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徽省太和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学情调研(超越班、飞越班)试题(解析版)
展开
安徽省太和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学情调研(超越班、飞越班)试题
考试范围:物质的量、实验 考试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出题人:高一化学备课组 审题人:高一化学备课组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I 127 Ba 137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
1.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
B. 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C.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
D.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答案】CD
【详解】A、过滤液体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防止玻璃棒弄破滤纸,A正确;
B、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B正确;
C、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应该用外焰加热,C错误;
D、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操作,不能紧贴试管内壁,D错误;
答案选CD。
2.质量分数为28%的KOH溶液中,平均多少个水分子溶有一个OH- ( )
A. 6 B. 28 C. 10 D. 8
【答案】D
【详解】假设溶液质量为100g,则m(KOH)=28g,物质的量是28g÷56g/mol=0.5mol。m(H2O)=100g-28g=72g,物质的量是72g÷18g/mol=4mol,n(OH-)=n(KOH)=0.5mol,则n(H2O):n(OH-)=4mol:0.5mol=8:1,即平均8个水分子溶有一个OH-。答案选D。
3.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
A. 3:1 B. 5:3 C. 1:2 D. 2:3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n(Cl2)="0.314L÷22.4L/mol=0.014mol;n(Cl)=2" n(Cl2)=" 0.014mol" ;n(P)=" 0.25" g÷31g/mol=0.008mol。n(P):n(Cl)=4:14.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可知只有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3:1时符合题意。因此选项是A。
4.标准状况下,有①6.72L甲烷 ;②3.01x1023个氯化氢分子;③ 13.6g硫化氢;④0.2mol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体积:④<①<②<③
B. 密度:①<④<③<②
C. 质量:④<①<③<②
D. 氢原子数:②<④<③<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6.72LCH4的物质的量为=0.3mol,②3.01×1023个HCl的物质的量为=0.5mol,③13.6gH2S的物质的量为=0.4mol,④0.2molNH3。A、根据V=nVm知,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体积④<①<③<②,故A错误;B、根据ρ=知,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故密度①<④<③<②,故B正确;C、根据m=nM知,甲烷质量为0.3mol×16g/mol=4.8g,HCl的质量为0.5mol×36.5g/mol=33.25g,氨气的质量为0.2mol×17g/mol=3.4g,故质量④<①<③<②,故C正确;D、甲烷中n(H)=0.3mol×4=1.2mol,HCl中n(H)=0.5mol,硫化氢中n(H)=0.4mol×2=0.8mol,氨气中n(H)=0.2mol×3=0.6mol,故H原子数目②<④<③<①,故D正确;故选A。
5.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
A. 2w1=w2 B. 2w2=w1
C. w2>2w1 D. w1<w2<2w1
【答案】C
【详解】设质量分数w1的氨水密度为ρ1g/mL,质量分数w2的氨水的密度为ρ2g/mL,质量分数w1的氨水的物质量浓度为,质量分数w2的氨水的物质量浓度为,由于2a=b,所以,故2ρ1w1=ρ2w2,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所以ρ1>ρ2,故w2>2w1,答案选C。
6.下列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与50 mL 1 mol·L-1 AlCl3溶液中Cl-浓度相等的是( )
A. 150 mL 1 mol·L-1的NaCl溶液
B. 75 mL 2 mol·L-1的NH4Cl溶液
C. 150 mL 3 mol·L-1的KCl溶液
D. 75 mL 2 mol·L-1的FeCl3溶液
【答案】C
【详解】50 mL 1 mol·L-1 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3=3mol/L。则
A.150 mL 1 mol·L-1的NaCl溶液中c(Cl-)=1mol•L-1×1=1mol/L;
B.75 mL 2 mol·L-1的NH4Cl溶液中c(Cl-)=2mol•L-1×1=2mol/L;
C.150 mL 3 mol·L-1的KCl溶液中c(Cl-)=3mol•L-1×1=3mol/L;
D.75 mL 2 mol·L-1的FeCl3溶液中c(Cl-)=2mol•L-×3=6mol/L;
因此与50 mL 1 mol·L-1 AlCl3溶液中Cl-浓度相等的是选项C。答案选C。
7.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 ×100% ②③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w ④将50 g上述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0.5c mol·L-1,则加入水的体积应大于50 mL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详解】①氨气的质量是,溶液的质量是Vρ g,则,①错误;
②根据可知溶液的浓度是,②正确;
③由于水的密度大于氨水的密度,则加入的等体积的水的质量大于氨水的质量,所以混合液中氨水的质量分数小于0.5ω,③错误;
