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一单元“自然之美”主题阅读(要点梳理+例文训练)-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 统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一单元“自然之美”主题阅读(要点梳理+例文训练)-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 统编版第1页
    第一单元“自然之美”主题阅读(要点梳理+例文训练)-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 统编版第2页
    第一单元“自然之美”主题阅读(要点梳理+例文训练)-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 统编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一单元“自然之美”主题阅读(要点梳理+例文训练)-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 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自然之美”主题阅读(要点梳理+例文训练)-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 统编版,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自然之美班级: 姓名: 建议时间:60分钟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学习这四篇课文,我们要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大潮的壮观,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走月亮》,无不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通过阅读,感受《现代诗二首》中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不。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阅读策略】第一步 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感官,品味语言文字,想象画面。1.找到描写景物声音、形态的重点词句,把文章所描绘的景象还原成画面。如《观潮》一文,“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就是描写江潮形态、颜色和声音的语句,我们可以由此想象战马奔腾、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的画面,就能还原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了2.综合运用嗅觉、视觉和听觉感官,多角度想象画面。如《走月亮》以“走”为线索,写了途中看到的景物、闻到的香味及“我”的联想。阅读课文时要充分调动视觉和嗅觉感官来想象月光皎洁、溪水流香、瓜果成熟等画面。第二步 借助生活体验想象画面。如《走月亮》,阅读“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时,可以根据平时我们在月光下散步的生活体验,想象自己走在月光下,看到月光闪闪的溪岸、石拱桥、月影团团的果园、庄稼地和菜地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第三步虚实结合想象画面。1.了解文中哪些是现实的景、物,哪些是想象出来的景象。如《繁星》第3 自然段中,深蓝色的天空、半明半昧的星、船等景物是实写,萤火虫在周围飞舞、星星眨眼、“我”睡在母亲怀里等景象是虚写。2.虚实结合想象画面。如《繁星》中,作者由现实的景、物联想到在母亲的怀抱里的舒适、安全和信赖的感觉。一、课内阅读(一)课内阅读。《观潮》(节选)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卧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在文段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抄写在横线上。      2.选择在正确的读音画横线。踮(diǎn   diàn)    沸(fú fèi)腾    颤(chàn zhàn)动3.潮水开始像 ,再近一些就成了 ,更近一些又像是 ,由此可以看出钱塘江大潮 、 。4.选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 ,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 。5.从第一段话中的“ ”“ ”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6.品析句子。(1)“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句中的“水墙”是指 ,说明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里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7.选段中用“犹如”来打比方,使潮来时那种壮观的画面更加真实可感。请试着用“犹如”写一句话。