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讲授,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
目标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通过对比春秋战国的形势图,知道战国七雄形成的基本情况,并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及重要战役;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通过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理解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需要和动力;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了解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知道秦国都江堰修建的功能和意义,从中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重点
难点
重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
难点:认识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教法
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徙木立信》(见课件)。教师:秦孝公六年(前356年),商鞅实行变法,为了取信于民就发生了“徙木立信”的故事。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通过这一件事,商鞅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印象。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呢?这次变法的效果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了解那段历史吧!
教师随笔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战国七雄
1.识读战国七雄位置图(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三家分晋”指什么历史事件。战国七雄包括哪些诸侯国?
答案:历史事件:晋国被分为韩、赵、魏三国。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
2.阅读材料(见课件),结合所学知识,想想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答案:背景:战国时期,诸侯们放弃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公开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各自为政,发展实力,致力于拓展疆域。特点: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更加惨烈。
3.识读地图和图片(见课件),结合主要战役表格和教材知识,列举出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答案:
时期
人物
主要战役
交战国家
成语典故
战国
孙膑、庞涓
桂陵之战
赵、齐和魏
围魏救赵
孙膑、庞涓
马陵之战
齐、魏
减灶之计
白起、赵括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4.观察图示,分析史料和七雄实力比较图表(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
答案: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导致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
过渡语:战国时期兼并战争连绵不断,为了富国强兵,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以求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板块二 商鞅变法
1.观看视频《商鞅变法》(见课件),识读商鞅人物图和人物介绍(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开始时间和支持者。
答案:背景:战国时期,魏、楚、赵、秦等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开始时间:公元前356年。支持者:秦孝公。
2.识读图片(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列表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答案:
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建立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分析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思考商鞅变法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4.分析史料(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答案:取信于民,令行禁止;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严厉执法、公平无私;敢于与旧贵族势力斗争;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过渡语: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秦国在改革的同时注重兴修水利,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其中的杰作。同时,战国时期的经济得到发展。
板块三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1.识读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及作用。
答案:原因:战国时期,冶铁技术迅速提高,铁器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作用:使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
2.识读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战国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前提和各自表现。
答案:前提:农业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繁荣。表现:①手工业: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等手工业发展可观。②商业: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
3.观看李冰石像,分析史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都江堰的修筑时期、地点和主持修建者。
答案:时期:战国后期。地点:成都附近的岷江。主持修建者:李冰(秦国)。
4.观看图片,分析史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都江堰的功能和影响。
答案:功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影响: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2 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
结束语: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七雄并立,战事连绵,加剧了社会的动荡。这一时期,战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转变为兼并战争。为了在战争中取得优势,在原有统治秩序彻底瓦解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开始改革旧制,确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变法图强,同时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增强国力。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有效,使秦国强大起来。都江堰的修建进一步促进秦国经济的发展,最终使秦国确立了优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动乱,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板书
设计
一、战国七雄
1.形成: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2.兼并战争
二、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
2.开始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3.主要内容:确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和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和奖励军功
4.影响:综合国力增强,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修建都江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史崇德,家国情怀,整体感知,导入新课,小小故事会,播放视频,教学过渡,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图片展示,史料研读,问题探究,图片资料,具体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