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2《马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2《马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第1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2《马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第2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2《马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第3页
    还剩4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2《马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2《马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共52页。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马说
    唐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乙】
    爱莲说
    北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也众矣。
    【丙】
    问说(节选)
    清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大矣,而或不知细,舍问,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也?“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完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C.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能:才能
    B.牡丹之爱,宜也众矣 宜:应当
    C.贤于己者,问焉以破疑 破:破解
    D.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耻:耻辱
    3.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写法不拘一格。甲乙丙三文都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作者鲜明的观点,抒发高雅的情趣。
    B.甲文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到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C.乙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人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D.丙文第一自然段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分析了“问”与“学”的关系,后面几段主要阐明了“问”的重要性。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022·广东·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 (2)策之不以道 (3)执策而临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022·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也?”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将军宜枉驾③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之门)来。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枉,委屈,驾,车马。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后有千里马B.故/虽有名马
    C.将军岂/愿见之也D.不/可屈致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意
    B.马之千里者/将军宜枉驾顾之
    C.才美不外见/徐庶见先主
    D.策之不以道/执策而临之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虽为马说却意不在马,而是作者借说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B.【乙】文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绝不奉迎、为人谨慎的性格特点。
    C.【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说理深刻,论证有力,情感鲜明。
    D.【甲】文讽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由是先主遂诣亮。
    【2021·广西河池·中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也?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②,千里之马至者三。
    (《战国策•千金求马》)
    【注】①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②期年:满一年。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鸣之而不能通意/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B.食之不能尽材/千里之马至者三
    C.真无马邪/首五百金
    D.骈死于槽枥之间/涓人言于君曰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执策而临之(面对)
    B.策之不以道(马鞭)
    C.买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同“返”,返回)
    D.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买)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甲】文托物寓意,把知人善任的贤君比作伯乐,把未被发现的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C.与【甲】文的以议论为主不同,【乙】文以记叙为主,叙述“涓人”用重金购买死马的头,刺激各地献来宝马,不满一年即成功收获好几匹千里马的故事。
    D.【甲】【乙】两文都涉及“千里马”,然而千里马的境遇却迥也不同。【甲】文中的千里马被埋没,【乙】文中的千里马受到重视。
    (4)把【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5)有人认为【甲】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有时代的局限性,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阐述。
    【2022·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二模】
    阅读《马说》选段,回答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材: (2)临:
    2.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3.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指什么人?
    【2022·湖南常德·统考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
    (1)才美不外见:______
    (2)策之不以道:______
    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材
    B.衣食所安 安求能千里也
    C.下视辙 真无马邪
    D.策之不以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用“/”给下面句子划停顿。(划两处)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如果有人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愤懑之情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积极可行的做法?
    【2021·重庆·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虽有名马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材
    C.策之不以道 不得志,独行道
    D.执策而临之 把酒临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真无马那?真不知马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B.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
    C.“鸣之而不能通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愤,充分表现了它对“食马者”的鄙视与反抗。
    D.本文以“说”这种体裁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
    4.选文和链接材料都围绕人才问题发表了看法,请说出两文作者的看法有何异同。
    【链接材料】
    辛未闰四月即事(节选)
    张九成①
    如闻失一士②,每食不下咽。
    人才何鲜③,求一于百千。
    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
    【注】①张九成:南宋人,曾任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等官职。②士:指人才。③鲜:读作xiǎn。
    【2020·湖北荆门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①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软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瘾明告鬻②梅者,斫正,养旁条,删密,夭稚枝,锄直,遏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注释)①斫:zhuó,砍削,②鬻:yù,卖。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约束)
    C.策之不以道(用马鞭驱赶)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为病态)
    D.鸣之而不能通意(沟通) 遏生气(抑制)
    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故虽有名马(连词,即使)B.是马也(代词,这,这样)
    C.真无马邪?(代词,它,指天下)D.梅以曲为美(介词,凭借)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B.甲、乙两文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甲文用“千里马”来比喻杰出人才,而乙文则用“病梅”来比喻因受摧残而性格扭曲的统治阶级御用人才。
    C.甲文揭示了“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D.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画士孤癖之瘾”。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智力为也。
    【2020·四川成都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之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视下也,以若是则已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B.志怪者也 志:志向
    C.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D.策之不以道 策:用马鞭驱赶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去以六月息者也 不以物喜
    C.而伯乐不常有 温故而知新
    D.真无马邪 帝感诚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天之苍苍,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
    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甲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2022·吉林·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1.本文作者是_____代的文学家_________(人名), 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虽有名马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材
    C.策之不以道 不得志,独行道
    D.执策而临之 把酒临风
    3.“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表现了食马者怎样的神情和心理?