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走月亮(节选)①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②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③啊,我和阿妈走月亮……④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上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⑤啊,我和阿妈走月亮……1.选文描述了“我”和阿妈看到的月光下的 、 和 ,想到了白天 。2.赏读句子,再完成练习。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1)把“流”换成“飘”好不好?为什么? (2)展开想象,补充句子,把画面写具体。读着这句话,我仿佛看到柔和的月光洒在溪面上,一闪一闪的,波光粼粼:我仿佛听到 ,我仿佛闻到 。3.“村里的风俗”在语段中是指(     )A.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B.来到自己家的田地里看看。C.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D.采一塘新谷招待阿爸。4.“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在选文中出现了两次,有什么作用?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一个省略号,你认为省略了什么内容呢?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三)课内阅读。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萝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的溜溜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1.全诗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诗歌充满了天真活泼、烂漫清新的情调。2.诗歌分为四个部分,描写了花牛的四种不同的动作情态,表现这四种情态的动词分别是 、 、 、 。3.下面哪个词语最能表现诗歌中花牛的情态(    )A.忙碌 B.悠闲 C.勤劳 D.调皮4.下面对“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这句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句诗表现了花牛的疲倦,即使太阳快落山了也不想起身回家。B.这句诗意在说明花牛喜欢做白日梦,整天都不切实际地幻想。C.这句诗表现了花牛的悠闲,无忧无虑地睡觉,一点儿也不在乎时间。D.这句诗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花牛没睡多久天就快黑了。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诗歌第二节表现出的画面。 (四)《秋晚的江上》——倦鸟归巢图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关于这句话下面说法正确的打“√”。(1)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驮”字突出了鸟的力量大。(    )(3)这句话想象奇丽:夕阳下,鸟儿归巢,看上去就好像是鸟儿在驮着太阳。(    )2.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1)“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这句话体现了鸟儿摆脱 ,追求 的精神。(2)想象一下“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全诗描绘了 、 、 、 等景物,构成了一幅奇异瑰丽的 图。(五)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繁星(节选)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模糊——( ) 静寂——( ) 仿佛——( )2.文中这两个词语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恰当的语言来描述。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3.选出不是写作者想象之景的一项(      )A.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B.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C.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4.仿照例句造句。例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春天的花是 , , 。5.“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从这句话能感受到作者 的情感。6.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句话的理解。 