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翻译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1—4题2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没有革命先烈至死不(xiè)______的抗争,就不会有民族的解放;没有革命先烈鞠躬尽瘁的奉献,就不会有国家的富(rá)______。他们的血脉哺育着我们成长,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进!清明将至,一杯酒,一束花,代表着我们对革命先烈的最深切的(āi)______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都要继承先烈(yí)______志,增长文化知识,增强做事本领,绽放青春光彩,奉献青春力量。
(1)按拼音写汉字。
至死不xiè______ 富rá______ āi______思 yí______志
(2)给加点字注音。
鞠躬尽瘁( )( ) 哺育( )( )
【答案】(1)①懈 ②饶 ③哀 ④遗
(2)①jū ②ɡōnɡ ③bǔ ④yù
【解析】
(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至死不懈:zhì sǐ bù xiè,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
富饶:fù rá,意思是指富足有余;
哀思:āi sī,意思为悲哀思念的感情;
遗志:yí zhì,死者生前为之奋斗而没有实现的志愿。
(2)本题考查字音。
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哺育:bǔ yù,意思是供给食品、滋养品和保健品,特指父母喂养后代的一种行为状态;亦指通过教育培养。
2.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故园是心的归宿:岑参在前往安西的征途中,向东遥望长安家园,一路泪眼迷蒙,他写下了“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客居在洛阳城内,夜晚听到《折杨柳》的笛音,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2)王维把倾洒着银辉的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朋友:“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唐朝诗人韩愈对春天情有独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他爱早春小雨的清新朦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也爱晚春百花的争奇斗艳。
【答案】 (1)双袖龙钟泪不干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2)深林人不知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是大庭广众之中,还是在自己家中,说话声音要以对方能听清楚为度。
B.鲁迅先生一边对青年人潦草的书信深恶痛绝,一边却仍细心展读到很晚。
C.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担当之心,他们所做的事情也许并不是妇孺皆知。
D.研究学问时,闻一多潜心贯注,心不在焉,成了“何妨一下楼”主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大庭广众:群众聚集的公共场所。使用正确;
B.深恶痛绝:极端地厌恶、痛恨。使用正确;
C.妇孺皆知: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使用正确;
D.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句中形容“闻一多潜心贯注研究学问”,使用错误;
故选D。
4.学校开展了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设计活动】请你围绕主题另外设计两个具体活动,写出活动名称。
爱国人物图片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抒发情怀】“家国情怀”在邓稼先、闻一多、志愿军战士身上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活动宣传展板上有这样的话,请你仿照示例再写一句表现在志愿军战士身上的“家国情怀”。
示例:“家国情怀”在邓稼先身上表现为呕心沥血,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家国情怀”在闻一多身上表现为舍生忘死,与独裁的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家国情怀”在志愿军战士身上表现为英勇无畏,
(3)【积累材料】请列举你在活动中搜集的一个爱国人物事迹。
【答案】(1)①爱国诗歌朗诵 ②爱国征文竞赛
(2)为祖国的光明与和平奋勇杀敌。
(3)示例: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解析】
(1)考查活动设计。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主题设计,合理即可。
示例一:爱国故事共分享;
示例二:爱国歌曲大家唱。
(2)考查仿写续写。
仿照示例格式“……在……身上表现为……”,再写一句表现在志愿军战士身上的“家国情怀”
示例:“家国情怀”在志愿军战士身上表现为英勇无畏,为新中国的和平浴血奋战。
(3)考查文学常识积累。列举一个爱国人物事迹即可。
示例: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部分(5—17题44分)
一、(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5.上面的文字选自《__________》。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是一首______诗。
6.这首诗既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也展现了她的女儿情怀。请从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上面节选中的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5.木兰诗,叙事(写“乐府”也得分)
6.示例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以看出战争的异常残酷,木兰能勇敢战斗并活下来,可见其英雄气概。
示例二:“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写出木兰还家后化妆打扮的场景,可见其恢复女儿身的兴奋之态。
【解析】
【5题详解】
考查文学常识。
由“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知,选文出自《木兰诗》。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可据此作答。
【6题详解】
考查内容理解。答案不唯一。
示例一:“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好女儿,替父从军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之凝聚,亦为巾帼英雄本色之发露,表现她的英雄气概;
示例二:“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写木兰一别十年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到这里坐坐,到那里看看,看到曾经熟悉的一切,心中既充满亲切之感,又有说不清的滋味,表现出木兰对家乡的喜爱,表现她的女儿情怀。
二、(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_______________
(2)卿言多务,敦若孤 言:_______________
(3)及鲁肃过寻阳 过:_______________
(4)即更刮目相看 更:_______________
8.翻译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9.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7.(1)推托 (2)说 (3)经过 (4)另,另外。
8.(1)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地的阿蒙了!
