确;B.同主族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强,还原性增强,单质的还原性:Li<Na<K<Rb<Cs,故B错误;C.同主族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强,金属性越强形成的碱的碱性越强,LiOH<NaOH<KOH<RbOH<CsOH,故C正确;D.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大,核电荷数依次增加,电子层数、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D正确;故选B。
7.实验室制备Al(OH)3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
A. NaOH溶液和AlCl3溶液 B. AlCl3溶液和Ba(OH)2溶液
C. AlCl3溶液和盐酸 D. AlCl3溶液和氨水
【答案】D
【详解】A.NaOH溶液为强碱溶液,能将氢氧化铝溶解,所以不适宜,故A错误;
B.Ba(OH)2溶液为强碱溶液,能将氢氧化铝溶解,所以不适宜,故B错误;
C.盐酸和氯化铝溶液不反应,所以不能制取氢氧化铝,故C错误;
D.氨水属于弱碱,能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且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所以氨水最适宜,故D正确;
8. 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再滴入少量氯水,溶液立即显红色。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是( )
A. Fe2+ B. Fe3+ C. K+ D. NH4+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铁离子Fe3+,可以在溶液中加入硫氰酸钾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证明是含有三价铁离子;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水,溶液立即变为红色,说明原溶液含有亚铁离子,加入氯水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生成的铁离子和硫氰酸根离子生成红色溶液;故选A。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氯气和S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B. 久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会变质
C. 硫磺在过量纯氧中燃烧反应生成SO3
D. NOx可形成光化学烟雾,甚至破坏臭氧层
【答案】C
【详解】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都可使品红褪色,故A正确;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放置于空气中次氯酸钙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次氯酸,易变质,故B正确;
C.硫磺与过量纯氧反应只能生成SO2,故C错误;
D. NOx可形成光化学烟雾,NOx还参与臭氧层的破坏,故D正确;
答案:C
10.下列有关酸雨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雨就是指PH<7的雨水
B. 酸雨是因为雨水中含有CO2
C. 工业上大量燃烧含有硫燃料和以含硫矿石为原料冶炼金属产生的SO2是产生硫酸型酸雨的主要原因
D. 酸雨没有危害,所以不必担心,也不必想办法治理
【答案】C
【解析】一般把PH值<5.6的雨水称为酸雨,把PH值<4.5的雨水称为重度酸雨;
酸雨的主要成分为稀硫酸、稀硝酸,故酸雨是因为雨水中含有SO2、NO2等硫的氧化物及氮的氧化物;
11.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 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 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常温下可使铁、铝钝化,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炭化,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炭化,故A错误;
B.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故B错误;
C.浓硫酸可与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则不能用于干燥氨气,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常温下可使铁、铝等金属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故D正确;
答案:D
12.对于3Br2+6NaOH5NaBr+NaBrO3+3H2O的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Br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被氧化的溴原子与被还原的溴原子质量比是1:5
C. NaBr是氧化产物,NaBrO3是还原产物
D. 转移1mol电子时,消耗NaOH 1.2mol
【答案】C
【详解】A.该反应中,溴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和+5价,其它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所以溴作氧化剂和还原剂,故A正确;
B.氧化产物是溴酸钠,还原产物是溴化钠,则被氧化的溴原子与被还原的溴原子质量比是1:5,故B正确;
C.NaBr是还原产物,NaBrO3是氧化产物,故C错误;
D.消耗6mol氢氧化钠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5-0)=5mol,则转移1mol电子时,消耗1.2mol NaOH,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13.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两种单质间直接化合制取的是 ( )
A. FeCl3 B. Cu2S C. HCl D. FeCl2
【答案】D
【详解】A.Fe和氯气点燃时直接化合生成FeCl3,故不选A;
B.Cu与S在加热时能直接化合生成Cu2S ,故不选B;
C.氢气与氯气在点燃时能直接化合生成HCl,故不选C;
D.Fe和氯气点燃时直接化合生成FeCl3,不能由单质间直接化合制取FeCl2,故选D;
答案:D
14.物质间纷繁复杂的转化关系是化学的魅力所在,下列选项中物质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
选项
转化关系
A
SiSiO2Si
B
NO2HNO3NO2
C
FeFeCl3Fe
D
SSO2S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在指定条件下,源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变化能否只通过该反应实现.
