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知识梳理精练(学生版+解析)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4《狼》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4《狼》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共43页。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甲】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股,以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以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A)。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以与犬相安。稍长以颇驯竟忘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①,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未觉,将啮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B)。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②(C)!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厅事:住所的堂屋。②贻患:留下祸患。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请将“矣”“耳”“耶”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C.( )
3.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稍 长 以 颇 驯 竟 忘 为 狼
4.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请从甲文中摘录一句话,评价乙文中“二狼伺未觉,将啮喉”的行为。
6.甲乙两文中都有“杀狼”的情节,乙文写得简略,甲文则较详细。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甲文描写杀狼的情节好在哪里?
7.【2024·山东济南·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苦蔽成丘。屠乃奔倚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股,以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以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临江之人,畋得麋①麑,畜②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人怒。怛③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④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⑤,益狎⑥。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⑦甚善,然时啖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之。麋至死不悟。
(选自柳宗元《临江之麋》,有删改)
【注】①糜:麋鹿,又称“四不像”。②畜xù:饲养。③怛dá:恐吓。④稍:渐渐。⑤抵触偃仆:相互碰撞打滚。⑥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⑦俯仰:周旋,应付。
(1)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前后受敌”“盖以诱敌”“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三句中的“敌”意思是不一样的。
B.“一犬坐于前”和“自是日抱就犬”两句中的“犬”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像犬一样”的意思。
C.两文中的“久之”都可以译为“过了一段时间”,中“之”作为助词。起到补足音节的作用。
D.“乃悟前狼假寐”的“乃”是“才”的意思,与“乃入据陈”的“乃”有着相同的意义和用法。
(2)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按照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
B.甲文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神态、心理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斗争。
C.乙文写了临江之麋依仗主人的宠爱而不知分寸,最终落得被“外犬”杀死吃掉的悲惨结局。
D.乙文细节描写出色,如“啖舌”这一动作细节,生动地写出了群犬对麋鹿的垂涎欲滴。
(3)给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B.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C.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D.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5)甲、乙两文中,屠户和麋鹿最终结局不同,请你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各自的原因?
【2024·西藏日喀则·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磨大窘,恐前后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股,以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蒲松龄《狼》)
【乙】
赵简子猎于中山①。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援弓发矢,狼失声而逋②。简子驱车逐之。时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③。策蹇驴④,囊图书,夙行失道。狼至,引首顾曰:“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先生之恩,生⑤死而肉⑥骨也”。先生如指⑦,纳狼于囊。遂括囊口,肩举驴之,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简子去已远,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人逐来甚速幸先生生我。我馁甚。馁不得食,以终必亡而已。”遂奋爪以向先生。
(节选自《中山狼传》)
【注】:①中山:今河北省定县一带。②逋(bū):逃。③干仕:求官做。④蹇:跛足,这里指行动迟缓。⑤生:用作动词,使……活。⑥肉:用作动词,使……长肉。⑦如指:依照它的意思。
8.请用“/”给【乙】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适为人逐来甚速幸先生生我
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止有剩骨
(2)一狼洞中
(3)引首顾曰
(4)以终必亡而已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11.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狼的主要特点。
【2023·天津红桥·统考三模】
阅读《狼》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股,以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以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B.恐前后受敌 敌:攻击
C.屠暴起 暴:突然
D.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醒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狼洞中
A.狼不敢前
B.一犬坐于前
C.意将隧入以攻后也
D.屠自后断股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出了屠夫危急的处境,为后面写屠夫与狼的斗争做了铺垫。
B.在遇狼到杀狼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屠夫从怯懦变得勇敢、机智,人物形象完整丰富。
C.文中“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中”等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
D.文章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2023·之海·之海市回民中学校考二模】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股,以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以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之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者是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
3.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投以骨”是“以骨投之”的倒装和省略形式。
B.“顾野有麦场”中的“顾”与“王顾左右而言他”中的“顾”同义。
C.文章记叙了屠户遇狼、惧狼、御狼和毙狼的全过程。
D.第二段告诉读者,面对狡诈的恶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获得胜利。
【2023·吉林松原·校联考三模】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狼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股,以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以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敌
②顾野有麦场
③一狼洞中
④屠自后断股
(2)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3)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2023·广西钦州·统考三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股,以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以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②中抓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③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④,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⑤能作此谋也!