9.孙权的话使他认识清楚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刻苦地学习。(意思对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
(2)句意: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言:说。
(3)句意: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过:路过,经过。
(4)句意:就应当用另外眼光看待。更:另外。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才略(才干谋略)、复(再)”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
结合文章中的“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可知,孙权首先指出“学”的必要性,进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让吕蒙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刻苦学习,所以在短时间内“才略”有了惊人长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三、(1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朋友来访,一起筹划重走红军长征经过的老山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曾写过《老山界》一文,老山界于是有了名气。
②老山界又名越城岭,它的中段位于湖南省东安县的舜皇山境内。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11月从广西全州渡过湘江,翻过位于广西全州与湖南东安、新宁“两省三县市”交界处的越城岭,向贵州方向前进。
③我们一行从永州出发,前往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上午九时,我们顶着火辣辣的骄阳到达了舜皇山,此山因舜帝南巡狩猎驻扎于此而得名。沿着河谷向娥皇溪进发便来到蝴蝶谷,沿石阶而上入悠长峡谷,一路曲径通幽,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沁人心脾,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忽见小径旁有一块光滑巨石,其上刻有“庄周梦蝶”四字,果见几只彩蝶在绿丛中翩翩起舞。
④峰回路转,前面的山路陡斜起来。我和朋友们走一会儿歌一会儿,还是汗流满面。抬头偶见石壁上红军当年长征时留下的标语:“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的精神为之一振。
⑤沿着陡峭的石阶一路上行,便到了《老山界》中的越城岭,是这条景点线路的最高峰。有陆公亭在此,亭侧有红军长征路线介绍。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老山界》中最精彩的一段话:“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细细品味,真为当年红军的坚强、乐观而感叹!如今,火把排成“之”字形的奇观再也见不到了,但可以见到的是“之”字形的蜿蜒山路。这是一条从山脚伸向云端的路,绝壁上开辟的水泥栈道,宽不盈尺,往上攀登,下面人的嘴几乎触碰到上面人的脚跟。真像《老山界》里描述的一样:“后面行军人的嘴几乎可以碰到前面行军人的脚跟或屁股。走了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已气喘吁吁,步履艰难了,走走停停,前面的人走不动了,后面等着的人也不想催。"
⑥历尽艰难后,终于登临绝顶,真个是“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只见群山环绕,苍郁秀美,云拂松涛,雾绕翠岗。上山容易下山难,这话一点不假。下山的小径没有石阶,全是泥土,裸露着的泥土全被古树根藤牵着绊着,非常坎坷。陡峭的梯阶是用竹子做的,踏在上面有点滑,好在没有下雨。“下山时,后者的脚差不多会踩到前者的头顶。往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们的脸,就在脚底下。”陆定一的描述丝毫不差,下山的路使人头晕目眩,胆战心惊。
⑦下得山来,我们坐在溪流边休憩养神,朋友们发出感叹:“当年红军负重抬着担架和伤员,又不像现在有水泥栈道,不知历尽了怎样的艰险,才翻越这座大山。”今天的老山界,已成为健身疗养的好地方,但当我们走过这段艰险之路后,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充满敬仰。当年红军自这里走出,走上了胜利之路;我们今天从这里走出得到的则是灵魂的净化。
10.第④自然段为什么引用红军长征时留下的标语?
11.联系全文,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下山的小径没有石阶,全是泥土,裸露着的泥土全被古树根藤牵着绊着,非常坎坷。
12.文章结尾句中“灵魂的净化”有什么含义?