④50g浓度为c mol•L-1、密度为ρ g/mL的氨水的体积为,设稀释后氨水的体积为VmL,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cmol/L=VmL×0.5cmol/L,解得V=,设稀释后的密度为x g/mL,氨水浓度越小,密度越大,则x>ρ,稀释后氨水的质量为×xg/mL=,所以加入的水的质量为-50g,加入的水的体积为:,由于x>ρ,所以>50mL,④正确;
答案选D。
8.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Na2SO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不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⑤②①③⑤④ B. ⑤③①②⑤④ C. ⑤②③①⑤④ D. ⑤③②①⑤④
【答案】A
【解析】分析: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Na2SO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过滤以除去泥沙,再向滤液中加入沉淀剂将杂质离子依次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至无气泡产生,即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
详解: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Na2SO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过滤以除去泥沙,再向滤液中加入沉淀剂将杂质离子依次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至无气泡产生,即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实验室通常用NaOH溶液沉淀镁离子、用BaCl2溶液沉淀硫酸根离子、用Na2CO3溶液沉淀钡离子,由于除杂试剂要过量、过量试剂要除尽,故其中的关键是先沉淀硫酸根离子后沉淀碳酸根离子(同时除去过量的钡离子),故合理的操作顺序有⑤③①②⑤④、⑤②③①⑤④、⑤③②①⑤④,不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⑤②①③⑤④,本题选A。
9.下列实验操作和处理方法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的是( )
①将水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加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朝向任何人
③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④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氧化铜,再通入氢气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稀释浓硫酸,将水慢慢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由于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且水的密度较小,浮于液面上,热量不能及时散失,会造成液滴飞溅,引发安全事故,故①正确;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外溅伤人,引发安全事故,故②错误;
③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原因,会发生爆炸,引发安全事故,故③正确;
④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氢气再加热氧化铜,若相反,可能爆炸,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故④正确.故选B.
10.完全沉淀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中的Cl﹣,消耗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1∶1∶1,则上述溶液的体积比为( )
A. 1∶1∶1 B. 6∶3∶2
C. 3∶2∶1 D. 9∶3∶1
【答案】B
【解析】设物质的量浓度均是cmol/L,需要溶液的体积分别是xL、yL、zL,根据Ag++Cl-=AgCl↓结合化学式可知xc=2yc=3zc,解得x:y:z=6:3:2,答案选A。
11.某混合溶液由三种物质溶于水制成,且在溶液中一定满足如下关系:c(K+)=c(Cl-),c(Na+)=2c(SO42-),则溶质可能是( )
A. KCl、Na2SO4、H2SO4 B. KCl、Na2SO4、NaC1 C. NaC1、Na2SO4、K2SO4 D. KCl、K2SO4、Na2SO4
【答案】C
【解析】A、Na2SO4、KCl满足c(Na+)=2c(SO42-)、c(K+)=c(Cl-),再加入H2SO4,则c(Na+)≠2c(SO42-),故A错误;B、KCl、Na2SO4满足c(Na+)=2c(SO42-)、c(K+)=c(Cl-),再加入NaCl,则c(Na+)≠2c(SO42-)、c(K+)≠c(Cl-),故B错误;C、NaC1、Na2SO4、K2SO4按照2:1:1比例混合,符合上述要求,故C正确;D、KCl、Na2SO4满足c(Na+)=2c(SO42-)、c(K+)=c(Cl-),再加入K2SO4则c(Na+)≠2c(SO42-)、c(K+)≠c(Cl-),故D错误;故选C。
12.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时质量为116g,充满CO2时质量为122g,充满某气体X时质量为114g,则气体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28 B. 60 C. 32 D. 44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气体物质的量相同;由题意可知: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氧气重116g,若充满CO2重122g,则气体的物质的量为,故容器的质量为:122-44×0.5mol=100g,故现充满某气体X重114g,则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A项正确;本题选A。
1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mol氖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 25℃,1.01×105 Pa, 64g SO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22.4L水中含有的分子数小于NA
D. 常温常压下,28gC2H4与C3H6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6NA
【答案】C
【详解】A. 氖气是1个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1mol氖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A正确;
