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请将符合题意选项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 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标志,下列标志不代表危险化学品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此为腐蚀品标志,如浓硫酸、烧碱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B、此为剧毒品标志,如白磷、二氧化硫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C、此为节约用水标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
    D、此为易燃物品标志,属于危险化学品。
    故选C。
    2.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烧制陶瓷B. 火药爆炸
    C. 粮食酿酒D. 活字印刷
    【答案】D
    【解析】
    【详解】A、烧制陶瓷过程中,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爆炸过程中,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活字印刷过程中,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3. 酒精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以下是对酒精的一些描述,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无色透明B. 易燃烧
    C. 易挥发D. 有特殊气味
    【答案】B
    【解析】
    【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沸点、导电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详解】A、无色透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不属于化学性质,A选项错误;
    B、易燃烧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B选项正确;
    C、易挥发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不属于化学性质,C选项错误;
    D、有特殊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不属于化学性质,D选项错误。
    故选:B。
    4.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由多到少排第三位的气体是( )
    A. 稀有气体B. 氮气
    C. 氧气D. 其他气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成分(0.03%),因此含量由多到少排第三位的气体是稀有气体。
    故选:A。
    5. 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
    A. 闵恩泽B. 徐寿C. 道尔顿D. 张青莲
    【答案】D
    【解析】
    【详解】A、闵恩泽在催化剂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奠定了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的基础,故选项错误;D
    B、我国近代化学先驱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故选项错误;
    C、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D、张青莲对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卓越贡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 下列操作或措施符合实验安全规范的是( )
    A.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对着他人
    B. 连接试管与橡胶塞时,将试管抵在桌面上,再使劲塞进橡胶塞
    C. 不慎将有腐蚀性的试剂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必要时就医
    D. 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以防液体沸腾时溅出伤到人,A选项错误;
    B、连接试管与橡胶塞时,应先用水将试管润湿,将试管与橡胶塞拿起,再转动着插入橡胶塞,不可将试管抵在桌面上,再使劲塞进橡胶塞,否则易导致试管底部受力而破裂,B选项错误;
    C、不慎将有腐蚀性的试剂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必要时就医,C选项正确;
    D、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避免试管因骤冷而破裂,D选项错误。
    故选:C。
    7. 如图是一些食品包装的图片,图中的“锌”“铁”“碘”等指的是( )
    A. 元素B. 原子
    C. 离子D. 以上选项都对
    【答案】A
    【解析】
    【详解】物质由元素组成,食品中的“锌”“铁”“碘”等是强调宏观上存在的元素,因此指的是元素。
    故选:A。
    8.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B. 点燃酒精灯
    C. 滴加液体D. 取用粉末状试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倾倒液体时,取下的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应将试管略微倾斜,试管口紧挨着试剂瓶瓶口,试剂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图中试管没有略倾斜,试管口没有紧挨着试剂瓶瓶口,取下的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A选项错误;
    B、点燃酒精灯需要使用火柴,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易导致酒精洒出并起火,B选项错误;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置于试管口正上方悬空滴加,C选项正确;
    D、取用固体粉末要先将试管平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达试管的底部,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滑落试管底部,不可将粉末状药品直接加入试管中,D选项错误。
    故选:C。
    9.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氧气B. 冰水混合物C. 过氧化氢溶液D. 锰酸钾
    【答案】B
    【解析】
    【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错误;
    B、冰水混合物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C、过氧化氢溶液属于混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D、锰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所以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B。
    10. 下列对氧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极易溶于水
    B.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气体
    C.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D. 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成淡蓝色的液体或固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含有溶解氧,氧气不易溶于水,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B、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该选项描述正确;
    C、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反应,该选项描述正确;
    D、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该选项描述正确。
    故选A。
    11. 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氧气加压后可装入钢瓶中—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B. 热水使压瘪的乒乓球复原—分子的体积变大
    C.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把氧气压缩进钢瓶,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合理;
    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隙增大,故选项解释不合理;
    C、一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故选项解释合理;
    D、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合理。
    故选B。
    12. 下列图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详解】A、图中只含有这1种分子,不属于混合物,A选项错误;
    B、图中只含有这1种原子,不属于混合物,B选项错误;
    C、图中只含有这1种分子,不属于混合物,C选项错误;
    D、图中含有、这2种分子,属于混合物,D选项正确。
    故选:D。
    13. 按照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容器中涌出的柱状泡沫被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不会分解
