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石壕吏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石壕吏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疏通字词,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疑难探究 深入文本,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能赏析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
2.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3.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诗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得最广。
二、检查预习 疏通字词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及“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共有约1 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59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2.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石壕吏(há)(lì) 逾墙走(yú) 泣幽咽(yè)
邺城戍(yè)(shù) 河阳役(yì)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听老师朗读诗歌,用“/”划出朗读的停顿。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师生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石壕吏》的内容。
【交流点拨】黄昏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捉人。老翁赶快跳墙逃,老妇出门去周旋。
小吏喊声多愤怒!老妇哭声多悲苦!
我听老妇上前说:三儿都是邺城卒。一个儿子捎信来,两个儿子刚战死。活人暂且偷残生,死者从此长别离。家里再也没有人,只有吃奶的小孙。孙子母亲还没走,出门没有遮身裙。老妇虽然力气衰,还请连夜跟您走,赶到河阳服兵役,还能勉强做早餐。
夜久不再闻人语,似乎只有抽泣声。天明告辞上路去,独与老翁相道别。
四、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交流点拨】诗人夜晚投宿石壕村,看到有差役捉人充役。
2.全诗是围绕哪句话展开故事情节的?(或哪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
【交流点拨】有吏夜捉人。
3.为什么要夜间“捉”人?
【交流点拨】人们白天都出门躲避战乱和抓丁,夜晚才敢回家。
本诗中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用一个“夜”字作“捉”的时间状语,含义就更丰富了。
4.诗中主要人物是谁?这些人物出场时各自的态度怎样?反映了怎样的现实?
【交流点拨】老妇人和差役。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差役的凶暴和老妇人的哀怜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差役如狼似虎的气势,揭示了“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5.老妇人的“致词”说了哪些家事?
【交流点拨】(1)一家三男被征;(2)两个男儿战死;(3)剩下一对孤儿寡母;(4)儿媳妇衣不遮体。
6.老妇人是心甘情愿去应征吗?可以看出老妇当时是怎样的心理?
【交流点拨】并非自愿,因为保护丈夫、儿媳、小孙心切,故作恳请,老妇之凄苦可见一斑,亦可见差役之冷酷。
7.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对战争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深表同情,对统治者压迫老百姓的残暴行径极为不满。
五、疑难探究 深入文本
1.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前致词”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你能从老妇的回答中想象、推测出“吏”都问了什么话吗?
2.从诗题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吏,但诗中对差吏描写很少,为什么不写差吏的话?
【交流点拨】这是一种“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作手法,差吏的话可以推测出来。差吏的凶横残暴通过老妇人的陈情表现出来。
六、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诗通过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连老妇也被抓去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拓展延伸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通过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合理想象,有一定的环境描写,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
3.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石壕吏
eq \(\s\up7(时间),\s\d5((暮))) eq \(\s\up7(地点),\s\d5((石壕村))) eq \(\s\up7(事件 ) ,\s\d5((有吏夜捉人——社会动荡 黎民不安)))
老翁:逾墙走→睡卧不宁
差役:呼一何怒→凶暴蛮横、冷酷无情
老妇:啼一何苦→值得同情、勇挑重担
杜甫:沉默→关心时局、同情百姓
吏
老妇
家有男丁否?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尚有他人否?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今必得一人,
谁应河阳役?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学设计,共8页。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石壕吏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导入,“咬文嚼字”悟诗情,拓展惜和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评价任务,学习活动,总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