    4.本文运用什么手法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5.本文和链接材料都围绕人才问题发表了看法,请说说两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链接材料】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2022·四川泸州·统考模拟预测】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乙】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①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②梅者,斫正,养旁条,删密,夭稚枝,锄直,遏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盆悉埋于地解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注释】①斫(zhuó):砍,削。②鬻(yù):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纵之顺之/毁/盆悉埋于地/解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B.纵之顺之/毁/盆悉埋于地/解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C.纵之顺之/毁盆/悉埋于地/解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D.纵之顺之/毁盆/悉埋于地/解/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吃)B.执策而临之(临:靠近)
    C.以欹为美( 欹:倾斜)D.遏生气 (遏:阻止)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千里马”无疑是悲剧的,造成它悲剧的根本原因是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B.【甲】文的文体是“说”,常用来表达对某个问题的见解,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借寓言故事、状写事物来说明事理。
    C.【乙】文中,作者对“梅”被摧残成病态十分悲痛,并付诸行动来医治病梅,表达了作者追求个性解放的迫切愿望。
    D.【甲】文和【乙】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
    ②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2022·辽宁抚顺·统考三模】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所能鸣。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①始以诗鸣。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他浸淫②也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③不知天将和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身思愁心肠而使自鸣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也天矣。在之也奚④以喜,在下也奚以悲?
    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⑤者,故吾道命于天者以解之。
    (节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
    【注释】①孟郊东野:孟郊,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作者的好友。才华横溢,早年屡试不第,近五十岁被任为九品小官。②浸淫:渗透沉浸。这里指接近。③抑:还是。④奚:什么,何。⑤释然:疑虑消除、喜悦的样子。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 弗食,不知旨也(《虽有嘉肴》)
    B.策之不以道 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C.唐之有天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三子者之鸣信善矣 小信未孚,神弗服也 (《曹刿论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2)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他浸淫也汉氏矣。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抑 将 穷 饿 身 思 愁 心 肠 而 使 自 鸣 不 幸 邪
    4.【乙】文中的孟郊就是【甲】文中所言及的“千里马”,作者在两文中所表达的感情有哪些相同之处?

    5.从自身来看,人才如何才能不被埋没?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看法。

    【2021·广东高明·一模】
    文言文阅读:
    (A)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B)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三岁而孤,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曰:“夫大木为杗①,细木为桷②,各得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③,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唯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执政览之,奇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改)
    【注】①杗:栋梁;②桷:椽子;③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皆为中药名。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年且九十
    B.执策而临之/临溪而渔
    C.比长,尽能通六经/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D.执政览之,奇才/明有奇巧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A中画横线的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败 鼓 之 皮 俱 收 并 蓄 待 用 无 遗 者 医 师 之 良 也
    4.下列对于两则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A借千里马表达了人才常有但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不常有的观点;选文B借木材和药物,表达了量才录用、才尽用的观点。
    B.选文A造成千里马“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选文B韩愈写《进学解》的根本原因是怀才失意。
    C.两则选文都使用托物寓意,选文A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选文B以工匠选材、医生用药为喻,比喻人才各具所长。
    D.选文A虽短,多次提到“千里马”,但因采用直称、暗称、代称等不显得啰嗦;选文B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吸取了辞赋中铺叙技巧。
    5.结合选文A与选文B,比较两篇文章主题的异同。
    《马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教师版)
    【2022·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马说
    唐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乙】
    爱莲说
    北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也众矣。
    【丙】
    问说(节选)
    清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大矣,而或不知细,舍问,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也?“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完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C.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能:才能
    B.牡丹之爱,宜也众矣 宜:应当
    C.贤于己者,问焉以破疑 破:破解
    D.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耻:耻辱
