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九年级(上)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九年级(上)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a:40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下列劳动过程中主要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扫地B. 摘菜
C. 炒菜D. 切菜
【答案】C
【解析】
【详解】A、扫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摘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炒菜,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切菜,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高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
A. B. C. HeD.
【答案】A
【解析】
【详解】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且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常用作保护气,故选A。
3. 认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和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选择正确装置并进行安全、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实验室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下列装置或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不符合题意;
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D、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示为向下排空气法,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 工厂排放废气B. 植树造林
C. 机动车排放尾气D. 建筑工地产生沙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工厂排放废气,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C、机动车排放尾气,会产生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建筑工地产生沙尘,会增加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和“”分别用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图示能用来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即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物质由同种原子构成,即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即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即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在水的净化的下列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 消毒B. 吸附C. 过滤D. 蒸馏
【答案】D
【解析】
【详解】消毒只能除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吸附只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蒸馏可除去所有杂质,故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故选D。
7. 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最适宜选用的是( )
A. 木炭B. 红磷C. 铁丝D. 蜡烛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会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题意,故A错误;
B、红磷燃烧生成固体颗粒五氧化二磷,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气体,符合题意,B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不能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蜡烛燃烧时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B。
8. “微粒观”是一种化学观念,在化学符号中,下列各数字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 5表示亚硫酸根离子个数
B. 4表示亚硫酸根离子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价
C. 2表示1个亚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D. 3表示5个亚硫酸根离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故5表示亚硫酸根离子个数,不符合题意;
B、位于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上方,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故4表示亚硫酸根离子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4 价,不符合题意;
C、位于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2表示1个亚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不符合题意;
D、位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表示一个粒子中所含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故3表示1个亚硫酸根离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符合题意。
故选D。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由于( )
A. 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
B.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气体体积增大
C. 水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氢原子,微粒数量增多
D.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间隔增大,体积膨胀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故选项解释错误;
B、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气体体积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水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氢原子,微粒数量增多,故选项解释错误;
D、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体积膨胀,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10. 实验探究过程中准确描述实验现象有助于获得正确结论,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故正确;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错误;
C、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正确;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错误;
故选:AC。
11. 如图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B. 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化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该化学反应涉及到两种元素
【答案】C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甲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A、B两种元素,则反应物中也应含A、B两种元素,故该化学反应涉及到两种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CD。
12. 戊二醛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戊二醛是纯净物,化学式为
B. 戊二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C. 保持戊二醛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
D. 戊二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每个戊二醛分子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5H8O2,戊二醛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戊二醛C5H8O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8):(16×2)=15:2:8,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下粒子,戊二醛由戊二醛分子构成,保持戊二醛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戊二醛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戊二醛C5H8O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8):(16×2)=15:2:8,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13. 科学探究与实践是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实验设计不严谨的是( )
