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四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16471982第1页
    16471982第2页
    16471982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四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四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下列古诗词中不含生物的是( )A.牧童骑黄牛 B.遥看瀑布挂前川C.处处闻啼鸟 D.浅草才能没马蹄2.小明家的狗生的四只小狗,出生几小时后便能吃奶。两个月后,小狗体重达到了2.5千克。以上描述体现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 )①能生长发育②能繁殖后代③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④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下列诗词中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A.A B.B C.C D.D4.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特征的是(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5.紫薇俗名“痒痒树”,用手轻挠它的树干,树枝和树叶就会随之颤动。这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A.能生长和繁殖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有遗传的特性 D.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6.显微镜上装有4×、10×和40×三种物镜,某同学利用10×物镜清晰地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物像。当他做了某项操作后,发现视野明显变暗且细胞变得模糊,请推测他最可能进行了下列哪项操作( )A.将物镜调整至4×B.将物镜调整至40×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D.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7.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对照实验:选取一定数量的黄粉虫平均分为两组,A组喂麦麸,B组喂泡沫塑料。多次实验后,发现两组黄粉虫体重都增加,B组黄粉虫吃塑料现象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变量是黄粉虫B.多次实验是为了防止偶然性C.实验结论是黄粉虫能消化塑料并吸收D.该实验启发我们可以利用黄粉虫处理塑料垃圾8.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现象,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A.几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显微镜,视野时亮时暗——有同学遮挡光线B.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C.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时,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像——物像已不在视野范围内D.对光时,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和大光圈,看不到明亮视野——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9.苯是室内装修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科研人员为了研究“植物是否能吸收苯”,利用密闭无色透明玻璃箱进行实验,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每组进行3次重复,并将测得的箱体内苯浓度的数据均值记入表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照组内应不放置任何植物B.该实验变量是苯的初始浓度C.每组进行3次重复可降低实验误差D.常春藤对苯的吸收能力比吊兰和绿萝强10.下列各项科学探究中,不是调查法的是( )A.我国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B.我国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C.同学们在调查校园生物种D.女科学家珍妮弗在非洲森林中研究黑猩猩,她如实记录下了黑猩猩的食物、生活环境、表达情感的方式及叫声的含义11.下图是某同学用10倍物镜观察到的影像。如果想看到完整的字母影像。正确的做法是( )A.用20倍物镜 B.向下移动标本 C.标本向左移动 D.用5倍物镜12.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二字,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形应该是下列哪种情况?( )A. B. C. D.13.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不相符的是( )A.转动转换器——更换目镜B.转动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地升降镜头C.转动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D.向左上移动装片——物像向右下移动14.孙悟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重叠在了一起,不便于观察,此时他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换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B.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C.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D.换凹面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15.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 )A.右上方变亮 B.右上方变暗 C.左下方变亮 D.左下方变暗16.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B.未打断瓶颈时肉汤变质的是乙瓶C.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是否煮沸D.此实验证明肉汤中的细菌是由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产生17.如果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有一个单细胞动物在顺时针方向运动,那么此动物在载玻片上真正的运动方向是( )A.顺时针 B.逆时针 C.静止 D.无规则18.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若视野中光线较暗时,应该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B.若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应向左下方移动,使之移到视野中央C.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亮度正常,可使物像更清晰,应调粗准焦螺旋D.如果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会变亮,物像将会变大,细胞数目变少19.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 )A.叶绿体 B.线粒体 C.叶绿体和线粒体 D.细胞核20.在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装片时,物像由图甲转换到图乙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A.