    3.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写法不拘一格。甲乙丙三文都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作者鲜明的观点,抒发高雅的情趣。
    B.甲文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到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C.乙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人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D.丙文第一自然段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分析了“问”与“学”的关系,后面几段主要阐明了“问”的重要性。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答案】
    B 2.D 3.A
    4.(1)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2)不学就不会发现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
    【解析】
    1.本题考查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句意为: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也(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了)。根据句意可直接断句为: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故选B。
    2.D.句意: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耻,以……为耻。
    故选D。
    3.A.“甲乙丙三文都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有误,丙文并没有用到托物寓意的写法。“抒发高雅的情趣”有误,甲文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到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丙文论证了“君子之学必好问”的观点。
    故选A。
    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重点字词:
    (1)益,更加;植,竖立;而,表转折;亵,亲近却不庄重。
    (2)非学,不学习;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致疑,提出疑难;广识,增长知识。
    【参考译文】:
    【甲】世之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之)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水之、陆地之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之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丙】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它。《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也(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也没有可以问的人了。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普通的人不一定也不了解;普通的人所能做的,圣人不一定能做。真理不专门存在于某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地位高的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道德才能低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考虑道德学问方面的成就罢了。
    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2022·广东·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 (2)策之不以道 (3)执策而临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答案】
    (1)同“饲”,喂 (2)用马鞭驱赶 (3)面对
    2.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的句意是: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食:)同“饲”,喂。
    (2)“策之不以道”的句意是: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策:原指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3)“执策而临之”的句意是:拿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临:面对。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故(所以)、虽(即使)、祗(只、仅)、辱(受辱)、于(在)、奴隶人(奴仆)、骈死(一同死)”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参考译文】:
    世之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之)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2022·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也?”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将军宜枉驾③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之门)来。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枉,委屈,驾,车马。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后有千里马B.故/虽有名马
    C.将军岂/愿见之也D.不/可屈致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意
    B.马之千里者/将军宜枉驾顾之
    C.才美不外见/徐庶见先主
    D.策之不以道/执策而临之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虽为马说却意不在马,而是作者借说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B.【乙】文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绝不奉迎、为人谨慎的性格特点。
    C.【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说理深刻,论证有力,情感鲜明。
    D.【甲】文讽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由是先主遂诣亮。
    【答案】
    (1)B
    (2)A
    (3)C
    (4)①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②于是刘备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停顿。
    A.“然后”是连词,正确停顿为“然后/有千里马”;
    C.“将军”为主语,正确停顿为“将军/岂愿见之也”;
    D.意思是:不可随便召他来。正确停顿为“不可/屈致也”。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都是“表转折,却”;
    B.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代词,他;
    C.动词,同“现”,显露/动词,拜见;
    D.名词用如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有误,乙文主要运用的是记叙和描写。选项“【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选C。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一食(吃一顿)、或(有时)、尽(吃尽)”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由是(于是)、遂(就)、诣(拜访)”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参考译文】:
    【甲】世之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之)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时刘备正驻军新野县。徐庶谒见刘备,刘备对他十分器重,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人,是‘卧龙’啊!将军想不想见见他?”刘备说:“你陪他一道来吧!”徐庶说:“此人只能拜访他,不可随便召他来。将军您应该屈尊去看望他才好。”于是刘备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才得以相见。
    【2021·广西河池·中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也?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②,千里之马至者三。
    (《战国策•千金求马》)
    【注】①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②期年:满一年。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鸣之而不能通意/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B.食之不能尽材/千里之马至者三
    C.真无马邪/首五百金
    D.骈死于槽枥之间/涓人言于君曰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执策而临之(面对)
    B.策之不以道(马鞭)
    C.买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同“返”,返回)
    D.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买)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甲】文托物寓意,把知人善任的贤君比作伯乐,把未被发现的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C.与【甲】文的以议论为主不同,【乙】文以记叙为主,叙述“涓人”用重金购买死马的头,刺激各地献来宝马,不满一年即成功收获好几匹千里马的故事。
    D.【甲】【乙】两文都涉及“千里马”,然而千里马的境遇却迥也不同。【甲】文中的千里马被埋没,【乙】文中的千里马受到重视。
    (4)把【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5)有人认为【甲】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有时代的局限性,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阐述。
    【答案】
    (1)A
    (2)B
    (3)A
    (4)①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②古代有一位国君,用千金的代价去买一匹千里马。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还是买不到千里马。
    (5)示例:我认同局限性这个观点。在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如同痼疾,是很难避免的,因此作者的希望很难实现。在当今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有了宽松的育人环境,我们在大展宏图的同时考虑的是如何增长自己的才能,为民为国做贡献。
    【解析】
    (1)A.表转折,译为但是;
    B.代词,指千里马/结构助词,的;
    C.副词,表诘问语气,难道/代词,指死去的千里马;
    D.介词,在/介词,对,向;
    故选A。
    (2)B.策:马鞭,这里是名词动用,鞭打。故选B。
    (3)A.文言断句。作答此题,先翻译句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且:尚且。正确的断句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故选A。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古今异义。重点词语:
    ①马之千里者:日行千里的马;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一食:吃一顿;或:有时候。
    ②古之人君:古代有一位国君;以:介词,用;求:寻求,买;不能得:不鞥得到,买不到。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认同。在封建社会中,因为社会的局限性,人才的单一性,统治者的愚昧性,会出现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当今社会人才多样,各行各业都可以大展才华,只要自己有才干,就不会被埋没。
    示例:不认同。这个观点在现代也正确。人才是需要有眼光的“伯乐”发现的。只有识别人才,将人才安排到适合的岗位,才能发挥他的作用。否则,让一个适合搞科研的人去做销售,也是对人才的埋没。
    【参考译文】
    【甲】
    世之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
    从前,有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过了三年,仍无一点收获。这时,国君身边的侍从对他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派他去了。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当他要买马时,这匹千里马已经死了。他花费500金,将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非常生气说:“我要的是活马,为什么用五百两银子买死马?”侍从回答说:“死马都用五百两银子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然知道君主您会买马的,千里马如今就要来啦。”于是不过一年,有三匹千里马来了。
    【2022·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二模】
    阅读《马说》选段,回答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材: (2)临:
    2.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3.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指什么人?
    【答案】
    材:才能、才干 临:面对
    (1)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经常有。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伯乐指能发现赏识重用人才的人;千里马是指有才干的人:食马者是指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食之不能尽材”的句意是: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材:同“才”,才能,才干。
    (2)“执策而临之”的句意是:握着马鞭面对着马。临:面对。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常(经常)、而(可是)”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加强反诘语气)、无马(没有千里马)、知(认识)”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象征意义的分析。
    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能发现、赏识、重用人才的人(知人善任的贤君明主),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用“食马者”喻指那些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表达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
    【参考译文】:
    世之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之)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2022·湖南常德·统考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
    (1)才美不外见:______
    (2)策之不以道:______
    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材
    B.衣食所安 安求能千里也
    C.下视辙 真无马邪
    D.策之不以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用“/”给下面句子划停顿。(划两处)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如果有人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愤懑之情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积极可行的做法?
