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必刷多项选择题50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必刷多项选择题50题(含答案解析),共5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汽车超速行驶非常危险、害人害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现有两个小球A、B,已知两球的体积,两球的质量之比,组成A、B小球的两种物质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两球均是空心的,A球空心部分体积一定大于B球空心部分
B.若只有一球是空心,则B球是空心的
C.若只有一球是空心,则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与实心球的体积之比为
D.若只有一球是空心,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上水,则该球加水前后质量之比为
2.现有一容器装满水后,容器和水的总质量为m1,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2;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和另一质量也为m的小金属块B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3,则关于金属块A和金属块B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块的密度为
B.金属块的密度为
C.金属块和金属块的体积之比为
D.金属块和金属块的密度之比为
3.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s时甲、乙两车的距离为6m
B.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D.6s时乙物体回到出发点
4.如图所示是小王同学为了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关系,将甲、乙两种液体分别装入两个相同容器中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是
B.乙液体的密度是
C.若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3∶2
D.密度为之间的液体的m-V图像应位于图像中的Ⅱ区域
5.如图所示,小明发现高为10cm底面积为S1的圆柱形容器A中装满了冰,于是想用来测量石块的密度,待冰完全化成水后,将全部水倒入高为h,底面积为S2的圆柱形容器B中,水恰好将B装满(忽略水在容器A中的残留),测出此时容器B的总质量m1,将质量为54g的石块缓慢浸没在B中,待水溢出后擦干容器B外侧,再次测量此时容器B的总质量m2,发现m2比m1多了34g,已知S1:S2=5:4(忽略容器A、B的厚度,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B中溢出水的质量为20g
B.容器B的高度h=11.5cm
C.测得石块的密度是2.6g/cm3
D.若发现沉在水底的小石块要吸水,则测量石块密度偏大
6.汽车超速行驶非常危险、害人害己。一辆汽车在有固定测速仪的路段匀速直线行驶,如图所示。测速仪每隔0.9s向汽车发出一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 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 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是向靠近测速仪方向行驶的
B.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C.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了34m
D.此路段限速120km/h,该汽车在此次监测过程中没有超速
7.分析密度表中内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装下1kg水的瓶子也能装下1kg酒精
B.一瓶食用油用掉一些,剩下的油的密度变小
C.体积和质量相同的铝球和铜球,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D.实心铝块和冰块的体积之比是1∶3,则质量之比是1∶1
8.一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水与玻璃杯的总质量为,水与玻璃的总体积为。现把这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当杯中的水全部冻成冰后,冰面恰好与杯口相平。当杯中的冰全部熔化后,将体积为的水加入杯中,水面刚好与杯口相平。已知水的密度为,冰的密度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玻璃杯中原有水的质量为
B.空玻璃杯的质量为
C.玻璃杯中原有水的体积为
D.玻璃的密度为
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分别是3cm和5cm,跟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射向甲、乙两个凸透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平行光经过甲、乙凸透镜都会聚于各自的焦点处
B.甲凸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小于乙凸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C.乙凸透镜的折光能力比甲凸透镜强
D.物体经过甲凸透镜所成的像更大一些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能成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成像规律工作的
B.凸透镜不动,把光屏与蜡烛交换位置,光屏上将出现清晰的像
C.凸透镜不动,当把蜡烛向左移动时,要成清晰的像,光屏需向左移动
D.随着蜡烛燃烧烛焰逐渐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也向下移动
11.小阳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铝锅可以用来熔化锡
B.从熔点表中可知常温下水银为液态,海波为固态
C.固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
D.质量相等的纯水和酒精,酒精的体积较小
12.如图所示,小明在某次实验研究中,利用电子秤和量筒测量了几组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 m 及相应液体的体积 V, 并绘出了 m-V 图像。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量筒质量为20g
B.该液体密度为 1.0g/cm3
C.60mL 的该液体质量为68g
D.若全部倒出该液体,再将密度是其2倍的另一液体加至100mL 刻度线处, 电子秤的示数将是 180g
13.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白洋淀长堤骑自行车,如图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
