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步检测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步检测卷01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步检测卷02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步检测卷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人教版(2024)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步测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军事方面,社会整体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战国时期开始的标志是( )
    A.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B.田氏代齐C.周武王伐纣D.周平王东迁
    2.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国是由( )分裂而来。
    A.齐国B.晋国C.楚国D.燕国
    3.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其目的是( )
    A.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B.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C.维护周天子的权威D.推广儒家思想
    4.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变法是( )
    A.李悝变法B.吴起变法C.商鞅变法D.申不害变法
    5.商鞅变法开始于哪一年( )
    A.公元前356年B.公元前355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7年
    6.商鞅变法中,对旧贵族打击最大的是( )
    A.废除井田制B.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D.统一度量衡
    7.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A.废除井田制B.奖励耕织C.建立县制D.奖励军功
    8.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出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
    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C.奖励军功D.建立县制
    9.战国时期,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诸侯国的关键因素是( )
    A.李悝变法B.吴起变法C.商鞅变法D.申不害变法
    10.商鞅变法遭到秦国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主要是因为变法( )
    A.鼓励耕织B.废除井田制C.实行什伍连坐法D.奖励军功
    11.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一致反对,最终失败
    C.商鞅变法主要是在经济方面进行改革,对政治制度的影响不大
    D.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灭亡
    12.战国时期,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 )
    A.秦国B.赵国C.魏国D.楚国
    13.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洪灌溉B.运输物资C.防御外敌D.观光旅游
    14.都江堰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
    A.李冰B.商鞅C.吴起D.孙膑
    15.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得益于( )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B.水利工程的修建C.各国重视农业生产D.以上都是
    16.战国时期,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兴地主阶级产生的主要途径是( )
    A.贵族世袭B.土地兼并C.军功赏赐D.平民经商致富
    17.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战争的特点是( )
    A.以争夺土地和人口为主B.规模小、时间短C.以兼并他国、统一全国为目标D.战争破坏性小
    18.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大变革B.私学的兴起C.士人的崛起D.诸侯争霸的需要
    19.以下属于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主张是( )
    A.“兼爱”“非攻”B.实行“仁政”C.以法治国D.顺应自然和民心
    20.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老子B.孔子C.孟子D.庄子
    21.主张“以法治国”的学派是( )
    A.墨家B.儒家C.法家D.道家
    22.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改革,逐步确立了( )
    A.禅让制B.世袭制C.封建制度D.奴隶制
    23.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B.限制商业活动C.增加国家财政收入D.以上都是
    24.战国时期,秦国能够在众多诸侯国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B.实行商鞅变法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秦王的雄才大略
    25.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 )
    A.创新精神B.环保意识C.团结协作精神D.以上都是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7.(10分)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5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5分)
    (3)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说明理由。(5分)
    29.(15分)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表现及影响。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A
    解析:战国时期开始的标志是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为诸侯,标志着战国时期的开始。田氏代齐发生在战国初期,但不是战国开始的标志;周武王伐纣是西周建立的事件;周平王东迁是春秋时期开始的标志。所以答案选A。
    2.B
    解析:韩、赵、魏三国是由晋国分裂而来。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楚国、燕国与韩、赵、魏的形成无关。所以答案选B。
    3.B
    解析: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其目的是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当时各国之间战争频繁,只有通过变法增强国家实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维护周天子的权威已不是各国的主要目的;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并未被各国广泛推广作为变法的目的。所以答案选B。
    4.C
    解析: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变法是商鞅变法。商鞅在秦国进行的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李悝变法是魏国的变法;吴起变法是楚国的变法;申不害变法是韩国的变法,都不如商鞅变法影响深远。所以答案选C。
    5.A
    解析: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秦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公元前355年不是商鞅变法开始的时间;公元前221年是秦统一全国的时间;公元前207年与商鞅变法无关。所以答案选A。
    6.B
    解析: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对旧贵族打击最大。旧贵族的爵位是世袭的,而奖励军功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这就废除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废除井田制主要是对土地制度的改革;建立县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统一度量衡主要是在经济方面的统一措施,对旧贵族的打击不如奖励军功大。所以答案选B。
    7.C
    解析:商鞅变法中,建立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县制的建立,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地方,取代了原来的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废除井田制是土地制度的改革,主要是为了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奖励耕织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奖励军功是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所以答案选C。
    8.D
    解析:建立县制能反映出中央集权思想。县制下,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体现了中央集权思想。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是经济方面的改革;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主要是打击旧贵族;奖励军功是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所以答案选D。
    9.C
    解析:战国时期,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诸侯国的关键因素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李悝变法是魏国的变法,使魏国在一定时期内强大起来;吴起变法是楚国的变法,增强了楚国的实力;申不害变法是韩国的变法,对韩国的发展有一定作用,但都不如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大。所以答案选C。
    10.D
    解析:商鞅变法遭到秦国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主要是因为奖励军功。奖励军功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这就废除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鼓励耕织主要是促进农业生产;废除井田制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实行什伍连坐法主要是加强对百姓的管理,这些都不是旧贵族反对变法的主要原因。所以答案选D。
