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四章第五节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2(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

    第四章第五节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2(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第1页
    第四章第五节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2(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第2页
    第四章第五节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2(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第3页
    第四章第五节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2(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第4页
    第四章第五节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2(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第5页
    第四章第五节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2(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第6页
    第四章第五节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2(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第7页
    第四章第五节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2(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第8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四章第五节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2(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章第五节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2(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幼儿的社会行为,三维目标,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曾子杀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三、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
    四、影响幼儿道德发展的因素
    知识目标:了解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能力目标:掌握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情感目标: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道德 的发展。
    情景故事:在班级中的“自然角”放着一个仓鼠笼,里面有两只仓鼠,教师提醒幼儿不要碰笼子里的仓鼠。有一天,一名叫郝君的孩子听到一只仓鼠在痛苦的呻吟,于是他走到笼子边,摸了摸那只仓鼠,看看它怎么样了。他的同学凯文警告他说:“我要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老师不让我们这么做。”然后,老师把所有的事情都看在眼里,提醒凯文,郝君靠近笼子只是出于好意,希望可以帮助小动物。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到郝君和凯文对教师制定的规则反应不相同,按照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观点,如何解释和描述这种差异呢?幼儿的道德发展有哪些水平呢?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上具体又有什么表现呢?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解决这些问题,并从中获得关于幼儿道德发展的科学认识。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法(对偶故事法)研究内容:1.研究儿童规则意识和规则实践的发展2.关于儿童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发展3.儿童公正观念的研究
    (一)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及内容
    对偶故事法1 A.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里,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十五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到托盘,结果15只杯子撞碎了。B.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柜里拿出一些果酱,但是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他试图取果酱时,碰到了一只杯子,结果杯子掉下来打碎了。
    对偶故事法2 A.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觉得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于是他拿着他父亲的钢笔玩。后来,他把桌布弄上了一小块墨水渍。B.一次,一个叫奥古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水瓶空了。在他父亲外出的一天,他想帮爸爸把墨水瓶灌满,这样他爸爸回来就可以用了。但在打开即将空了的瓶子时,他把桌布上弄上了一块墨水渍。
    请判断故事中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这两个孩子中,哪个更坏些?为什么?
    5岁女孩的谈话记录:问:哪一个坏些? 答:弄一大块墨水污点在桌布上的那个孩子。 问:为什么? 答:因为污点大。 问:为什么他弄脏了一大块? 答:因为要帮助别人。 问:为什么另外一个孩子弄脏了一小块? 答:因为他常常摸摸东西,他弄脏了一小块。 问:那么他们两个人谁坏些? 答:弄脏了一大块的那个孩子。
    (二)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10岁以前)他律道德阶段 特点:以成人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第三阶段:(10岁以后)自律道德阶段 特点:以自己内在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研究方法:两难推理故事研究结果: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一)科尔伯格的研究方法
    欧洲有一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材能救她,就是本城中一位药剂师发明的镭。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十倍(他花了200元制造镭,而他竟索价2000元)。病人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借到1000元,只够医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个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竟撬开药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问题:1.海因兹应该这样做吗? 2.为什么应该?为什么不应该? 3.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为什么?科尔伯格真正关心的不是儿童作出哪一种回答,而是儿童证明其回答时的推理过程及提出的理由,根据儿童提出的理由判断儿童道德水平。
    (二)科尔伯格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
    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每个水平又包括具体的两个发展阶段。
    一级水平:前习俗道德(水平)第1阶段:服从于惩罚定向这一阶段儿童根据外部标准来判断好坏。第2阶段:快乐的相对主义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规则的看法不再那么绝对,开始领悟到什么事都有不同的看法。
    二级水平:习俗道德(水平)第3阶段:好孩子定向在这一阶段,能获得赞扬和维持与他人良好关系的行为就是好的。儿童会注意遵从朋友或家庭的标准来维持好名声。第4阶段:社会秩序与权威的支持这一阶段开始强调服从法律,注重维护社会秩序。
    三级水平:后习俗道德(水平)第5阶段:民主地承认法律这一阶段出现了以前没有的道德信念的可变性。第6阶段:普遍的原则这一阶段个体即遵从社会标准也遵从内化的理想。
    1.具体性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制约了他们的道德发展。只能想据人们行为的表面现象和某些外部特点以及行为的直接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
    皮亚杰对偶故事《哪个更坏》中,幼儿认为无意中打坏了十五个杯子的约翰,比故意犯错误打坏了一个杯子的亨利更坏。。
    2.他律一自律幼儿期的道德判断是按成人的标准和态度进行的,他律占主导地位。
    案例: 明明是一个既聪明又听话的孩子。在学校,他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因为他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一切事。比如,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做小动作,作业要认真完成等等。
    3.情绪性幼儿的道德行为常受其情绪的影响,他们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时个体情绪的满足程度。
    案例: 亮亮的玩具从不让其他小朋友碰,但爷爷今天给他买了很多喜爱的零食,他非常开心,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
    4.模仿性爱模仿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通过对榜样行为的模仿,幼儿学到良好的或不良的道德行为方式。
    案例: 今天是周末,韦祎的爸爸在帮爷爷做事情,妈妈在帮奶奶剪指甲,韦祎都看在眼里,下午,奶奶刚进门,韦祎主动地帮助奶奶拿拖鞋。
    四、幼儿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
    1、家庭及其父母——《曾子杀彘》2、游戏及其活动3、同伴及其交往4、社会榜样5、教师及其环境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汝)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②。”妻适市来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⑦,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⑾也。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阅读故事】 思考问题:曾子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1.儿童的行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影响儿童行为的内在因素是( )。A.观念 B.信仰 C.规则 D.道德2.处于他律阶段的幼儿往往根据( )来判断行为的好坏。A.最初动机 B.行为时机 C.成人态度 D.实际后果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何收获?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及内容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法(对偶故事法)(二)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1.他律道德阶段(10岁以前) 2.自律道德阶段(9~10岁以后)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一)科尔伯格的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故事(二)科尔伯格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一级水平:前习俗道德(水平)第1阶段:服从于惩罚定向 第2阶段:快乐的相对主义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何收获?二级水平:习俗道德(水平)第3阶段:好孩子定向 第4阶段:社会秩序与权威的支持三级水平:后习俗道德(水平)第5阶段:民主地承认法律 第6阶段:普遍的原则三、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1.具体性 2.他律一自律 3.情绪性 4.模仿性四、幼儿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1.家庭与其父母 2.游戏及其活动3.同伴及其交往 4.社会榜样 5.教师及其环境
    1.请根据本次学习,完成课后思考题与练习相关习题。 2.完成本小节课程的同步练习册。

    相关课件

    第四章第五节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1(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

    这是一份第四章第五节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1(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幼儿的社会行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三维目标,幼儿的攻击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第二节幼儿语言的发展(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

    这是一份第四章第二节幼儿语言的发展(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三维目标,阅读下面资料,语言知觉,前语言时期,语言发展期,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第五节+幼儿思维的发展2(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

    这是一份第二章+第五节+幼儿思维的发展2(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幼儿的表征,儿童的概念,幼儿思维的发展,问题解决和推理,三维目标,即时模仿,延迟模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