【答案】10.登山非常劳累时,这些乐观向上的标语给了我们精神上的鼓舞。(意思对即可)
11.“全”强调所有裸露的泥土都被古树根藤牵绊,表现下山的艰险。由此联想到《老山界》中所记述的内容,更突出红军的勇敢无畏。(意思对即可)
12.红军的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精神,让我们受到强烈的感染,灵魂变得纯洁,提升了思想境界。(意思对即可)
【解析】
【10题详解】
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选文第④段“峰回路转,前面山路陡斜起来。我和朋友们走一会儿歌一会儿,还是汗流满面”可知,引用红军当年长征时留下的标语,意在表现登山旅途艰辛时,红军长征精神给我们的鼓舞和激励。
【11题详解】
考查词句表达作用。
“全”意为全部,所有。“裸露着的泥土全被古树根藤牵着绊着”可理解为所有裸露的泥土都被古树根藤牵绊,生动细致的写出下山道路艰险坎坷的情景;结合选文第⑥段“‘下山时,后者的脚差不多会踩到前者的头顶。往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们的脸,就在脚底下。’陆定一的描述丝毫不差,下山的路使人头晕目眩,胆战心惊”可知,“全”字侧面烘托出红军长征时的艰难,表现出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12题详解】
考查词语理解。
最后一段的画线句“当年红军自这里走出,走上了胜利之路;我们今天从这里走出,得到的则是灵魂的净化、生命的升华”深化文章的主旨。前半句“当年红军自这里走出,走上了胜利之路”回顾了历史,表达了作者对红军战士的敬仰。后半句“我们今天从这里走出,得到的则是灵魂的净化、生命的升华”展望了将来。
“灵魂的净化”可理解为:红军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令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灵魂变得纯洁,思想境界得以提升。这种“灵魂的净化”促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并在革命先烈精神的感召下去开创新的胜利。
四、(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先生的课堂
①灰布衫、灰围巾,耳根夹半支烟——先生背着手,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随手将教材丢向讲桌,黑框眼镜后面那机智的目光像探照灯扫视着课堂上一张张年轻的脸。
②先生的面容瘦削,小平头硬戳戳的,散发凛然之气——活脱脱的鲁迅形象。先生收回视线,转身面向黑板,极潇洒地草书:“荷塘月色。末了,意犹未尽,歪头欣赏自己的板书,好像很满意,这才郑重地点了点头,重又面对学生讲道:这节课,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
③我们这些面黄肌瘦、衣衫不整、来自偏远乡村的学生们,就是从那堂课开始懂得了什么是文学欣赏,深切体会到汉语的优美。
④先生配合课文布置作文“我的冢乡”。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题目在小学、初中不知写过多少遍、已经驾轻就熟。我在作文中用心描绘夏日的稻田、荷香、澄澈的月光数说勤劳的父亲秋日里的收获和冰天雪地时挖莲藕的辛劳。大概是因内容鲜活、想象力率富,先生在课堂上大力夸奖,认为我的作文写得好,有真情实感。这份鼓励,激起了我对文学浓厚的兴趣。
⑤然而,临近毕业那年,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下,原本就瘦弱的我病倒了,在医院住了三个月。待我走出医院大门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九。落下的课程太多,时间又太短;亲人们着实为我担忧。迷茫之际,我想到了先生。那时,先生在另一所中学任校长。
⑥正月初一、我带上莲藕、大米等土特产,骑车二十公里路去找先生求助。天寒地冻、好不容易好到先生家,却吃了闭门羹——先生到邻村走亲戚了。我哪肯就此死心,费了好大的劲儿找寻到先生的亲戚家。当先生看见狼狈不堪的我时,先吃了一惊,接着【甲】埋怨道:“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天!这姓……上炕,上炕。”硬是将我劝上火炕和先生的亲戚一网吃菜喝酒。那顿饭吃得我浑身不自在,头顶冒虚汗。临别,先生叮咛我替他问候我父母好。
⑦正月初六,先生夫妇意外地来到我家,还带了厚重的礼品。看见先生夫妇进门,我的脸一阵阵发烧。先生先问候我父母好,和他们讨论我上学的事,又鼓励我放下思想包袱,好好学习,做有出息的孩子。一家人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送先生夫妇回县城的路上,我【乙】埋怨他们不该亲自来,捎个话就行了。先生解释说:“一来你父母年龄和我差不多,应该向他们拜个年;二来我要告诉你上学的消息,让你放心。”
⑧在那所中学学习的几个月,我奋发图强。我深知,身后不仅有父母亲人,还有关注我的先生。后来,我以预考全班第五名的成绩顺利迎来七月的高考。
⑨上学、工作、成家,一晃十多年过去。我忙于自己的事务,与先生保持着松散的联系。先生退休后,独居于小城一隅,深居简出。先生极少当着我的面谈他的困苦,但回我能想象得来,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晚年不仕才辺,生活全责他自己打理……每每会面,先生总忘不了谈及我的父母,要我转达对他们的问候。先生不止一次地说:“你爱学习,读了那么多书,比老师强。”这真是让我羞愧难当,以先生的学问,我是终生也赶不上的。何况我俗务太多,无暇专心学习,哪里有什么真学问。我深知先生是在鼓励我不要忘了读书。
⑩我的散文集出版后,先生执意请我们这些学生吃饭。从兄长那里得知,那一天是团。我大以出四以过公生生深深地朝躬,表达了对他崇高的敬意。
⑪两年前的秋天,兄长打电话告诉我:先生过世了!我的脑海忽然一片空白,渐渐地,眼前又浮现出三十多年前先生为我们上课的情景:灰布衫、灰围巾,耳根夹着半支烟,背着手走上讲台……
13.揣摩下面句子中细节描写表情达意的效果。
末了,意犹未尽,歪头欣赏自己的板书,好像很满意,这才郑重地点了点头,重又面对学生讲道:“这节课,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
1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甲乙两处加点词“埋怨”体现的人物心理。
15.最后一自然段写三十年前先生为我们上课的情景有什么用意?