    11.A
    解析: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A选项正确。商鞅变法虽然遭到旧贵族的反对,但并没有失败,它使秦国的国力大增;商鞅变法不仅在经济方面进行改革,在政治、军事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秦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最终统一全国,而不是迅速灭亡。所以答案选A。
    12.A
    解析:战国时期,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秦国。都江堰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赵国、魏国、楚国与都江堰的修建无关。所以答案选A。
    13.A
    解析: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防洪灌溉。它既能在洪水期分洪减灾,又能在枯水期灌溉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运输物资、防御外敌、观光旅游都不是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所以答案选A。
    14.A
    解析:都江堰是由李冰主持修建的。李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他组织民众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商鞅是秦国变法的主要人物;吴起是楚国变法的人物;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所以答案选A。
    15.D
    解析: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得益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水利工程的修建以及各国重视农业生产。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水利工程如都江堰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保障;各国重视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农业发展的措施。所以答案选D。
    16.B
    解析: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产生的主要途径是土地兼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些贵族和富裕农民通过购买、开垦等方式获得大量土地,成为新兴地主阶级。贵族世袭不能产生新兴地主阶级;军功赏赐可以使一些人获得土地和财富,但不是主要途径;平民经商致富一般不会成为地主阶级。所以答案选B。
    17.C
    解析: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战争的特点是以兼并他国、统一全国为目标。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更大、时间更长、破坏性更强,不再是以争夺土地和人口为主的小规模战争。所以答案选C。
    18.A
    解析: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旧的社会制度瓦解,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形成,各阶层的人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私学的兴起、士人的崛起、诸侯争霸的需要都是“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所以答案选A。
    19.A
    解析: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主张是“兼爱”“非攻”。“兼爱”即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非攻”即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实行“仁政”是儒家孟子的主张;以法治国是法家的主张;顺应自然和民心是道家的主张。所以答案选A。
    20.C
    解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仁政”等主张。所以答案选C。
    21.C
    解析:主张“以法治国”的学派是法家。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仁”“礼”;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所以答案选C。
    22.C
    解析: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改革,逐步确立了封建制度。商鞅变法等一系列变法,使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封建官僚制度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也日益完善,标志着封建制度在各国的确立。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的选举制度;世袭制在夏朝就已经确立;奴隶制在战国时期逐渐瓦解。所以答案选C。
    23.D
    解析: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的主要目的包括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限制商业活动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奖励耕织可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粮食和物资;同时,通过奖励耕织,可以限制商业活动,使更多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会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国家的富强提供物质基础。所以答案选D。
    24.B
    解析:秦国能够在众多诸侯国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地理位置优越只是秦国发展的一个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对秦国的发展有一定作用,但不是关键因素;秦王的雄才大略也需要有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而商鞅变法为秦国提供了这样的基础。所以答案选B。
    25.D
    解析: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新精神、环保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时,充分发挥了创新思维,采用了独特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法;都江堰的修建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体现了环保意识;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团结协作精神。所以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
    26.(10分)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政治方面
    1.确立县制:全国设置县一级行政机构,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这一措施打破了原来的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废除贵族世袭特权:规定贵族没有军功者,不得享受世袭的爵位和特权。这一举措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3.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进行编制,互相监督。一家犯法,邻里若不告发,则十家连坐。这一措施加强了对百姓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4.严明法度:制定严格的法律,明确赏罚标准,禁止私斗。这一举措使得秦国的社会秩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二、经济方面
    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一措施彻底废除了西周以来的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这一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物资。
    3.统一度量衡: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制度,包括长度、容积、重量等。这一措施便利了各地的经济交流和发展,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三、军事方面
    1.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这一措施打破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使秦国的军队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士兵们为了获得爵位和土地,奋勇杀敌,为秦国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
    总之,商鞅变法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使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秦国的强大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7.(10分)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商鞅变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方面
    1.加强中央集权: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地方,打破了分封制下地方诸侯的独立性,将权力集中到中央,极大地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
    2.打击旧贵族势力:废除贵族世袭特权,使没有军功的旧贵族失去了政治特权,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创造了条件,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政治格局的变革。
    二、经济方面
    1.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并允许自由买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秦国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2.推动经济发展: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这一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秦国的农业产量。同时,统一度量衡方便了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三、军事方面