    B. 反应前后,发泡剂催化剂的质量不相同
    C. 反应前后,发泡剂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同
    D. 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不止一种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也会分解,只是反应速率较慢,故说法错误;
    B、根据催化剂定义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发泡剂催化剂的质量相同,故说法错误;
    C、根据催化剂定义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故说法错误;
    D、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不止一种,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有二氧化锰、氧化铜等,故说法正确;
    选择D。
    14.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避火衣”由钛合金等材料制成。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钛原子的质子数是22B.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C. 钛原子的核外有22个电子D. 钛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元素信息示意图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根据图像,钛的原子序数为22。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所以钛原子的质子数是22,A选项正确;
    B、元素信息示意图正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图示,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而不是“g”,B选项错误;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钛的原子序数为22,所以钛原子的核外有22个电子,C选项正确;
    D、钛是“金字旁”的汉字,因此钛属于金属元素,D选项正确。
    故选:B。
    15.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C. 在氧气中点燃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空气中发出红光,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正确;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
    故选B。
    16. 下列四位同学所描述的化学式可能是( )
    甲同学:表示一种物质
    乙同学:表示1个分子
    丙同学:表示由两种元素组成
    丁同学:表示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A. CO2B. O3C. MgOD. CO
    【答案】A
    【解析】
    【详解】A、CO2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三个原子,选项正确;
    B、O3表示臭氧这种物质、表示一个臭氧分子、由一种元素组成、一个分子中有三个原子,选项错误;
    C、MgO表示氧化镁这种物质,表示一个氧化镁分子,由两种元素组成,一个分子中有两个原子,选项错误;
    D、CO表示一氧化碳这种物质、表示一个一氧化碳分子、表示一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有两个原子,选项错误。
    故选A。
    17. 实验室中,下列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为淡黄色固体,木炭为黑色固体,观察颜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任何现象,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产生大量的气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在实验室中不可以品尝味道鉴别,不能鉴别,符合题意;
    D、氧气为无色无味气体,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 运用推理、归纳、类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为同一种元素
    B.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和元素的种类都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氨分子都含有10个质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有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如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与臭氧混合形成的物质中元素种类只有一种,但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元素的种类都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9. 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证明蜡烛组成中含有碳元素
    C. 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D. 制备少量蒸馏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固体,导致装置内气压降低,燃烧停止且温度恢复室温后,进入装置的水的体积即为装置内原有氧气的体积,据此推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选项正确;
    B、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也可能是因为温度升高使澄清石灰水的溶质析出,因此不能证明蜡烛组成中含有碳元素,B选项错误;
    C、浓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氨分子,氨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化。实验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可以探究分子运动现象,C选项正确;
    D、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利用圆底烧瓶蒸发液体,加入碎瓷片可以防止液体暴沸,该装置可以制备少量蒸馏水,D选项正确。
    故选:B。
    20.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引燃红磷
    B. 将水通直流电一段时间
    C. 等质量、等浓度的两份双氧水完全分解
    D. 充分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引燃红磷,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并且放出热量。反应开始时装置内气体温度升高,对气压的影响比氧气减少的影响更大,因此容器内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不断被消耗,且燃烧停止后装置恢复室温,这2个因素都会导致容器内压强减小。最终由于氧气被消耗,容器内压强小于初始值,图中最终压强大于初始值,A选项错误;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图中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2∶1,B选项错误;
    C、等质量、等浓度的两份双氧水完全分解,催化剂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剂情况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较快,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质量较大,对应曲线斜率较大。但催化剂不能增加产物的最终质量,不论有无催化剂,氧气的最终质量相等,图中氧气的最终质量不等,C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但高锰酸钾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才开始分解,因此刚开始加热时,高锰酸钾的质量保持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高锰酸钾的质量不断减小,最终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剩余质量为0,D选项正确。
    故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4个小题,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9分)
    21. 如图为某品牌的可乐标签及营养成分表可乐属于碳酸饮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营养成分表
    (1)该可乐配料表中有水,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2)营养成分表中,所含的金属元素的符号是___________,该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
    (3)食品添加剂中含有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CO2”中数字“2”的含义是___________。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4)碳酸饮料的生产原理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式为H2CO3),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5)该可乐型汽水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答案】(1)H2O (2)①. Na ②. Na+
