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展开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每题2分,共60分。)读下图,回答1--2题。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C.区域只能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读下图,“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2004年)”,完成3—4题。3.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4.关于①、②、③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①干旱或高寒区,所以第一产业比重小B.②自然条件优越,所以第一产业比重最大C.③交通便利,生产力水平高,二、三产业比重大D.①沿海区位,交通便利,历史基础好,二、三产业比重大读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下图)。回答5--6题。5.下列说法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A.北方水土资源搭配最佳 B.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C.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 D.人均耕地南方不到北方的1/26.我国南北方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地( )A.河流、湖泊数量差异大 B.年降水总量差异大C.植被覆盖率差异大 D.年蒸发总量差异大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①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②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③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④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8.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①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②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③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④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A.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 B.②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C.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D.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地区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到②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 B.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C.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渐递增 D.④到⑤的植被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1--12题。 1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类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该省区可能为( )A.辽宁 B.江苏 C.台湾 D.海南 14.该省区一些山坡被过度垦殖,下列现象可能会发生的是( )A.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 B.坡地地下水位升高
C.暴雨时坡面水流速度减缓 D.冬季河流径流量增大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赵丰2010年3月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应尽快以太湖平原和江苏省苏南地区为核心的“中国蚕桑丝织”申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确立“中国蚕桑丝织”在世界上的原创地位。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在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方面,有许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阅读材料,完成15--17题。15.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是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16.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自然因素是(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B.太湖平原土壤贫痔,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17.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绿洲农业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人,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能源供给相关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18.图中数字代表能源供需矛盾、西电东送、油价上涨和能源充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能源充足 B.②—能源供需矛盾 C.③—油价上涨 D.④—西电东送19.西气东输工程是实现对东西部双赢的能源战略,体现在( )A.将东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C.优化东部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D.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减轻土地荒漠化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20--22题。20.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 )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21.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广阔 B.劳动力价格低 C.交通运输方便 D.原材料丰富22.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23--24题。23.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24.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动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图6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表1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25--26题。 25.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6.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下图为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27.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大多数地区出现逆城市化,促进了汽车工业发展有
D.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28.20 世纪 50 年代汽车产业转移至丙国,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 )
A.不利于当地产业结构提升 B.不利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
C.有利于改善当地自然环境 D.利于缓解当地就业压力下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完成29--30题。29.由图中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30.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二.综合题31.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右图为江苏省简图。材料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江苏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50年规划,50年建设,5000亿元投资一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注定要被历史冠以“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域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四横三纵”的中国水利地理版图。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回答问题。(1)三峡工程位于长江干流,修建以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何好处? (2)长江径流量远大于黄河径流量的主要原因是① 。② 。(3)南水北调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形成该特征的气候原因是 。根据上图分析,北方什么季节缺水?长江什么季节最适宜调水,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参考答案1----5 B C A D D 6----10 B B A C B11----15 D A C A D 16----20 D B D C A21----25 B C B A B 26----30 D B D C B31.(1)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地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32.(1) 为中线输水提供稳定的水源,抬高水位,提供电力保障。(2)长江流域属于湿润区,降水丰富 长江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水系发达(3)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南方雨季长,降水量大,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4)北方冬春季节缺水严重,长江夏秋季节最适宜调水。长江水应先蓄后调。建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