    【答案】
    (1)同“现”,表现 (2)马鞭,这里指用马鞭驱赶。
    D
    千里马,有时能吃一石谷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示例: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使自己更完美;寻找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善于推销自己;树立新的人生观,少抱怨,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努力顺应时代的发展。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它的才能和优良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见:同“现”,表现;
    (2)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策:马鞭,这里指用马鞭驱赶。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吃/同“饲”,喂;
    B.养生/表反问,怎么;
    C.代词,它/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D.均理解为“按照”;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马之千里者”为定语后置句,本句重点词有:一食,吃一次;或,有时;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
    “且”理解为“况且”,为连词;“欲与常马等”是想法,“不可得”是做法、结果;应在“欲与常马等”前后各断一处;
    故断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本题考查拓展延伸。本题要求为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的人提积极可行的做法,即提如何使人才不被埋没的建议,合理即可。如: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在自己所在的领域“深耕”,让自己更出色;主动寻找展现自身能力的机会,学会毛遂自荐;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人才”不仅要有专业能力还要有德行,少些牢骚抱怨,学会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等等。
    【参考译文】:
    世之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中受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因日行千里而闻名于世。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良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叫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2021·重庆·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虽有名马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材
    C.策之不以道 不得志,独行道
    D.执策而临之 把酒临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真无马那?真不知马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B.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
    C.“鸣之而不能通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愤,充分表现了它对“食马者”的鄙视与反抗。
    D.本文以“说”这种体裁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
    4.选文和链接材料都围绕人才问题发表了看法,请说出两文作者的看法有何异同。
    【链接材料】
    辛未闰四月即事(节选)
    张九成①
    如闻失一士②,每食不下咽。
    人才何鲜③,求一于百千。
    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
    【注】①张九成:南宋人,曾任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等官职。②士:指人才。③鲜:读作xiǎn。
    【答案】
    1.D
    2.想要与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
    3.A
    4.相同点:爱惜人才(或:重视人才)。
    不同点:韩愈认为人才多,但识才者少,呼吁要善于识别人才;张九成认为人才难得。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名:名贵/出名;
    B.食:吃/通“饲”,饲养;
    C.道:正确的方法/道路;
    D.临:都是面对的意思;
    故选D。
    2.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求,要求。
    (2)重点字词:第一个“”,难道,表反问语气;第二个“”,大概,表推测语气;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知,懂得,了解,认识。
    3.B.有误。根据“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分析,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
    C.“鄙视与反抗”有误,文中没有此意思;
    D.“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有误。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故选A。
    4.本题考查对比分析。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之分析。《马说》通过论述世之存在着千里马,而伯乐却很少有的情况,来表达出作者自己面对怀才不遇的境遇的愤懑与无奈之情,希望统治者,善于识别人才,重视人才。也侧面揭露除了封建社会之下,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社会现象。张诗中根据“如闻失一士,每食不下咽。人才何鲜,求一于百千”大意“如果听说失去一个人才,会难过的吃不下去饭。人才很稀有,求得一个人才要从百千人中去找”分析,张诗认为人才稀有,要重视人才。据此写出异同点即可。
    【参考译文】
    世之(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链接材料:如果听说失去一个人才,会难过的吃不下去饭。人才很稀有,求得一个人才要从百千人中去找。这不是当今社会独有。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2020·湖北荆门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①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软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瘾明告鬻②梅者,斫正,养旁条,删密,夭稚枝,锄直,遏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注释)①斫:zhuó,砍削,②鬻:yù,卖。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约束)
    C.策之不以道(用马鞭驱赶)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为病态)
    D.鸣之而不能通意(沟通) 遏生气(抑制)
    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故虽有名马(连词,即使)B.是马也(代词,这,这样)
    C.真无马邪?(代词,它,指天下)D.梅以曲为美(介词,凭借)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B.甲、乙两文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甲文用“千里马”来比喻杰出人才,而乙文则用“病梅”来比喻因受摧残而性格扭曲的统治阶级御用人才。
    C.甲文揭示了“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D.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画士孤癖之瘾”。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智力为也。
    【答案】
    1.D
    2.C
    3.A
    4.(1)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又不是愚蠢的想谋取钱财的人凭借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能做到的。
    【解析】
    1.D.通:通晓。故选D。
    2.C.:表示加强诘问语气。故选C。
    3.A.《马说》这篇议论文托物寓意,以马为喻,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病梅馆记》这篇散文作者迫于当时反动统治的严酷,采用含蓄隐晦的笔法,托物喻人,通过植梅这样的生活琐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们思想、扼杀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可见,两篇文章都是含蓄地(不是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故选A。
    4.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还要注意句式变化,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骈,本意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槽枥,马槽;称,著称。
    (2)重点词语:蠢蠢,愚昧无知;以,凭借;为,做到。
    【译文】
    【甲】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虽然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出来。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乙】
    江宁的龙蟠里, 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就如此。(对于)这些文人画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能够来让天下种梅人砍削笔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枝条,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无知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削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
    【2020·四川成都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之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视下也,以若是则已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B.志怪者也 志:志向
    C.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D.策之不以道 策:用马鞭驱赶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去以六月息者也 不以物喜
    C.而伯乐不常有 温故而知新
    D.真无马邪 帝感诚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天之苍苍,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