二、类文阅读(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了解,10月6日当天前往海宁 盐官观潮景区的游客达到11.5 万人次,游客车辆8500多辆。只因为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材料二: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千米,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三千米。涨潮时,潮水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来,受渐狭江面的约束,潮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材料三:因为太阳和月亮引力,潮汐的存在是普遍的,但钱塘江大潮最为壮观,而且时间基本致农历八月十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间点,太阳、地球和月亮大致上处于同条线上,所以会带来极大的潮汐力,引起的潮汐自然是大的。材料四: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①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②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③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1.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 材料二的主要内容是: 2.请根据材料二在图表里标注出“杭州湾”“钱塘江”的位置以及“东”“西”方位。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钱塘江大潮之所以壮观的原因有哪些? 4.材料三中“大致”一词,用得非常准确,因为这个词语说明了 。5.材料二画线句子主要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6.材料四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将画“ ”的部分与《观潮》中的句子对应起来。①——( )   ②——( )     ③——( )A.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B.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C.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7.我看到了这两篇关于观潮的材料,想起来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句: (二)课外类文阅读。钱江看潮记(节选)丰子恺三点钟快到,楼上已无立锥之地。后来者无座位,不吃茶,亦不出钱。我们的背后挤了许多人。回头一看,只见观者如堵。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更有被抱着的孩子。有的坐在桌上,有的立在凳上,有的竟立在桌上。他们所看的,是照旧的一条钱塘江。久之,久之,眼睛看得酸了,腿站得痛了,潮水还是不来。大家倦起来,有的垂头,有的坐下。忽然人群中一个尖锐的呼声:“来了!来了!”大家立刻把脖子伸长,但钱塘江还是照旧。原来是一个母亲因为孩子挤得哭了,在那里哄他。江水真是太无情了。大家越是引颈等候,它的架子越是十足。这仿佛有的火车站里的卖票人,又仿佛有的邮政局收挂号信的,窗栏外许多人等候他,他只管悠然地吸烟。三点二十分光景,潮水真个来了!楼内的人万头攒动,像运动会中决胜点旁的观者。我也除去墨镜,向江口注视。但见一条同桌上的香烟一样粗细的白线,从江口慢慢向这方面延长来。延了好久,到达西兴方面,白线就模糊了。再过了好久,楼前的江水渐渐地涨起来,浸没了码头的脚。楼下的江岸上略起些波浪,有时打动了一块石头,有时淹没了一条沙堤。以后浪就平静起来,水也就渐渐退却。1.第1自然段中“无立锥之地”“观者如堵”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 。2.第4自然段写了潮水从 到 的过程。3.作者把刚来的潮水比作 ,形象地写出了 。4.“三点二十分光景,潮水真个来了!”这句话要读出 、 的语气。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想象到什么画面?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山里的月亮月,穿一身美丽的素装,款款地走来了……在山里,他一走进我们的夜晚,大伙儿就格外高兴起来——当一片片皎洁的光辉轻轻洒向远远近近的房屋、树林、山冈、田野时,你会觉得仿佛是一阵隐隐约约的歌声在山野里飘散开来,那景致美极啦。他款款地走来,不声不响地为草丛里的蟋蟀、瓜蔓上的纺织娘、豆棚里的蝈蝈儿,为稻田中的青蛙,为欢乐的萤火虫,布置出一个银色、恬静的舞台,让它们尽兴地弹琴、歌唱、跳舞。他款款地走来,来到河边芦苇丛的上空,静静地陪伴我们玩起了“藏猫猫”的游戏。大伙儿的笑声啊,被月儿用银粉涂得亮亮的,从河湾像芦花一样飞起……望着月儿,我常常想:他是一位慈爱的老爷爷,圆圆的脸庞那么柔和地微笑着。漫山遍野的月光多像他飘拂的白胡须啊!有时候,他还摇着一只弯弯的船儿停在村头的树梢尖,是来接我们去跟天上的孩子——小星星们玩耍吧?午夜,大伙都睡了,他还没有离去。他又给每个孩子的梦插上透明的翅膀,去遥远的天地飞翔……在山里,月亮一走进我们的夜晚,大伙儿的梦就格外香甜。1.根据解释写词语。①朴素淡雅的装束。 ②布满山冈原野,形容数量很多,到处都是。 2.望着月儿,“我”常常想到什么?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是一位慈爱的老爷爷,圆圈的脸庞带着微笑,月光像他飘拂的白胡须B.他摇着一只弯弯的船儿,来接我们去跟小星星们玩耍C.他给孩子的梦插上透明的翅膀,去遥远的天地飞翔D.他一走进我们的夜晚,大伙儿就格外高兴起来3.读一读,再从文中找出其他优美生动的句子,抄写下来。①当一片片皎洁的光辉轻轻洒向远远近近的房屋、树林、山冈、田野时,你会觉得仿佛是一阵隐隐约约的歌声在山野里飘散开来,那景致美极啦。②大伙儿的笑声呵,被月儿用银粉涂得亮亮的,从河湾像芦花一样飞起……他是一位慈爱的老爷爷,圆圆的脸庞那么柔和地微笑着。漫山遍野的月光多像他飘拂的白胡须啊!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乡村的黄昏①黄昏时的小河是那样的安逸,血红的夕阳把河水染得通红。在晚风的抚摸下,河水荡起无数的涟漪,犹如一条条红绸子引以为傲地轻轻流动着。几片落叶在水中悠悠地飘向远方,几位老人正在河边垂钓。②乡村的小路上,别有一番情趣。孩子们正沐浴着夕阳的余晖,驱赶着一群群牛羊,走在回家的路上。几个淘气的孩子正骑在牛背上,哼着小调。歌声、“哞哞、咩咩”的叫声组成了一首动听的“牧歌”,与夕阳、晚霞一起撒在这弥漫着乡村气息的小路上。③田野里,升腾着柔和的晚霞,红红的霞光像彩缎一样披散开来,抹在云天,铺在地面。劳动了一天的人们笑脸更加红润了,他们望着那黄澄澄、金灿灿的田野,一天的疲劳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④夕阳余韵,透过浓密的树林洒在这红砖青瓦的房舍上,给它抹上了一层光灿灿的颜色。烟囱冒着缕缕炊烟。当最后一缕晚霞隐去时,整个村庄晚霞缭绕,万家灯火微微闪烁、忽明忽暗,烘托出美丽而又安静的夜,人们沉浸在这恬静的气氛中。⑤乡村的黄昏,美丽而温暖。1.请你认真阅读短文,想象画面,并填写下表。2.读到文中“烟囱冒着缕缕炊烟”,你联想到的成语是 ,再写两个描写田园风光的成语 、 。3.下列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文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B.短文描绘了一幅富有生气的乡村黄昏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第4段主要写出了乡村黄昏时恬静的特点。D.乡村的男女老少不停地忙碌着,疲惫不堪。4.选文最后一段的作用是(  )A.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B.提出问题,总起作用。C.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5.你喜欢文中哪个句子?工整地抄写下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五)阅读。追太阳①老平房在新城市里也常常会是一景。②这些平房,蹲在几幢高楼的后面。房顶的瓦片上,生满了岁月的绿苔。一簇一簇的狗尾巴草,也跑来凑热闹,聚集在房屋顶上。春天绿着,秋天黄着。也就是因为前面的高楼,老房子终年难得见到阳光。在老房子里长大的孩子们,早已羽翼丰满,振翅高飞了。留守在这儿的,大多都是些上了岁数的老人。③我记得是个冬天。冬日的阳光,见缝插针地从高楼的缝隙里,漏下一点、两点来。几个老奶奶,拿着板凳跟着阳光走。阳光走到哪里,她们就带着板凳走到哪里,一会儿仰着脸扭扭脖子,一会儿拍拍胳膊,一边拍打着身体,一边闲适地说着话。看到我在看她们,还乐呵呵地冲我笑,“您们这是……”“我们在追太阳呢!”奶奶们都笑了,那笑脸简直就是一派的安详与童真,像极了和煦的阳光。④追太阳?我心想;传说曾有夸父逐日,当下竟有老奶奶追太阳!“追太阳”,此情此景,我不由得铭记在心。每当我觉得寒冷的时候,觉得灰心失望的时候,“追太阳”的一幕就会跳出来暖暖我的心。⑤连绵的阴雨,天像破了似的,滴答个没完没了。家里的衣物,摸上去都是潮乎乎的,连人也似乎笼罩在潮乎乎的水气里,让人难耐。⑥小孩子却照旧在平房的院子里玩得兴高采烈。他们穿了雨鞋,偏寻着洼地积水走,一脚踩下去,击起水花一朵朵,乐得他们哈哈笑。五岁的弟弟,也跟在大孩子的后面去踩洼地的积水,蹦着,跳着,哈哈哈,哈哈哈……孩子的快乐,简单而透明,无忧无虑,更无关天气。⑦又一阵雨来,他便被我“提”回家了,四下里看看,突然问我:“姐姐,你有彩笔吗?我想画画。”我赶忙找了纸笔来,他提笔在手,大刀阔斧地作画。他先画一幢房,房子至至扭扭的,上面开满门和窗⑨“亮亮,为什么画这么多的门和啊?”他手舞足蹈起来:“门窗多好,小猫、小狗进来得快呀,小鸟、小兔、小熊都可以进来呀!”我不禁笑起来:“你大概准备开动物园了吧?⑩他又开始画树和花。树们很不成规矩地挤在一起,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有弯着长的,有斜着站的,一律是山花插满头,花朵儿小果于似的挂着。后来,他又画了一个大大的太阳,光芒长得恨不得拖到地上。又刷刷几笔,给大太阳加上了一对硕大的翅膀。我刚想说,你画的太阳怎么长翅膀了,亮亮头也不拾地念叨着:“太阳有个大翅膀,下雨的时了,亮亮头也不抬地念叨着:“太阳有个大翅膀,下雨的时候飞出去玩,一会儿它就会飞回来的了。”说着,天空中的乌云透出几缕金色的光,窗外霎时亮了起来。⑪感动童心,童心是湛蓝的,是充满阳光的。在他们那里无论天空如何阴霾,太阳一直都在,不在这里,就在那里,因为,它就住在你的心里……1.根据短文内容,概括短文讲述了哪两件事。 2.联系上下文,理解“手舞足蹈”的意思。 3.阅读短文,请从“内容”或“写法”的角度,提出问题。(提问角度: ) 4.短文第③自然段中,作者对老奶奶 和 的描写,使我们体会到 5.阅读文章第⑥-⑪自然段,在横线中进行一处批注,并写明批注理由。