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模拟试卷(原卷+答案解释+答题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全国各地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模拟卷(天津专用)1~3单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统编版)
展开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模拟卷(天津专用)1~3单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统编版),文件包含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全解全析天津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测试范围第13单元考试版A4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测试范围第13单元考试版A3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参考答案天津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答题卡A3版天津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答题卡A3版天津专用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范围:统编2024版新七上第1-3单元。
4.难度系数:0.7。
第I卷(29分)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一)积累与运用
1.(本题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g) 窠(kē)巢 着(zhá)落 花开并蒂(dì)
B.莅(lì)临 粗犷(guǎng) 倜傥(tǎng) 咄(zhuō)咄逼人
C.贮(chǔ)蓄 憔(qiá)悴 怂(sǒng)恿 混(hǔn)为一谈
D.静谧(mì) 蜷(quán)伏 荫(yīn)蔽 花团锦簇(cù)
2.(本题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爱读书的人,或许平凡,但不会_______,或许忙碌,但不会_______。因为书不仅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能与作者和书中的人物共情, 一个人的情操。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页都算数。爱上阅读,就能学会通过书去_______人生的答案,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
A.无趣 无知 熏陶 探寻
B.无知 无趣 熏陶 搜查
C.无趣 无知 陶冶 搜查
D.无知 无趣 陶冶 探寻
3.(本题2分)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科技的未来在青年,年轻人敢于打倒传统研究模式的束缚,敢于创新,才能取得更显著的研究结果。②比如,“嫦娥团队”“天问团队”“神舟团队”“北斗团队”的平均年龄都在30—40岁之间。③可以说,年轻时期是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学术成果迸发的最佳时间。④因此,国家对年轻科学家早期科学研究的鼓励尤为重要。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4.(本题2分)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正值国庆佳节,点茶技艺、古琴演奏等非遗互动体验,以及看连环画、竹编体验等文化节活动,吸引了中外游客和运动员们热情参与。
B.这组吉祥物在设计上别出心裁、独具特色:“琮琮”寓意不畏艰险,“宸宸”象征乘风破浪,戴荷叶头饰的“莲莲”则代表着开放包容。
C.《世说新语》反映了魏晋思想文化的基本特点,集中呈现了魏晋士人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他们对尊严、德行、智慧和美的理解与热爱。
D.这世上,有些事情是极其热闹的。它常常伴随着鲜花与掌声;有些事情注定是寂寞、艰苦的,即使付出毕生精力也很难有人为之喝彩。
(二)诗词鉴赏(本题3分)
5.(3分)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园林中的亭
①亭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形式之一,一般为开放性结构,没有围墙。亭的顶部有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采用木制、石制、钢制等多种材质。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于园林建筑之中。
②亭大约出现在周代,最初多建于路旁,称为“路亭”,主要供人休息。到秦汉时,亭已经十分普遍了,多偏于政治管理、军事戍卫、羁旅休息等实用功能。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纵情山水、投身自然成为时尚,亭的功能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朝着礼仪社交宴聚游赏、寄情养性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如著名的会稽山阴兰亭,最初是一座路亭,为了能够更好地观赏四周的湖光山色,它被太守移到了湖滨,后又被起筑在山巅,以便极高尽眺。自此以后,亭的审美功能日益发展。尤其到了明清时期,造园的流行使亭成为古代园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③亭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北京颐和园有亭四十余座,苏州拙政园的亭占全园建筑一半以上。中国古代造园专著《园治》中提到:“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园林之中,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亭子作为点缀而意蕴盎然。山高处建亭,不仅丰富了山的轮廓,使山石充满生气,还能在园林空间构图上形成山石景物的重心所在;临水处筑亭,点染水面,形成生动的倒影,使得亭影波光,变幻莫测,丰富了水面的层次感,提升了观赏效果。此外,林木深幽处设亭,可以于半隐半露间平添一分情趣;园林空白处修亭,可以弥补空间构图上的欠缺,使风景意趣连续不断。
④园林中的亭不仅有点景的作用,也是游人观景的圣地。亭子没有墙壁的阻拦,造型空灵、通透,为人们赏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处所。陆游“常倚曲栏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杭州西湖湖心亭,四面临水,花树掩映,飞檐翘角的黄色琉璃瓦屋顶点染其间,美轮美奂。人于亭内放眼眺望,可以尽赏山光水色。清代徐承祖的诗句“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写的就是湖心亭的景致。“湖心平眺”被评为“钱塘十八景”之一,确实名不虚传。
