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说课稿
九年级上册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是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重要内容。本单元围绕封建时代的欧洲展开,这一课在其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基督教的兴起深刻影响了欧洲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和政治格局,成为中世纪欧洲的重要精神支柱和文化核心。法兰克王国作为日耳曼人建立的重要国家,其发展历程特别是查理曼帝国的形成与分裂,对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理解中世纪欧洲复杂的政治、宗教和社会结构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地点、背景和基本教义,理解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掌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过程、克洛维的统治措施及其对王国发展的意义。
熟悉查理曼帝国的建立、查理大帝的统治政策、帝国的扩张范围和繁荣表现,理解查理曼帝国在欧洲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了解查理曼帝国的分裂情况,分析其分裂的原因和对欧洲历史发展的长期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能力。
通过对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相关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和运用史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发展复杂性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地图、史料、故事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例如,通过观察法兰克王国的扩张地图,了解其领土变化。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讨论基督教教义对当时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查理曼帝国分裂对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对比基督教与其他古代宗教的异同,以及法兰克王国与其他日耳曼王国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基督教在欧洲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宗教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影响,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宗教的态度。
通过对法兰克王国发展历程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国家或政权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了解欧洲历史发展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民族的尊重与包容。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基督教的兴起是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其教义、早期发展历程以及在罗马帝国时期从被压迫到合法化再到国教的转变过程,深刻影响了欧洲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理解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以及它与罗马社会的相互作用,是把握中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重要基础。
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和查理曼帝国的兴衰:法兰克王国在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后的欧洲具有代表性,克洛维的统治为王国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和扩张使法兰克王国达到鼎盛,查理大帝的统治政策对欧洲封建化进程影响深远。而帝国的分裂又开启了欧洲新的政治格局,这一系列过程是理解欧洲中世纪政治演变的关键。
2.教学难点
基督教教义的理解和其在罗马帝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基督教教义包含着复杂的神学思想,如原罪、救赎等概念,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同时,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从一个受迫害的小教派发展成为国教,这其中涉及到罗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和理解。
查理曼帝国封建化进程及其影响:查理曼帝国时期封建化加速,这一过程涉及到土地分封、封建等级制度、农奴制等复杂内容,而且封建化对欧洲社会、经济、政治结构产生了长期而深刻的影响。学生需要理解封建化是如何在帝国的统治政策下推进的,以及它如何改变了欧洲的历史发展方向,这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一个挑战。
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对古代文明和中世纪历史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可能对古代罗马文明和日耳曼民族有了初步了解,这为学习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的内容提供了一定的知识铺垫。然而,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限制,对于一些抽象的宗教教义和复杂的政治经济制度理解起来可能会遇到困难。例如,基督教教义中的神学概念以及查理曼帝国的封建化进程等内容,需要教师运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结合具体事例和直观资料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观点,适合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法
(一)情境教学法
通过讲述基督教相关的故事(如耶稣的生平故事)、展示法兰克王国时期的历史场景图片或视频(如克洛维受洗的场景想象图)等方式,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基督教兴起和法兰克王国发展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问题引导法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有层次的问题,如 “基督教教义中的哪些内容吸引了当时的罗马人?”“克洛维接受基督教对法兰克王国的发展有哪些好处?”“查理曼帝国的封建化是如何改变社会阶层结构的?”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探究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例如探讨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不同阶层中传播速度不同的原因,或者分析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各个地区的发展趋势。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启发,拓宽思维视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讲授法
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如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过程、查理曼帝国的兴衰历程等,需要教师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讲授过程中,结合实例和史料,使讲解更加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
四、说学法
