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初二下学期专题复习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之道理启示》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之道理启示》导学案,共7页。
一、课外阅读【知识梳理】1.文言文阅读之启示道理: 考纲要求: (1)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能概括文章的中心。 常考题型:一般处在第14题,分值占到3分左右,一般会采用选择或填空的考查方式进行判断考查;也会要求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易错点分析:第一,一般是读懂文章,但缺乏概括能力,力不从心;第二,会因为理解能力的不够或偏差,分析不清楚文本情节的主要内容所反映的中心。 解决建议:首先积累一些启示类的概括语言,然后再通过文本分析来训练对于文本中心和内容的判断。 模考题中出现过的“道理启示”: (1)处事待人 ①给别人提意见,要讲究方法,使他人心服口服。或者: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A:爱听好话是人性的弱点,我们要严加防范。B:奉承拍马是小人的伎俩,我们要时刻提防。 ④有时用善良和宽容来感化身边有错误的人,或许会更有效。 ⑤人和人之间交往不能仅仅为利,应该讲究信用。 ⑥要珍重眼前的真实的人与事,不要妄想得到不切实际的东西(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从善如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⑦不懂装懂,盲目模仿;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要清醒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⑧人有宽容之心就会受到大家的尊敬。 ⑨背弃诺言没有好下场。或: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欺骗他人,出尔反尔。 ⑩为人子女一定要孝敬父母赡养老人。 ⑪切不因他的短处掩盖人的长处。 ⑫如果恶人当道,好的主张必定难以实行,贤人难受重用(如果环境险恶,人们也会裹足不前)。 (2)讽刺批判 ①讽刺那些一味教条,不知变通的人。 ②讽刺了缺乏远见的人,批评了一种目光短浅,看不见长远利益的人。 ③讽刺那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④通过讽刺汉世老人的吝啬,告诫人们不要为钱财所累(不要过于看重钱财)。 ⑤讽刺自私自利,聪明反被聪明误。 ⑥讽刺了因小失大的愚蠢行为(凡事要考虑后果,不能盲目行事;解决问题要注意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做事不能冲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解决问题要三思而后行,找到最佳方法)。 (3)实践真知 ①做事要学会克制,懂得三思而行(鲁莽从事要不得)。 ②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自然规律;过犹不及。 ③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④做事要懂得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 ⑤观察事物要细心(细小的错误也会影响真实性;深入生活,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等)。 ⑥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 ⑦凡事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 ⑧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有长处和短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⑨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 ⑩人生路上,要懂得该进则进, 该退则退(遇到困难或挫折,要学会换一种思维考虑问题)。 ⑪凭一己私利为人处世,最终受害的反倒是自己。 ⑫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给自然界的动植物一片自由的天地。或家长、学校、社会注重孩子教育,则不能束缚他们,要给予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⑬凡事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例题精讲】例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鲁人身善织屦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1)解释句中加线字的含义。 ①或谓之曰 ( ) ②以子之长 ( )(2)翻译。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答案】(1)有人 凭 (2)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例2.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习题。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其迎求溢户①,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叩②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③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今之庸医妄谓④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①迎求溢户:形容迎接他出诊和前来出诊的人很多。 ②叩:询问。 ③饧:读táng ④妄谓:胡说。(1)解释文中加线词语。 偶一求药者既去( ) 原礼心异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听说有个医生医术很高明,治病立即见效,(于是)亲自去察看情况。 B.(他)知道有个医生医术很高明,治病立即见效,(于是)亲自去调查真相。 C. 听说有个医生医术很高明,治病立即见效,(于是)亲自前往察看。 D. 知道有个医生医术很高明,治病立即见效,(于是)亲自前往调查。(3)文中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庸医”的?作者认为“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的理由是(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4)文中医家家有古方却锡饧不辨,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1)离开 对……感到奇怪(2)A(3)动作 分不清医书的“锡”和“饧”两个字,指导病人煎药时将“加糖”说成“加锡”。(4)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不能自以为是、一知半解、不懂装懂,否则就会造成工作和学习的失误。 我们不能不辨是非、听信传言、盲目从众,否则会给自己带来重大损失。例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 留以为梁( ) ②乃尽湿之( ) ③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 ④又嫌其少(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1) ①作为、做成 ②全、都 ③给 ④代词,它,指“炭” (2) C (3)第一件:事物都自有它合适的用途 第二件: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例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尉有夜半击令之门者,求见甚急。令曰:“半夜有何事,请俟旦。”尉曰:“不可。”令披衣遽起取火,延尉入坐。尉曰:“某见春夏之交,农事方兴,百姓皆下田,又使养蚕,恐民力不给。”令曰:“然则君有何策?”曰:“某见冬间,农隙无事,不若移令此时养蚕,实为两便。”令笑曰:“君策甚善,古人不及。但冬月何处得桑?”尉瞠目久之。 注释:①尉:县尉 ②令:县令(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农事方兴( ) ②古人不及( )(2)尉半夜急见县令为的是向他提( )的建议,而他没想到的是( )。(3)尉从“求见甚急”到“ ”的表现,让我们在发笑之余,懂得了 的道理。