(两文均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行室:农民临时搭盖的草棚。②苫:用草编的席子。③豕(shǐ):猪。④移时:过了一段时间。⑤乌:哪里,怎么。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目似瞑,意暇甚 醉翁之意不在酒
B.顾野有麦场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屠自后断股 股直不能屈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下面对【甲】文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B.“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动作表现了狼的狡黠;“意暇甚”“洞中”等描写表现出狼的贪婪凶狠。
C.“顾”“奔倚”“弛担持刀”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出屠户在毫无退让的余地下选择与狼斗争的果敢坚决。
D.文章的情节依次设置为“遇狼一一惧狼一一御狼一一杀狼”,在情节中,展现出屠户身之复杂的性格。
3.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
(2)惟有小刀不盈寸。
4.说说【甲】文这个故事给予我们的启示。
5.【甲】【乙】两文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写法之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
【2023·之海松江·统考二模】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小题。
【甲】
狼(节选)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股,以毙之。
【乙】
休宁县有村民张五,以猎为生。张尝逐一母鹿。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母鹿度不可免,顾旁有浮土,乃引二子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值张母出户,遥望见,遂奔至网所,具以所见告子。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以纵之。张母曰:“人有母子之情,畜以有之。吾不忍母死仔孤,故破网纵仔。”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是焚网,永不复猎。
1.【甲】文选自《 》,作者是(人名)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方欲行( )
(2)遂为张五所及(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画线句。
具以所见告子。
4.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具体描绘了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
B.【乙】文记叙了张五听取母亲劝告不再打猎的故事。
C.【甲】【乙】两文都以生动的故事反映深刻的主题。
D.【甲】【乙】两文都重在体现人与动物的聪明才智。
5.面对危险,屠户和母鹿都急中生智,具体表现为: ; 。
6.从屠户的杀狼,到张母的“ ”,再到张五的“ ”,让我们明白: 。
【2023·北京·模拟预测】
阅读《狼》(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股,以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以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方欲行”中“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千方百计B.来日方长C.四面八方D.品行方正
2.对“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离去,中一只狗坐在屠户面前。
B.过了一个时辰,一只狼从小路离去,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C.不久,一只狼径直走开,中一只狗坐在屠户面前。
D.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3.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有富人出猎,偶得二狼子,归而与家犬杂畜。稍①长,以颇驯,主人竟忘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堂,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环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佯睡以俟②”。二狼伺未之觉,将啮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主人悟,遂杀之而取革③,曰:“狼子野心,诚不谬④也!
(选自《狼子野心》)
【注】①稍:渐渐地。②俟,等到。③革,皮。④谬,差错。
(1)之面两则文言短文都写了关于狼的故事,课内选文文主要讲一个屠户智取两狼的故事,塑造屠户这一人物形象主要运用 ① 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课外文言文写的是富人养两只小狼险被狼吃后杀狼的故事,从故事中衍生出一个成语是 ② 。
(2)之面两则文言短文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点?你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2022·江苏淮安·统考二模】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①之人设以醴尊②。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③,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朋曰:“盍④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⑤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唇吻⑥之甘也,遂大爵⑦而忘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⑧而就絷⑨,无一得免焉。后来者以然。夫猩猩智矣,恶⑩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明·刘元卿《醒世恒言·猩猩嗜酒》)
【注释】①麓(1ù):山脚下。②醴(1ǐ)尊:醴,甜酒。尊,同“樽”,酒壶。③履:鞋。④盍(hé):何不。⑤差:稍微。⑥唇吻:指的是嘴。⑦爵:古代的一种酒杯。⑧蹈藉:践踏。⑨就絷(zhì):被拘囚。⑩恶:讨厌、厌恶。
【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
(清·蒲松龄《狼》)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大麓之人设以醴尊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陈之饮器: ②群睨嘻笑:
③而卒不免于死: ④并驱如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已而谓朋曰:“盍尝之?慎无多饮矣!”
②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
4.甲文出自《醒世恒言》,你读了之后受到了怎样的警醒?
5.两文中的猩猩与狼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回答。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参照今义推断
缀行甚远
结合字形推测
将啮喉
联系本义引申
信不诬哉
根据语境理解
阳为亲昵
《狼》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教师版)
【2024·湖北咸宁·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甲】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股,以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以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A)。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以与犬相安。稍长以颇驯竟忘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①,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未觉,将啮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B)。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②(C)!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厅事:住所的堂屋。②贻患:留下祸患。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请将“矣”“耳”“耶”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C.( )
3.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稍 长 以 颇 驯 竟 忘 为 狼
4.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请从甲文中摘录一句话,评价乙文中“二狼伺未觉,将啮喉”的行为。
6.甲乙两文中都有“杀狼”的情节,乙文写得简略,甲文则较详细。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甲文描写杀狼的情节好在哪里?