A. 分别向盛有50mL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烧杯中,加入等量品红,观察扩散情况,比较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B. 室温下,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软水、硬水的两支试管中,振荡,观察泡沫多少,区分软水和硬水
C. 室温下,在盛有等量双氧水的两支试管中,一支加入二氧化锰,另一支不加,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证明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过程中起催化作用
D. 收集氧气验满时,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收集满了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实验中,温度不同,其他因素相同,且温度越高,品红的扩散速率越快,可以比较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B、室温下,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软水、硬水的两支试管中,振荡,泡沫多、浮渣少,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是硬水,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不符合题意;
C、室温下,在盛有等量双氧水的两支试管中,一支加入二氧化锰,另一支不加,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未加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但是不能证明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过程中起催化作用,要想证明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还需验证化学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收集氧气验满时,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水和双氧水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性质完全相同
B.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和,则该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
C.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称之为分解反应,分解反应都是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
D. 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都是氧化物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和双氧水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B、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反应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故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氧元素,符合题意;
C、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称之为分解反应,分解反应都是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中含氧元素,但是氯酸钾由K、Cl、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
15.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周末小明同学为家人做丰盛的午餐。
(1)制作牛奶蛋糕。
①下列量杯中,最适于量取80mL牛奶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10mL量杯 B.100mL量杯 C.500mL量杯
②制作蛋糕时,常会在白色的鲜奶油中加入些许色素混合,使其颜色变化增加美观,而鲜奶油仍维持原本的性质。做好的蛋糕需妥善冷藏,以防止鲜奶油腐坏变质。关于上述鲜奶油变色和鲜奶油变质两者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B.两者都不是化学变化
C.只有后者是化学变化 D.只有前者是化学变化
(2)做菜时用到加碘盐,这里的“碘”是指___________(填“原子”“分子”“元素”)
(3)捞饺子对应的分离固液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 B ②. C (2)元素 (3)过滤
【解析】(1)①量杯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最适于量取80mL牛奶的是100mL的量杯,故选B;
②制作蛋糕时,常会在白色的鲜奶油中加入些许色素混合,使其颜色变化增加美观,而鲜奶油仍维持原本的性质,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鲜奶油腐坏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做菜时用到加碘盐,这里的“碘”不是以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指的是元素;
(3)捞饺子对应的分离固液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是过滤。
16. 水是生命之源,大多数地下水是硬水,长期饮用会影响健康。
I.宏观视角认识水
(1)牡丹区的饮用水是黄河水。黄河水含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杂质,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是净化水的常用方法。黄河水首先要进入沉淀池进行___________(填“吸附”“沉降”“过滤”“蒸馏”)。
(2)有些农村还使用井水,硬度比较高,常年饮用,易患肾结石,所以饮用井水前应将其___________,既可降低硬度还可杀菌消毒。
Ⅱ.宏微结合分析水
(3)如图所示,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现象和事实是___________。能说明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现象和事实是___________。
Ⅲ.符号视角表征水
(4)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如下,补全横线上的模型图。
IV.环保视角保护水资源
(5)2024年3月22日是第32届“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如图适合张贴在水龙头旁的标识是_________。
A. B.
C. D.
【答案】(1)①. 可溶性 ②. 难溶性 ③. 沉降
(2)煮沸
(3)①. 两电极上均产生气泡,左管中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右管中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说明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②.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4)
(5)B
【解析】(1)黄河水含有难溶性和可溶性杂质;黄河水首先要进入沉淀池进行沉降,使悬浮的杂质沉降;
(2)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加热时能形成沉淀,且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故饮用井水前应将其煮沸,既可降低硬度还可杀菌消毒;
(3)左管产生的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右管中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故现象是:两电极上均产生气泡,左管中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右管中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填:两电极上均产生气泡,左管中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右管中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说明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在电解水实验中,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可说明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H、O的个数分别是4、2,生成物中含H、O的个数分别是0、2,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应补充2个氢分子,故图为:;
(5)A、该图标是塑料制品循环使用标志,不适合张贴在水龙头旁,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适合张贴在水龙头旁,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绿色食品”,不适合张贴在水龙头旁,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中国环境标志”,不适合张贴在水龙头旁,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 科普阅读,阅读下列短文。
生活中有时需要用到高浓度,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和制氧机。
氧气瓶和氧气袋中的一般用深冷法制得,该方法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
制氧机有膜分离、变压吸附等制氧方式。膜分离制氧用到的膜材料有陶瓷、聚苯胺等,其中混合导电陶瓷分离膜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图甲。变压吸附制氧常用的吸附剂是沸石分子筛。科研人员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将、通过某种沸石分子筛,测定其对、的吸附情况、结果如图乙(纵坐标数值越大,代表吸附量越大)。
吸氧对于缺氧人群有一定作用,但健康人短期内高流量吸氧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不能盲目吸氧。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健康人群不宜吸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深冷法制氧利用了物质的_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差异。
