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诊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2023年9月23日晚,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奥体中心隆重开幕.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吉祥物破水而出B.升五星红旗C.点燃亚运火炬D.电脑合成“数字焰火”
2.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如今已走向世界,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吃年夜饭是重要的习俗之一,下列年夜饭菜品中富含糖类的是( )
A.清蒸鱼B.过油肉C.八宝饭D.水果拼盘
3.以下属于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是( )
A.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B.用汽油洗涤零件上的油脂
C.用漏勺从锅中捞取小汤圆D.用盐酸除去铁栏杆上的铁锈
4.“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的体积很小
5.学校正推行垃圾分类。餐后的食物残渣应该投入印有下列哪种标识的垃圾箱中( )
A.AB.BC.CD.D
6.如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
A.紫色B.蓝色C.红色D.无色
7.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复合肥料B.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
C.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D.合理使用化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8.下列关于化学与日常生活关系的归纳中,存在错误的是( )
A.化学与环境: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水污染
B.化学与生活: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
C.化学与安全:山洞探险——灯火实验
D.化学与健康:食用鲜黄瓜——可大量补钙
9.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错误的是( )
A.将固体燃料粉碎B.将液体燃料喷成雾状
C.提供足量的氧气D.提高燃烧的温度
10.下列是一些食物的近似,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苹果B.菠菜C.牛奶D.鸡蛋清
1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量筒读数B.倾倒液体
C.熄灭酒精灯D.过滤
12.2023年12月26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57颗、58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高精度星载铷钟提供精准定位。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B.m的值是37,n的值是1
C.铷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D.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13.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爆炸时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所涉及的下列物质中,元素化合价标注正确的是( )
A.B.C.D.
14.碳化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它属于( )
A.混合物B.化合物C.单质D.氧化物
15.金银花作为一种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有效成分之一是绿原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绿原酸由43个原子构成B.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绿原酸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D.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18:9
16.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且一段时间后未恢复到原大小,则图中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纸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A.①②③B.只有①②C.只有①③D.只有②③
17.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盐酸除去铁锈D.用氨水()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
1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9.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的是( )
A.AB.BC.CD.D
2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进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测得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要保证实验的准确性,白磷必须过量
B.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温度先增大后减小至起始温度
C.曲线BC段白磷停止燃烧,装置逐渐冷却至室温
D.在时打开了弹簧夹
二、填空题
21.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分离液态空气属于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X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填化学式),X转化为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
(3)该流程中,利用甲烷燃烧提供合成尿素的反应物,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根据流程,写出利用制备尿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2.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造福于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化学与生活
(1)用石墨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_________性;
(2)做饭时,有时燃气灶或煤炉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将灶具或炉具的进风口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Ⅱ.化学与环境
(3)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4)“增强防火意识,预防森林火灾”。到林区活动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禁带火种B.严禁吸烟C.野外生火D.文明祭祀
Ⅲ.化学与新能源
(5)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于今年5月30日成功发射。液氢是运载火箭常用的燃料之一,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
A.制取成本高B.产物无污染C.燃烧热值高D.贮存困难
(6)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某新能源汽车定位系统应用了一种新型材料氮化铝(),工业上在氮气流中用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3.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1)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
①电解时,下面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如下,横线上模型图代表的微粒是__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2)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
溶液的浓度可以用质量分数表示,如农业上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16%的含义为每100g溶液中含氯化钠的质量为16g。根据不同的需要,浓度还有其他表示方法,如市售硫酸浴液的浓度为18.4ml/L,该浓度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为、的溶解度曲线。
①℃时的溶解度是_________g/100g水。
②若溶液中混有少量的,可采用_________的方法提纯。
③已知X是或中的一种,某同学对该物质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X是_________,若使②和③中的溶液分别达到饱和状态,需加入X的质量乙_________丙(填“>”“=”或“<”)。
24.金属材料的使用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从多角度了解。
(1)我国夏代就出现青铜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青铜硬度比纯铜硬度_________(填“大”或“小”)。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已开始使用,赭石(主要成分为)是一种铁矿石,写出用一氧化碳与赭石炼铁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一: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光亮铁钉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
(3)一周后观察,试管①和③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探究发现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_________直接接触。②中铁钉的A、B、C三处中_________处锈蚀最严重。
(4)试管①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其目的是排出水中溶解的氧气。在蒸馏水的上面加入一层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发展】