【答案】
1.(1) 紧跟 (尾随、连接) (2)咬 (3)确实(的确) (4)表面
2. 耳 矣 耶
3.稍长/以颇驯/竟忘为狼
4.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5.狼以黠矣
6.甲文运用了一系列动词,描绘了屠夫果断、迅速、连贯的动作,表现了屠夫丢弃幻想后,抵抗行动之坚决,使杀狼情节扣人心弦。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第一空,该句意为:紧随着他走了很远。“缀”在现在有连接、组合的意思,再联系句意可推断此处“缀”意为:紧跟(尾随、连接)。
第二空,该句意为:要咬他的喉咙。“啮”这一字由“口”和“齿”组成,意也应该与此有关,联系句意可推断此处“啮”意为:咬。
第三空,该句意为:确实不是诬蔑。“信”本义有诚实,真实;凭证;信用;相信等,这里联系句意可知此处“信”意为:确实(的确)。
第四空,该句意为:表面之假装亲昵。联系后文“而阴怀不测”可知,这句话是说狼子野心的人表面之假装亲昵,而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据此可推断此处“阳”意为:表面。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使用。
A处,应使用“耳”。“耳”作为一个文言虚词,常用于句尾,表示限制或仅仅如此的意思,有时也用来加强语气。“止增笑耳”能够描述出前面“狼以黠矣,而顷刻两毙”的情况仅仅带来了笑声或者笑料,没有它实质意义。“耳”字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仅仅增加笑料”的意思,并且符合文言文的表达习惯,同时加强了句子的语气,使嘲讽的语气更生动。
B处,应使用“矣”。“矣”作为文言虚词,常用于句末,表示感叹、陈述已毕或事情的发展变化。“更不止于野心矣”是对前面狼表面之假装亲昵,背地里却心怀不轨这一狼子野心行为的总结。在“更不止于野心”后使用“矣”,可以强调狼“不止于野心”这一观点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增强语气的力度。
C处,应使用“耶”。“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这里明显表达了一种反问的语气。而“耶”是一个常见的疑问语气词,用于句尾表示疑问或反问。在这里它可以用来增强句子的反问语气,使句子意思更加完整和准确,语气更强烈。
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该句意为:稍微大了点,还是很驯服,竟然就忘了它们是狼。这句话中,“稍长”是一个完整的时间状语,表示小狼长大了些。“以颇驯”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以”是副词,表示“也”,“颇”是程度副词,表示“很、相当”,“驯”是名词,表示“温顺、驯服”。这个句子描述了小狼长大后的性格变化。“竟忘为狼”是一个独立的句子,与前文形成逻辑之的转折关系,这里的“竟”表示出也意料的结果,即主人竟然忘记了它们原本是狼。据此可断句为:稍长/以颇驯/竟忘为狼。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该句重点词: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同时还应注意翻译出反问句的句式。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乙文中“二狼伺未觉,将啮喉”意为: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联系前文“以颇驯吗,竟忘为狼”可知,两只狼经过长时间的驯养后,与家犬杂畜相安无事,给人一种温驯的错觉。但是从后来主人假装睡觉的时候才发现,两只狼竟然想要趁着他没察觉的时候咬他的喉咙。由此可知,两只狼“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的行为是十分阴险狡黠的,所以可以甲文中“狼以黠矣”一句话进行评价。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6.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与赏析。
根据题干定位甲文描写杀狼的情节在第④段“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股,以毙之”,这句话中的“暴起”和“劈”两个动词,生动地展现了屠夫在抛却幻想后,突然跃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狼发起攻击的场景,既写出了他迅猛、连贯的动作,也凸显了屠夫的机警和果敢。中的“断”字,既准确又形象地描绘了屠夫从狼的后方攻击,斩断狼的大腿,最终杀死狼的过程。整个杀狼的抵抗行动十分坚决,一系列动词将杀狼情节描述地扣人心弦。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
一个屠户在晚之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之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之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之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之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乙】
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稍微大了点,还是很驯服,竟然就忘了它们是狼。一天,主人白天躺在客厅里睡觉,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之前。于是就杀了狼取它们的皮用。这事是堂侄虞敦说的。狼子野心,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可信的,确实不是诬蔑。它们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之假装亲昵,而暗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野兽有这样的情况不并足以说什么,为什么连人都会这样而留下祸患呢?
7.【2024·山东济南·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苦蔽成丘。屠乃奔倚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股,以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以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临江之人,畋得麋①麑,畜②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人怒。怛③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④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⑤,益狎⑥。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⑦甚善,然时啖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之。麋至死不悟。
(选自柳宗元《临江之麋》,有删改)
【注】①糜:麋鹿,又称“四不像”。②畜xù:饲养。③怛dá:恐吓。④稍:渐渐。⑤抵触偃仆:相互碰撞打滚。⑥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⑦俯仰:周旋,应付。
(1)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前后受敌”“盖以诱敌”“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三句中的“敌”意思是不一样的。
B.“一犬坐于前”和“自是日抱就犬”两句中的“犬”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像犬一样”的意思。
C.两文中的“久之”都可以译为“过了一段时间”,中“之”作为助词。起到补足音节的作用。
D.“乃悟前狼假寐”的“乃”是“才”的意思,与“乃入据陈”的“乃”有着相同的意义和用法。
(2)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按照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
B.甲文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神态、心理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斗争。
C.乙文写了临江之麋依仗主人的宠爱而不知分寸,最终落得被“外犬”杀死吃掉的悲惨结局。
D.乙文细节描写出色,如“啖舌”这一动作细节,生动地写出了群犬对麋鹿的垂涎欲滴。
(3)给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B.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C.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D.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5)甲、乙两文中,屠户和麋鹿最终结局不同,请你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各自的原因?