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D.0~10s小芳通过的路程是30m
14.如图甲所示是A、B两种液体的质量m与体积V关系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液体B的密度大于A的密度
B.若A、B两种液体体积相同,则mA=2mB
C.液体A的质量随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D.若乙图中小瓶的容积为200ml,将小瓶装满液体A时总质量为840g,则装满B后总质量为440g
15.小丽要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她要测量小车从A滑到C的过程中,小车通过AB、BC、AC段的平均速度(B为中点),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有关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大的坡度,这样有利于准确测量时间
B.实验中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
C.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A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tAC=3s
D.如果小车未到达C点就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
16.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物体在前2s内和最后2s内的速度相等
C.物体在2~4s内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17.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下面是小芳同学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对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进行的分析和计算,已知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则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那么初中生身体的体积约为0.5m3
B.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300kg
C.体积为100cm3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体积仍为100cm3
D.一个塑料瓶,用它装酒精最多能够装2kg,用它也能装下2kg的水
18.根据下图,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 )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D.甲船可能静止,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19.用一只质量为1kg的空桶装满水,测得桶和水的总质量为11kg,再将1kg的碎玻璃放入盛满水的桶中,水溢出后测得剩余质量为11.6kg,另取一只完全相同的空桶在桶里装满细沙,测得桶和细沙的总质量为27kg,已知ρ水=1×103kg/m3,ρ水ρ>ρ铝
C.质量和体积均相等的空心铝球和铁球,铝球和铁球空心部分体积之比大于79∶27
D.把等质量的实心铜块和铁块分别浸没在装满水和酒精的杯中,溢出水和酒精质量之比为395∶356
34.检查视力时,要求人与视力表的像之间距离是5m。如图所示是用一平面镜来给小聪检查视力,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小聪从平面镜中看到视力表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视力表的像到视力表的距离为6m
C.小聪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m
D.小聪到视力表的距离为2m
35.现有密度分别为、()的两种液体,质量均为,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 )
A.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
B.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
C.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体积为
D.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体积为
36.如图所示,小明在空水槽底部安装了一微型光源S,S发出小红一束光照在右侧壁上形成一光斑,小明在光斑处固定了一小块橡皮泥P。现往水槽内缓慢加水至水面上升到a位置,期间小红在左上方观察,看到右壁上一直有光斑。在加水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红观察到光斑从P处迅速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并最终与橡皮泥P重合
B.小红观察到光斑从P处缓慢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橡皮泥P上方某一位置
C.缓慢加水至水面上升到P点以下的位置时,光斑从P处迅速下移再缓慢上移
D.当水面升至P点以上的位置时,不会发生折射现象
37.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薄壁薄底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圆柱体和容器的高度相等但底面积不同,甲物体的质量等于容器中液体乙的质量。现沿水平方向截取部分圆柱体甲并从容器内抽取部分液体乙,使得它们剩余部分的高度或深度均为h,则甲、乙的密度ρ以及它们截取或抽取部分质量m的关系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B.m甲>m乙C.m甲<m乙D.ρ甲>ρ乙
38.现有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的两种液体,体积均为V0,某工厂要用它们按质量比1∶1的比例配置一种混合液(设液体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 )
A.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
B.按要求配置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体积为
C.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
D.所得混合液的体积为
39.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根据测出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描绘出的m﹣V的图像,由图像分析可知( )
A.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质,其质量之比为4:1
B.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都不成正比