批注理由: 6.文中“天空中的乌云透出几缕金色的光,窗外霎时亮了起来”一句中“霎时”一词,如果去掉,表达的意思一样吗?请说出你的理解。 7.谈谈你对结尾处“太阳一直都在,不在这里,就在那里,因为,它就住在你的心里……”这句话的理解。 (六)综合性学习,阅读现代诗歌《林中小景》完成练习。林中小景金波阳光/透过枝叶,染上/嫩绿的颜色。风,打着唿哨[hū shào],在叶面上轻轻滑过。流进树林里的空气,也变得又甜、又柔和。因此,在每棵树上,都挂着小鸟的歌。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再按要求答题。(1)这首诗共有(   )小节。(2)请你仿照第一小节的样子,在原文中用分隔符号“/”给诗歌的其余小节划分节奏,再读一读。2.在这片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哪些声音? 3.“风,打着唿哨,在叶面上轻轻滑过”中的“风”和下列诗句中的哪一种风相似?填序号(   )A.吹面不寒杨柳风 B.山雨欲来风满楼C.北风吹雁雪纷纷 D.八月秋高风怒号4.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 )情感。5.你觉得树林里还会有什么景物或声音吗?请你试着再续写一小节诗。 (七)课外阅读理解。五月的田野麦子熟的时候,豆荚也长大了。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xián)静地微笑。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那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我们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到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地,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折一根柔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鸭子蹒跚(pán  shān)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过的地里,把羊儿牵到河边去,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田埂上、豆地里,扯一小捧嫩青草,放进竹篮里。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和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1.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1)没有能够比得上的。( )(2)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2.用“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再仿写一句。 3.作者主要回忆了乡村五月 和孩子们 的田园生活;全文洋溢着作者对麦子和豆荚的 之情及 的心情。4.大自然就是一顿色香味俱全的丰盛午餐,文中描写的“色”有 ;描写的“香”有 。5.在麦子熟了,豆荚长大的时候,“我们”做的有趣的事有( )。①握着镰刀、挎着篮子收麦子、豆荚。②赤着脚在软软的泥土上走,很舒服。③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④赶着鸭子,放着羊儿,扯嫩青草喂兔子⑤在田野里睡觉。(八)阅读理解。故乡的山溪①今年暑假,我随爸爸回到山东老家。家乡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崭(zǎn zhǎn)新的瓦房,清脆的蝉鸣……一下让我陶醉了,但更使我陶醉的是村东的山溪。②一天清晨,我闹着要爸爸带我去找山溪的源头。走到一座山前,爸爸说:“源头在山的那一边。”我是无力爬上那座山峰的,只好跟着爸爸往回走。我渴极了,蹲在溪边,捧一捧溪水,一饮(yǐn yìn)而尽。好凉爽的水啊,喝一口全身清凉;好清澈的溪水啊,蓝天、白云、野花、蝴蝶,都清晰地映在水中。③山溪给了我欢乐。我和村里的小伙伴经常到山溪里捉鱼摸虾,这里的鱼虾可真肥。只一小会儿,小伙伴们就摸了不少,可我连个鱼鳞虾皮也没有摸到。小伙伴告诉我,摸的时候不能着(zhuó zháo)急,动作轻轻的,要不,鱼虾就会被惊跑的。我照着做了,果然摸到一只好肥大的虾。小伙伴们瞅着我笑,我也不由自主地笑了。④好多天不下雨,田里的小苗儿卷(juàn juǎn)起了叶子。村里的孩子们就引山溪的水,主动浇一位军属老伯伯的田。溪水潺潺地、潺潺地流着,浸(jìn jìng)透了田块。多听话、多无私的山溪啊。顿时,我觉得家乡这些天真无邪的小伙伴不就像那正在流淌的山溪吗?⑤开学前,我不得(dé de)不告别山溪。故乡的山溪啊,一直在我心中流淌……1.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陈旧—( )  模糊—( ) 炎热—( )  瘦小—( )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1)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十分爽快。( )(2)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4.仔细阅读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蝉鸣           ( )的瓦房( )的山溪           ( )的溪水5.