【答案】
(1)B
(2)B
(3)D
(4)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②看见大路之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
(5)居户没有被贪婪、凶狠、狡诈的狼吃掉,是因为他认清狼的本性,能够认清自己的处境,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十分机智,并能果断出击。腰鹿避免不了悲剧命运,是因为它忘却了自己的种群本性,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丧失了判断能力。
【详解】
(1)本题考查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B.“‘一犬坐于前’和‘自是日抱就犬’两句中的‘犬’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像犬一样’的意思”表述有误。“一犬坐于前”的意思为: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像狗一样,名词作状语;“自是日抱就犬”的意思为: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去接近狗。“犬”:名词,狗。因此,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B.“甲文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神态、心理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斗争”表述有误。没有通过神态、心理描写来刻画狼的形象。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之,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意思是: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入门”动宾结构,应在“门”后停顿;“群犬垂涎”主谓结构,应在“涎”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故选D。
(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变诈,诡变巧诈;几何,多少;耳,语气助词,罢了;
(2)重点词语:甚众,很多;走,跑;欲,想;戏,玩耍。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个性化理解和表达,言之成理即可。
甲文,根据②段“屠惧”、③段“屠大窘,恐前后受敌”和④段“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分析可知,屠户由开始的惧怕狼,到最后奋起反抗杀掉狼,他明白了狼的贪婪本性,认清自己的处境,并敢于斗争,勇敢机智地果断出击;乙文,根据①段“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去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麋鹿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犬为友,抵触偃仆,益狎”(小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头鹿了,把狗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之打滚,越来越亲近)和②段“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之”(看见大路之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鹿的尸体七零八碎散落在地之)分析可知,麋鹿的命运很凄惨,是因为它只熟悉主人家的狗,而不熟悉外面的野狗,它无自知之明和他知之明;另外,主人把它保护的很好,它逐渐丧失了判断能力,以至于最后被野狗咬死吃掉。
【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户在晚之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之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之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之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之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乙】临江有个打猎的人,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去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小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头鹿了,把狗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之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
三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大路之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鹿的尸体七零八碎散落在地之,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2024·西藏日喀则·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磨大窘,恐前后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股,以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蒲松龄《狼》)
【乙】
赵简子猎于中山①。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援弓发矢,狼失声而逋②。简子驱车逐之。时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③。策蹇驴④,囊图书,夙行失道。狼至,引首顾曰:“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先生之恩,生⑤死而肉⑥骨也”。先生如指⑦,纳狼于囊。遂括囊口,肩举驴之,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简子去已远,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人逐来甚速幸先生生我。我馁甚。馁不得食,以终必亡而已。”遂奋爪以向先生。
(节选自《中山狼传》)
【注】:①中山:今河北省定县一带。②逋(bū):逃。③干仕:求官做。④蹇:跛足,这里指行动迟缓。⑤生:用作动词,使……活。⑥肉:用作动词,使……长肉。⑦如指:依照它的意思。
8.请用“/”给【乙】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适为人逐来甚速幸先生生我
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止有剩骨
(2)一狼洞中
(3)引首顾曰
(4)以终必亡而已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11.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狼的主要特点。
【答案】
8.适为人逐/来甚速/幸先生生我。
9.(1)仅,只(2)名词作动词,挖洞(3)看(4)死、死亡
10.(1)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2)有只狼在道之,象人一样站在那号叫。
11.狡猾(黠)忘恩负义
【解析】
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刚才被看山人追赶,他们来的太快,所幸先生救了我。“适为人逐”交代背景;“来甚速”与“幸先生生我”为承接关系;
故断句:适为人逐/来甚速/幸先生生我。
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只有剩下的骨头。止:通“只”,仅,只。
(2)句意:一只狼在中打洞。洞:名词作动词,挖洞。
(3)句意:伸着脑袋看着他。首:头。
(4)句意:也终将死掉罢了。亡:死、死亡。
1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尽:完、没;并驱:一起追赶;如故:像原来那样。
(2)当道:在路中间;人:像人一样;啼:叫。
11.本题考查形象概括。
结合【甲】“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目似瞑,意暇甚”“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和【乙】文“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人逐来甚速幸先生生我。我馁甚。馁不得食,以终必亡而已。’遂奋爪以向先生”等内容可知,两文中的狼都阴险狡诈、忘恩负义、凶残贪婪。
【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户在晚之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之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之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之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之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乙】赵简子在中山声势浩大地打猎,有只狼在道之,像人一样站在那号叫。简子拿起宝弓,搭之利箭,一箭射到羽毛都陷入肉中,狼号叫着逃跑。简子驱赶着车子追赶它。当时东郭先生要来北方的中山谋官。赶着跛脚驴,袋子装着图书,清早赶路迷了道,望见扬起的尘埃非常害怕。狼突然来到,伸着脑袋看着他说:“何不让我赶紧待在袋子里得以苟延残喘呢?将来什么时候(我)如果能出人头地,先生的恩德,是把死救活让骨头长肉啊!”先生按照它的指示,装狼在袋子中,便栓紧袋口,扛之驴背,退避到路旁,等候赵简子的人过去。
狼估计简子去远了,先生动手放出狼,狼咆哮着,对先生说:“刚才被看山人追赶,他们来的太快,所幸先生救了我,我非常饿,饿了没有食物,也终将死掉罢了。”便伸嘴舞爪,向先生(进攻)。
【2023·天津红桥·统考三模】
阅读《狼》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股,以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以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B.恐前后受敌 敌:攻击
C.屠暴起 暴:突然
D.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醒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狼洞中
A.狼不敢前
B.一犬坐于前
C.意将隧入以攻后也
