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3课时)导学案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3课时)导学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3课时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3课时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过程,自主小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能简述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基本内容。
    2.通过研读教材图文资料,能归纳总结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影响。
    3.通过古今联系与对比,总结国家制度的延续与创新。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基本内容。
    难点:两税法的影响。
    【知识链接】
    编户齐民:户籍制度,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
    一条鞭法:明代张居正改革的赋税制度,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
    【学法指导】 1知识建构:结合课本和教辅资料,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并在书上进行圈画,将不理解的标注出来 上课着重听。(自主学习部分课下时间提前完成,上课前检查)。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2分钟):国家赋税收入与支出
    二、自主学习(15分钟,认真阅读课本,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后用笔标注,并完成填空)
    (三)赋税制
    制度
    夏商西周
    贡赋制
    春秋
    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
    战国
    商鞅变法“奖励耕织”

    编户齐民
    魏晋
    租调制
    隋唐
    租庸调制

    募役法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自主小测】
    1.租、庸、调分别代表什么?
    租:指田租,是农民向国家缴纳的粮食等农产品。在均田制下,政府按丁男授田,相应地,丁男需要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田租,这是国家获取农产品的重要来源,也是维持封建统治的物质基础之一。
    庸:是纳绢或布代役的制度。在正常情况下,成年男子需要为国家服一定期限的徭役,但如果不想亲自服役,可以通过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绢或布来替代,从而使农民有更多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时间。
    调:一般是指农民向国家缴纳的绢、布等纺织品。它是根据农民家庭的户等以及当地的特产情况,缴纳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纺织品,是国家手工业品的重要来源
    2.两税法收的是哪两税?
    两税法中的 “两税” 指的是夏税和秋税。唐朝后期,由于均田制的瓦解以及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租庸调制难以维持,两税法应运而生。它规定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即国家根据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分摊到各地。纳税人不论主户、客户,都按现在居住地登记;不论年龄大小,都按贫富程度征税。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在六月以前缴纳,秋税在十一月以前缴纳。
    三、合作学习(15分钟,要求:先独立完成,再以小组的方式合作交流,完善答案。)
    思考:1.租庸调制的利弊?
    2.两税法的利弊?
    租庸调制的利弊

    保障农业生产:庸制允许纳绢或布代役,使农民能有更多时间投入农业生产,保证了农业劳动力的稳定,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比如在农忙时节,农民可以通过纳庸避免因服徭役而耽误农时,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税制相对简单:租庸调制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租、庸、调的征收项目明确,农民对于自己应承担的赋税义务较为清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税收的随意性和复杂性。
    稳定社会秩序:该制度的实施使得国家对农民的控制相对稳定,农民在均田制下获得一定土地,通过缴纳租庸调履行义务,社会秩序较为安定,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和社会的发展。

    依赖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随着人口增长和土地兼并现象的加剧,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实际占有的土地数量减少,然而租庸调仍按人丁征收,导致农民负担加重。
    缺乏灵活性: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不考虑家庭的实际财产状况。一些家庭可能人丁多但劳动力弱或经济贫困,却要承担与富裕家庭相同的赋税,税负分配不合理。
    管理成本高:租庸调的征收涉及粮食、纺织品等多种实物,且需要对人口、土地等进行详细登记和管理,增加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和征收难度。
    两税法的利弊

    适应经济变化: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以资产和田亩为征税标准,适应了均田制瓦解后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经济变化的现实情况,使赋税征收更加合理。
    增加财政收入:政府按照 “量出以制入” 的原则确定赋税总额,扩大了征税对象,增加了财政收入。不仅对当地的主户征税,也对客户征税,而且贵族、官僚、商人等都要纳税,拓宽了税收来源。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两税法以货币计税和缴纳(部分可以折纳实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为了缴纳赋税,需要将农产品等投入市场换成货币,这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和货币流通。
    简化税收手续:将各种杂税合并为夏税和秋税两季征收,简化了税收名目和征收手续,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减少了地方官吏在税收过程中的盘剥。

    货币问题:以货币计税,在市场上货币流通量不足时,农民需要用更多的农产品才能换取足够的货币来缴纳赋税,导致实际负担加重。而且随着物价波动,农民的赋税负担也不稳定。
    土地兼并加剧:虽然两税法以资产和田亩为征税标准,但土地兼并现象并未得到根本遏制。地主阶级往往通过各种手段隐瞒土地和财产,将赋税转嫁给农民,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后期加征:在两税法实施后期,由于政府财政需求不断增加,除了正常的两税之外,又出现了各种杂税和附加税,农民的负担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减轻。
    四、课堂小结(3分钟)
    1.根据学习目标,简述本节所学。
    2.尝试画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五、当堂检测(5分钟)
    1.魏晋实行租调制、隋唐实行租庸调制,两者实施的基本前提是(B)
    A.国家统一 B.均田制的实施
    C.土地私有制发展 D.政府财政充足
    2.唐初赋税制度实行“租庸调制”,唐德宗以后改为“两税法”,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是(D)
    A.前者以粮纳税,后者以钱纳税 B.前者四季都征,后者夏秋两收
    C.前者以地为准,后者以人为准 D.前者与授田相配合,后者仅征税不授田
    六、课后作业
    1.熟读自主学习部分并背诵重点内容。
    2.完成相应练习。
    (1)“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指的是唐朝开始实行的(C)
    A.租调制 B.均田令 C.两税法 D.一条鞭法
    (2)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该法的特点是(D)
    A.以丁身为本,输庸代役 B.人口税分算赋和口赋
    C.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 D.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3)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简化税收名目,唯以资产为宗,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D)
    A.租调制 B.租庸调制 C.方田均税法 D.两税法

    相关学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过程,自主小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过程,自主小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图示解史,名师指津,学习情境,图解历史,社会情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