转动转换器 B.调节细准焦螺旋C.调节粗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21.姗姗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换高倍镜后,口腔上皮细胞不见了(如图)。最可能的原因是( )A.没有调节反光镜 B.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C.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D.没有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22.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物镜甲、乙进行组合,来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如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与甲组合比与乙组合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多B.图1中物镜由甲转换成乙的过程中不能先将镜筒升高C.若将图2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先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23.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如图的( )A. B.C. D.24.金秋时节的黄河入海口,连绵成片的盐地碱蓬逐渐褪去绿衣,裹上红妆,呈现出奇幻的“红地毯”景观。这是由于随气温降低,叶绿素减少,花青素增多造成的。花青素位于盐地碱蓬细胞的( )A.叶绿体 B.染色体 C.液泡 D.线粒体25.蒲草生活在水中。经检测发现,某有毒物质在其细胞内的浓度远远低于周围污水中的浓度。控制该有毒物质进入蒲草细胞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二、探究题26.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方案。请作答:(1)生物学的科学探究通常涉及______、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过程。根据上表,你为本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2)B组的处理方法“?”处应填______。请指出并改正C组实验的错误:______,处理完成后应将三组实验装置放在______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3)本实验中______组为对照组,若A、B对照,变量是______。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能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蝌蚪的生长发育。(4)若用C组实验进一步证明实验结论,应怎样操作?______。(5)实验结束后,应如何处理青蛙?________。三、读图填空题27.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我们走进了生物的微观世界,同学们用显微镜做了许多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升降镜筒可以调节图一的[____]__________和细准焦螺旋。(2)随着技术的发展。显微镜的功能更完善,图二显示的是显微镜在原反光镜的位置换装上照明灯让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__________步骤更便捷。(3)某同学想观察根尖成熟区细胞结构,视野范围如图三所示,没有找到成熟区,应该将装片向__________方移动。为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可转动图一中的[____]__________换用高倍镜。观察到的根尖成熟区细胞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特有的细胞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全)。(4)某同学在视野范围内发现了图四中的d,原因是制作临时装片时盖__________(选填“载玻片”或“盖玻片”)不当,制作装片过程中需要滴加__________进行染色,细胞内染色最深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28.图为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请按要求回答问题。29.据显微镜的结构图回答问题(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2)图中④操作使_______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若操作不当,视野中会出现_______影响观察。(3)③中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而在制作洋葱鳄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目的是_______。(4)步骤⑤中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其作用是对标本进行_______。(5)小明用低倍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物像较为模糊,此时他最好应该调节显微镜结构中的_______。(1)使用显微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字母)。A.取镜和安放B.对光C.观察D.放置玻片标本E.整理和存放(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比较昏暗的实验室里,应选用图甲中⑦的_______(选填“平面”或“凹面”)。(3)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中,将装有小鱼的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为了能看到小鱼尾鳄内的血管,首先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填图甲序号)。(4)如图乙为显微镜中的两个视野,当视野①转到视野②时,操作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_______。A.转动反光镜,选择平面镜B.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C.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D.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5)实验结束后,若发现物镜或目镜不干净,要用_______把镜头擦干净。(6)若显微镜用的目镜是10×,物镜有4×、20×和40×,则其目镜和物镜组合的最大放大倍数是_______倍、若想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是最多的,则应该选择的组合是_______。(7)在观察时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较暗,此时应转动_______(填图甲序号),选用_______光圈;若物像不清晰、应调节_______(填图甲序号)。(8)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看,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B.射入的光线改变了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 D.光圈的大小改变了(9)如图丙为叶肉细胞内的细胞质流动示意图,那么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图丁)应该是_______。(10)为了认识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某同学做了一个装片进行观察,用显微镜的组合A(目镜为5×,物镜为4×)观察时,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如图戊,当将目镜更换为15×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为_______个。