C.把体积相同的这两种物质混合,混合后的平均密度为6.25×l03kg/m3
D.把质量相同的这两种物质混合,混合后的平均密度为2.0×l03kg/m3
40.小玲在河边捡到一块会吸水的小石块(吸水后体积不变),回到家她想测一下小石块的密度.她先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为,再把它放到一个容积为V的空容器中,然后缓慢地往容器中加水(已知水的密度为),直到水面刚好到达容器口,加入水的质量为。现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并将表面的水擦干,测出石块增加的质量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石块所吸水的质量为
B.小石块吸水的体积为
C.小石块的体积为
D.小石的密度为
41.图甲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4~10℃内,水具有热缩冷涨的性质
C.一定质量的水,它在1℃时的体积比在10℃时的体积大
D.示意图中从A到E(从上到下),湖水的温度逐渐升高
42.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烧杯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
A.测量盐水的密度
B.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C.已知铜的密度,可以鉴定较小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D.测定一大堆回形针的数目
43.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10.5cmmB;由密度公式可知,,故A错误;
B.若A、B两种液体体积相同,由图知,V=2cm3时,mA=8g,mB=4g,则mA=2mB,故B正确;
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一定时,密度是确定的,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但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与体积的大小无关,故C正确;
D.由甲图象可知,A、B的密度分别为
已知小瓶的容积为200mL=200cm3,将小瓶装满液体A时总质量为840g, 根据可得
即
840g=m瓶+4g/cm3×200cm3
解得m瓶=40g, 装满B后总质量为
故D正确。
故选BCD。
15.AD
解析:A.斜面坡度越大,下车向下运动时速度增加得越快,运动时间较短,时间测量不是很准确。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小车在斜面上向下运动,做的是加速运动,故BC段平均速度大于AB段平均速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车开始运动时时间为10∶30∶15,到达C点时是10∶30∶18,故运动时间为3s。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测量AB间的平均速度,只要AB间的运动时间测量准确即可,与小车是否到达C点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D。
16.ACD
解析:A.读图像可以知道,物体第6s末内通过的路程为15m。故A正确,符合题意;
B.物体在前2s的速度为
物体在后2s内的速度为
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读图像可以知道,物体在这个时间段内运动路程为
故C正确,符合题意;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CD。
17.BD
解析:A.中学生的质量约m=50kg,密度ρ=1.0×103kg/m3,则中学生的体积为
故A错误;
B.教室的长约为10m,宽约为6m,高约为4m,则教室的容积约为
教室里空气的质量为
计算出的教室里空气的质量与300kg相差不大,故B正确;
C.冰的质量为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则水的体积为
故C错误;
D.2kg酒精的体积为
能装水的体积为,能装水的质量为
故D正确。
故选BD。
18.BD
解析:由图得,风相对于地面向做运动。甲船上的旗帜相对于地面向左运动,乙船上的旗帜相对于地面向右运动,则甲船可能静止、向左运动(速度小于风速)或者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故BD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D。
19.BCD
解析:A.空桶装满水后水的质量为
m水=m1﹣m桶=11kg﹣1kg=10kg
由密度公式可知,桶的容积即水的体积为
故A错误;
B.溢出部分水的质量为
m溢=m1+m碎玻璃﹣m2=11kg+1kg﹣11.6kg=0.4kg
则碎玻璃的体积为
所以碎玻璃的密度为
故B正确;
C.另取一只完全相同的空桶在桶里装满细沙,测得桶和细沙的总质量为27kg,沙石的质量为
m沙石=m3﹣m桶=27kg﹣1kg=26kg
所以沙石的密度为
故C正确;
D.因ρ水ρ>ρ铝
故B正确;
C.已知空心铝球和铁球的质量和体积均相等,设两球的质量均为m,两球的体积均为V,
由密度公式可得,两球实心部分的体积分别为
,
则两球空心部分的体积分别为
(密度单位为g/cm3,为便于比较,没有带单位)
铝球和铁球空心部分体积之比为
因
所以
故C错误;
D.已知实心铜块和铁块的质量相等,设其质量均为m′,根据密度公式可得实心铜块和铁块的体积分别为
,
把它们分别浸没在装满水和酒精的杯中,则溢出液体的体积等于各自金属块的体积,所以溢出水的质量
溢出酒精的质量
则溢出水和酒精的质量之比为
故D正确。
故选BD。
34.AB
解析:A.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知,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则镜中视力表的像与视力表大小相同,故A正确;
B.已知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为3m,则镜中视力表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3m,则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视力表的距离是6m,故B正确;
CD.检查视力时眼睛离视力表的像距离是5m,所以人在平面镜和视力表之间,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
s=5m-3m=2m
由于视力表在人身后,则小聪到视力表的距离为
s1=3m-2m=1m
故CD错误。
故选AB。
35.BD
解析:AB.由题知,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设所需每种液体的体积为V,则混合液体的总体积为2V,由可得,两种液体的质量分别为
,
混合液体的总质量为
所以,混合液体的密度为
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因为原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质量均为),且,所以,由可知,原来两液体的体积关系为
即质量相等的两液体,密度为的液体体积较大;要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且是等体积混合,则密度为的液体全部用完,密度为的液体有剩余,则取用每种液体的体积均为
