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多校九年级(上)期中联考题化学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多校九年级(上)期中联考题化学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多校九年级(上)期中联考题化学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多校九年级(上)期中联考题化学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多校九年级(上)期中联考题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多校九年级(上)期中联考题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0页。
    (全卷四个大题,共27个小题,共8页;满分9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 下列与载人航天相关的研究,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研制火箭的燃料B. 返回舱外层材料的制造
    C. 计算返回舱的落点D. 空间站内废物的处理
    【答案】C
    【解析】
    【详解】A、研制火箭的燃料,属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B、制造返回舱外层材料,属于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C、计算返回舱的落点,属于物理学研究范畴,符合题意;
    D、空间站内废物的处理,涉及到废物的化学分解、转化或无害化处理,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变化中是物理变化的是( )
    A. 冰块熔化B. 光合作用
    C. 纸张燃烧D. 烟花表演
    【答案】A
    【解析】
    【分析】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A、冰块融化,是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选项正确;
    B、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类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物理变化,B选项错误;
    C、纸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物理变化,C选项错误;
    D、烟花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物理变化,D选项错误。
    故选:A。
    3.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加入粉末B. 检验氢气纯度
    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收集氢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取用固体粉末要先将试管平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达试管的底部,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滑落试管底部,A选项正确;
    B、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B选项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产生气泡,且松开手后导管口上升一段液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C选项正确;
    D、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图中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选项错误。
    故选:D。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是( )
    A. 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中B. 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C. 加热外壁上有水珠的试管D. 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剩的药品应放到指定容器内,不能放回原瓶中,以免污染瓶内试剂,A选项错误;
    B、熄灭酒精灯需要用灯帽盖灭,B选项正确;
    C、不能加热外壁上有水珠的试管,否则易导致试管炸裂,C选项错误;
    D、试管夹夹在距离试管口三分之一的位置,D选项错误。
    故选:B。
    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过氧化氢溶液B. 洁净的空气C. 河水D. 液氧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河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液氧只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选:D。
    6.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B. 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C. 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 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实验中红磷需过量,这样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使实验结果更准确,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为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火焰熄灭后应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则火焰熄灭后,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能够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CaCO3B. O2C. H2OD. NaCl
    【答案】C
    【解析】
    【详解】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A、碳酸钙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下列反应中,既为化合反应又为氧化反应的是( )
    A. H2O2H2O+O2B. Fe+O2Fe3O4
    C. H2O+CO2→H2CO3D. CH4+O2CO2+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既不属于氧化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正确;
    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错误;
    D、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故选B。
    9.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氧气可供呼吸,一氧化碳有毒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 蔗糖溶于水仍然是甜的,说明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 、 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分子的大小不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酒精分子在不断运动,使人能闻到酒味,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
    C 、氧气可供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是由于氧气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
    D、蔗糖溶于水仍然是甜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
    故选A。
    10. 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 我国淡水资源分布比较均衡,地域差距不大
    C. 无色、无臭、澄清的液体一定是纯水
    D. 污水经物理、化学等方法处理后可适当使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比较丰富,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A选项错误;
    B、我国淡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地域差距很大,呈现“东多西少、南丰北缺”的特点,B选项错误;
    C、无色、无臭、澄清的液体不一定是纯水,还可能是氯化钠溶液等物质,C选项错误;
    D、污水经物理、化学等方法处理后,有害物质减少,可适当使用,D选项正确。
    故选:D。
    11.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是纯水B.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
    C. 投药消毒处加的是明矾D. 活性炭可长期使用无需更换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水中仍含有钙、镁化合物等物质,不是纯水,A选项错误;
    B、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可用于加速水中悬浮物质沉降,B选项正确;
    C、沉淀池中加的絮凝剂可能是明矾,明矾没有杀菌效果,投药消毒处加的不是明矾,C选项错误;
    D、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会不断下降,因此活性炭需要定期更换,D选项错误。
    故选:B。
    12. 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少量蒸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B. 滤纸的边缘应该比漏斗口稍低
    C. 可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液体以快速过滤D. 过滤操作不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少量蒸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滤纸的边缘应该比漏斗口稍低,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玻璃棒搅动漏斗中的液体,容易把滤纸弄破,起不到加快过滤速度的作用,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过滤操作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不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如图是氢气(H2)和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氢(HCl)的微观模拟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改变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C.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D. 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为新的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变化,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氢气分裂成氢原子,氯气分裂成氯原子,氢原子、氯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氯化氢分子,大量氯化氢分子聚集成氯化氢,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为新的分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4. 下列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核外电子排布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第一层最多排布2个电子,第二层是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A正确;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第一层最多排布2个电子。B不正确;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第一层最多排布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布8个电子,第三层是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C正确;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第一层最多排布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布8个电子,第三层是次外层最多排布8个电子,第四层是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15.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AlB. OC. SiD. Fe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故选A。