请找出第④自然段运用反问修辞手法的句子,画上“___”线。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6.作者写故乡的山溪,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一、课内阅读(一)1.沸腾 横贯 2.diǎn   fèi  chàn 3.白线 水墙 战马 雄伟 壮观 4.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5.人声鼎沸 沸腾 6.浪潮 浪潮很高,范围很广 浪潮 千万匹白色战马 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气势非凡7.生活犹如一幅古画,越看越觉得珍贵。(二)1.溪水 鹅卵石 小水塘 阿妈在溪里洗衣裳,“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花瓣 2.不好,因为“流”表示山草、野花、月光都倒映在溪水里,随着溪水流动。改成“飘” 与原文意思不符,也丧失了美感。 溪水在哗啦啦地唱歌,悦耳动听 阵阵野花的清香,沁人心脾。 3.C 4.既抒发了"我“与阿妈走月亮的欣喜之情,又作为线索把选文串联起来。5.这些蒲公英像一个个小金兵在空中飞舞着,有的慢悠悠地落到了草地上;有的越飞越远,飞向了远方。 (三)1.拟人 2.坐 眠 走 做梦 3.B 4.C 5.花牛在安静地睡觉,天空有很多的白云。(四)1.(1)√(3)√ 2.重负 自由 夕阳把白花花的芦苇染成了红色。 3.归鸟 斜阳 江水 芦苇 倦鸟归巢(五)1.隐约 安静 好像 2.天上的星星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星星摇摇晃晃的,好像要掉下来。 3.B 4.A 4.绚丽的 是多彩的 是繁盛的 5.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母亲深深的思念。6.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在海上望星星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由衷的喜爱之情。 二、类文阅读(一)1.海宁盐官观潮景区潮势最盛,吸引了大量游客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的原因 2. 3.①杭州湾外宽内窄,地形特殊。②因为在农历八月十八这个时间点,太阳、地球和月亮大致上处于同条线上,所以会带来极大的潮汐力,引起的潮汐自然是大的。 4.太阳、地球和月亮大约上处于同一条线上,并不是完全在同一条线上。 5.B 6.C A B 7.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二)1.观潮的人多 2.涨潮 退潮 3.香烟一样粗细的白线 潮水的形态、颜色的特点 4.兴奋 激动 5.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我能想象到人们在等待潮来时,人头攒动翘首以盼的画面。从中可感受到江水涨潮的过程十分缓慢和人们无比期待的心情。(三)1.素装 满山遍野 2.D 3.他是一位慈爱的老爷爷,圆圆的脸庞那么柔和地微笑着。漫山遍野的月光多像他飘拂的白胡须啊!(四)1.小河垂钓图 小路牛羊图 田野消炎图 夕阳炊烟图 有一股浓浓的的烟火气息,有家的温暖 2.炊烟袅袅 青山绿水 沃野千里 3.D 4.A 5.乡村的黄昏,美丽而温暖。我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对乡村的黄昏喜爱之情。(五)1.在老房子(或平房区),几个老妇人,捧着被子赶太阳。 在南方的梅雨天,小侄儿依旧快乐玩耍,并开心画画。 2.双手舞动,两脚跳跃。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3.写法 “奶奶们都笑了,那笑脸简直就是一派的安详与童真,像极了和煦的阳光。”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4.动作 神态 老妇人们的悠闲自得 5.第⑪自然段;对第⑥-⑪自然段的总结。 6.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就不能生动形象的表现金光从乌云中透出亮起来的情境。 7.阴霾只是暂时的,光明永在。只要我们心中有阳光,生活就充满阳光。(六)1.(1)4/四 (2)风,打着/唿哨,在叶面上/轻轻滑过。流进/树林里的/空气,也变得/又甜、又柔和。因此,在每棵树上,都挂着/小鸟的歌。 2.在树林中,我看到阳光透过翠绿的枝叶照射进林中,听到了风声和小鸟的叫声。 3.A 4.对林中美景喜爱和赞美的 5.小草,挺直腰杆,在风中快乐舞动。(七)1.无与伦比 小心翼翼 2.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仿写示例:我们躺在草地上,任雨水在脸上尽情地跳舞。 3.田野的美丽 快乐 喜爱 快乐 4.黄黄的麦子、青青的豆荚 熟了的麦子、豆散发的清香 5.①②③④⑤(八)1. 2.崭新 清晰 凉爽 肥大 3.一饮而尽 不由自主 4.清脆 崭新 流淌 清澈 5.顿时,我觉得家乡这些天真无邪的小伙伴不就像那正在流满的山溪吗?顿时,我觉得家乡的这些天真无邪的小伙伴就像那正在流淌的山溪。 6.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向往田园生活的感情。 我想到的画面我最喜欢的画面① 我最喜欢 图,因为 ② ③ 夕阳炊烟图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