    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甲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答案】
    1.B
    2.A
    3.C
    4.B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志怪者也:记载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故B错误,选B。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到/到;
    B.凭借/因为;
    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D.副词,难道/代词;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苍苍:深蓝色;正色:真正的颜色;邪:通“耶”,疑问词;极,尽头;两个表示一种选择的关系,共同构成了选择疑问句式,意思是“是……还是……”。故选C。
    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要摆脱精神束缚,结合“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之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这里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一个力大无穷、硕大无比、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大鹏的形象,是作者所赞扬的一个形象,这一形象激发了人的豪情壮志,故“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的表述是错误的,故B错误,选B。
    【译文】:
    (甲)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积,不知道大到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好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之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之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乙)世之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2022·吉林·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1.本文作者是_____代的文学家_________(人名), 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虽有名马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材
    C.策之不以道 不得志,独行道
    D.执策而临之 把酒临风
    3.“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表现了食马者怎样的神情和心理?
    4.本文运用什么手法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5.本文和链接材料都围绕人才问题发表了看法,请说说两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链接材料】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答案】
    唐 韩愈
    D
    作者通过对食马者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食马者洋洋自得的神情和以知马者自居的心理。
    托物寓意。希望封建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两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不同。《马说》一文通过伯乐来发现人才;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地选拔人才。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文章。这篇寓言性的短论通过对世之有无千里马这一问题的反复论证,归结到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缺少知马的伯乐,从而对封建统治者不知人、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抒发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悲愤。
    2.A.名贵的/出名,有名;
    B.吃/同“饲”,喂;
    C.指正确的方法/道路;
    D.都译为“面对”;
    故选D。
    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意思是: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根据“执策”一词可知,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根据“天下无马!”可知,此句运用了语言描写;此句体现了食马者以高高在之的姿态,认为自己是“管马者”也是“知马者”,洋洋得意的评价着天下的马,尽显食马者的无知丑态,言语间尽是作者对像是食马者一样的统治者的嘲讽。
    4.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主旨。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性作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被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写了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写出了“食马者”的无知;全文用了托物寓意的方式,本文把伯乐比喻为赏识人才的人,把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希望封建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的政治愿景。
    5.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甲】文第一段“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点明了韩愈的人才观:通过伯乐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为人才提供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
    根据《己亥杂诗》中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意思是:我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于一定规格,把立志革新的人才降临到人间。此句体现了龚自珍的人才观:选拔的途径应该多种多样,不拘泥于形式,选拔出在某方面有突出才能的人,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地选拔人才;据此可知两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不同。
    【参考译文】:
    世之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2022·四川泸州·统考模拟预测】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乙】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①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②梅者,斫正,养旁条,删密,夭稚枝,锄直,遏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盆悉埋于地解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注释】①斫(zhuó):砍,削。②鬻(yù):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纵之顺之/毁/盆悉埋于地/解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B.纵之顺之/毁/盆悉埋于地/解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C.纵之顺之/毁盆/悉埋于地/解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D.纵之顺之/毁盆/悉埋于地/解/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吃)B.执策而临之(临:靠近)
    C.以欹为美( 欹:倾斜)D.遏生气 (遏:阻止)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千里马”无疑是悲剧的,造成它悲剧的根本原因是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B.【甲】文的文体是“说”,常用来表达对某个问题的见解,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借寓言故事、状写事物来说明事理。
    C.【乙】文中,作者对“梅”被摧残成病态十分悲痛,并付诸行动来医治病梅,表达了作者追求个性解放的迫切愿望。
    D.【甲】文和【乙】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
    ②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答案】
    (1)C
    (2)B
    (3)D
    (4)①(饲马者)用马鞭赶它,却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②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心甘情愿受到辱骂,设立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我放开它们,顺着它们的天性,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的棕绳的束缚;以五年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本性,保全健康的形态。
    故断为:纵之顺之/毁盆/悉埋于地/解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之解释词语,尤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B.有误,句意:拿着鞭子面对它。临:面对。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D.有误,两文都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策,鞭打。以,按照。食,喂养。
    ②重点词:予,我。以,来。
    【参考译文】:
    【甲】世之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就如此。(对于)这,文人画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能够来让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枝条,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没有一盆完好的。已经为它们流了好几天泪之后,就发誓要治好它们:我放开它们,顺着它们的天性,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的棕绳的束缚;以五年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本性,保全健康的形态。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心甘情愿受到辱骂,设立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唉!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闲暇的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贮存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呢?