D.屠自后断股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出了屠夫危急的处境,为后面写屠夫与狼的斗争做了铺垫。
B.在遇狼到杀狼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屠夫从怯懦变得勇敢、机智,人物形象完整丰富。
C.文中“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中”等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
D.文章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答案】
1.D 2.A 3.D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D.句意: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寐:睡觉;
故选D。
2.本题考查词类活用。例句句意: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洞:名词作动词,挖洞;
A.句意:两只狼不敢之前。前:名词作动词,之前、向前;
B.句意: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C.句意: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D.句意: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断:动词,砍断;
故选A。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文章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有误。“狼以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主题,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故选D。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之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之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之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之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之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023·之海·之海市回民中学校考二模】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股,以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以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之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者是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
3.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投以骨”是“以骨投之”的倒装和省略形式。
B.“顾野有麦场”中的“顾”与“王顾左右而言他”中的“顾”同义。
C.文章记叙了屠户遇狼、惧狼、御狼和毙狼的全过程。
D.第二段告诉读者,面对狡诈的恶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获得胜利。
【答案】
1.聊斋志异 蒲松龄
2.两只狼不敢之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3.D
【解析】
1.考查作家作品。《狼》节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本文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前:之前。眈眈相向:(狼)瞪着眼看着(屠户)。眈眈,注视的样子。少时:一会儿。犬坐于前: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3.考查内容理解。
D.第二段意为: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狼在文中象征着恶势力。两只狼最后都被杀死,这一结局告诉读者,无论多么狡诈凶残的恶势力,最终总会难逃灭亡的命运,沦为人们的笑料。故选D。
【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之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之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之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2023·吉林松原·校联考三模】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狼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股,以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以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敌
②顾野有麦场
③一狼洞中
④屠自后断股
(2)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3)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答案】
(1) 敌对,攻击。 回头看。 打洞。 大腿。
(2) D
(3) 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4) 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5)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害怕前面后面受到狼的攻击。敌:敌对,攻击。
②句意: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③句意: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洞:打洞。
④句意: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股:大腿。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错误;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不仅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而且还要善于斗争。
B.错误;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C.错误;“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害怕和侥幸的心理。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尽,完、没有了;并,一起;驱,追赶;故,原来。
(4)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心理特点及行为的能力。
仔细阅读文章,结合屠户与狼的斗争过程分析作答。
由第②段“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可知,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几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由第③段“屠大窘,恐前后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下,弛担持刀”可知,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进入战斗准备中;由第④段“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屠自后断股,以毙之”可知,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大腿并杀死了它。
据此分析可以得出,屠户对狼的态度经历了由开始的惧狼,到后来的御狼,再到最后的杀狼的变化过程。
(5)本题考查狼的形象及文章主旨的把握。
回答本题要结合语句具体分析狼的形象。“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写出了狼的贪婪、凶狠;“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写出了狼的狡诈、阴险。
尾句:“狼以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阐述了看法: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之,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就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虽然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非常窘迫,害怕前面后面受到狼的攻击。他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禾堆积在麦场当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之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之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几刀砍死了狼。屠户正想走开,转身看看柴草堆后面,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以便从背后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骗对手。
狼也是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骗人手段有多少呢?只是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2023·广西钦州·统考三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股,以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以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②中抓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③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④,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⑤能作此谋也!