    (3)①.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②. +4
    (4)化合反应 (5)混合物
    【解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符号为H2O;
    (2)钠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元素符号表示为Na;
    钠元素对应的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已失去一个电子变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符号为Na+;
    (3)CO2中2的含义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依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由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5)可乐型汽水中含有水,糖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2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空气中的各成分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医疗和科研等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现有空气中的如下成分: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请用合适的物质字母代号填空:
    ①用于填充食品包装防腐是___________。
    ②可用于航标灯、霓虹灯的是___________。
    ③用于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___________。
    (2)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其过程可用如图所示实验模拟。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氮气的沸点为-196℃,氧气的沸点为-183℃。
    浸入液氮3min后,试管内产生约占其容积三分之一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1min后再伸人带有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实验中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是___________。
    ②上述实验利用氮气与氧气的___________不同实现分离,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为了保护大气,人类正在行动起来,下列措施合理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B.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C. 使用清洁能源,加强空气质量检测
    【答案】(1)①. A ②. D ③. B
    (2)①. 氮气的沸点低于氧气沸点 ②. 沸点 ③. 物理
    (3)AC
    【解析】(1) ① 用作保护气、化工原料, 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的是氮气;
    ② 霓虹灯里的填充气是稀有气体; ③用于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氧气;
    故答案为①A;② D; ③ B;。
    (2)①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 则刚开始气化的气体为氮气, 氮气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结合前面分析可知, 氮气沸点比氧气低, 即氧气沸点高。取出试管, 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 木条熄灭; 1min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观察到木条复燃。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氮气的沸点低;
    ②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主要依赖于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由于氮气和氧气在液态空气中的沸点不同, 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来提取氧气。这种方法属于物理变化,因为在分离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只是通过物理手段将它们分离开来。具体来说, 氮气的沸点是-196°C,而氧气的沸点是-183°C,利用这一差异, 可以通过蒸馏等物理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3)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污染物没有减少, 只是排到了高空中,B选项错误;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利于环境保护,AC选项正确;
    故选AC。
    23.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分析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氩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
    (3)P、S、Cl排在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填“质子数”或“电子层数”或“核外电子数”)相同。
    (4)画出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5)He和Mg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
    (6)12号元素与17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7)1个Na+中含有___________个电子。
    【答案】(1)E (2)质子数不同
    (3)电子层数 (4)
    (5)不相似 (6)MgCl2
    (7)10
    【解析】(1)氩元素为18号元素,位置在E;
    (2)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3)依据元素周期律可知,电子层数=周期数,故原因是电子层数相同;
    (4)铝元素排在13号,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铝原子核外13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易失去,则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5)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虽然相等,但化学性质不相似,因为He为稳定结构,Mg为不稳定结构,故选不相似;
    (6)12号为镁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17号为氯元素,常见化合价为-1,根据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则形成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Cl2;
    (7)Na+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的钠离子,钠原子中含有11个电子,失去一个电子,则钠离子中含有10个电子。
    24. 人们对水的组成的认识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
    阶段一:1781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什通过实验确认大约2份体积的“易燃空气”(即氢气)与1份体积的氧气恰好化合成水。
    (1)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______。
    (2)图甲是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火焰上方干而冷的烧杯内壁出现_____。
    阶段二:1783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利用高温条件下水蒸气与铁反应,制得了四氧化三铁与“易燃空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从而认识到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易燃空气”与氧形成的化合物。
    阶段三:1800年,英国科学家尼克尔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再次证明了拉瓦锡的实验结论。图乙是尼克尔森实验模拟图。
    (3)向电解器中加满水(水中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
    ①实验结束后玻璃管b中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____,玻璃管a与电源的___________(“正”或“负”)极相连。
    ②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③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画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如图,则粒子变化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填字母)。
    【总结】科学家利用“合成”“分解”的思想分别证明了水的组成,这也是我们认识物质组成的思路—研究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答案】(1)验纯
    (2)①. 水雾 ②.