    【2022·辽宁抚顺·统考三模】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所能鸣。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①始以诗鸣。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他浸淫②也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③不知天将和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身思愁心肠而使自鸣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也天矣。在之也奚④以喜,在下也奚以悲?
    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⑤者,故吾道命于天者以解之。
    (节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
    【注释】①孟郊东野:孟郊,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作者的好友。才华横溢,早年屡试不第,近五十岁被任为九品小官。②浸淫:渗透沉浸。这里指接近。③抑:还是。④奚:什么,何。⑤释然:疑虑消除、喜悦的样子。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 弗食,不知旨也(《虽有嘉肴》)
    B.策之不以道 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C.唐之有天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三子者之鸣信善矣 小信未孚,神弗服也 (《曹刿论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2)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他浸淫也汉氏矣。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抑 将 穷 饿 身 思 愁 心 肠 而 使 自 鸣 不 幸 邪
    4.【乙】文中的孟郊就是【甲】文中所言及的“千里马”,作者在两文中所表达的感情有哪些相同之处?

    5.从自身来看,人才如何才能不被埋没?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C
    (1)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他的诗歌超过魏晋,有些经过不懈努力已达到之古诗作的水平,他作品也都接近汉朝诗歌的水平。
    抑 将 穷 饿 身/ 思 愁 心 肠 /而 使 自 鸣 不 幸 邪
    都表达了韩愈对人才怀才不遇的感慨(或同情),对统治者不重视人才的不满(或批评。
    奋发图强,充满自信;善抓机遇,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
    【解析】
    1.A.同“饲”,喂养\动词,吃;
    B.名词作动词,鞭打\动词,记录,登记;
    C.主谓之间,不译\主谓之间,不译;
    D.副词,确实,的确\名词,信用;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且,尚且;等,等同;不可得,做不到;安,怎么;(2),他的诗歌;及,达到;也,于,表对象。
    3.考查断句。句意为:还是将使他们处境穷困,心情感苦,而歌唱他们自己的不幸呢?“穷饿身”与“思愁心肠”是并列关系,中间应停顿。“使自鸣不幸”是“穷饿身思愁心肠”的目的,中间应停顿。故断句为:抑将穷饿身/思愁心肠/而使自鸣不幸邪?
    4.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人才不遇明主。千里马因为食马者不识马而才能得不到施展,“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才怀才不遇的感慨与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批判之意。
    乙文从唐朝的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一直说到孟郊、李翱、张籍,认为他们都是善于用诗文来抒发情怀的人。作者发问:孟郊、李翱、张籍三人的优秀诗文,不知是之天要使他们的声音和谐来歌颂国家的兴盛,还是要使他们穷困饥饿、心情忧愁,而为自己的不幸悲歌?最终点明题旨:“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命于天者以解之。”借以抒发对孟郊怀才不遇的感慨,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批判。
    5.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甲文中千里马因为没有遇到伯乐,也就没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最终导致一生庸碌,这启示我们,应善于抓住机会,一旦有了机会,要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
    根据乙文中的“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可知,孟郊、李翱、张籍三人的诗文都是非常优秀的,这是之天让他们用诗歌来歌颂国家的兴盛。由此可得启示:人才应充满自信,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郁郁寡欢,要奋发图强。
    【参考译文】:
    【甲】:世之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乙】:唐代有了天下以来,陈子昂、苏源明、元绍、李白,杜甫、李观,都以他们的所长鸣于当世。现在还活着而处在下位的,便是孟东野,开始用他的诗鸣于当世,他的诗高出魏晋诗文之之,不懈怠地努力创作,可以赶得之古人;他美妙之处,可以渐渐比得之汉代的诗文。跟我学习的人,李翱、张籍是中杰出之士。他们三个人鸣于世的诗文,的确是很好的了,还不知道天意将和谐他们的声音,使他们歌颂国家的兴盛呢?还是将使他们处境穷困,心情感苦,而歌唱他们自己的不幸呢?他们三人的命运如何,完全决定于天意。他们身处之位何足为喜,身处下位又何足为悲?