(5)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活动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6)如图所示为化学小组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所做的四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由上述实验能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____。
25.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写装置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应等到_________时开始收集。可用F装置收集,说明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若用G装置测量产生的体积,集气瓶中的水未装满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2)乙炔是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固体电石(主要成分为)和水反应制取乙炔,同时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非常剧烈,制取乙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C中的_________。
(3)F中铂丝也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安全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压强过大,此时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___。
26.通过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某班同学推测碳与氧化铜反应除了二氧化碳可能还会产生一氧化碳。为了探究碳与氧化铜反应的气体产物,两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
(1)甲组同学用图一装置进行实验(装置B,D内均是足量澄清石灰水)
①A处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B处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D处出现_________现象,证明气体产物中有。
(2)乙组同学用图二装置进行实验。启动传感器,加热固体混合物,体积分数(ppm)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三所示。
①初始时的体积分数不为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师指出不一定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产生的,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27.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为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假设鸡蛋壳中除碳酸钙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
(2)试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吉祥物破水而出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升五星红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点燃亚运火炬的过程中有燃料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电脑合成“数字焰火”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C
解析:A、清蒸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B、过油肉中富含油脂、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八宝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D、水果拼盘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故选:C。
3.答案:D
解析:A、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汽油洗涤零件上的油脂是利用汽油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漏勺从锅中捞取小汤圆,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是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盐酸除去铁栏杆上的铁锈,发生化学变化,表现的是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这一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故选:B。
5.答案:C
解析:
6.答案:A
解析:A、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A错误;
B、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B正确;
C、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C正确;
D、酸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仍然是无色,D正确;
故选:A。
7.答案:C
解析:A、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是一种复合肥料,故A选项正确;
B、含有氮元素,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故B选项正确;
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产生氨气,丧失肥效,所以不能混合使用,故C选项错误;D、合理使用化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滥用会导致环境污染,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C。
8.答案:D
解析:
9.答案:D
解析:A、固体燃料粉碎,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故选项不合题意;
B、液体燃料喷成雾状,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故选项不合题意;
C、提供足量的氧气,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故选项不合题意;
D、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提高燃烧的温度不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对于酸性,pH<7,且数值越小,酸性越强,根据表格,苹果pH值最小,苹果的酸性最强。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7,表示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37,则m=37,37=2+8+18+8+n,n=1,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显-1价,则氯化铷的化学式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A.中钾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则氮元素的价态为+5,故错误;
B.中钾元素为+1价,则硫元素为-2价,故错误;
C.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因此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0,故正确;
D.二氧化碳中氧元素为-2价,则碳元素为+4价,故错误;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由碳化硅()的化学式可知,纳米碳化硅是由碳元素和硅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于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A、绿原酸是由绿原酸分子构成的,1个绿原酸分子是由43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绿原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16×9)=32:3:24,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绿原酸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绿原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16×9)=32:3:2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6.答案:B
解析:①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气压变大,造成气球膨胀且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大小;
②镁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氢气,使装置内气压变大,造成气球膨胀且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大小;
③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使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造成气球膨胀,待温度冷却之后压强减小,气球又会恢复至原大小;
综上所述,只有①②可以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且一段时间后未恢复到原大小。
故选:B。
17.答案:C
解析: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用稀盐酸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是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不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正确。
D、用氨水()处理工厂的硫酸,稀氨水属于碱,与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8.答案:D
