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2份,原卷版+解析版)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五 生物技术与工程(选择题特训)(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五 生物技术与工程(选择题特训)(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五生物技术与工程选择题特训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五生物技术与工程选择题特训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发酵工程
选择题训练:
1.下列关于DNA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利用DNA在酒精中溶解度较大的特点来提取DNA
B.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NA时,沸水浴加热后呈蓝色
C.PCR中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DNA双链的解聚与结合
D.PCR产物一般可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
2.为了获得所需要的微生物,可以通过选择培养及鉴别培养来进行筛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样品中筛选所需要的微生物时只能使用固体培养基
B.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能筛选出具有相应抗性的微生物
C.尿素分解菌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D.纤维素分解菌能分解纤维素,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
3.二倍体植物的育种方法可以多样。下列有关二倍体植物的单倍体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理论依据是生物的基因突变
B.常用的化学试剂是龙胆紫
C.能大大缩短育种所需的年限
D.用未受精配子直接培育成所需新品种
4.下列有关变异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
B.利用生长素处理得到无子备茄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C.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养便可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D.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抗虫棉,其原理是基因突变
5.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优良变异类型的育种方法是( )
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
6.紫花苜蓿产量高,营养丰富,但耐酸性差,作为饲料易造成家畜膨胀病;百脉根耐酸性强,叶片因富含缩合单宁可防止反刍动物膨胀病的发生。研究人员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最终获得抗膨胀病的新型苜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型苜蓿培育过程中需要使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纤维素酶、胰蛋白酶等物质
B.诱导紫花苜蓿、百脉根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离心、电激和生物诱导等
C.抗膨胀病型苜蓿新品种与紫花苜蓿、百脉根仍存在着生殖隔离
D.新型苜蓿培育、人鼠细胞融合过程均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
7.图 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该过程中未涉及的生物技术或原理是( )
A.动物细胞融合技术B.干细胞技术
C.动物细胞培养技术D.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8.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发生在雌雄配子结合时
B.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花药离体培养,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和低温均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培育高产青霉素菌株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发生在分裂间期
9.农杆菌能感染双子叶植物而通常不感染单子叶植物,是因为受伤的双子叶植物能分泌某些酚类物质诱导Ti质粒中的Vir基因区段表达,该表达产物能诱导Ti质粒产生一条新的T-DNA单链分子。此单链分子可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通过在伤口施加相关酚类物质而使单子叶植物也成为农杆菌易感植物
B.农杆菌感染宿主细胞的原理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类似
C.使用农杆菌转化法时,目的基因应插入Ti质粒的T-DNA中
D.合成新的T-DNA单链需要的DNA连接酶与限制酶,均在宿主细胞内合成
10.下列关于PCR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B.根据目的基因全部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
C.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碱基互补配对
D.退火温度过高,会破坏引物与模板的碱基互补配对
11.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将秸秆、木屑等经发酵生产获得乙醇。研究人员经过诱变、筛选、纯化,选育出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并利用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加工等步骤生产乙醇,主要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富集培养是指利用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控制将目标微生物培养成优势种的培养方式)
A.采集到的黑土壤需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再进行富集培养
B.富集培养后的菌液涂布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
C.乙醇发酵过程中需对温度、pH、产物等指标进行监测