⑤亭的身影常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章、诗词中。苏舜钦的《沧浪亭记》,不仅记述了建亭的过程,描绘了沧浪亭景色的秀丽多姿,更借此抒发胸中丘壑,表达自己贬官后超然的生活态度。苏轼写《涵虚亭》“水轩花榭两争妍,秋月春风各自偏。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将亭与轩、榭相比,突出了其虚空以纳万物的妙处,也让我们看到作者超脱物外的思想境界。美学大师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在文人士大夫眼中,一座空亭,却正是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和山川精神聚积的处所。从区区小亭中,我们看到了文人们包蕴万物的情怀、哲思。因而,园林中的亭还丰富了园林的审美意趣,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6.(3分)读①②段,下列关于亭的特点和功能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亭是一种以开放性结构为主、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的传统园林建筑。
B.秦汉时,亭除了能继续供路人休息外,还增加了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实用功能。
C.魏晋南北朝时,随社会变革,风尚流转,亭的功能朝社交宴游、怡情养性转化。
D.自从会稽山的阴兰亭被筑山巅,以便极高尽眺美景后,亭的审美功能日益发展。
7.(3分)读③④段,下列关于亭的观赏作用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亭作为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在各地园林中被广泛使用。
B.园林造亭时若能因地制宜,巧妙点缀,便能增添园林的意蕴。
C.“不安四壁怕遮山”说出了亭子无墙阻拦、便于观景的特点。
D.“湖心平眺”被评为著名景点,主要因为湖心亭的美轮美奂。
8.(3分)读第⑤段,下列关于亭的审美价值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写亭,是因为亭的造型之美能丰富诗文的审美意趣。
B.被贬官的苏舜钦,借描写沧浪亭来抒发内心情感,表达超然的生活态度。
C.苏轼写《涵虚亭》,借亭子虚空的特点来表达自己超脱物外的思想境界。
D.亭虽小,却承载着文人们包蕴万物的情怀、哲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9.(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B.不逾矩 矩:法度
C.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
10.(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B.温故而知新 人不知而不愠
C.学而不思则罔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逝者如斯夫
11.(3分)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常以“三”“九”等表示“多”的意思,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是泛指多次,不是实指。
B.“温故知新”强调学习关键是独立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则强调“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C.“吾十有五”这一章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而这也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D.《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位置,包含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我们今天学习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第Ⅱ卷(91分)
二、古诗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2.(本题6分)课文原句填空
(1)峨眉山月半轮秋, 。( 李白《峨眉山月歌》)
(2)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3)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十二章)
(5)《<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 。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义犬救主
华隆好弋①(yì)猎。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②。隆后③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咋④(zé)蛇死焉,而华隆僵无所知矣。犬彷徨嗥(há)吠,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⑤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摘自《太平广记》)
[注]①弋:用带绳子的箭射猎。②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③后:后来,以后④咋:咬。⑤闷绝:窒息。
13.(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华隆好弋猎___________
(2)犬遂咋蛇死焉__________
14.(2分)请联系全文前后意思,用现代汉语尝试翻译下列句子。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15.(3分)“狗对主人的义气”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
四、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闪光的戒指
顾振威
①我的额头长了块灰色的印记,听人说用金子擦擦就能去掉。在我们顾庄,只有在县城当工人的天增家有金戒指,母亲就拉着我的手去求天增的媳妇李婶。
②李婶将戒指从手指上摘下来,母亲小心翼翼地接过,用戒指在我的印记上不停地擦着,嘴里还唱着:金子金子擦擦,印记印记搬家。直到印记处被擦得火烧火燎般地痛,母亲才将戒指放在沙发扶手上,和李婶东一句西一句地闲扯着。
③母亲回到家里还没做好午饭。李婶就风风火火地跑过来说:“大嫂,戒指还用不用?不用就还给我。”母亲惊愕得瞪圆了双眼,端着面瓢的手也在不停地哆嗦着,颤着声说:“我把戒指放在沙发扶手上了,你没有看到?”李婶涨红着脸说:“沙发上没有戒指。”母亲将面瓢放在案板上,向外面跑去,李婶急忙跟了上去。
④母亲和李婶将沙发抬到院子里,将屋子角角落落找遍了,也没有见戒指的影子。母亲一屁股坐在地上,絮絮叨叨地说:“我明明将戒指放在了沙发扶手上,它没长翅膀,不会飞走啊。是鸡叼了?是狗衔了?”李婶冷冷地说:“这戒指是天增在大桥商店买的,60块,我干一年农活也分不到60块。”
⑤母亲一步三挪地回到家里,将疲惫不堪的身子放到床上,破天荒地没做晚饭,夜里和父亲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夜。
⑥天刚蒙蒙亮,母亲和父亲起了床。在他们的苦苦哀求下,大队支书同意父母在窑厂帮着干活。
⑦放学后,我常常跑到窑厂看父母干活。母亲背着七八块砖或砖坯子,身子弯成一张弓。大冷天,砭骨的北风呼呼地刮着,母亲脸上却狼藉着细密的汗珠。在1976年的冬天,我最不忍看的就是母亲洗手了。她那粗糙的手背上疤痕累累,皴裂的大口子里凝结着暗红的血痂,洗手时常痛得脸上冒汗。