A.硅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和碳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浓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2;
C.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但铜和氯化铁反应不能得到铁;
D.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和水.
解:A.Si+O2SiO2;SiO2+2CSi+2CO选项中物质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故A正确;
B.3NO2+H2O═2HNO3+N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选项中物质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故B正确;
C.2Fe+3Cl22FeCl3,Cu+2FeCl3═2FeCl2+CuCl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在铜的前面,铜不能与亚铁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FeCl3Fe无法实现,故C错误;D.S+O2SO2,SO2+2H2S═3S↓+2H2O,选项中物质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故D正确;
故选C.
15.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原子半径:W> Z>Y>X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X
C. 4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熔、沸点最低
D. W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次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Y为O元素;由图中的位置可知,X为N元素,Z为S元素,W为Cl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次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Y为O元素;由图中的位置可知,X为N元素,Z为S元素,W为Cl元素,
A.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为Z>W>X>Y,选项A错误;
B.非金属性W>X>Z,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为W>X>Z,选项B错误;
C.4种元素的单质中,常温下只有Z的单质为固态,其他的为气态,故Z单质的熔、沸点最高,选项C错误;
D.W为Cl元素,其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HClO,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稀硫酸滴加在铜片上:Cu + 2H+ = Cu2+ + H2↑
B. 氧化铁粉末溶于稀盐酸:Fe2O3 + 6H+ = 2Fe3+ + 3H2O
C. 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H+ + SO42− + Ba2+ + OH− = H2O + BaSO4↓
D. 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HCO3− + 2H+ = CO2↑ + H2O
【答案】B
【详解】A项、稀硫酸滴加在铜片上,不发生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A错误;
B项、氧化铁是氧化物,应写成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B正确;
C项、相关离子必须符合组成之比,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2H2O+BaSO4↓,C错误;
D项、HCO3-是多元弱酸根离子,不能拆,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D 错误;
故本题选B。
17.在含有Fe3+、Fe2+、Al3+、Na+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数目几乎没有变化的是( )
A. Fe3+ B. Fe2+ C. Al3+ D. Na+
【答案】C
【解析】
【分析】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可把Fe2+氧化成Fe3+,减少的是亚铁离子,而铝离子的数目不变,铁离子和钠离子的数目增多,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A项、因为Na2O2是强氧化剂,而且遇水生成NaOH,于是Fe2+氧化成Fe3+,并沉淀,再和盐酸反应生成三价铁离子,所以Fe3+浓度增大,A错误;
B项、因为Na2O2是强氧化剂,而且遇水生成NaOH,且将Fe2+氧化成Fe3+,所以亚铁离子的数目减小,B错误;
C项、Na2O2是强氧化剂,而且遇水生成NaOH,铝离子能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在盐酸作用下又会生成铝离子,根据铝元素守恒,则Al3+数目不变,C正确;
D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中钠离子的数目增多,D错误;
故本题选C。
18.SO2和CO2在化学性质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下列溶液:
①BaCl2溶液; ②H2S溶液; ③澄清石灰水;
④酸化的Ba(NO3)2溶液; ⑤品红溶液; ⑥Na2SiO3溶液;
⑦酸性KMnO4溶液; ⑧紫色石蕊溶液
不能用于鉴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
A. ①③⑥⑧ B. ①③④⑥ C. ②③⑥⑧ D. ①④⑥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BaCl2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用于鉴别SO2和CO2气体。正确。②H2S溶液与SO2产生但黄色沉淀,而与CO2无任何现象,可以鉴别。错误。③澄清石灰水都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用于鉴别SO2和CO2气体。正确。④酸化Ba(NO3)2溶液前者有白色沉淀,后者无沉淀,可以鉴别。错误。⑤SO2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无现象,可以鉴别。错误。⑥Na2SiO3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用于鉴别SO2和CO2气体。正确。⑦酸性KMnO4溶液前者褪色,后者无现象,可以鉴别。错误。 ⑧紫色石蕊溶液都变红色,不能鉴别。正确。因此不能鉴别物质的是①③⑥⑧。选项是A。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19.短周期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只有C是金属元素。A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A原子电子数的3倍,其氧化物是常见的两性氧化物;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其单质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1)写出元素符号: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