    东野要去江南任职,好象有些不愉快的样子,所以我谈谈命运决定于天意的道理来劝解他。
    【2021·广东高明·一模】
    文言文阅读:
    (A)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B)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三岁而孤,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曰:“夫大木为杗①,细木为桷②,各得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③,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唯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执政览之,奇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改)
    【注】①杗:栋梁;②桷:椽子;③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皆为中药名。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年且九十
    B.执策而临之/临溪而渔
    C.比长,尽能通六经/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D.执政览之,奇才/明有奇巧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A中画横线的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败 鼓 之 皮 俱 收 并 蓄 待 用 无 遗 者 医 师 之 良 也
    4.下列对于两则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A借千里马表达了人才常有但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不常有的观点;选文B借木材和药物,表达了量才录用、才尽用的观点。
    B.选文A造成千里马“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选文B韩愈写《进学解》的根本原因是怀才失意。
    C.两则选文都使用托物寓意,选文A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选文B以工匠选材、医生用药为喻,比喻人才各具所长。
    D.选文A虽短,多次提到“千里马”,但因采用直称、暗称、代称等不显得啰嗦;选文B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吸取了辞赋中铺叙技巧。
    5.结合选文A与选文B,比较两篇文章主题的异同。
    【答案】
    1.C
    2.(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2)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4.B
    5.相同:两文都谈及人才的话题。
    不同:选文A以“伯乐识马”的典故,侧重阐述发现人才,才能让人才真正发挥作用;选文B则以木材、药材之喻,重在表达要发挥各自特长,量才录用,才尽用。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尚且/将要;
    B.面对/靠近;
    C.相同,等到;
    D.对……感到惊奇/奇妙。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中重点词语有:一食,吃一顿;或,有时;句意为: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2)中重点词语有:,表示疑问;邪,句末语气词,吗;句意为: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坏鼓的皮,全都收集,储藏齐备,等到需用的时候就没有遗缺的,这是医师的高明之处啊。据此断句为: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B.“直接原因”说法错误。“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根本原因。故选B。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选文B中的《进学解》部分,“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各得宜,施以成室者……”以木材、药材之喻,重在表达要发挥各自特长,量才录用,才尽用。据此,两文的相同点是都谈及人才的话题,不同之处:A用“伯乐识马”的典故阐述发现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意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阐明伯乐的重要性。B选段用比喻论证,以木材、药材之喻,“校短量长,唯器是适者”重在表达人才要发挥各自特长,努力达到人尽才的目的。
    【参考译文】
    (A):世之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之)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B):韩愈,字退之,是邓州南阳人。他三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孤儿,韩愈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韩愈才华横溢,却多次被贬,官职也下降了,于是,就写了《进学解》来表明心迹说:“要知道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瓦椽,都量材使用,各适宜而建成房屋,这是工匠的技巧啊。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坏鼓的皮,全都收集,储藏齐备,等到需用的时候就没有遗缺的,这是医师的高明之处啊。提拔人材,公正贤明,选用人才,态度公正。灵巧的人和拙笨的人都得引进,有的人谦和而成为美好,有的人豪放而成为杰出,比较各人的短处,衡量各人长处,按照他们的才能品格分配适当的职务,这是宰相的方法啊。”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

    相关试卷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0《虽有嘉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0《虽有嘉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共36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9《庄子二则》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9《庄子二则》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共45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8《核舟记》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8《核舟记》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共34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2《马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