(一)自主学习法
在课前,布置学生自主预习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如通过网络搜索基督教的起源传说、法兰克王国的历史故事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同时,在课后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和拓展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观察分析法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图片、史料等资料,如观察法兰克王国扩张地图,分析其扩张方向和战略;观察与基督教相关的文物图片,体会基督教文化的特点,培养学生从直观资料中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学习法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在讨论中深化对历史问题的理解,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相关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现象和评价历史事件。
(四)总结归纳法
在学习完一个知识点或一个章节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如梳理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历程、法兰克王国的发展脉络和查理曼帝国的兴衰原因,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总结归纳,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异同。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2.在上课伊始,讲述一个与基督教相关的故事,比如耶稣诞生的故事或者基督教早期传教的故事片段。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故事是哪个宗教的起源吗?这个宗教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基督教,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展示图片,启发思考
4.接着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基督教或法兰克王国有关系的图片,如巴黎圣母院(代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的建筑)、克洛维的画像等,提问学生:“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能猜测出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之间可能有什么联系吗?”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30 分钟)
1. 基督教的兴起(7 分钟)
基督教兴起的背景
讲解基督教兴起于公元 1 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当时罗马帝国统治该地,犹太人民遭受残酷压迫。罗马帝国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和民族歧视使得当地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同时,犹太教内部也存在分歧和变革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基督教应运而生。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上帝创世说:基督教认为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创造了天地万物和人类。
原罪与救赎: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禁令,偷吃禁果,犯下原罪,因此人类生来就带有罪恶。而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他降临人间,为人类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完成救赎,只要人们信仰耶稣,就可以获得拯救。
天堂地狱说:基督教相信存在天堂和地狱,行善者死后可升入天堂,作恶者则会下地狱。
基督教在早期的发展
基督教最初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在耶稣及其使徒的传播下,逐渐在巴勒斯坦地区和地中海沿岸的犹太人中流传。早期基督教信徒多为贫苦人民,他们在地下秘密集会,相互安慰和支持,这种信仰给予他们在苦难生活中的精神寄托。
2.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的发展(8 分钟)
早期受迫害阶段
罗马帝国起初将基督教视为非法宗教,对基督徒进行迫害。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基督教的一神信仰与罗马传统的多神教信仰冲突,罗马统治者认为这会动摇国家的宗教基础;二是基督教早期倡导的平等、互助等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罗马的社会秩序和统治阶层利益构成威胁。例如,基督徒拒绝向罗马皇帝崇拜,这被视为对国家权威的挑战。
发展与合法化
随着时间推移,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内部不断传播,其信徒数量逐渐增多,包括一些中上层人士。同时,罗马帝国在经历了长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危机后,传统的宗教和价值观受到冲击,人们对基督教的精神需求增加。公元 313 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这一举措使基督教的发展迎来重大转折。
成为国教及影响
公元 392 年,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基督教成为国教后,对罗马社会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在政治上,教会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教会权力逐渐增大,神职人员在政治决策中拥有重要影响力。在文化方面,基督教文化逐渐取代罗马传统的多神教文化,成为主流文化,教堂建筑、宗教艺术等蓬勃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基督教的教义和教会的规定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如婚姻、慈善等方面都遵循基督教的教义。
3. 法兰克王国(10 分钟)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讲解法兰克人是日耳曼民族的一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民族大迁徙中逐渐崛起。公元 481 年,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克洛维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他领导法兰克人不断扩张领土,通过一系列战争征服了周边的部落和地区,统一了高卢大部分地区。
克洛维的统治措施
皈依基督教:克洛维接受了基督教,这一举措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他获得了罗马教会的支持,罗马教会在当时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包括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资源。教会的支持有助于克洛维巩固自己的统治,使他在罗马人眼中更具合法性。另一方面,基督教的教义有利于统一法兰克人的思想,增强民族凝聚力。
土地分封:克洛维将征服得来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兵和贵族,这种土地分封制度是法兰克王国封建化的开端。在分封过程中,形成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关系,受封者需要向封主宣誓效忠,并承担一定的军事义务。
建立法兰克王国的统治机构:克洛维建立了一套相对简单的统治机构,包括设立宫廷官员等,来管理国家事务。这些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王国的正常运转,为法兰克王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在克洛维之后,法兰克王国继续发展,王位在其子孙中传承。期间,王国经历了内部权力斗争和外部战争,但总体上保持了一定的实力和发展势头。随着时间推移,法兰克王国逐渐形成了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两个主要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特点和发展变化。
