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岭南版(2024)第10课 天人合一古园林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岭南版(2024)第10课 天人合一古园林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知学习,案例分析,实践活动,总结与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天人合一古园林》
授课类型
新授课(√)复习课( )习题课( )活动课( )其他( )
教学目标
学习要求
1.审美感知:让学生深入了解古园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创意实践:通过分析古园林的布局、建筑、植物配置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感知力。
3.文化理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并探讨其在古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哲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详细解析古园林的构成元素,如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以及它们在园林中的布局和功能。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如何在古园林设计中得以体现和实践。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领会古园林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包括诗词、书画、哲学等多方面知识。
2.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内涵,并将其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教法
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学法
观察法、自主学习法、学练结合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准备:
1.教师需准备一系列高质量的古园林图片、视频资料,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介绍材料。2.学生需准备绘画工具、记录本,以及可能需要的模型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展示视频导入,让学生欣赏中国古园林的之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园林的布局和细节。
2.提出问题:“古园林给你带来了哪些视觉和心灵上的感受?它有哪些独特的设计元素和特点?”
二、新知学习
1.详细讲解古园林的历史发展脉络,从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从汉唐到明清,每个时期园林风格的演变。
2.通过图示和实例,深入分析古园林的构成元素,如水系的布局、植物的选择、建筑的风格等,并探讨它们在园林中的作用和意义。
3.结合古园林的实例,讲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实践。
三、案例分析
1.选取苏州园林、颐和园等经典案例,展示园林的平面图和实景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案例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和感受。
四、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山水园林”、“庭院园林”等,设计一个小型古园林模型。
2.在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特别是“天人合一”思想,进行创新和实践。
五、总结与反馈
1.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分享设计思路和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2.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园林的感悟文章,可以是对某个园林的描述,也可以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个人理解。
作业布置
将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板书设计
《天人合一古园林》
1.中国四大园林
2.天人合一
3.园林构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岭南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单元 经典永流传第10课 天人合一古园林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岭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科技模型与美术11 航天飞行器模型设计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言,欣赏展示,设计实践,作品展示及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岭南版八年级上册9 服装设计获奖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