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七组“结对PK”校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七组“结对PK”校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七组“结对PK”校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七组“结对PK”校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七组“结对PK”校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七组“结对PK”校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品之旅。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点火起航B. 箭器分离
    C. 月背着陆D. 采集月壤
    【答案】A
    【解析】
    【详解】A、点火起航,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箭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月背着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采集月壤,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时必须口对口,标签对手心,试剂瓶的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绝对禁止用酒 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发生火灾,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D、量取液体: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氮气B. PM2.5
    C. 氧气D. 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详解】A、氮气属于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错误;
    B、PM2.5属于空气污染物,故正确;
    C、氧气属于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错误;
    D、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错误。
    故选B。
    4. 空气的组成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氮气B. 氧气
    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选A。
    5. “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水结成冰——水分子停止运动
    B.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 夏天湿衣服干的快——温度高水分子运动快
    D.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不管物质是哪种状态,分子都在不断运动,水结成冰,水分子还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解释错误;
    B、氧气和液氧都由氧分子构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都具有可燃性,该选项解释正确;
    C、夏天湿衣服干的快,是因为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该选项解释正确;
    D、水银是金属汞,汞是由原子构成,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是因为原子间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6.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铜是紫红色固体,可用作电线
    B. 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可用于填充飞艇
    C.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
    D.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冷冻麻醉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铜具有导电性,则可制作电线,故说法错误;
    B、氦气密度比空气小,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飞艇,故说法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但不可燃,不能用作火箭燃料,故说法错误;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防止食物腐烂,故说法错误。
    故选B。
    7. 下列变化事例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B. 鞭炮爆炸
    C. 木炭燃烧D. 食物腐烂
    【答案】D
    【解析】
    【分析】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缓慢氧化是指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详解】A、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错误;
    B、鞭炮爆炸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错误;
    C、木炭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错误;
    D、食物腐烂是食物是与空气的氧气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正确。
    故选D。
    8.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五氧化二磷,放出热量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后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后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氧气中燃烧后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正确;
    D、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错误;
    故选:C。
    9.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有关蜡烛及其变化的推理中错误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于水面,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蜡烛火焰上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后,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将用石灰水润湿的烧杯放在火焰上方,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熄灭时产生一缕白烟,点燃白烟,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小颗粒,同时说明水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 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容器中涌出的柱状泡沫被象地称为“大象牙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B. 反应产生的泡沫可用于灭火
    C. 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不会分解D.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可以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产生的泡沫中含有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可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C、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也会分解,只是反应速率慢一些,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故说法错误;
    故选:A。
    11.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B.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C. 吸收放出的热量
    D. 水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便于O2收集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时,实验中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解释体现水的主要作用,不符合题意;
    B、磷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容器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水进入容器,测定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解释体现水的主要作用,不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该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不是吸收放出的热量,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符合题意;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中加入水,主要是为了是为了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便于O2收集, 解释体现水的主要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CO2的捕集与综合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捕集工业废气中的CO2并与H2O反应制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 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未变化
    C. 甲醇分子中含CO分子
    D. 图中H2O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4:3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图中的反应是CO2与H2O反应制甲醇,不属于氧化反应,选项错误;
    B、该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不再分,即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分数改变,原子种类未变化,选项错误;
    C、分子由原子构成,由图可知,甲醇分子中含有碳原子和氧原子,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图中H2O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4:3,选项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6分)
    13. “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①二氧化硫:______,②红磷:______,③四氧化三铁:______。
    (2)已知“”“”表示不同种类的原子。下列表示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填字母)。
    (3)根据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答案】(1)① SO2 ②. P ③. Fe3O4
    (2)b
    (3)C+O2CO2
    【解析】(1)①二氧化硫:SO2;②红磷:P;③四氧化三铁:Fe3O4;
    (2)a、该物质是含有1 种分子,属于纯净物;
    b、该物质是含有3种分子,属于混合物;
    c、该物质是含有1 种分子,属于纯净物。
    故填b;
    (3)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是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C+O2CO2。
    14. 通常情况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中可最多溶解约700个体积的氨气,是一种重要工业原料。
    (1)下列微粒模型中可表示氨分子的是:______(填字母)。
    (2)工业上将N2和H2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氨气。
    ①根据以上信息,写出工业制取氨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②工业上常将氨气加压贮存在黄色钢瓶,在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字母)。
    a.氨分子体积变小 b.氨分子间间隔减小 c.氨分子转变为其他分子
    (3)实验室通过加热固体氯化铵与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少量氨气。在收集氨气时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而不采用排水法收集,其原因是______。
    (4)2023年我国建成首座氨制氢加氢站。氨制氢的一种生产流程图如图所示。
    ①步骤II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②步骤III的分子筛只让氢分子通过而阻止其他分子通过,该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答案】(1)C
    (2)①. N2+H2NH3 ②. b
    (3)氨气密度小于空气,但极易溶于水
    (4)①. 分解 ②. 物理
    【解析】(1)一个氨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的,下列微粒模型中可用来表示水分子的是C;
    (2)①N2和H2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N2+H2NH3;
    ②工业生产的氨气可加压贮存在蓝色钢瓶中,在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因此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发生改变的是氨分子间的间隔,加压时,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故答案为:b;
    (3)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在收集氨气时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而不采用排水法收集;
    (4)①步骤Ⅱ为氨气在催化剂、410℃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氨气和氢气,该反应是由一种反应物转化为两种生成物,属于分解反应;
    ②步骤Ⅲ的分子筛只让氢分子通过而阻止其他分子通过,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15. O2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质,认识和获取O2具有重要意义。
    (1)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来获取大量氧气,先将空气液化后再汽化,液态空气汽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则沸点:N2______O2(选填“>”或“=”或“<”)。
    (2)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①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
    ②如选用A和C作为制取装置,则该反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还需要在试管口______,防止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中。
    ③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的简单方法是______(包括操作和现象)。
    (3)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的物质、能量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①能向自然界中释放O2的是______(填字母)。
    a.动植物的呼吸 b.可燃物的燃烧 c.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氧气和臭氧(O3)可以相互转化。在紫外线的作用下,O2转化为O3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4)在食品包装袋放置脱氧剂可以降低袋中的氧气含量,以延长食物保存期限。请从化学角度解释其原理:_______。
    【答案】(1)<
    (2)①. 长颈漏斗 ②.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KMnO4K2MnO4+MnO2+O2 ③. 放置一团棉花 ④.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木条复燃,证明气体为氧气
    (3)①. C ②. O2O3
    (4)食物变质是因为与氧气反应,氧气含量越低,反应越慢
    【解析】(1)液化空气的汽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升高,液态空气汽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则氮气的沸点低于氧气的沸点,故填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化学测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化学测试卷(含答案),共1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月考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月考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西部四校联考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西部四校联考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