30.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_______(填序号)。(2)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它构成的,但是_______除外;其结构中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呼吸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3)图甲中具有保护、支持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生物的_______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取决于图中结构[__________]_______。(5)切西瓜时会流出许多汁水,是因为破坏了细胞内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这些汁水来自结构[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菅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黄牛、鸟、马属于生物,瀑布不属于生物。2.答案:D解析:小明家的狗生了四只小狗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后代;出生几小时后便能吃奶体现了生物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两个月后,小狗体重达到了2.5公斤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发育。故选:D。3.答案:C解析:A、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描写的是燕子的繁殖行为,说明生物能够繁殖。正确。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出墙是对外界(光)刺激作出的反应。正确。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呼唤雌蛙是为了繁殖后代,说明生物能够繁殖。错误。D、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植物落叶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正确。故选:C。4.答案:D解析:“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写的是鸟类的生殖现象,A错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写的是自然现象,B错误。“两个黄鶸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的是动物的群聚现象,C错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描写的是生物生长发育特征,D正确。5.答案:B解析: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只要用手轻轻挠一下“痒痒树”的树干,树叶就会微微颤抖,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选:B。6.答案:B解析: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视野会变暗,物像可能变得模糊。如果仅转动粗、细准焦螺旋,不会使视野明显变暗。7.答案:A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A组喂麦麸,B组喂泡沫塑料”,可知实验变量为饲料的种类,A符合题意。B.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少获取实验数据的误差,常常设重复组,科学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名重复组的计算平均值。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偶然性,应考虑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增加重复次数,B不符合题意。C.根据题干信息“B组黄粉虫吃塑料现象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可知黄粉虫能消化塑料并吸收,C不符合题意。D.通过实验证明黄粉虫能取食、消化和吸收塑料,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利用生物方法解决塑料垃圾,D不符合题意。故选A。8.答案:B解析:A.许多人围着显微镜,外面的光线被遮挡时,进入反光镜的光线减少,显微镜的视野会变暗,A正确。B.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而找不到物像的原因可能是对焦不准确,并不是“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B错误。C.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在视野的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所以,若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像的原因是物像已不在视野范围内,C正确。D.对光时,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和大光圈,看不到明亮视野的原因可能是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D正确。故选B。9.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可知,本实验的变量是植物的种类。对照组是针对变量不做处理的组。实验组分别放置了不同种类的植物,作为对照组的处理应不放任何植物,A正确,B错误。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对照实验遵循重复性原则,每组进行3个重复组,且取各个实验结果的平均值,C正确。分析表中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处理后苯的浓度明显下降,可得出结论:植物能吸收苯;吊兰、常春藤和绿萝三组对比,放常春藤的组苯浓度下降百分比最大,可知常春藤吸收苯的能力最强,D正确。10.答案:D解析:A、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属于调查法,故A正确;B、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属于调查法,故B正确;C、同学们在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属于调查法,故C正确;D、女科学家珍妮弗在非洲森林中研究黑猩猩,她如实记录下了黑猩猩的食物、生活环境、表达情感的方式以及叫声的含义,属于观察,不是调查,故D错误。11.答案:D解析:图中观察到的影像,由于观察范围过小而只看到一部分。若想看到更完整的字母d影像应想办法扩大观察的范围。用5倍物镜,由高倍镜换成低倍镜,视野范围扩大,就能看到更完整的字母d影像。12.答案:B解析: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是颠倒的,右左也是颠倒的。因此,使用显微镜观察写有“生物”二字的玻片时,视野中的物像是“生物”二字上下左右都颠倒后的图像,即将“生物”在同一平面内旋转180°得到的B图像:。故选B。13.答案:A解析: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转动转换器更换的是物镜,A符合题意。转动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能调节物像的清晰度,B不符合题意。反光镜的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转动反光镜能调节视野亮度,C不符合题意。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向左上移动装片,物像就向右下移动,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答案:B解析:A.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可使观察到的视野中有重叠细胞的部分倍数放大,不能解决重叠现象,仍然不易观察,故A错误。B.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找到没有重叠的细胞进行观察就可以,故B正确。