    (3)①. 氧气##O2 ②. 负 ③. 氢元素、氧元素 ④. cabd
    【解析】(1)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则火焰上方干而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根据题目信息,“易燃空气”是氢气。高温条件下水蒸气与铁反应,制得了四氧化三铁与氢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①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根据图乙,玻璃管b中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说明是氧气(O2),则玻璃管a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②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③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大量氢分子聚集形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氧分子聚集形成氧气,则图中对应的顺序是cabd。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个小题,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25.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序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3)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
    (4)近年来,制氧机需求旺盛,市场上出现多种类型的制氧机。某品牌制氧机的制氧步骤如下:第一步在反应仓中加入水、过碳酸钠粉末2Na2CO3∙3H2O2),第二步加入粉末状二氧化锰,即可产生氧气。
    分析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
    第一步:过碳酸钠→碳酸钠+过氧化氢;
    第二步: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5)医院给病人输氧时会用到湿化瓶装置其原理如图所示。关于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 b导管连接氧气钢瓶
    B. 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的塑料管
    C. 该瓶可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
    D. 该装置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将氧气润湿
    【答案】(1)长颈漏斗
    (2)①. A ②.
    (3)将带火星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小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
    (4)
    (5)CD
    【解析】(1)有图示可知,该仪器为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为固体,反应条件未加热,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型,故选A;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产生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3)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小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
    (4)碳酸钠分解产生了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反应产生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5)A、该装置中应a导管连接制氧机,可以湿润氧气,且可通过产生气泡的速率观测生成氧气的速率,不符合题意;
    B、b导管应连接病人吸氧的塑料管,这样水不会被病人吸入,不符合题意;
    C、该装置中a导管可连接制氧机,可通过产生气泡的速率观测生成氧气的速率,符合题意;
    D、氧气从a导管进入,从b导管出来,能说明该装置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将氧气润湿,符合题意。
    故选CD。
    26.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饮用水安全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同学们对水资源及其利用、自来水厂净水流程、污水处理及保护水资源等展开了如下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了解水资源及其利用
    (1)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地球上的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少
    C.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 水能参与很多化学反应,本身就是一种化学资源
    任务二:参观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如图)
    (2)混凝剂常用到明矾,其作用___________。
    (3)吸附池中用到活性炭主要成分是碳),活性炭在保存过程中要注意防火,原因是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任务三:调查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方法
    【查阅资料】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废水。水体污染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我们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分级处理后,可作为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和园林绿化。
    【参观学习】污水处理的部分示意图如图。
    (4)污水处理过程中“格栅”可去除水中的大块悬浮物,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该实验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
    任务四:保护水资源
    (5)保护水资源是我们全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列举出一种保护水资源的具体做法________。
    【答案】(1)BCD (2)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
    (3) (4)①. 过滤 ②. 漏斗
    (5)淘米水浇花
    【解析】(1)A、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不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错误;
    B、我国水资源储量多,但人均少,故正确;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故正确;
    D、水资源很重要,能参与很多反应,如水的电解,生石灰和水反应,是一种化学资源,故正确;
    故选BCD;
    (2)明矾的作用是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
    (3)单质碳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
    (4)“格栅”可去除水中的大块悬浮物,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过滤;
    该实验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5)保护水资源的具体做法淘米水浇花。
    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27. 2024年3月21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云海二号O2组卫星发射升空。长征二号火箭使用的推进剂之一是偏二甲腓化学式为C2H8N2)。请计算:
    (1)偏二甲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偏二甲腓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比)。
    (3)30t偏二甲腓中氮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___t。
    【答案】(1)60 (2)3:1 (3)14
    【解析】(1)偏二甲肼的化学式为C2H8N2,则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8+14×2=60;
    (2)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8)=3:1;
    (3)氮元素的质量为。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硫和木炭
    观察颜色
    B
    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C
    区分食盐和白糖
    尝味道
    D
    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硫
    闻气味
    项目
    每100mL
    营养素参考值
    能量
    190kJ
    2%
    蛋白质
    0
    0
    脂肪
    0
    0
    饱和脂肪酸
    0
    0
    碳水化合物
    11.2g
    4%

    12mg
    1%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4%、二氧化碳占0,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九年级(上)11月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九年级(上)11月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94%,二氧化碳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与简答,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