(2)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3)化合物DB2常与木炭在高温下制备D单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A单质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1). H (2). O (3). Al (4). Si (5). (6). SiO2+2CSi+2CO↑ (7). 2Al+2OH-+2H2O=2AlO2-+3H2↑
【解析】
【分析】短周期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则A为氢元素;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B为氧元素;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A原子电子数的3倍,其氧化物是常见的两性氧化物,则C为铝元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其单质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则D为硅元素。
【详解】根据上面分析可知A为氢元素,B为氧元素,C为铝元素,D为硅元素;
(1)写出元素符号:A、H B、O C、Al D、Si;答案:H O Al Si
(2)D为硅元素,原子序数为14,位于第三周期第Ⅳ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
(3)化合物DB2(SiO2)常与木炭在高温下制备粗S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2CSi+2CO↑;答案:SiO2+2CSi+2CO↑
(4)C(Al)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答案:2Al+2OH-+2H2O=2AlO2-+3H2↑
20.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X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操作1和操作2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冰晶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①、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O2 (2). 过滤 (3). 降低Al2O3的熔点 (4). Al2O3+2OH-=2AlO2-+H2O (5). AlO2-+CO2+2H2O=Al(OH)3↓+HCO3-
【解析】
【分析】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操作1为过滤操作,除掉滤渣,滤液为偏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将NaAlO2完全转化为Al(OH)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2H2O+CO2═HCO3-+Al(OH)3↓;操作2为过滤操作,过滤得氢氧化铝沉淀,灼烧得氧化铝,电解熔融氧化铝得单质铝,因为氧化铝熔点非常高,所以需要加入冰晶石降低氧化铝的熔点。
【详解】(1)根据分析气体X是CO2;答案:CO2
(2)根据分析操作1和操作2都是过滤操作;答案:过滤
(3)冰晶石的作用主要用作氧化铝电解的助熔剂,降低氧化铝的熔点;答案:降低Al2O3的熔点
(4)反应①是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②是偏铝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Al2O3+2OH-=2AlO2-+H2O,AlO2-+CO2+2H2O=Al(OH)3↓+HCO3-;答案:Al2O3+2OH-=2AlO2-+H2O AlO2-+CO2+2H2O=Al(OH)3↓+HCO3-
21.A、B、C、D为中学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已经略去):
ABCD
(1)若A、B、C、D均为化合物,而且它们的水溶液均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的稀溶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的过程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D的稀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若A为短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的单质,D为强碱,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 H2SO4 (2). 2SO2+O22SO3 (3). HNO3 (4). 4NH3+5O24NO+6H2O (5). 1:2 (6).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7). 2Na2O2+2H2O=4NaOH+O2↑
【解析】
【分析】A、B、C、D为中学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根据题中各物质转化关系,A能经过两步氧化得C,C与水反应生成D。
(1)若A、B、C、D均为化合物,而且它们的水溶液均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它们的水溶液均呈酸性,则A为H2S,B为SO2,C为SO3,D为H2SO4;
(2)若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A为NH3,D的稀溶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呈酸性,则B为NO,C为NO2,D为HNO3;
(3)若A为短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的单质,D为强碱,则A为Na,B为Na2O,C为Na2O2,D为NaOH,据此答题。
【详解】(1)若A、B、C、D均为化合物,而且它们的水溶液均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它们的水溶液均呈酸性,则A为H2S,B为SO2,C为SO3,D为H2SO4,B→C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 答案:H2SO4;2SO2+O22SO3;
(2)若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A为NH3,D的稀溶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呈酸性,则B为NO,C为NO2,D为HNO3,A→B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C→D的方程式3NO2+H2O=2HNO3+NO,根据方程式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均为NO2,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1:2;D的稀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答案:HNO3 4NH3+5O24NO+6H2O 1:2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若A为短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的单质,D为强碱,则A为Na,B为Na2O,C为Na2O2,D为NaOH,C→D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答案:2Na2O2+2H2O=4NaOH+O2↑