【答案】13.写完板书后先歪着头欣赏,满意后才郑重地点了点头,既写出先生在课堂上投入、享受的情态,又表现先生的认真。
14.(1)先生看见狼狈不堪的“我”很心疼。(意思对即可)
(2)没想到先生夫妇来到“我”家,“我”既过意不去,又十分感动。(意思对即可)
15.表现对先生的深切怀念。
【解析】
【13题详解】
考查描写方法。
由“歪头”“满意”“点了点头”等词语可知,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刻画出先生写完板书后先歪着头欣赏,满意后才郑重地点了点头的情景表现出先生严谨认真、上课从容自然,享受授课过程的特点。
【14题详解】
考查揣摩人物心理。
第一处,结合选文第⑥段“天寒地冻、好不容易好到先生家,却吃了闭门羹——先生到邻村走亲戚了。我哪肯就此死心,费了好大的劲儿找寻到先生的亲戚家”可知,我在寒冷冬天前去看望先生他却不在家,找了好久才找到,此处先生的“埋怨”饱含着对“我”的心疼。
第二处,结合选文第⑦段“正月初六,先生夫妇意外地来到我家,还带了厚重的礼品。看见先生夫妇进门,我的脸一阵阵发烧。先生先问候我父母好,和他们讨论我上学的事,又鼓励我放下思想包袱,好好学习,做有出息的孩子。一家人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可知,先生夫妇来我家,还带了厚重的礼品,对我关怀备至,此处的“埋怨”表现出“我”既过意不去,又十分感动的情感。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上加以分析。
内容上“渐渐地,眼前又浮现出三十多年前先生为我们上课的情景:灰布衫、灰围巾,耳根夹着半支烟,背着手走上讲台……”再现了先生上课时令人难忘的形象。“先生过世了!我的脑海忽然一片空白”表达了对先生逝世的哀伤,以及对先生深深的崇敬与怀念之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深化中心,升华主题。
结构上,“灰布衫、灰围巾,耳根夹着半支烟,背着手走上讲台……”与开头“灰布衫、灰围巾,耳根夹半支烟——先生背着手,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四、(5分)
根据对《骆驼祥子》的阅读,回答问题。
选段一: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地动弹;车厢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
选段二:明天的车份儿不要了,四点收车。白教你们拉一天车,都心里给我多念道点吉祥话儿,别没良心!后天正日子,谁也不准拉车。早八点半,先给你们摆,六大碗俩七寸,四个便碟,一个锅子;对得起你们!都穿上大褂,谁短撅撅的进来把谁踢出去吃完,都给我滚,我好招待亲友。亲友们吃三大海碗,六个冷荤,六个炒菜,四大碗一个锅子。我先交待明白了,别看着眼馋。亲友是亲友;我不要你们什么。有人心的给我出十大枚的礼,我不嫌少;一个子儿不拿,干给我磕三个头,我也接着。
16.选段二中的话是____________说的,他的这段话体现出《骆驼祥子》这部小说语言上明显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段一中,祥子经过努力终于买上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当时的他有哪些特点?
【答案】16.①刘四(爷) ②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
17.吃苦耐劳、自立自强、自尊自重。(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6题详解】
考查名著人物及语言特点。
结合选段二“明天的车份儿不要了,四点收车。白教你们拉一天车,都心里给我多念道点吉祥话儿,别没良心”“早八点半,先给你们摆,六大碗俩七寸,四个便碟,一个锅子;对得起你们!都穿上大褂,谁短撅撅的进来把谁踢出去吃完,都给我滚,我好招待亲友”等内容可知,说话人是刘四爷,选段讲述的是刘四爷生日前对他手下车夫的嘱咐;由如“铜子儿”“大伙儿”“落座儿”“晚半天”“车份儿”“念道”“正日子”“短撅撅”等一类的方言和行话可以看出,这部小说语言上明显的特点是: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
【17题详解】
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材料一“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可知,祥子经过努力终于买上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表现出祥子当时吃苦耐劳、健壮坚忍、自尊好强的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18题50分)
作文。(50分)
18.历史的长河中,杰出人物能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平凡的生活里,普通人向善求美,也同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
请以“_______的他(或她)”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提示
①横线处应填写能概括所写人物的个性特征、精神品质等的词语
②可以用恰当的抒情方式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③要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再现与人物有关的情景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小题,按要求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