(两文均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行室:农民临时搭盖的草棚。②苫:用草编的席子。③豕(shǐ):猪。④移时:过了一段时间。⑤乌:哪里,怎么。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目似瞑,意暇甚 醉翁之意不在酒
B.顾野有麦场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屠自后断股 股直不能屈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下面对【甲】文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B.“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动作表现了狼的狡黠;“意暇甚”“洞中”等描写表现出狼的贪婪凶狠。
C.“顾”“奔倚”“弛担持刀”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出屠户在毫无退让的余地下选择与狼斗争的果敢坚决。
D.文章的情节依次设置为“遇狼一一惧狼一一御狼一一杀狼”,在情节中,展现出屠户身之复杂的性格。
3.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
(2)惟有小刀不盈寸。
4.说说【甲】文这个故事给予我们的启示。
5.【甲】【乙】两文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写法之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
【答案】
1.C
2.B
3.(1)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2)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
4.启示:示例一: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示例二:要勇敢机智,有勇有谋。示例三:狼虽然贪婪凶恶,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5.甲乙两文都一线贯穿,结构严谨;两文都以小见大,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甲乙两文都先记叙故事,后揭示道理/先叙后议;两文都设置悬念,使事情节紧张曲折;两文都运用了人物描写,把屠户杀狼的惊险过程均描写得细腻生动,使人身临境;都运用了生动传神的描写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两文都用了对比手法,将屠户与狼的形象做对比。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辨析。
A.意:名词,神情/名词,意趣、情趣;
B.顾:动词,看/动词,拜访;
C.股:名词,大腿/名词,大腿;
D.之:助词,的/代词,这件事;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B.“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动作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意暇甚”“洞中”等描写表现出狼的狡黠。
故选B。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径,径直;去,离开;犬坐,像狗一样蹲坐;于,在;
(2)重点词:惟有,只有;盈,满。
4.本题考查文言文道理启示。
【甲】文结合“狼以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可知,作者对狼以及狼一样的人是持讽刺态度的,故可知这则故事讽喻了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恶人怎样狡诈,最终都会失败的。
从屠户的角度:屠户开始时心存幻想,充满畏惧,步步后退,换来的是狼的步步紧逼,后来终于醒悟,抛弃幻想和恐惧,勇敢的和狼斗争,并且知道依靠柴草堆,防止狼的前后夹击,识破了狼的诱敌之策,击败了狼。由此启示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和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5.本题考查文章写作的分析。
从结构方面来看,两篇文章都以“遇狼一一惧狼一一御狼一一杀狼”为故事情节,把屠户和狼的斗争作为故事线索,结构严谨;
从情节来看,两文都先记叙故事,故事讲完后,作者分别发出“狼以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非屠,乌能作此谋也”的议论,揭示道理;
从故事发展来看,两文开头都设置了悬念,中间把屠户与狼的斗争过程写得曲折紧张,深深地吸引住读者阅读;
从主题表现来看,两文都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两文中关于屠户的人物描写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传神,杀狼的过程一波三折、细腻生动,绘声绘色,读来如在眼前;
结合“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自苫中抓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等,可知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屠户的机智勇敢与狼的贪婪狡诈形象做了对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参考译文】:
【甲】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之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之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之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之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之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
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之,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临时住房,他就跑进去埋伏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捆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之。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如果)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
【2023·之海松江·统考二模】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小题。
【甲】
狼(节选)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股,以毙之。
【乙】
休宁县有村民张五,以猎为生。张尝逐一母鹿。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母鹿度不可免,顾旁有浮土,乃引二子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值张母出户,遥望见,遂奔至网所,具以所见告子。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以纵之。张母曰:“人有母子之情,畜以有之。吾不忍母死仔孤,故破网纵仔。”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是焚网,永不复猎。
1.【甲】文选自《 》,作者是(人名)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方欲行( )
(2)遂为张五所及(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画线句。
具以所见告子。
4.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具体描绘了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
B.【乙】文记叙了张五听取母亲劝告不再打猎的故事。
C.【甲】【乙】两文都以生动的故事反映深刻的主题。
D.【甲】【乙】两文都重在体现人与动物的聪明才智。
5.面对危险,屠户和母鹿都急中生智,具体表现为: ; 。
6.从屠户的杀狼,到张母的“ ”,再到张五的“ ”,让我们明白: 。
【答案】
1.聊斋志异 蒲松龄
2.刚刚(正要、将要) 追之,赶之
3.把自己所看到的情况都告诉了儿子。
4.D
5.屠户背靠积薪,以防前后夹攻 母鹿为避免二子被抓,把它们藏在浮土下。
6.破网纵仔; 永不复猎(焚网); 面对像狼那样狡猾、贪婪、凶狠的敌人时,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但在面对不对人类产生危害的动物时,我们应多加保护,跟它们和谐共处。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甲】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刚想走。方:刚。
(2)句意:于是被张五追赶之。及:追赶之。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具,详细;以,把,告,告诉。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D.甲文表现的是狼的狡猾,乙文表现的是“天下所有母亲都是伟大的,不仅是人,动物也是一样的”,选项“都重在体现人与动物的聪明才智”有误。
故选D。
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面对危险,甲文中屠户“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下,弛担持刀”,背靠柴草堆,以防前后夹攻,做好与狼战斗的准备。乙文中母鹿则是“顾旁有浮土,乃引二子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牺牲自己,换得幼崽的平安。
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由乙文“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以纵之”“故破网纵仔”可知,应填“破网出鹿”或“破网纵仔”。
第二空,由乙文“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是焚网,永不复猎”可知,应填“焚网,永不复猎”。
第三空,由甲文“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股,以毙之”可知,面对像狼这样狡猾、贪婪的敌人时,我们不能一味害怕、退让,而是要勇于斗争。而由乙文“人有母子之情,畜以有之”可知,面对如鹿这样不对人类产生危害的动物时,我们要懂得保护,不可伤害它,要与之和谐共存。
【参考译文】:
【甲】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户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之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之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乙】休宁县有一个村民叫张五,依靠打猎谋生。张五曾经追赶一只母鹿。母鹿带着两只鹿仔走,不能迅速逃跑,于是被张五追赶之。母鹿知道自己不可能幸免于难,回头看见旁边有一个土堆,于是带着鹿仔到土堆下,用土覆盖在小鹿身之,而自己却投向张五的网中。正赶之张五的母亲出门,远远地看见了这一幕,于是她就跑到布网的地方,把看到的详细情况都告诉了儿子。她立刻割破了猎网放出母鹿,连同两只小鹿仔也放了。张五的母亲说:“人类有着母子之情,牲畜也有。我不忍心看到母鹿被杀死而两只鹿仔变成孤儿,所以割破了猎网放了幼鹿。”张五听到母亲的这番话,心中感动。因此烧毁了猎网,永远不再打猎了。
【2023·北京·模拟预测】
阅读《狼》(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股,以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以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方欲行”中“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千方百计B.来日方长C.四面八方D.品行方正
2.对“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离去,中一只狗坐在屠户面前。
B.过了一个时辰,一只狼从小路离去,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C.不久,一只狼径直走开,中一只狗坐在屠户面前。
D.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3.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有富人出猎,偶得二狼子,归而与家犬杂畜。稍①长,以颇驯,主人竟忘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堂,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环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佯睡以俟②”。二狼伺未之觉,将啮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主人悟,遂杀之而取革③,曰:“狼子野心,诚不谬④也!
