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2份,原卷版+解析版)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二 遗传与进化(综合题特训)(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二 遗传与进化(综合题特训)(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二遗传与进化综合题特训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二遗传与进化综合题特训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遗传的基本规律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遗传的分子基础
可遗传变异和进化
选择题训练:
1.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 a 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 a1和 a2,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 b 和 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个体越过障碍外迁,与 a2 同域分布, 向 d 方向进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研究中,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 的一群生物。物种 a 的两个种群 a1和 a2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不能发生基因交流,这种现象叫做 。
(2)c 和 d 虽然生活在同一区域,但已经不能相互交配,这说明他们之间存在 。
(3)在此过程中,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得以保存和积累,从而使控制有利变异的基因频率提高,导致生物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由此可见,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
2.番茄是人们喜爱的水果,其果皮颜色有黄皮和透明皮,果肉颜色有红色肉、黄色肉和橙色肉。科研人员用两个纯系番茄植株杂交,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研究基因的分离定律,最好选择番茄的 (填“果皮”或“果肉”)颜色进行研究。
(2)番茄果肉的不同颜色属于 性状,控制其果肉颜色基因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 。
(3)只考虑果肉颜色,F2中红色肉番茄的基因型有 种;取F2黄色肉番茄植株自交后代中橙色果肉占 。
(4)现假设基因A/a控制果皮颜色,基因B/b和D/d控制果肉颜色。其中显性基因均表现完全显性,当D基因存在时,果肉为红色肉,当D基因不存在时,B基因和b基因分别控制黄色肉和橙色肉。上述杂交实验F2中未出现黄皮橙色肉和透明皮黄色肉的性状,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 。为验证前述推测,可将F1与表型为 的个体杂交,若后代表型及其比例为 ,则上述假设成立。
3.观察羊的毛色遗传图解(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羊的毛色分为白色和黑色,是一对 性状,遵循基因的 (填“分离”或“自由组合”)定律。
(2)毛色的显性性状是 ,个体4是 (填“纯合子”或“杂合子”)。
(3)个体6的基因型是 ,个体4和5若再生一个子代,是白羊的概率为 。
4.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疾病是 (填“常”或“性”)染色体上的 (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2)Ⅱ3的基因型是 或 。
(3)Ⅰ1和Ⅰ2均正常,他们的孩子Ⅱ5患病,这种现象称为 。
(4)Ⅱ4的基因型是 ,若Ⅱ4和Ⅱ5再生育一个孩子,则其患病的概率为 。
(5)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主要原因是 。
5.现有某农作物的两个纯合品种:高秆(易倒伏)抗病和矮秆(抗倒伏)感病。已知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上述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 优良性状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式的基本原理是 。
(2)若要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F2的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 ; 。
(3)已知该农作物叶片边缘光滑形(D)对锯齿状(d)为显性。现有三个纯合品种:AAbbDD、aaBBDD、AABBdd,有人利用这三个品种两两杂交,分别获得F2。假设不发生突变和染色体互换,若F2出现的结果是 ,则能证明上述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6.安达卢西亚鸡的毛色有蓝色、黑色和白点三种,且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表为相关遗传实验研究结果。
(1)蓝色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 ,白点鸡是 (填“纯合子”或“杂合子”)
(2)黑色的安达卢西亚鸡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有 种表现型。
(3)蓝色安达卢西亚雄鸡的一个正常的次级精母细胞的毛色基因组成为 ,性染色体数目是 个(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
7.某XY型性别决定的昆虫翅形有全翅和无翅两种,受基因A/a控制,全翅昆虫的翅分有斑点和无斑点两种,受基因B/b控制。某科研人员以有斑点雌昆虫与无翅雄昆虫为亲本交配得F1,F1雌雄昆虫均为有斑点翅,F1雌雄昆虫相互交配,F2出现有斑点雌昆虫、有斑点雄昆虫、无斑点雄昆虫、无翅雌昆虫、无翅雄昆虫,比例为6:3:3:2:2,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a位于 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 染色体上。
(2)亲本雌雄昆虫的基因型分别为 ,F2中有斑点雌昆虫的基因型为 ,其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
(3)现有一有斑点雌昆虫,欲判断其基因型,可选择题干中 (填“亲代”“F1”或“F2”)表现型为 昆虫与之交配,若后代出现6种表现型,则该有斑点雌昆虫的基因型为 。
8.茄子属于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紫花(A)对白花(a)为显性,果皮紫色(B)对绿色(b)为显性,果实长形和圆形由等位基因D/d控制,其显隐性未知。回答下列问题:
(1)让紫花与白花杂交,F1中紫花:白花=1:1,让F1自由受粉,F2中紫花:白花=2:3,F2出现上述比例的原因可能是 致死。
(2)为探究果皮颜色和果实形状的遗传情况,设计如表所示实验。
①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 ;F2出现上述表型及比例的原因是:F1植株中基因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②请从F2中以及绿果长形中选取合适的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来验证上述推测,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 。
9.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植物雌株的叶形为 ,雄株的叶形为 ;
(2)若要后代全表现为宽叶雄株,则杂交亲本基因型为 ;
(3)研究人员发现该植物的茎秆有红色和绿色两种,为确定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现有纯合的红色和绿色植株若干,请设计实验方案予以确定。
实验设计思路: 。
结果及结论: 。
10.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内不同物质的数量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丁细胞名称是 ,其内含有 条染色单体。
(2)图1中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有 ;该动物体内细胞染色体最多有 条。
(3)图2中b表示 ,图1中丙与图2中 细胞类型相对应。
(4)该动物某一细胞分裂后产生了如图3所示的子细胞,该子细胞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两种可能)