⑧父母在窑厂忙活了一个冬天,终于凑够了60块钱。当母亲将血汗钱捧给李婶时,李婶双眼湿润了:“嫂子,我知道你家困难,这钱留着过年吧。”母亲笑着说:“大妹子,我不跑到县城给你买戒指了,就麻烦天增兄弟买吧。”
⑨还了李婶60块钱后,深受感动的李婶求着母亲和她拜了干姐妹。李婶搬家到县城时,她还将笨重破旧的沙发送给了我们。
⑩弹指间20年就过去了,我家也像全国一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里新置了真皮沙发,李婶送的旧沙发只能当劈柴烧锅做饭了。揭开沙发坐垫,撕掉破破烂烂的绒布,我看到一枚戒指羞涩地畏缩在沙发角落里。
⑪听到我的惊叫声,母亲蹒跚着走过来,双手捧着戒指,禁不住老泪纵横了——她又想起了隔着一段长长岁月的1976年的冬天。
⑫妻子夺过戒指,利索地戴在手上,一脸的兴奋:“好大一枚戒指,值一两千块钱,我也戴上戒指了。”母亲用双手捧着妻的手说:“这戒指样式过时了,我给你买个新的。”母亲说着就从妻子手上摘下戒指。家里才盖罢楼房,哪还有钱买戒指?妻的脸阴得能挤出水来。
⑬夜里,我早已经睡下了,母亲将我从床上唤起来,吞吞吐吐地说:“李铮,我想和你商量件事。”我不满地嘟哝道:“什么事不能等到明天商量?”母亲小心翼翼地说:“是这样的,现在都实行火葬了,一个巴掌大的骨灰盒就能盛骨灰了,再用棺木盛骨灰盒不是浪费吗?我想把棺木卖掉。”
⑭在母亲的坚持下,上好的棺木被人买走了。
⑮后来,我的70多岁的老母亲进了趟县城,将尘封了20年的戒指还给了李婶,并坚持着只要60块钱。
⑯但母亲还兑现诺言,给她的儿妻买了枚闪光的戒指。
16.(3分)仔细阅读选文,请根据提示将文章的故事情节填入下面的括号内。
(① )——丢戒指——(② )——现戒指——(③ )
17.(3分)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
母亲惊愕得瞪圆了双眼,端着面瓢的手也在不停地哆嗦着,颤着声说:“我把戒指放在沙发扶手上了,你没有看到?”
18.(3分)请联系全文,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人?
19.(6分)文章以“闪光的戒指”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2024年4月23日,在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请观察下面两组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20.(3分)观察图表一和图表二,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哪一种阅读方式会成为未来阅读的主要潮流?为什么?
21.(2分)数据显示,数字化阅读正在改变国民的阅读习惯。有人说,数字阅读终将取代纸质阅读。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说明你的理由。
(二)名著阅读(8分)
22.(本题3分)班级举办了《朝花夕拾》阅读分享会,你所在小组梳理了《朝花夕拾》中助推鲁迅成长的一些人和事,这带给你怎样的阅读体验?请根据提示,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23.(本题5分)《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结合散文集中的具体篇目,分别列举一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本题5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自信的人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坚信自己能取得成功。不断进取的信心、永不退缩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战胜挫折的勇气……这些都是自信的表现。
请以“自信”为话题,根据你的经历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人 物
事 件
阅读体验
鲁迅去读书,第二次行礼时,先生和蔼地在一旁答礼;读书很投入。
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少年时的读书生活充满温馨与情趣。
无常
无常去勾魂的时候,看见一位母亲正悲伤地在哭泣死去的儿子,决定放她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给少年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他偷母亲的首饰变卖。
让我觉得社会上这种自私自利、多嘴多舌、作恶多端的人非常可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模拟卷(广西专用)1~3单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统编版),文件包含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全解全析广西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上册第13单元广西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上册第13单元广西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参考答案广西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答题卡广西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答题卡广西专用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模拟卷(山西专用)1~3单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统编版),文件包含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全解全析山西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上册第13单元山西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参考答案山西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上册第13单元山西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答题卡山西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答题卡山西专用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模拟卷(云南专用)1~3单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统编版),文件包含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全解全析云南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上册第13单元云南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参考答案云南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上册第13单元云南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答题卡云南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答题卡云南专用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