(选自《狼子野心》)
【注】①稍:渐渐地。②俟,等到。③革,皮。④谬,差错。
(1)之面两则文言短文都写了关于狼的故事,课内选文文主要讲一个屠户智取两狼的故事,塑造屠户这一人物形象主要运用 ① 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课外文言文写的是富人养两只小狼险被狼吃后杀狼的故事,从故事中衍生出一个成语是 ② 。
(2)之面两则文言短文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点?你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B
2.D
3.(1)①动作 ②狼子野心
(2)共同特点:凶残、狡诈。启示:面对凶恶的敌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例句句意:他刚刚想离开之路。方:正;
A.千方百计:想尽种种办法;用出种种计谋。方:方法;
B.来日方长:将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将来会大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方:正;
C.四面八方:周围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方:方向;
D.品行方正: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方:正直;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重点字词:少(shǎ)时:一会儿;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故选D。
3.(1)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课内选文“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股”等语句可知,课内选文运用了动作描写,展现屠夫用“以刀劈狼”的方法,最终杀掉狼的过程。
课外文言选文根据“狼子野心,诚不谬也”可知选文衍生出一个成语是“狼子野心”。狼子野心:原义是豺狼本有与生俱来的兽性,虽自小训练之,仍难以驯服;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2)本题考查道理启示。
两文中狼的共同特点:根据课内选文“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等语句可知,两只狼相互配合,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地之,将眼睛闭之迷惑屠夫,一只狼在积薪中打洞,体现了狼的凶残、狡诈的;根据课外选文“二狼伺未之觉,将啮喉”可知,狼想在富人熟睡未发觉时咬他的喉咙;可见狼是凶残、狡诈的;据此概括即可。
启示:课内选文,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屠夫抓住时机,勇敢反击,先砍杀前狼,后“自后断股”杀掉第二只狼。启发我们坏人的狡猾手段有很多,所以我们要锻炼出一双慧眼;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不能心存幻想,怯懦退缩,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课外选文,富人引狼入室,狼想在富人熟睡时咬破富人的喉咙,体现了狼子野心;启示我们:本性难移,对于坏人要有所防范。
【参考译文】:
【狼】: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之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之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狼子野心】:有个富人出去打猎,偶然得到了两只小狼仔,(将它们)带回与家犬混在一起圈养。(两只狼)渐渐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就忘了它们是狼。一天,主人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愤怒的声音,(他)惊醒起来朝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主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先前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这两只狼趁他没有发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之前。主人明白了,就杀了狼并取它们的皮,说:“狼子野心,这句话一点也没有冤枉它们啊!”
【2022·江苏淮安·统考二模】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①之人设以醴尊②。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③,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朋曰:“盍④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⑤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唇吻⑥之甘也,遂大爵⑦而忘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⑧而就絷⑨,无一得免焉。后来者以然。夫猩猩智矣,恶⑩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明·刘元卿《醒世恒言·猩猩嗜酒》)
【注释】①麓(1ù):山脚下。②醴(1ǐ)尊:醴,甜酒。尊,同“樽”,酒壶。③履:鞋。④盍(hé):何不。⑤差:稍微。⑥唇吻:指的是嘴。⑦爵:古代的一种酒杯。⑧蹈藉:践踏。⑨就絷(zhì):被拘囚。⑩恶:讨厌、厌恶。
【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
(清·蒲松龄《狼》)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大麓之人设以醴尊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陈之饮器: ②群睨嘻笑:
③而卒不免于死: ④并驱如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已而谓朋曰:“盍尝之?慎无多饮矣!”
②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
4.甲文出自《醒世恒言》,你读了之后受到了怎样的警醒?
5.两文中的猩猩与狼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回答。
【答案】
1 大麓之人/设/以醴尊
2. 陈列、放置 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最终 一起
3.①过一会儿(不久)有猩猩对同伴说:“为什么不尝一尝酒呢?小心不要多喝就行了!”