解析:A、稀盐酸和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盐酸、氯化钙均能与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不能检验
溶液中混有少量盐酸,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溶液均能与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加入过量的溶液,碳酸钾能与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过滤、洗涤,再分别向滤渣和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碳酸钡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滤液中的过量的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能实现分离,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19.答案:B
解析:A、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和纯净的氯酸钾质量相等,加热时,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先反应,纯净的氯酸钾后反应,但完全反应后,纯净的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大于等质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产生的氧气质量,故选项图象错误。
B、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至过量,若消耗稀盐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稀盐酸过量,铝消耗的稀盐酸多,生成的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象正确。
C、向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硫酸根离子和钡离结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产生沉淀,故选项图象错误。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pH=3的稀硫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小于7,但是溶液中有水,加入的pH=3的稀硫酸被稀释,最终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3,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B。
20.答案:C
解析: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为保证氧气尽可能的消耗,白磷必须过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图示可知,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温度先升后降至起始温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曲线BC段中有一段温度上升,说明白磷还在燃烧,后面一段才是逐渐冷却至室温,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时压强开始增大至大气压,说明打开了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中,压强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1.答案:(1)物理
(2);化合反应
(3)
(4)
解析:
22.答案:(1)导电
(2)变大
(3)
(4)C
(5)BC
(6)
解析:(1)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用石墨可作干电池的电极;
(2)做饭时,有时燃气灶或煤炉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不充足,燃料发生了不完全燃烧,此时应将灶具或炉具的进风口调大,通入足够的空气;
(3)所谓“低碳”生活,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故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的排放量;
(4)A、禁带火种可以防止发生火灾,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严禁吸烟可以防止发生火灾,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野外生火易引发火灾,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D、文明祭祀可以防止发生火灾,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无污染,且原料来源丰富,燃烧热值高,是比较理想的能源,但是氢气贮存和运输困难、制取成本高,所以没有广泛应用,故选:BC;
(6)在氮气流中用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有氮、铝、氧、碳元素,生成物氮化铝中含有氮、铝元素,则该可燃性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即为一氧化碳,氮气、氧化铝和焦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氮化铝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答案:(1)①
②
(2)硫酸溶液中含18.4ml(或摩尔)的硫酸
(3)①80
②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③硝酸钾;<
解析:
24.答案:(1)大
(2)
(3)水、氧气;B
(4)隔绝水与氧气接触,防止空气中氧气溶解于水
(5)寻找金属的代用品(合理答案均可)
(6)或
解析:
25.答案:(1)A;;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密度比空气大;不会
(2)C
(3)向上移动铂丝,与过氧化氢溶液分离
解析:(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选择A;实验室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应等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可用F装置收集,说明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若用G装置测量产生的体积,集气瓶中的水未装满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故答案为:A;;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密度比空气大;不会;
(2)实验室常用固体电石(主要成分为)和水反应制取乙炔(),同时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非常剧烈,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可以利用分液漏斗控制液体试剂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因此制取乙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故答案为:C;
(3)F中铂丝也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安全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压强过大,此时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向上移动铂丝,与过氧化氢溶液分离;故答案为:向上移动铂丝,与过氧化氢溶液分离。
26.答案:(1)①黑色固体变红色
②检验并除去二氧化碳;
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①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②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也会生成一氧化碳
解析:(1)①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和氧化铜为黑色,铜为紫红色,则A中试管中的现象为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后面要检验气体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则石灰水的作用为检验并除去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C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2)①试管中含有空气,而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则初始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为0。
②由于木炭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一氧化碳不一定是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
27.答案:(1)8.8
(2)66.7%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烧杯内物质减少的质量为逸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0g+40g-111.2g=8.8g;
(2)解: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6.7%。
A
B
C
D
食物
苹果
菠菜
牛奶
鸡蛋清
pH
2.9-3.3
5.1-5.7
6.3-6.6
7.6-8.0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稀盐酸和溶液
鉴别
取样,分别滴加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B
溶液中混有少量盐酸
检验
取样,滴加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C
溶液中混有少量
除杂
加入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D
和的混合溶液
分离
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洗涤,再分别向滤渣和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A等质量的两份固体加热制取氧气
B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至过量
C向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的稀硫酸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