C.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只能使视野变暗,不能解决重叠现象,仍然不易观察,故C错误。D.换凹面镜可使视野变亮,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观察到物像变清晰,不能解决重叠现象,仍然不易观察,故D错误。故选B。15.答案:B解析:题图乙是题图甲右上方物像移动到中间再更换高倍镜进行观察所得来的,题图甲中被观察的物像在右上方,因此物像要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央,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载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故载玻片应向右上方移动;显微镜更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故选B。16.答案:C解析:A.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A正确。B.未打断瓶颈时内汤变质的是乙瓶,因为乙瓶不做处理没有灭菌,乙瓶内有细菌,B正确。C.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否有细菌,而不是否煮沸,C错误。D.此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肉汤中的细菌是由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产生的,D正确。故选C。17.答案:A解析:由于在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是倒立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也就是旋转180度。如果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单细胞动物在顺时针方向运动,那么此动物在载玻片上真正的运动方向是顺时针。故选A。18.答案:A解析:光线的强弱由光圈和反光镜控制。当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A正确;由于在视野中观察到的是实物的倒像,所以欲将物像从视野右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物像才能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B错误;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和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如果观察到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C错误;当用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物像将会变大,视野变暗,D错误。19.答案:B解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叶绿体,有线粒体,所以ACD错误,B正确。故选B。20.答案:C解析:图一转换到图二,细胞变大了,说明是低倍镜换高倍镜。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①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②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更明亮;④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因此不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故选:C。21.答案:D解析:由低倍镜换高倍镜后,物像放大,视野范围变小,换高倍镜前应先把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才能在视野中观察到物像。22.答案:D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图1中甲图是低倍物镜、乙图是高倍物镜,所以与甲组合比与乙组合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多;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再慢慢放下。23.答案:D解析:在使用显微镜时,应先一手握镜臂,将显微镜从镜筒中取出后,距离实验台边缘约7厘米左右。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的正确方法是: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而右眼睁开。故选D。24.答案:C解析: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液泡中含有花青素,到了秋天随气温降低,叶绿素减少,花青素增多,所以盐地碱蓬逐渐褪去绿衣,裹上红妆。25.答案:B解析: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蒲草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26.答案:(1)提出问题;甲状腺激素影响蝌蚪生长发育(2)不做处理;C组不能添加自来水;1000mL自来水应改为1000mL池塘水;相同(3)B;饲料中有无甲状腺激素制剂;促进(4)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制剂(5)将青蛙放回适合其生存的自然环境解析:(1)结合分析可知,生物学的科学探究通常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过程。实验的假设不能随便作出,应有一定的依据,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根据题干表格信息,本实验作出的假设可以是:甲状腺激素影响蝌蚪生长发育。(2)对照实验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可见,B组的处理方法“?”处应填不做处理,这样与A组对照,唯一变量是甲状腺激素。C组实验的错误是该组不能添加自来水,纠正应该是:1000mL自来水应改为1000mL池塘水。处理完成后,应将三组实验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3)对照实验的唯一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本实验中B组为对照组,若A、B对照,变量是饲料中有无甲状腺激素制剂。分析实验结果“A组添加了甲状腺激素制剂,蝌蚪26天发育成小青蛙;B组对照,37天蝌蚪发育成小青蛙;C组破坏甲状腺,蝌蚪无甲状腺激素,因此发育停止”,可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4)C组破坏甲状腺,蝌蚪无甲状腺激素,因此发育停止。若用C组实验进一步证明实验结论,操作应该是: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制剂。预测结果是: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制剂后,蝌蚪继续发育成小青蛙。(5)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实验结束后,应将青蛙放回适合其生存的自然环境。27.答案:(1)2粗准焦螺旋(2)对光(3)上;4转换器;细胞壁、液泡(4)盖玻片;碘液;细胞核解析:(1)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2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3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2)反光镜的功能是反射光线,通过通光孔,进入物镜、目镜,最后进入人眼中,所以在将反光镜替换为照明灯,是为了方便对光。(3)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物像可移动到视野中央。在图三中,成熟区在视野的上方,因此,应该将装片向上方移动,才能找到成熟区细胞。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为更清晰的观察到细胞结构,可转动图一的[4]转换器换用高倍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因此,观察到根尖的成熟区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特有的细胞结构为含有细胞壁、液泡。