22.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如图中的C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1)A为实验室制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得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检验D中挥发出的气体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 碱石灰 (3). 干燥氨气 (4). 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5). 2NH3+3CuO3Cu+N2+3H2O (6).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产生大量白烟
【解析】
【分析】装置A加热固体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制取氨气,B为干燥氨气的装置,干燥剂为碱石灰,C装置中氨气还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氨气易液化,极易吸收水成为氨水,E中收集到的气体为氮气,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根据题意可以判断试管A为制取氨气的装置,因此装入的药品应该为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答案: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制得的氨气中含有杂质水,可以用碱石灰来吸收;答案:碱石灰 干燥氨气
(3)加热后,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的铜,所以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部分逐渐变为红色;根据元素守恒、电子守恒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3CuO3Cu+N2+3H2O;
答案: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2NH3+3CuO3Cu+N2+3H2O
(4)生成的水和氨气通过装置D时冷凝生成氨水留在D中,而氮气通过排水法进行收集;检验氨气可利用其碱性,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产生大量白烟;
答案: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产生大量白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 l 27 S 32 Cl 35.5 Fe56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54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18题,共54分)
1.下列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 钢铁 B. 玻璃 C. 水泥 D. 陶瓷
【答案】A
【解析】
【分析】常见材料一般分为以下几类: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根据它们的区别分析本题。
【详解】A.钢铁属于金属材料,故选A;
B.玻璃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不选;
C.水泥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不选;
D.陶瓷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不选;
答案:A
2.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为2个),稀有气体元素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由原子直接构成。
【详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为氦元素,故A正确;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锂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
C.虽然为原子,但为碳原子,故C错误;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钠离子,故D错误;
答案:A
3.我国科技工作者发现铂的一种原子20278P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278Pt原子质量为202g B. 20278Pt的质子数是202
C. 20278Pt原子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78 D. 20278Pt核内中子数是124
【答案】D
【详解】A. 20278Pt原子质量为g,故A错误;
B. 20278Pt的质子数是78,故B错误;
C. 20278Pt原子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202-78 -78=46,故C错误;
D. 20278Pt核内的中子数是202-78=124,故D正确;
答案:D
4.下列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 )
A. CO B. NO C. NO2 D. SO2
【答案】D
【解析】
【分析】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的氧化物,中心原子化合价不变。
【详解】A.CO不与碱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B.NO虽然是氧化物,但与碱不发生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
C.NO2与碱反应2NO2+2OH-=NO3-+NO2-+H2O,中心原子N原子化合价发生了变化,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D.SO2与碱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
故选D。
5.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H2SO4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
A. NH3 B. O2 C. H2O D. CO2
【答案】D
【解析】NH4HCO3分解生成氨气、水蒸气及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过氧化钠后水蒸气及二氧化碳均生成氧气,而盐酸将氨气吸收,浓硫酸起干燥吸水作用,最终得到的是纯净干燥的氧气,选D
6.下列有关碱金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均为ⅠA族元素,最外层均有1个电子
B. 单质的还原性:Li>Na>K>Rb>Cs
C. 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
D. 由Li到Cs,核电荷数依次增加,电子层数、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答案】B
【解析】A.碱金属位于周期表第ⅠA族,主族序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为1,故A正确;B.同主族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强,还原性增强,单质的还原性:Li<Na<K<Rb<Cs,故B错误;C.同主族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强,金属性越强形成的碱的碱性越强,LiOH<NaOH<KOH<RbOH<CsOH,故C正确;D.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大,核电荷数依次增加,电子层数、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D正确;故选B。
7.实验室制备Al(OH)3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