    1.提高军队战斗力: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使秦国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得到极大提升。士兵们为了获得荣誉和财富,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秦国的对外扩张和统一六国提供了强大的军事保障。
    四、社会整体影响
    1.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商鞅变法使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秦国的强大为其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推动社会转型:商鞅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标志着秦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转变。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封建化进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总之,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它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5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5分)
    (3)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说明理由。(5分)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以下内容:
    •“坏井田,开阡陌”:反映了商鞅变法中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急耕战之赏”:体现了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的政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倾邻国而雄诸侯”:表明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增强,在诸侯国中逐渐崛起。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反映出变法后秦国社会出现贫富分化,同时国家实力的差异导致强国兼并弱国的局面。
    (2)根据材料二,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触动旧贵族利益:“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商鞅变法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奖励军功等措施严重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秦孝公去世失去支持: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者,新君即位后,旧贵族趁机发难。
    •被诬告谋反:“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商鞅被诬告谋反,这成为他被抓捕并处死的直接原因。
    (3)商鞅变法是成功的。理由如下:
    •从变法的目的和效果看: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实现了变法的目的。
    •从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看: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中国历史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进程。虽然商鞅本人最终被车裂而死,但他的变法措施在秦国得以继续推行,说明变法是成功的,不能以商鞅个人的命运来判断变法的成败。
    29.(15分)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表现及影响。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变革表现,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政治方面的表现及影响
    表现:
    1.各国变法图强: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如秦国的商鞅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这些变法旨在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富国强兵,以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获胜。
    2.中央集权加强:各国在变法过程中,普遍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地方,削弱了贵族的权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等措施也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3.兼并战争频繁:各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不断发动兼并战争。战争规模不断扩大,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逐渐演变为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以实现统一为目标。
    影响:
    1.政治格局变化:经过一系列的变法和战争,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小国被兼并,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各国之间的实力对比不断变化,竞争更加激烈。
    2.中央集权趋势:各国的变法措施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这为后来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基础。
    3.民族融合加速:兼并战争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各国在战争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民族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方面的表现及影响
    表现:
    1.农业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水利工程的修建,如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等,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手工业进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化。冶铁、纺织、陶瓷等行业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一些精美的手工业品成为各国贵族的奢侈品。
    3.商业繁荣:商业活动日益活跃,城市成为商业中心。各国纷纷设立市场,货币流通更加广泛。商人阶层崛起,他们在各国之间进行贸易活动,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影响:
    1.经济实力增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各国的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国家有了更多的财富用于军事、政治和文化建设,为各国在兼并战争中提供了物质基础。
    2.封建经济确立: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标志着封建经济在战国时期逐渐确立。农民依附于地主,形成了新的社会经济结构。
    3.城市发展: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各国的都城和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三、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及影响
    表现:
    1.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各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学派相互争鸣,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2.私学兴起:随着社会的发展,私学逐渐兴起。私人讲学之风盛行,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孔子、墨子、孟子等思想家纷纷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3.文化交流: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地区的文化相互融合,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影响:
    1.思想解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各学派的思想主张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和价值观念,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束缚,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2.文化传承:私学的兴起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各学派的思想和学说通过私学和书籍得以广泛传播,为后世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3.社会价值观转变:百家争鸣中的各种思想主张影响了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儒家的“仁”“礼”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等,都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变革不仅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试卷

    初中人教版(2024)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优秀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a href="/ls/tb_c404966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优秀达标测试</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一练,文件包含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湖北专版docx、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湖北专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一练,共5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步检测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