(4)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故图四中的d为气泡,是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不当导致的,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在制作装片过程中,为了便于观察细胞结构,要对细胞进行染色。染色时,需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细胞内染色最深的结构是[b]细胞核。28.答案:(1)③②①④⑤(2)盖玻片;气泡(3)生理盐水;清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方便观察(4)碘液;染色(5)细准焦螺旋解析:(1)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概括为:擦→滴→刮→涂→盖→染→吸。故图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①④⑤。(2)根据图可知,④的操作是盖盖玻片。正确操作是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再缓缓放平,目的是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因此若操作不当视野中会出现气泡影响观察。(3)③中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能够防止口腔上皮细胞因过度吸水涨破。因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细胞壁,故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方便观察。(4)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会使用碘液(碱性染料)将细胞染成深色,方便观察。因此,在步骤⑤中滴加的液体是碘液,其作用是对标本进行染色。(5)小明用低倍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物像较为模糊,此时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29.答案:(1)ABDCE(2)凹面(3)①(4)D(5)擦镜纸(6)400;目镜10×和物镜4×(7)⑥;大;②(8)B(9)C(10)5解析:(1)使用显微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取镜和安放、B对光、D放置标本、C观察和E整理。(2)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⑦反光镜的凹面。(3)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中,将装有小鱼的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为了能看到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先调节显微镜的①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4)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图①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将玻片标本应往左上方移动,物像才能到达视野中央。故选D。(5)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数目也越少。若显微镜用的目镜是10×,物镜有4×、20×和40×,则其目镜和物镜组合的最大放大倍数是10×40=400倍。若想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是最多的,则应该选择的组合是10×4=40倍。(7)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在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使用小光圈,使进入的光线更少,光线更暗,凹面镜有汇聚光线的作用,增加进入镜筒内的光线,提高亮度。所以在观察时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较暗,此时应转动⑥遮光器,选用大光圈。若物像不清晰、应调节②细准焦螺旋。(8)微镜是光学仪器,使用时要使反光镜反射的光线穿过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最后到达目镜。显微镜轻轻挪动,可能会改外部光线射到反光镜上的入射角度,导致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不能垂直穿过通光孔。故选B。(9)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图丙旋转180度后观察,看到的样子图丁中的C一样,因此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应该是图C。(10)为了认识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某同学做了一个玻片进行观察,用图表中的组合A(目镜为5×,物镜为4×)即20倍观察时,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如图,当将目镜更换为15×后,显微镜放大了60倍,后者放大倍数是前者的3倍,即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三分之一,9除以3等于3,每行3个,中间一个重复,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为5个。30.答案:(1)②④⑥⑦(2)细胞;病毒;③叶绿体;⑦线粒体(3)①细胞壁(4)遗传;④细胞核(5)②细胞膜;⑤液泡解析:(1)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②细胞膜、⑥细胞质、④细胞核和⑦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2)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③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呼吸作用的场所是⑦线粒体。(3)植物细胞的结构中,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胞壁在细胞的最外面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又具有支持细胞的作用,使细胞保持一定的形状,因此细胞壁有保护支持作用。图甲中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①细胞壁。(4)细胞核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能经复制后传给子代,同时遗传物质还必须将其控制的生物性状特征表现出来。所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生物现象属于遗传,主要取决于细胞结构中的④细胞核。(5)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大量的糖分存在于细胞液泡中的细胞液中。所以切西瓜时会流出许多汁水,是因为破坏了细胞内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②细胞膜,这些汁水来自结构⑤液泡。 选项诗词生物特征A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雄能繁殖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生长发育D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排出体内的废物植物种类苯的初始浓度/(mg·L-1)24h后苯的浓度/(mg·L-1)苯浓度下降比例%对照组48.647.81.6吊兰48.639.817.9常春藤48.612.274.9绿萝48.625.347.9装置实验对象处理方法实验结果A同期孵化、生长发育相似的蝌蚪各10只不做处理1000mL池塘水,饲喂添加适量甲状腺激素制剂的等量饲料26天发育成小青蛙B?1000mL池塘水,饲喂等量饲料37天发育成青蛙C破坏甲状腺1000mL自来水,饲喂等量饲料发育停止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