    16.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1gB. 碳属于非金属元素
    C. 氮的原子序数为7 D. 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则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1,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碳偏旁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氮的原子序数为7,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如图是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与氯离子相互作用形成氯化钠分子
    B. 一个钠原子如果失去一个电子就变成相对稳定结构
    C. Na和Na+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
    D.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除了分子、原子,还有离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钠由离子构成,不存在氯化钠分子。A不正确;
    B、钠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如果失去一个电子后,最外层就变成8电子相对稳定结构。B正确;
    C、Na和Na+属于钠元素,所以Na和Na+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C正确;
    D、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即构成物质微观粒子除了分子、原子,还有离子。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19.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制取О2,加入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是催化剂
    B. 分解KMnO4制取O2,MnO2是催化剂
    C. 分解H2O2制取O2,加入的MnO2是催化剂
    D. 工业上制取O2,采用的化学反应不用加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解水制取,加入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不是作为催化剂,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是生成物,不是催化剂,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加入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工业上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采用化学反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溶液中间 B. 加热前应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C. 冷却水应从d端口进入,c端口流出D. 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应该弃去
    【答案】A
    【解析】
    【详解】A、蒸馏操作需要用温度计控制馏分的沸点,所以应将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蒸馏瓶的支管口。A错误;
    B、蒸馏需要加热至沸腾,为防止液体暴沸,需要加沸石,可用适量碎瓷片代替沸石。B正确;
    C、冷却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使冷凝效果更好,所以冷却水应从d端口进入,c端口流出。C正确;
    D、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不纯,应该弃去。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4个小题,符号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9分)
    21. 甲、乙两图分别是几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A表示的微粒与图中___________(填字母)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似。
    (2)图1中C表示的原子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_,核外有___________个电子层。
    (3)图1中E表示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该原子在化学反应种容易_________电子。
    (4)图2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其中铝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硅与锗属于同一___________(填“周期”或“族”)。
    【答案】(1)D (2)①. 10 ②. 2
    (3)①. Cl ②. 得到 (4)①. 金属 ②. 族
    【解析】(1)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图1中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D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为1,则A表示的微粒与图中D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似;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则图1中C表示的原子核电荷数为10,核外有2个电子层;
    (3)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则图1中E表示氯元素,其元素符号是Cl;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4)铝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由图可知,硅与锗属于同一族元素。
    22. 空气是成分多样的混合物,请根据以下事实填空。
    (1)空气的组成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
    (2)鱼类能够在水中存活,说明水中含有___________。
    (3)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浑浊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
    (4)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
    (5)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电光源的气体是___________。
    (6)空气质量日报可以及时反映空气质量状况。下列物质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PM2.5B. 氮气
    C. 二氧化碳D. 一氧化碳E. 臭氧
    (7)O3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可用于污水处理等工艺中。如图表示臭氧浓度与其杀菌效果的关系。
    由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O3浓度在0-0.08mg/L的范围内___________。
    【答案】(1)氮气 (2)氧气 (3)二氧化碳 (4)水蒸气
    (5)稀有气体 (6)ADE (7)臭氧浓度越大,其杀菌效果越好
    【解析】(1)空气的组成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氮气;
    (2)氧气能供给呼吸,鱼类能够在水中存活,说明水中含有氧气;
    (3)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浑浊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4)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5)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电光源的气体是稀有气体;
    (6)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等,氮气、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ADE;
    (7)由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浓度在0-0.08mg/L的范围内,臭氧浓度越大,其杀菌效果越好。
    23. 图Ⅰ是某实验小组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闻到了一股刺激性气味。为此小组同学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
    实验操作:
    第1步: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第2步: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第2步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写一条)
    (4)对出改选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写一条)
    (5)氨气溶于水可制得氨水,而氨气的一种合成方法如图所示,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进行对比,排除空气的干扰,说明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氨分子运动
    (2)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
    (3)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 ##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环保或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等(合理即可)
    (5)①. 原子 ②. H2+N2→NH3
    【解析】(1)对照试管E放有酚酞溶液但没有变色,可排除空气的干扰,说明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氨分子运动;
    (2)试管A、D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且试管D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可观察倒试管B、C中的溶液变为红色,且试管C变色快;
    (3)通过实验现象说明了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氨分子能到酚酞试液中说明了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的,还能说明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快,温度低运动速度慢;
    (4)改进后的装置中,氨分子在密闭容器中运动,不污染空气,环保,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还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等;
    (5)根据图示可知,氨气的合成方法中,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原子;该反应氢气与氮气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N2→NH3。
    24. 根话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可知,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玻璃管a连接的是电源负极
    B. 水中最好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C. 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大约为2:1
    D. 水分解过程中,水分子中的氢、氧原子不可再分
    (2)电解水产生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电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3)某超市出口处设有直饮水机,其处理水的过程如图2所示。图中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②对应的作用是___________。