(3)图甲中,表示氧分子变成氧原子的是___________(填“Ⅰ”“Ⅱ”或“Ⅲ”)。
(4)由图乙可知,25℃时吸附压越大越有利于分离和,证据是___________。
【答案】(1)健康人短期内高流量吸氧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2)物理性质
(3)Ⅱ
(4)25℃时,吸附压越大,氮气的吸附量越大,而氧气的吸附量变化不大
【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吸氧对于缺氧人群有一定作用,但健康人短期内高流量吸氧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不能盲目吸氧;
(2)深冷法制氧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沸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3)由图可知,图甲中,表示氧分子变成氧原子的是Ⅱ;
(4)由图乙可知,25℃时,吸附压越大,氮气的吸附量越大,而氧气的吸附量变化不大,故25℃时吸附压越大越有利于分离N2和O2。
18.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发现问题】小智将一支燃烧的蜡烛轻轻吹灭后,发现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
【提出问题】小智思考: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形成假设】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小启假设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小慧假设白烟是石蜡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小智假设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气化。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没有可燃性。
实验探究:
(1)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烧杯壁变得模糊。小启由此得出结论:白烟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罩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小慧由此得出结论:白烟不是___________。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___________的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以排除___________的假设。
【形成结论】
(2)由以上探究得到的结论的是___________。
(3)小启在实验时确实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他获得的结论不正确,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反思评价与表达交流】
(4)小慧同学的反思:蜡烛燃烧产生水,由于温度高于100℃而呈气态,不会凝结成雾状。所以不应该假设白烟是水蒸气。
小启同学的反思可能是___________。
也许你对该小组的探究活动也有所思考,你思考的问题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 水蒸气 ②. 小智 ③. 小启、小慧
(2)小智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
(3)刚熄灭的蜡烛周围有蜡烛燃烧产生而残留的二氧化碳存在
(4)①. 没排除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干扰 ②. 对白烟成分的猜想要考虑其来源,是来自蜡烛本身还是来自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等(合理即可)
【解析】(1)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烧杯壁变得模糊。小启由此得出结论:白烟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
②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雾,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因为蜡烛具有可燃性,这为小智同学的说法提供了依据,同时可排除小启、小慧同学的说法,因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能燃烧;
(2)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小智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
(3)小启在实验时确实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是他获得的结论不正确,所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可能是原来燃烧生成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
(4)我们在验证白烟是否是二氧化碳时,必须排除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干扰,小启同学的做法无法判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原来燃烧生成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所以小启的反思可能是没考虑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干扰;
通过实验,我的思考是:对白烟成分的猜想要考虑其来源,是来自蜡烛本身还是来自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等(合理即可)。
19.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如图是常见气体制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b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相比于B装置,选用C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E装置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欲使用E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_____(填“m”或“n”)端通入。
(4)某兴趣小组围绕氯酸钾制取氧气展开实验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不加催化剂,氯酸钾受热是否会分解产生氧气?
【猜想与假设】不加催化剂,氯酸钾受热会分解产生氧气。
【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步骤Ⅰ: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氯酸钾后,将高温传感器探头插入试管内,把氧气传感器插放在试管口(氧气传感器测量极限值约为29%),如图1所示:
步骤Ⅱ: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分析解释数据】
测定试管中氧气含量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①氯酸钾的熔点为356℃,氯酸钾分解温度_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②加热氯酸钾时,试管口向上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在氯酸钾分解前,氧气传感器测得试管内氧气含量在一段时间内略有下降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形成结论】提出的猜想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得出结论为____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①. ②.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3)m
(4)①. 高于 ②. 避免氯酸钾加热熔化流到试管口 ③. 药品中含有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气,使氧气体积分数降低或者试管中空气排出,导致试管中氧气体积分数降低 ④. 正确 ⑤. 不加催化剂,氯酸钾受热会分解产生氧气
【解析】(1)b为长颈漏斗;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符号表达式为;
相比于B装置,选用C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可以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3)欲使用E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则氧气应从m端通入;
(4)①氯酸钾的熔点为356℃,分析图2曲线可知,氯酸钾的分解温度大约为380℃,则氯酸钾分解温度高于其熔点;
②氯酸钾的熔点低于其分解温度,所以加热氯酸钾的试管口要略向上倾斜,避免氯酸钾加热熔化流到试管口;
③如图3,开始加热后的一段时间内,烧瓶内温度不断上升,但氧气的含量在一段时间内略有下降,可能的原因是药品中含有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气,使氧气体积分数降低或者试管中空气排出,导致试管中氧气体积分数降低;
[形成结论]由图2可知,不加催化剂,氯酸钾受热会分解产生氧气,所以猜想正确。
20. 图为“XX”钙片商品标签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2)计算一片咀嚼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1-3岁儿童每日钙需求量为600mg,食物摄入钙元素400mg,若按每日服用2片计算,钙元素摄入量___________(填“达标”、“不达标”)。
【答案】(1)10:3:12
(2)一片咀嚼片中钙元素的质量:
(3)达标
【解析】(1)碳酸钙中Ca、C、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见答案;
(3)若按每日服用2片计算,则通过该咀嚼片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400mg+400mg=800mg大于600mg,故钙元素摄入量达标。
XX儿童咀嚼片
【主要成分】碳酸钙()
【功效】补钙
【规格】每片中含碳酸钙500mg,维生素D3200国际单位
【用法】嚼食,每次一片,每天2-3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测试化学试卷,共2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王浩屯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