A. NaOH溶液和AlCl3溶液 B. AlCl3溶液和Ba(OH)2溶液
C. AlCl3溶液和盐酸 D. AlCl3溶液和氨水
【答案】D
【详解】A.NaOH溶液为强碱溶液,能将氢氧化铝溶解,所以不适宜,故A错误;
B.Ba(OH)2溶液为强碱溶液,能将氢氧化铝溶解,所以不适宜,故B错误;
C.盐酸和氯化铝溶液不反应,所以不能制取氢氧化铝,故C错误;
D.氨水属于弱碱,能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且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所以氨水最适宜,故D正确;
8. 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再滴入少量氯水,溶液立即显红色。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是( )
A. Fe2+ B. Fe3+ C. K+ D. NH4+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铁离子Fe3+,可以在溶液中加入硫氰酸钾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证明是含有三价铁离子;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水,溶液立即变为红色,说明原溶液含有亚铁离子,加入氯水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生成的铁离子和硫氰酸根离子生成红色溶液;故选A。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氯气和S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B. 久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会变质
C. 硫磺在过量纯氧中燃烧反应生成SO3
D. NOx可形成光化学烟雾,甚至破坏臭氧层
【答案】C
【详解】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都可使品红褪色,故A正确;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放置于空气中次氯酸钙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次氯酸,易变质,故B正确;
C.硫磺与过量纯氧反应只能生成SO2,故C错误;
D. NOx可形成光化学烟雾,NOx还参与臭氧层的破坏,故D正确;
答案:C
10.下列有关酸雨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雨就是指PH<7的雨水
B. 酸雨是因为雨水中含有CO2
C. 工业上大量燃烧含有硫燃料和以含硫矿石为原料冶炼金属产生的SO2是产生硫酸型酸雨的主要原因
D. 酸雨没有危害,所以不必担心,也不必想办法治理
【答案】C
【解析】一般把PH值<5.6的雨水称为酸雨,把PH值<4.5的雨水称为重度酸雨;
酸雨的主要成分为稀硫酸、稀硝酸,故酸雨是因为雨水中含有SO2、NO2等硫的氧化物及氮的氧化物;
11.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 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 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常温下可使铁、铝钝化,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炭化,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炭化,故A错误;
B.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故B错误;
C.浓硫酸可与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则不能用于干燥氨气,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常温下可使铁、铝等金属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故D正确;
答案:D
12.对于3Br2+6NaOH5NaBr+NaBrO3+3H2O的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Br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被氧化的溴原子与被还原的溴原子质量比是1:5
C. NaBr是氧化产物,NaBrO3是还原产物
D. 转移1mol电子时,消耗NaOH 1.2mol
【答案】C
【详解】A.该反应中,溴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和+5价,其它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所以溴作氧化剂和还原剂,故A正确;
B.氧化产物是溴酸钠,还原产物是溴化钠,则被氧化的溴原子与被还原的溴原子质量比是1:5,故B正确;
C.NaBr是还原产物,NaBrO3是氧化产物,故C错误;
D.消耗6mol氢氧化钠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5-0)=5mol,则转移1mol电子时,消耗1.2mol NaOH,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13.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两种单质间直接化合制取的是 ( )
A. FeCl3 B. Cu2S C. HCl D. FeCl2
【答案】D
【详解】A.Fe和氯气点燃时直接化合生成FeCl3,故不选A;
B.Cu与S在加热时能直接化合生成Cu2S ,故不选B;
C.氢气与氯气在点燃时能直接化合生成HCl,故不选C;
D.Fe和氯气点燃时直接化合生成FeCl3,不能由单质间直接化合制取FeCl2,故选D;
答案:D
14.物质间纷繁复杂的转化关系是化学的魅力所在,下列选项中物质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
选项
转化关系
A
SiSiO2Si
B
NO2HNO3NO2
C
FeFeCl3Fe
D
SSO2S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在指定条件下,源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变化能否只通过该反应实现.
A.硅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和碳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浓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2;
C.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但铜和氯化铁反应不能得到铁;
D.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和水.
解:A.Si+O2SiO2;SiO2+2CSi+2CO选项中物质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故A正确;
B.3NO2+H2O═2HNO3+N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选项中物质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故B正确;
C.2Fe+3Cl22FeCl3,Cu+2FeCl3═2FeCl2+CuCl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在铜的前面,铜不能与亚铁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FeCl3Fe无法实现,故C错误;D.S+O2SO2,SO2+2H2S═3S↓+2H2O,选项中物质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故D正确;
故选C.