11.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并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知野生型青蒿为一年生二倍体植物,一般在10月底开黄花,人们主要从青蒿的茎叶中提取青蒿素。研究人员从该野生型黄花品系中选育出了两株开白花的植株,分别标记为P、Q。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研究人员通过一定的处理方法获得了四倍体的青蒿,从而提高了青蒿素的产量,一般常用的处理方法是 。野生型青蒿与四倍体的青蒿是 (填“是”“不是”)同一物种,原因是 。
(2)若要探究这两株植物白花基因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还是发生在不同对基因上。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请加以完善:
实验步骤:将P、Q进行杂交,观察、记录并统计F1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 时,可确定P、Q的白花基因突变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
②若 时,可确定P、Q的白花基因突变发生在不同对基因上。
(3)实验证明P、Q的白花基因突变发生在不同对基因上,为了探究这两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请利用(2)中的材料进一步设计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注: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 。
若 。
12.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粉色和白色三种,研究人员用该植物的红花,粉花和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白色×白色→白色;
实验二:粉色×粉色→粉色:白色=3:1;
实验三:红色×白色→红色:粉色:白色=1:2:1;
实验四:粉色×红色→红色:粉色:白色=3:4:1。
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植物的花色至少由 对等位基因控制,控制该植物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
(2)该植物种群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最多有 种。实验四的子代中,开粉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
(3)已知该植物种皮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用基因型为aaBB的纯种绿皮植株和纯种黄皮植株杂交得到的F1为黄皮,F1自交得到的F2中,黄皮:绿皮:白皮=12:3:1。后续在重复实验过程中,发现某一杂交组合的F2中黄皮:绿皮:白皮=4:3:1。研究发现是由于F1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所致。现用正常黄皮植株与上述发生染色体缺失的F1植株杂交,若正交的实验结果是黄皮:绿皮:白皮=2:1:1,则反交的实验结果是 。
13.为研究水稻D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将T-DNA插入到D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d。现以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1)表中数据表明,D基因失活使 配子育性降低。为确定配子育性降低是由于D基因失活造成的,可将 作为目的基因,导入到 (填野生或突变)植株的幼芽形成的愈伤组织中,最后观察转基因水稻配子育性是否得到恢复。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比较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的配子形成,结果表明无差异,则说明D基因失活不影响二者的 分裂。
(3)进一步研究表明,配子育性降低是因为D基因失活直接导致配子本身受精能力下降。若让杂交①的F1给杂交②的F1授粉,预期结实率为 。
(4)研究表明D基因表达产物(D蛋白)含有WD40(氨基酸序列),而通常含有WD40的蛋白都定位在细胞核内。为探究D蛋白是否为核蛋白,研究者将D基因与黄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同时将已知的核蛋白基因与蓝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作为标准对照,再将两种融合基因导入植物原生质体表达系统,如果 ,则表明D蛋白是核蛋白。
14.某二倍体生物基因型为AaBb,A、a和B、b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完全显性且无致死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表示为:=、=、=、=、=,则下图中染色体组成可以用“≡、≡、≡、≡、≡”表示的是 植株。图中甲、乙、丙、丁植株之间没有生殖隔离的是 ,基因型一定是纯合子的植株是 。
(2)只考虑A、a的遗传,若该生物为豌豆,则自然条件下种植得到的子三代的性状分离比是 ,若该生物是玉米,自然条件下子三代的显性性状中AA的比例为 。
(3)若B、b控制红绿色盲的遗传,该生物与正常异性婚配生育一染色体数目正常的色盲女儿,则原因可能是 (写出两种原因即可)
(4)若要通过测交实验探究两对等位基因是否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请完善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方案:
实验结果和结论: 。
15.家蚕体色多样,但某些品系不耐热,在夏季饲养时死亡率升高,产茧量下降。
(1)已知家蚕性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形成红棕色的头部。选用红棕色头部的雄蚕与正常头部(基因B控制)的雌蚕交配,产生的后代雄性全为正常头部,雌性全为红棕色头部(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判断理由是 。
(2)家蚕表皮呈褐色,而煤灰突变使其呈现黑色,该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选用一对雌雄均为褐色正常头部家蚕杂交,在子代中发现黑色红棕色头部的个体,该个体的性别为 ,其亲本基因型为 ,子代雄性个体中出现褐色正常色头部的概率为 。若子代中全部黑色正常头的成体随机交配,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3)为解决家蚕不耐热的问题,研究人员将耐热基因导入家蚕受精卵中,成功培育出一只转基因耐热型雌蚕M。该雌蚕含两个耐热基因,且均已整合到染色体上,但具体位置不能确定。现将M与一只普通型雄蚕杂交,得到足够数量的F1,结果F1全为耐热型,那么两个耐热基因的位置有两种可能:a分别位于两条常染色体,且这两条常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b 。请利用F1设计一代杂交实验,通过家蚕的表现型及比例来确定耐热基因的位置究竟是a还是b,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组别
P
F1
1
黑色×蓝色
黑色:蓝色=1:1
2
白点×蓝色
蓝色:白点=1:1
3
黑色×白点
全为蓝色
亲本
F1
F2的表型及比例
紫果长形×绿果圆形
紫果圆形
紫果长形1
紫果圆形2
绿果圆形1
杂交编号
亲本组合
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
结实率
①
♀DD×♂dd
16/158
10%
②
♀dd×♂DD
77/154
50%
③
♀DD×♂DD
71/141
5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五 生物技术与工程(选择题特训)(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五生物技术与工程选择题特训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五生物技术与工程选择题特训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五 生物技术与工程(综合题特训)(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五生物技术与工程综合题特训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五生物技术与工程综合题特训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四 生物与环境(选择题特训)(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四生物与环境选择题特训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四生物与环境选择题特训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