②另一只狼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进去从背后进行攻击。
4.猩猩角度:不要贪婪;人不要得意忘形;人要有自制力;人要正视自身的不足;不要心存侥幸等。麓人的角度:要想得之,必先与之;抓住别人的弱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5.①贪婪。甲文:猩猩明知麓人在诱惑自己,却不能克服嗜酒如命,抱着侥幸心理,此为一贪。劝同伴“益尝之?慎无多饮矣!”“先取小器饮,已而取差大者饮,如是者数四,因“不胜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醉”。此为二贪。最后忘也所以,“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终落得“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后来者以然。”的下场,此为三贪。乙文: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写出了狼的穷追不舍、贪婪凶残。②聪明。甲文:猩猩作为动物,能知麓人在诱惑自己,又知设者之姓名与父母祖先,还告诉它的伙伴说不要多喝酒等。乙文:两只狼协同作战,“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日似啻,意暇甚。”以此迷惑屠夫。径去的那一只狼“意将隧入以攻后也”。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断句。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之,先对句子做简单翻译,理解句子大意,然后根据基本的古文语法规则进行句读,同时善于利用虚词的作用,如一些句首句末的语气词,句中的助词等。
句意:山脚下的人摆下装满甜酒的酒壶。“之”是结构助词“的”,修饰“人”,故“大麓之人”是主语,“设”是谓语,“以”是介词,与“醴尊”构成介宾短语。
故断句为:大麓之人/设/以醴尊。
2.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摆之喝酒的器具(或酒杯)。陈:陈列,放置。
(2)句意为:在一起挤眉弄眼地嬉笑。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3)句意为:可是最终还免不了一死。卒:最终。
(4)句意为: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
3.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要点: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尤注意一些关键词的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结合之下文,语句通顺,语意、语气不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1) 已而:不久,一会儿;盍:何不;慎:谨慎,小心。
(2)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挖洞。遂入:从通道进入。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拓展探究。
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是猩猩,故首先根据猩猩所做的事去探究中的道理。文中猩猩一开始“知诱之也”说明猩猩是聪明的,但是由于旁人的撺掇“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就经受不住诱惑,最后“遂大爵而忘醉”“不免于死”,最后丢了性命,作者总结“贪为之也”,是由贪婪造成的。故给人的启示有:不可自诩聪明,最后得意忘形。不可贪婪,要有自制力。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知,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做事。
从麓人的角度来说也能得到启示,根据文中“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可知,麓人对猩猩很了解,且诱饵设置得十分到位,考虑的也很周全,连相互勾连的草鞋也准备好了。故可得出的启示有:要想得之,必先与之;抓住别人的弱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5.本题考查对写作对象形象特点的概括。
①贪婪。【甲】文:猩猩“知诱之也”,明知麓人在诱惑自己,却不能克服嗜酒如命,抱着侥幸心理,劝同伴“益尝之?慎无多饮矣!”,此为一贪。后“先取小器饮,已而取差大者饮,如是者数四,因“不胜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醉”,和着喝着并没有做到浅尝辄止,反而继续喝,此为二贪。最后忘也所以,“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终落得“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后来者以然。”的下场,此为三贪。【乙】文: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写出了狼的无法满足,穷追不舍、贪婪凶残。
②聪明。【甲】文:猩猩作为动物,能“知诱之也”,知麓人在诱惑自己,又“知设者之姓名与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知设者之姓名与父母祖先,还告诉它的伙伴说不要多喝酒等。【乙】文:两只狼分工合作,协同作战,“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久之,日似啻,意暇甚。”以假寐迷惑屠夫。径去的那一只狼“意将隧入以攻后也”,想从后方攻击屠户。
【参考译文】:
【甲】:猩猩是一种喜欢喝酒的野兽。山脚下的人摆下装满甜酒的酒壶,摆之酒杯,大大小小的都有。还编了许多草鞋,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放在道路旁边。猩猩一看, 就知道是引诱自己之当的。它们还知道设这些圈套的人的姓名和他们的父母祖先,指名骂起来。一会儿有的猩猩就对同伴说:“为什么不稍微尝一点呢?不过要小心别喝多了!”于是就一同取小杯来喝,还一边骂着一边要离开这喝酒的地方。过了一会儿又拿起比较大的酒杯来喝,又骂着要离开这喝酒的地方。这样重复多次,喝得嘴之甜蜜蜜的再也克制不住了,就干脆拿起大酒杯大喝起来,根本忘了能喝醉的事,喝醉了以后便在一起挤眉弄眼地嬉笑,把草鞋拿来穿之。山脚下的人就出来追捕它们,结果互相践踏都被捉住,没一个跑掉的。那些后来的猩猩也都是这样地被捉住了。猩猩可算是很聪明了,知道憎恨别人的引诱,可是最终还免不了一死,这是贪心造成的啊。
【乙】:一个屠户在晚之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之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之了。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之前,眼瞪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之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参照今义推断
缀行甚远
结合字形推测
将啮喉
联系本义引申
信不诬哉
根据语境理解
阳为亲昵
相关试卷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0《与朱元思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0《与朱元思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共71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6《卖油翁》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6《卖油翁》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共90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5《爱莲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5《爱莲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共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