15.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原子半径:W> Z>Y>X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X
C. 4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熔、沸点最低
D. W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次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Y为O元素;由图中的位置可知,X为N元素,Z为S元素,W为Cl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次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Y为O元素;由图中的位置可知,X为N元素,Z为S元素,W为Cl元素,
A.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为Z>W>X>Y,选项A错误;
B.非金属性W>X>Z,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为W>X>Z,选项B错误;
C.4种元素的单质中,常温下只有Z的单质为固态,其他的为气态,故Z单质的熔、沸点最高,选项C错误;
D.W为Cl元素,其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HClO,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稀硫酸滴加在铜片上:Cu + 2H+ = Cu2+ + H2↑
B. 氧化铁粉末溶于稀盐酸:Fe2O3 + 6H+ = 2Fe3+ + 3H2O
C. 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H+ + SO42− + Ba2+ + OH− = H2O + BaSO4↓
D. 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HCO3− + 2H+ = CO2↑ + H2O
【答案】B
【详解】A项、稀硫酸滴加在铜片上,不发生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A错误;
B项、氧化铁是氧化物,应写成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B正确;
C项、相关离子必须符合组成之比,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2H2O+BaSO4↓,C错误;
D项、HCO3-是多元弱酸根离子,不能拆,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D 错误;
故本题选B。
17.在含有Fe3+、Fe2+、Al3+、Na+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数目几乎没有变化的是( )
A. Fe3+ B. Fe2+ C. Al3+ D. Na+
【答案】C
【解析】
【分析】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可把Fe2+氧化成Fe3+,减少的是亚铁离子,而铝离子的数目不变,铁离子和钠离子的数目增多,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A项、因为Na2O2是强氧化剂,而且遇水生成NaOH,于是Fe2+氧化成Fe3+,并沉淀,再和盐酸反应生成三价铁离子,所以Fe3+浓度增大,A错误;
B项、因为Na2O2是强氧化剂,而且遇水生成NaOH,且将Fe2+氧化成Fe3+,所以亚铁离子的数目减小,B错误;
C项、Na2O2是强氧化剂,而且遇水生成NaOH,铝离子能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在盐酸作用下又会生成铝离子,根据铝元素守恒,则Al3+数目不变,C正确;
D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中钠离子的数目增多,D错误;
故本题选C。
18.SO2和CO2在化学性质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下列溶液:
①BaCl2溶液; ②H2S溶液; ③澄清石灰水;
④酸化的Ba(NO3)2溶液; ⑤品红溶液; ⑥Na2SiO3溶液;
⑦酸性KMnO4溶液; ⑧紫色石蕊溶液
不能用于鉴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
A. ①③⑥⑧ B. ①③④⑥ C. ②③⑥⑧ D. ①④⑥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BaCl2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用于鉴别SO2和CO2气体。正确。②H2S溶液与SO2产生但黄色沉淀,而与CO2无任何现象,可以鉴别。错误。③澄清石灰水都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用于鉴别SO2和CO2气体。正确。④酸化Ba(NO3)2溶液前者有白色沉淀,后者无沉淀,可以鉴别。错误。⑤SO2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无现象,可以鉴别。错误。⑥Na2SiO3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用于鉴别SO2和CO2气体。正确。⑦酸性KMnO4溶液前者褪色,后者无现象,可以鉴别。错误。 ⑧紫色石蕊溶液都变红色,不能鉴别。正确。因此不能鉴别物质的是①③⑥⑧。选项是A。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19.短周期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只有C是金属元素。A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A原子电子数的3倍,其氧化物是常见的两性氧化物;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其单质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1)写出元素符号: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
(2)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3)化合物DB2常与木炭在高温下制备D单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A单质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1). H (2). O (3). Al (4). Si (5). (6). SiO2+2CSi+2CO↑ (7). 2Al+2OH-+2H2O=2AlO2-+3H2↑
【解析】
【分析】短周期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则A为氢元素;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B为氧元素;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A原子电子数的3倍,其氧化物是常见的两性氧化物,则C为铝元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其单质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则D为硅元素。
【详解】根据上面分析可知A为氢元素,B为氧元素,C为铝元素,D为硅元素;
(1)写出元素符号:A、H B、O C、Al D、Si;答案:H O Al Si
(2)D为硅元素,原子序数为14,位于第三周期第Ⅳ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
(3)化合物DB2(SiO2)常与木炭在高温下制备粗S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2CSi+2CO↑;答案:SiO2+2CSi+2CO↑
(4)C(Al)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答案:2Al+2OH-+2H2O=2AlO2-+3H2↑
