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三册课件PPT+教案+导学案+分层练习全册(含单元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源和电流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源和电流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课人
学科
物理
课题
电源和电流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第11章第1节,是在初中物理电学知识和前面两章学习的基础上,由电场向电路过渡的一节,也是高中电路部分的基础一节。内容上既对以往学生学过的电学知识进行了回顾,又从电场的角度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解释。难度上,教材的内容安排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层层递进,难度上由浅入深,便于学生学习和领会,并灵活应用已有的知识。
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对电路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前两章的学习,学生也已经初步掌握了电学的相关知识。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就要运用电场知识来对电路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理解。由于对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水平不足,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示和引导,启发学生从“场”的角度理解“路”,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电流产生的原因和计算,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对比,引导学生思考持续电流形成的原因,了解电源的作用,认识常见的电源。
2、通过对比静电平衡条件,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的电场特点和电荷运动情况,了解导体中的恒定电场和恒定电流。
3、通过实例分析,理解电流的定义,知道电流的单位。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恒定电流的产生及定义式中q的理解。
教学难点:
恒定电流的产生及定义式中q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提问】电闪雷鸣时,强大的电流使天空不时发出耀眼的闪光,但它只能存在于一瞬间,而手电筒中的小灯泡却能持续发光,这是为什么?
联系初中学过的电学知识,从生活中的现象出发进行思考。
在初中电学部分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环节一
电源
【提问】在如图所示场景中,当导体两端存在电压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提问】随着电荷的定向移动,导体两端的电势差逐渐减小,最终会呈现什么样的状态?
【提问】怎么才能让电路中有持续电流呢?
【类比】如图,利用抽水机保持两侧容器中的水位差,可以使得两容器间存在稳定的水流。
【讲述】电源是能把自由电子从正极搬到负极的装置。其作用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电压),使电路有持续的电流。
即,电源相当于抽水机。
【讲述】电源中电势高的一极是正极,电势低的一极是负极。
生活中常见的电源:
结合电场部分学习的知识思考并回答:
当导体两端存在电压时,导体内建立了电场,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进一步思考并回答:
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使两个带电体成为等势体,达到静电平衡,导线中会产生一个瞬时电流。
观察进行类比的水槽实例,思考并回答:
利用电源保持导体两端始终存在稳定的电势差。
理解电源的作用。
结合电场部分知识进行理解。
结合生活经验观察。
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前面两章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由对一个状态的分析引申到对一个动态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根据情境中各物理量的变化加以分析和判断。
通过类比引出电源的作用,让学生在以往电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电源的作用。
环节二
恒定电场
【提问】电源是如何做到让导线电流持续的呢?
【提问】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为什么会定向移动?
【讲述】如图所示,当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时,导线内会很快形成沿导线方向的稳定电场。
【讲述】导线内的电场是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尽管这些电荷也在运动,但有的流走了,另外的又来补充,所以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电场的分布也稳定——恒定电场。
【讲述】任何位置的电荷分布和电场强度都不会随时间变化,基本性质与静电场相同。
【讲述】在静电场中所讲的电势、电势差及其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同样适用于恒定电场。
在对电源作用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结合初中及前两章所学进行思考。
在对上述情景进行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理解恒定电场的概念。
在电源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利用前两章所学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环节三
恒定电流
【提问】在恒定电场的作用下,导体中自由电荷会做什么样的运动?
【提问】自由电荷会在导体中一直加速吗?
→由于恒定电场的作用,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运动的速率增加;而在运动过程中会与导体内不动的粒子碰撞从而减速,因此自由电荷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不随时间变化。如果我们在这个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电流表的读数保持恒定。
【讲述】恒定电流是指大小、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讲述】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电流。
电流是表示电流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
定义式:I=qt(适用于任何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1A=1C/s
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1A=103mA=106μA
【提问】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提问】金属中、电解液中的电流方向有何特点?
→此时的电流大小:
【讲述】电流强度虽然有大小和方向,是标量。
【讲述】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叫作电池的容量,通常以"安时"(A·h)或"毫安时"(mA·h)作单位。单体锂离子电池的容量极为有限,为了满足需要,常用由若干单体锂离子电池构成的电池组。
思考并回答:
加速运动。
结合以往所学的知识思考并回答:
不会一直加速,会有一个稳定状态。
在以往所学电学知识的基础上理解。
思考并理解。
在电流定义的基础上写出电流的定义式。
结合初中的电学知识思考并回答: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思考并回答:
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解液中正、负离子定向移动方向虽然相反,但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方向是相同的。
思考、理解。
结合生活经验加以了解。
在得到恒定电场概念后,进一步对恒定电流进行介绍,深化学生对初中所学电流概念的理解。
介绍电流的概念,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强调电流的标矢性,解决学生由生活经验引发的与所学内容的冲突。
结合生活概念介绍关于电源的常见参数。
环节四
拓展学习
【例】在以下情境中,求通过导线的电流大小。
有一条横截面积S=1mm2的铜导线,通过的电流I=1A,已知铜的密度ρ=8.9×103kg/m3,铜的摩尔质量M=6.4×10-2kg/m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l-1,电子的电量e=-1.6×10-19C,求铜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可认为铜导线中平均每个铜原子贡献一个自由电子。
【推导】一段粗细均匀的导体长为l,两端加一定的电压,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设导体的横截面积为S,导体每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为n,每个自由电荷量为q。
则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数为:
则总电荷量:
所有这些电荷通过横截面所需要的时间:
故导体AB中的电流:
【解】设自由电子在导线内定向移动的速率是v。取一段导线(如图),自由电子从它的左端定向移动到右端的时间为t,则这段导线的长度为vt,体积为vtS,质量为ρvtS,则这段导线中的原子数为
则这段导线中的自由电子数也为n,
t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把这个式子代入I=q/t,得
∴
【讲述】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约10-5m/s,电场的传播速率3×108m/s,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105m/s。
【提问】既然电子的定向运动速率很小,为什么闭合开关时电路中的电灯立刻就亮了呢?
【随堂练习】
审题并思考。
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思考并推导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在电流微观表达式的基础上分析本题。
理解认知。
思考并回答:
闭合开关的瞬间,电路中的各个位置以光速迅速建立了电场。随着电场的建立,电路中各处的自由电子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几乎同时开始做定向移动,整个电路也就几乎同时形成了电流。
练习巩固本节知识点。
设置情景,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电流的形成,一方面能推导出电流的微观表达式,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联系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
通过介绍一些数据,引导学生对电路中形成电场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有更明确的认识。
课堂总结
一、电源的作用
二、恒定电场、恒定电流:电流的定义、定义式、单位及换算、方向、标矢性。
三、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板书设计
§11.1电源和电流
1、电源: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电压)
2、恒定电场
3、恒定电流:
①电流的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②定义式:I=qt
③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换算:1A=1C/s,1A=103mA=106μA
④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4、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qvS
作业设计
1、梳理本节知识点。
2、教材P56“练习与应用”。
教学反思与评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源和电流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1 电源和电流精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源和电流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对电流微观解释中三种速率的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