所以,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
则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体积为
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BD。
36.AC
解析:(1)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P点以下的b位置时,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光斑位置在S′,如图所示:
(2)水面上升至P点以上的a位置时,光线先在水池壁反射,再折射出水面,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光斑位置在S″,如图所示:
通过画图可知:在加水过程中,由于开始的水很少,光斑会迅速下移到P点以下的某一位置,然后随着水的增多光斑再缓慢上移,由于人眼看水中的橡皮泥也是虚像,虚像的位置也在S″处,所以当水面升到橡皮泥处后,光斑始终和橡皮泥重合的,故A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37.AB
解析:AD.甲物体的质量等于容器中液体乙的质量,由图可知,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所以,由可得,,故A正确,D错误;
BC.因圆柱体甲和液体乙的质量相等,所以,由
m=ρV=ρSh
得
由图可知,h甲>h乙,则ρ甲S甲<ρ乙S乙,现沿水平方向截取部分圆柱体甲并从容器内抽取部分液体乙,使得它们剩余部分的高度或深度均为h,则剩余部分圆柱体甲和液体乙的质量分别为
由ρ甲S甲<ρ乙S乙可知
ρ甲S甲h<ρ乙S乙h
即
m甲剩<m乙剩
因圆柱体甲的质量等于截取的质量加上剩余部分的质量,乙液体的质量等于抽取部分的质量加上剩余部分的质量,所以
m甲+m甲剩=m乙+m乙剩
即
m甲>m乙
故B正确,C错误。
故选AB。
38.BC
解析:AC.按质量比 1∶1 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一种液体的质量为m,则混合液体的质量为2m,两种液体的体积分别为: ,,则混合液体的体积为
混合液体的密度
故C正确,A错误;
BD.因为原来两液体的体积相等,且ρ1<ρ2,由m=ρV可知,m1<m2,即体积相等的两液体,密度为ρ2的液体质量较大,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要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密度为ρ1的液体全部用完,密度为ρ2的液体有剩余,设等质量的密度为ρ2的液体体积为V2(实际取用的体积),根据等质量混合可得
ρ1V0=ρ2V2
所以
所以,密度为ρ2的液体剩余的体积为
所得混合液的体积为
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C。
39.AD
解析:A.由图像可知,当甲、乙的体积都为4cm3时,甲的质量为20g,乙的质量为5g,此时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
m甲:m乙=20g:5g=4:1即体积相同甲、乙两物质,其质量之比为4:1,故A正确;
B.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增大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也增大,且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不变,即甲乙两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均成正比,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当甲、乙的体积都为4cm3时,甲的质量为20g,乙的质量为5g,把它们混合,混合后的总质量
m混合=m甲+m乙=20g+5g=25g混合后的总体积
V混合=V甲+V乙=4cm3+4cm3=8cm3混合后的密度
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当甲、乙的质量都为10g时,甲的体积为2cm3,乙的体积为8cm3,把它们混合,混合后的总质量
m混合′=m甲′+m乙′=10g+10g=20g混合后的总体积
V混合′=V甲′+V乙′=2cm3+8cm3=10cm3混合后的密度
故D正确。
故选AD。
40.BC
解析:A.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并将表面的水擦干,测出石块增加的质量为m3,所以小石块所吸水的质量为m3,故A错误;
B.由公式可知,小石块吸水的体积为
故B正确;
C.容器内加满水后,小石块外围的水的质量为,这部分水的体积为,石块吸水后体积不变,所以石块的体积为
化简得到小石块的体积为
故C正确;
D.小石块的密度为
故D错误。
故选C。
41.AD
解析:A.由图甲知,温度由0~4℃,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高于4℃,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所以4℃的水密度最大为1.0g/cm3。故A正确;
B.在4~10℃,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据 知,一定质量的水在这个过程中,体积变大,所以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故B错误;
C.由图甲知,水在1℃时的密度比10℃时的大,据 知,一定质量的水在1℃时的体积比10℃时的小,故C错误;
D.因为水的凝固点为0℃,当湖面结冰时,冰接触的湖水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为0℃,而A到E,水的密度逐渐增大,那么湖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故D正确。
故选AD。
42.ACD
解析:A.用天平测量出盐水质量,用量筒测量出盐水的体积,用密度公式可计算出盐水的密度,故A符合题意;
B.用天平、量筒和水可以测量出一小段铜导线的质量、体积,算出它的密度,但无法测铜导线的直径(横截面积)、总质量,无法得出总长度,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天平测量出铜球的质量,用量筒和水测量出铜球的体积,用密度公式求出铜球的密度,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可以判断出是否空心,故C符合题意;
D.先用天平测量50个回形针的质量,求出一个回形针的质量,再用天平测量一堆回形针的总质量,求出一堆回形针的数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43.ACD
解析:A.观察图示可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则,像距
满足,解得,故A正确;
B.只将蜡烛向右移动,减小了物距,必须增大像距,才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B错误;
C.像距小于物距,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保持凸透镜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像距大于物距时,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D.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故D正确。