【答案】(1)兴起 (开始、发动) 赶得上(赶上、达到) (2)冬间养蚕 冬月无桑 (3)瞠目久之 考虑问题要周全或考虑问题从实际出发 【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①,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注释:①匕箸:勺子和筷子(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线的词。(4分) ①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 ) ② 或当食忘匕箸( )(2)板桥善诵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3)从选文看,板桥幼时没有过人之处,以后却能成为清代有名的文学家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分) 【答案】(1)擅长 有时候(2)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3)只要努力学习,勤奋刻苦,不管有没有过人之处都会取得成就。2.课外文言文阅读 山预① 黄庭坚 当阳②张中叔去年腊月寄山预来,留荆南久,之四月,余乃到沙头。取视之,萌芽森然③,有盈尺者。意皆可弃。小儿辈请试煮食之,乃大好。盖与发牙④小豆同法,物理⑤不可尽如此。令之论人材者,用其所知,而轻弃人。可胜叹哉! 注:①山预,即芋头。②当阳:地名,今湖北当阳市。后文中荆南,沙头,均为地名,今湖北荆州一带。③森然:繁密的样子 ④牙:同“芽” ⑤物理:事物的道理(1)解释文中的加线词的意思。 ①有盈尺者 盈( ) ②今之论人 论( )(2)用现代汉语翻译“意皆可弃”。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意皆可弃”的原因。 (3)本文揭示的道理是( ) A.不要轻易浪费还能使用的材料。 B.不能因不了解就轻易舍弃人才。 C.遇到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生活现象背后隐藏着无数秘密。【答案】 (1)满 谈论 (2)以为都可以舍弃;芋头都还发着芽,好像不能吃。 (3)B3.课外文言文。许衡不食梨 许衡尝暑中①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②之如此,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 注释:①署中:盛夏里。 ②化:感化。 (1)解释文中的加横线的词。 ①人所遗 ( ) ②以疾辞(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3)对于无主的梨,许衡不去摘食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本文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案】(1)留下 推辞(2)众人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吃,只有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泰然自若(安然如常)。(3)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4)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为人处事,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要抵挡得住诱惑。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论“失”钱大昕 ①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①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②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②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③古人之失;与今人居④,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见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矣!(选自《潜研堂文集》) 注释: ①嗤chī:讥笑 ②赧nǎn:羞愧脸红 ③訾zǐ:诋毁 ④居:相处(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含义。 ① 辄欲易置之( ) ② 局将半予思益苦(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找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又为何找空闲去议论别人的过失呢? B.我找自己的过失尚且都来不及,又何必去议论别人的过失呢? C.我找自己的过失尚且都来不及,又哪有空闲去议论别人的过失呢? D.我找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又何必去议论别人的过失呢?(3)“予对局”之后的表现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4)对短文的主旨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贵有自知之明。 B.要经常反思,善始善终。 C.多求己过,少论人非。 D.不要妄自尊大、主观臆断、轻视别人。【答案】(1)更换 更加(2)C(3)我非常羞愧脸红,说不出一句话来。(4)B 课堂检测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①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日:“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⑤顿愈。(选自《晋书》)[注] ①久阔:久别 ②河南:郡名,乐广担任河南尹。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chén kē):久治不愈的病。(1)解释加横线的词。 ①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 ②漆画作蛇(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3)“客”久病不愈的原因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答案】(1)想 像蛇一样(2)看见杯中有条小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完后就生病了。(3)告诉人们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就疑神疑鬼、胡乱猜疑,庸人自扰。(或:凡是应多做调查研究,千万不能见到一点形迹就疑神疑鬼。)2.阅读《桑中生李》,完成下题。桑中生李 南顿①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②,众犬吠声③。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注]①南顿: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②翕赫:此指轰动、惊动。 ③众犬吠声:比喻众人随声附和。(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 ①欲持去( ) ②顾见空桑中有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3)“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4)这则故事要带给我们的启示,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要避免盲目迷信 B. 要遵循规律办事 C.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D. 千万不能以讹传讹【答案】(1)去:离开 顾:回头看(2)这有什么神奇的,只不过是我种的李树而已。(3)有人看到桑树里面长了棵李树,很惊奇,就互相传说开来。 有个患眼疾的人拜了李树之后眼疾就好了。(4)D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②。”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②以为言默戒: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1)解释下加横线的词。 ①其自为不祥而已( ) ②皆足取祸也( )(2)“予”认为如果鸡“时然后鸣”,那么结果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1)做,做出 足够(2)人将赖汝以时夜(3)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都要适合时宜。预习内容提前预习思考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