4. 查理曼帝国(5 分钟)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
讲解公元 8 世纪,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查理大帝)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达到鼎盛,建立了查理曼帝国。查理曼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几乎征服了整个西欧地区。他的军队先后击败了萨克森人、伦巴第人等,将法兰克王国的领土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大大扩展。
查理大帝的统治政策
重视文化教育:查理大帝推行了一系列文化复兴政策,被称为 “加洛林文艺复兴”。他邀请学者到宫廷讲学,建立学校,鼓励抄写和保存古典文献,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发展。这一时期,拉丁文化得到复兴,书写体也有了改进,为欧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强化封建制度:查理曼进一步完善了封建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他通过分封土地,建立了更为严密的封建等级体系,明确了各级封建主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他设立了巡按使等制度,对地方进行监督和管理,使帝国的统治更加稳固。
查理曼帝国的繁荣表现:在查理大帝的统治下,查理曼帝国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呈现出繁荣景象。农业生产有所发展,贸易活动也更加活跃。文化上,除了 “加洛林文艺复兴” 带来的知识繁荣外,建筑艺术也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宏伟的教堂和宫殿。军事上,帝国拥有强大的军队,保障了边境安全和领土完整。
查理曼帝国的分裂:查理曼死后,帝国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最终走向分裂。原因主要包括:一是继承制度不完善,导致帝国在王位传承过程中出现内乱;二是封建割据势力的发展,地方封建主势力逐渐强大,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三是不同地区在民族、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凝聚力。公元 843 年,根据《凡尔登条约》,查理曼帝国被一分为三,这一分裂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小结(3 分钟)
1.引导回顾
2.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基督教的兴起背景、教义、在罗马帝国的发展,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克洛维的统治措施,查理曼帝国的建立、繁荣和分裂等。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如 “基督教兴起的背景是什么?”“克洛维接受基督教对法兰克王国的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查理曼帝国分裂的原因有哪些?” 等,让学生积极回答。
3.知识整合
4.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和梳理,将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知识要点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强调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二者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欧洲中世纪早期的政治、宗教和社会结构。
(四)课堂练习(2 分钟)
1.选择题
基督教兴起于( )
A. 公元 1 世纪巴勒斯坦地区 B. 公元 2 世纪罗马地区 C. 公元 3 世纪埃及地区 D. 公元 4 世纪希腊地区
克洛维建立的王国是( )
A. 东哥特王国 B. 西哥特王国 C. 法兰克王国 D. 伦巴第王国
2.简答题
3.简述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的过程及其影响。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课后完成)
1.书面作业
制作一个基督教教义的思维导图,包括教义内容、与罗马社会的关系等方面。
写一篇小短文,分析查理曼帝国封建化对欧洲社会结构的影响,字数 300 - 500 字。
2.拓展作业
3.查阅资料,了解 “加洛林文艺复兴” 时期的重要学者和他们的学术成就,准备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这样的作业设计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文化元素。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主板书
一、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基督教的兴起
背景: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压迫、犹太教内部变革需求
教义:上帝创世、原罪与救赎、天堂地狱
早期发展:犹太教分支,在巴勒斯坦和地中海沿岸犹太人中传播
2.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的发展
早期受迫害:与罗马多神教冲突、威胁社会秩序和统治利益
合法化:公元 313 年《米兰敕令》
成为国教及影响:公元 392 年,政治(教会与政权结合、神职人员影响力增大)、文化(基督教文化成主流,教堂建筑、宗教艺术发展)、社会(影响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
3.法兰克王国
建立:公元 481 年,克洛维建立,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一支,崛起于西罗马灭亡后
克洛维统治措施
皈依基督教:获罗马教会支持、统一思想、增强民族凝聚力
土地分封:封建化开端,形成封建等级关系,受封者对封主宣誓效忠、承担军事义务
建立统治机构:宫廷官员等,保障王国运转
发展: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王位传承中的发展变化
4.查理曼帝国
建立:公元 8 世纪,查理大帝时期,大规模军事扩张,征服西欧大部分地区
查理大帝统治政策
重视文化教育:“加洛林文艺复兴”,邀请学者、建学校、抄古典文献,复兴拉丁文化、改进书写体
强化封建制度:完善封建等级体系,明确权利义务,设巡按使监督管理
繁荣表现:经济(农业发展、贸易活跃)、文化(建筑艺术发展、知识繁荣)、军事(强大军队保安全)
分裂:公元 843 年《凡尔登条约》,原因(继承制度不完善、封建割据、地区差异),对欧洲民族国家形成有影响
(二)副板书
基督教早期迫害案例列举:如某一时期基督徒受迫害的具体事件和方式。
克洛维征服地区详情:包括不同地区的特点和战略意义。
“加洛林文艺复兴” 具体成果展示:如著名学者的代表作品或重要学术成就的简单介绍。
查理曼帝国封建等级体系示例:各级封建主的名称、主要职责和相互关系的简要说明。
这样的板书设计,主板书清晰地呈现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从基督教的兴起开始,详细阐述了其在罗马帝国的发展,接着介绍法兰克王国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查理曼帝国的兴衰,使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副板书则是对主板书内容的细化和拓展,通过列举基督教早期迫害案例、克洛维征服地区详情、“加洛林文艺复兴” 成果和查理曼帝国封建等级体系示例等内容,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点,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和生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教案,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督教的兴起,法兰克王国,封君与封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