    A.杀菌消毒 B.过滤 C.吸附杂质 D.蒸馏
    (4)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称为硬水。生活中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单一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
    A. 沉淀B. 过滤C. 吸附D. 蒸馏
    【答案】(1)BD (2)①. 氢、氧 ②. H2OH2+O2
    (3)①. C ②. B (4)煮沸 (5)D
    【解析】(1)A、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玻璃管 a 内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连接的是电源正极,错误;
    B、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在水中能离解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水中最好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正确。
    C、电解水时,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大约为 1 : 2,错误;
    D、水分解过程中,水分子离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氢气,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水分子中的氢、氧原子不可再分,正确。
    故选BD;
    (2)电解水产生了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电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H2+O2;
    (3)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图中①的作用是吸附杂质,故填C;超滤膜能将水中的不溶于水杂质与水分离,②对应的作用是过滤,故填B;
    (4)天然水煮沸时,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降低,。生活中可采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沉淀只能使较大颗粒的不溶性杂质沉淀下来;过滤可除去不溶性杂质;吸附能除去一些可溶性杂质及异味等;而蒸馏能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所以单一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故选D。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包含2个小题,符号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25.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该装置应稍作修改,措施是___________。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需等到___________时才能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
    (4)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应从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氧气,检验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_,若木条复燃,证明已集满。
    【答案】(1)长颈漏斗
    (2)①. ②. A ③.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4)①. a ②. 靠近b端管口
    【解析】(1)据图可知,仪器①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故填:;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用C装置收集氧气即排水法收集氧气,需等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试管内的空气,不宜立即收集。故填: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4)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应从长导管即a端通入氧气,检验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靠近b端管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集满。
    26. 化学小组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如图。
    Ⅰ.对蜡烛火焰的温度及熄灭时的白烟进行的探究
    (1)甲同学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2s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证明外焰___________。由此推出,给试管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___________进行加热。
    (2)乙同学用一个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处熏黑,以下做法中不可取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查找资料,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B. 收集黑色固体进一步探究以便确定其成分
    C. 询问老师,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D.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探究Ⅰ过程中,丙同学观察到蜡烛熄灭时冒白烟(如图B),产生了疑问。
    问题与猜想:
    提出问题: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物质?
    (3)猜想与实验:
    Ⅱ.对蜡烛熄灭原因的探究
    同学们对下图1实验中蜡烛(足量)熄灭的原因展开探究。
    【猜想与假设】①可能二氧化碳含量大于氧气含量;
    ②可能是氧气被完全消耗。
    【探究与结论】
    (4)甲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熄灭。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①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改进方法】
    (5)乙同学使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内蜡烛(足量)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图2可知:假设②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下列判断或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实验开始时,密封装置内是纯净的氧气 B.开始时,二氧化碳也支持蜡烛燃烧
    C.氧气的含量小于一定值时,蜡烛熄灭 D.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是纯净的二氧化碳
    【答案】(1)①. 温度最高 ②. 外焰 (2)D
    (3)能 (4)不成立 (5)①. 不成立 ②. C
    【解析】(1)甲同学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2s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证明外焰温度最高,由此推出,给试管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2)A、查找资料,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符合实验探究要求,做法可取,不符合题意;
    B、收集黑色固体进一步探究以便确定其成分,符合实验探究要求,做法可取,不符合题意;
    C、询问老师,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符合实验探究要求,做法可取,不符合题意;
    D、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不符合实验探究要求,做法不可取,符合题意。
    故选:D;
    (3)根据实验结论猜想成立,说明白烟是蜡烛蒸气凝结成的小颗粒,具有可燃性,则熄灭燃着的蜡烛,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重复操作,实验现象为白烟能被点燃;
    (4)甲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熄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氧气含量时蜡烛仍能燃烧,说明假设①不成立;
    (5)乙同学使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内蜡烛(足量)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图2可知,蜡烛熄灭时氧气含量为15.96%,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说明假设②不成立;
    A、由图2可知,实验开始时的氧气含量为19.56%,说明密封装置内不是纯净的氧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图2可知,蜡烛熄灭时氧气含量为15.96%,所以氧气的含量小于一定值时,蜡烛熄灭,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成分为未耗尽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以及空气中原有的氮气等,不是纯净的二氧化碳,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包含1个小题,共6分)
    27.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视角,请分析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原子的质量大小主要由___________决定。
    (2)已知一个钾原子含有19个质子、20个中子和19个电子,则钾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3)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kg,一个铜原子的质量为nkg,铜原子核外有a个电子,则铜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
    【答案】(1)中子数和质子数和 (2)39 (3)
    【解析】(1)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大小主要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和决定;
    (2)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钾原子含有19个质子、20个中子,钾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9 + 20 = 39;
    (3)国际上一致同意采用相对质量,即以一种碳原子质量 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 原子质量(符号为Ar)。 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kg,一个铜原子的质量为nkg,铜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白烟是蜡烛蒸气凝结成的小颗粒
    熄灭燃着的蜡烛,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重复操作
    白烟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被点燃
    猜想成立
    粒子种类
    质量(kg)
    相对原子质量(大约)
    质子
    1.6726×10-27
    1
    中子
    1.6749×10-27
    1
    电子
    质子质量的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九年级(上)11月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九年级(上)11月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94%、二氧化碳0, 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九年级(上)11月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九年级(上)11月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94%,二氧化碳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一中学等3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一中学等3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