20.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X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操作1和操作2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冰晶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①、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O2 (2). 过滤 (3). 降低Al2O3的熔点 (4). Al2O3+2OH-=2AlO2-+H2O (5). AlO2-+CO2+2H2O=Al(OH)3↓+HCO3-
【解析】
【分析】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操作1为过滤操作,除掉滤渣,滤液为偏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将NaAlO2完全转化为Al(OH)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2H2O+CO2═HCO3-+Al(OH)3↓;操作2为过滤操作,过滤得氢氧化铝沉淀,灼烧得氧化铝,电解熔融氧化铝得单质铝,因为氧化铝熔点非常高,所以需要加入冰晶石降低氧化铝的熔点。
【详解】(1)根据分析气体X是CO2;答案:CO2
(2)根据分析操作1和操作2都是过滤操作;答案:过滤
(3)冰晶石的作用主要用作氧化铝电解的助熔剂,降低氧化铝的熔点;答案:降低Al2O3的熔点
(4)反应①是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②是偏铝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Al2O3+2OH-=2AlO2-+H2O,AlO2-+CO2+2H2O=Al(OH)3↓+HCO3-;答案:Al2O3+2OH-=2AlO2-+H2O AlO2-+CO2+2H2O=Al(OH)3↓+HCO3-
21.A、B、C、D为中学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已经略去):
ABCD
(1)若A、B、C、D均为化合物,而且它们的水溶液均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的稀溶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的过程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D的稀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若A为短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的单质,D为强碱,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 H2SO4 (2). 2SO2+O22SO3 (3). HNO3 (4). 4NH3+5O24NO+6H2O (5). 1:2 (6).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7). 2Na2O2+2H2O=4NaOH+O2↑
【解析】
【分析】A、B、C、D为中学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根据题中各物质转化关系,A能经过两步氧化得C,C与水反应生成D。
(1)若A、B、C、D均为化合物,而且它们的水溶液均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它们的水溶液均呈酸性,则A为H2S,B为SO2,C为SO3,D为H2SO4;
(2)若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A为NH3,D的稀溶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呈酸性,则B为NO,C为NO2,D为HNO3;
(3)若A为短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的单质,D为强碱,则A为Na,B为Na2O,C为Na2O2,D为NaOH,据此答题。
【详解】(1)若A、B、C、D均为化合物,而且它们的水溶液均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它们的水溶液均呈酸性,则A为H2S,B为SO2,C为SO3,D为H2SO4,B→C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 答案:H2SO4;2SO2+O22SO3;
(2)若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A为NH3,D的稀溶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呈酸性,则B为NO,C为NO2,D为HNO3,A→B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C→D的方程式3NO2+H2O=2HNO3+NO,根据方程式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均为NO2,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1:2;D的稀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答案:HNO3 4NH3+5O24NO+6H2O 1:2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若A为短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的单质,D为强碱,则A为Na,B为Na2O,C为Na2O2,D为NaOH,C→D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答案:2Na2O2+2H2O=4NaOH+O2↑
22.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如图中的C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1)A为实验室制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得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检验D中挥发出的气体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 碱石灰 (3). 干燥氨气 (4). 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5). 2NH3+3CuO3Cu+N2+3H2O (6).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产生大量白烟
【解析】
【分析】装置A加热固体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制取氨气,B为干燥氨气的装置,干燥剂为碱石灰,C装置中氨气还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氨气易液化,极易吸收水成为氨水,E中收集到的气体为氮气,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根据题意可以判断试管A为制取氨气的装置,因此装入的药品应该为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答案: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制得的氨气中含有杂质水,可以用碱石灰来吸收;答案:碱石灰 干燥氨气
(3)加热后,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的铜,所以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部分逐渐变为红色;根据元素守恒、电子守恒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3CuO3Cu+N2+3H2O;
答案: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2NH3+3CuO3Cu+N2+3H2O
(4)生成的水和氨气通过装置D时冷凝生成氨水留在D中,而氮气通过排水法进行收集;检验氨气可利用其碱性,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产生大量白烟;
答案: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产生大量白烟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