故选ABD。
44.BD
解析:AC.透光混凝土砖由200g玻璃纤维和100g混凝土混合而成,则透光混凝土砖的质量为
m混=200g+100g=300g
透光混凝土砖的体积与普通砖相等,一块普通砖体积为500cm3,则透光混凝土砖的体积为
V普=V混=500cm3
透光混凝土砖的密度为
一块普通砖的质量为1100g,其密度为
则透光混凝土砖的密度比普通砖小,透光混凝土砖的密度为0.6g/cm3。故AC错误;
B.由题干可知,掺杂玻璃纤维比例越高,透光混凝土砖的透光性越强,由于玻璃纤维的密度大于透光混凝土砖的密度。所以平均密度会变大。故B正确;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无关。透光混凝土砖由玻璃纤维和混凝土混合而成,且均匀分布。故沿虚线分割透光混凝土砖,两部分透光混凝土砖的密度相等即这两部分密度之比ρ1∶ρ2=1∶1。故D正确。
故选BD。
45.BD
解析:人始终在成像板上成像说明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远离凸透镜焦点),像距减小(靠近凸透镜的焦点),像变小;同理:物距减小(靠近凸透镜焦点),像距增大(远离凸透镜的焦点),像变大。如图示位置,满足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AB.靠近镜头,物距减小,像距增大,但由于焦距可以自动调节,它的像距几乎不变,所以像点更远离凸透镜的焦点,所以镜头的聚光能力会增强,镜头的焦点更接近凸透镜,不可能变在c点,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远离镜头,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点更靠近焦点,镜头的焦距会变长,镜头的焦点更远离凸透镜,不可能变在b点,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BD。
46.ABD
解析: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缩小的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满足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由于光具有可逆性,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进行对调,此时满足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上能呈现放大的像,故A正确;
B.蜡烛不动,将透镜远离蜡烛,此时物距变大且物距仍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再将光屏适当远离透镜,光屏上仍能呈现缩小的像,故B正确;
C.光屏不动,将透镜靠近光屏,此时像距变小,需要再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上才能呈现缩小的像,故C错误;
D.保持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不动,将透镜向蜡烛适当移动,由于光具有可逆性,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上能呈现放大的像,故D正确。
故选ABD。
47.ABC
解析:A.甲的运动速度为
故A正确;
B.由坐标图可知,甲车0s开始出发,乙车10s才开始出发,乙车比甲车晚出发10s,故B正确;
C.15s时甲距离坐标原点为=250m,乙距离坐标原点为
所以15s时甲、乙相距
s=-=250m-25m=225m
故C正确;
D.甲乙一直都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始终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ABC。
48.ABD
解析:A.显微镜的物镜靠近物体,目镜靠近眼睛。由图丙知B靠近物体,A靠近眼睛,所以A处是目镜,B处是物镜,故A正确;
BC.显微镜成像原理,物镜成放大实像,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再一次成放大的虚像,s是BC间的距离,与fA的关系比较,没有意义,故B正确,C错误;
D.BC之间的距离,,所以
即字母“F”经过B处的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ABD。
49.BD
解析:A.已知
轿车车尾距离OO′线的距离
由v=可得,轿车的尾部恰好到达OO′线所消耗的时间
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CD.当轿车车尾刚好到达OO′线时,自行车行驶的路程
自行车行驶的时间
自行车行驶的速度
当轿车车头刚好到达OO′线时,自行车行驶的路程
由可得,自行车行驶的时间
自行车行驶的速度
==4m/s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当自行车的速度
时,将会发生事故,故BD正确,符合题意,C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D。
50.ACD
解析:A.顾客往下蹲时,使脸部反射的光线能通过镜面反射到人眼处,顾客就能看到自己脸部,故A正确;
B.顾客走近镜子无法使脸部反射的光线通过镜面反射到人眼处,顾客就能看到自己脸部,故B错误;
C.顾客远离镜子,脸部反射到镜子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减小,脸部反射的光线能通过镜面反射到人眼处,顾客就能看到自己脸部,故C正确;
D.减小镜子与地面之间的夹角,脸部反射到镜子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减小,可以使脸部反射的光线通过镜面反射到人眼处,顾客就能看到自己脸部,故D正确。
故选ACD。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D
ABD
ACD
BCD
AD
BC
CD
BC
AB
B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D
AD
BCD
BCD
AD
ACD
BD
BD
BCD
B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D
BD
AC
ACD
AB
ABC
ABC
BC
BD
A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D
BCD
BD
AB
BD
AC
AB
BC
AD
BC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AD
ACD
ACD
BD
BD
ABD
ABC
ABD
BD
AC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单项选择题50题刷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以下几个研究实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必刷计算题50题(含答案解析),共42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必刷计算题50题(含答案解析),共6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箱是生活中常用的供水工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