B. 25℃,1.01×105 Pa,64g SO2的物质的量是64g÷64g/mol=1mol,其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B正确;
C. 常温常压下水是液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水中含有的分子数,C错误;
D. C2H4与C3H6的最简式均是CH2,则常温常压下,28gC2H4与C3H6混合气体所含“CH2”的物质的量是2mol,所含的原子数6NA,D正确;
答案选C。
14.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A. 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
B. 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
C. 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D. 先用盐酸酸化,若有沉淀,则过滤,滤液中再加氯化钡溶液
【答案】D
【详解】A.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若为亚硫酸根离子也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检验,A错误;
B.先加入硝酸酸化,若为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被硝酸氧化成硫酸根离子,再加硝酸钡,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不能检验,B错误;
C.先加入盐酸酸化了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不能检验,C错误;
D.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应先加盐酸酸化,若有沉淀,则过滤,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再加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检验,D正确;
答案选D。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两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
B. 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氮气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
C. 1L一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要小
D.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数一定相等
【答案】B
【解析】A、没有明确是否气体物质,如果不是气体物质,则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选项A错误;B、如果氮气和一氧化碳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分子数一定相等,选项B正确;C、如果不是相同条件下,两种气体的密度不确定,则质量不能确定,选项C错误;D、如果分别是一元酸和二元酸,虽然酸的物质的量相等,但H+数一定不相等,选项D错误。答案选B。
16.标准状况下,10g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为6.72L,则此混合气体中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2:1 B. 1:2 C. 1:1 D. 3:4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标准状况下,n==0.3mol,设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为x,CO2的物质的量为y,则有:x+y=0.3mol,x×28g/mol+y×44g/mol=10g,解之得:x=0.2mol,y=0.1mol,则:n(CO):n(CO2)=0.2mol:0.1mol=2:1,故选A。
17.如图是某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根据图中数据可知a值为( )
A. 2 B. 3 C. 4 D. 5
【答案】C
【解析】c浓V浓= c稀V稀,2=0.5a,a=4,故选C。
18.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和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6.9g样品溶于足量水中,得到澄清溶液,若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4.5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 )
A. 肯定有KNO3和Na2CO3,没有Ba(NO3)2
B. 肯定有KNO3,没有Ba(NO3)2,可能还有Na2CO3
C. 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可能有KNO3
D. 以上判断都不正确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取样品加入水中,全部溶解,则不可能含有Ba(NO3)2,因为碳酸钡不溶于水,再加入氯化钙能产生4.5g沉淀,为碳酸钙的质量,假设6.9g全部为K2CO3,则生成沉淀为6.9/138g/mol *100g/mol=5g>4.5g,则杂质中含有碳酸根的质量分数应小于K2CO3中碳酸根的质量分数,故一定有KNO3,可能还有Na2CO3,综上分析可以知道,肯定有KNO3,没有Ba(NO3)2,可能还有Na2CO3,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19. 已知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时,其溶液的密度越小,将80%和20%的两种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 大于50% B. 等于50% C. 小于50%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设质量分数分别为20%与80%的氨水溶液的密度分别为xg/mL、yg/mL,假定溶液的体积分别为1mL,则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x+80%y)÷(x+y)=(20%x+20%y+60%y)÷(x+y)=20%+60%/(1+x/y),因为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时,其溶液的密度越小,所以x >y,则1+x/y>2,则20%+60%/(1+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