D.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其使用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12.青枯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马铃薯的病害,茄子对青枯病具有一定抗病性。尝试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抗青枯病的马铃薯新品种,在获得的90个杂种植株中,有6个具有明显的青枯病抗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灭活病毒诱导马铃薯细胞与茄子细胞融合,进一步筛选出杂种细胞
B.杂种细胞中来自茄子的染色体随机丢失可以解释并非所有杂种植株均抗病
C.利用PCR技术可以检测杂种植株中是否具有来自茄子的青枯病抗性基因
D.茄子和马铃薯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宜采用杂交育种培育抗病马铃薯
13.当植物吸收了超出其自身所需的光能时,会出现光抑制现象,导致光合机构受到破坏,进而影响光合作用。PsbS蛋白是一种在光系统Ⅱ(PSII)与叶绿素结合的蛋白质,也是PSII的一种结构成分,在高等植物光保护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科研人员将棉花光合系统Ⅱ的PsbS基因导入烟草细胞内,培育了转基因PsbS烟草植株,并在35℃处理下测定了野生型烟草植株(WT)与转基因PsbS烟草植株(T)的净光合速率(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电子的最终受体物质是NADP+
B.类囊体膜内外的H+浓度差只是通过H+转运形成的
C.在高温条件下转基因烟草植株的净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烟草植株
D.棉花PsbS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烟草植株的光合作用
14.双层平板法是利用底层和上层均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对噬菌体进行检测的方法。先在无菌培养皿中倒入琼脂含量是2%的培养基凝固成底层平板后,另将琼脂含量是1%的培养基融化并冷却至45~48℃,加入宿主细菌和待测噬菌体稀释悬液的混合液,充分混匀后立即倒入底层平板上形成双层平板。一段时间后,在上层平板同一平面可见噬菌体侵染周围细菌导致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形成的空斑(噬菌斑)。通常一个噬菌斑来自原液中的一个噬菌体。可根据噬菌斑的数目计算原液中噬菌体的数量,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
A.上层培养基中琼脂浓度较低,因此形成的噬菌斑较大,更有利于计数
B.加入混合液后,使用灭菌后的涂布器将混合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C.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作为选择培养基选择出噬菌体的宿主细胞
D.双层平板法获得的噬菌斑容易发生上下重叠现象
15.我国科学家首次培育出灵长类动物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其克隆的基本过程是:取甲猴的体细胞核,移入到乙猴的去核卵母细胞,得到重组细胞并体外培育成早期胚胎,植入丙猴的子宫,最终分娩出小猴“中中”和“华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对乙猴注射促性腺激素,对丙猴注射孕激素
B.对乙猴卵母细胞去核操作通常采用显微操作法
C.“中中”和“华华”的性别及遗传物质只与甲猴有关
D.克隆猴的成功培育为人类重大疾病的研究、干预和治疗可能有积极意义
16.研究者将人类视网膜细胞与成人干细胞融合,进而唤醒视网膜组织的再生潜能。下列与该研究的原理及目的相同的是( )
A.体外精子与卵细胞融合B.无核卵细胞与体细胞核融合
C.包膜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D.骨髓瘤细胞与淋巴细胞融合
17.自然界中很少出现蓝色的花,天然蓝色花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花瓣细胞液泡中花青素在碱性条件下显蓝色。我国科学家利用链霉菌的靛蓝合成酶基因(idgS)及其激活基因(sfp)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如下图),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白玫瑰中,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稳定显色的靛蓝。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获得蓝色玫瑰的方案中无需转入能调控液泡pH的基因
B.将sfp基因插入Ti质粒时使用的限制酶是PmeI和BamHI
C.sfp和idgS基因具有各自的启动子,表达是相互独立进行的
D.农杆菌可将Ti质粒上的T-DNA整合到白玫瑰染色体DNA上
18.某生物兴趣小组尝试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分离并计数,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制备选择培养基时,需加入尿素、琼脂、葡萄糖、硝酸盐等物质
B.用活菌计数法统计结果,活菌的实际数目往往比统计的菌落数低
C.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pH降低,加入酚红指示剂后变红
D.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C为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
19.纸片扩散法是药敏试验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取少量大肠杆菌的培养液,均匀涂在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再放上4片含有链霉素(抗生素的一种)的圆形滤纸,然后在无菌适宜条件培养12~16h,滤纸片周围出现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环圈(简称抑菌圈,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的培养基需冷却至50℃左右时再倒平板,该操作需要在酒精灯旁完成
B.图2中所示培养基的放置方式,能防止水分过快蒸发和冷凝水珠冲散菌落
C.图3培养皿上大肠杆菌的接种方式为涂布平板法,Ⅳ号纸片上抗生素浓度最高
D.图3所示的抑菌圈内出现大肠杆菌菌落的原因是链霉素使其发生了基因突变
20.某研究小组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肝细胞悬浮液时先用剪刀剪碎肝组织,再用胃蛋白酶处理
B.肝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培养液中通入5%的CO2刺激细胞呼吸
C.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干扰素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的方法,可推断乙细胞比甲细胞增殖周期长
21.抗虫和耐除草剂玉米双抗12-5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品种。为给监管转基因生物安全提供依据,采用PCR方法进行目的基因监测,反应程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预变性过程可促进模板DNA边解旋边复制
B.后延伸过程可使目的基因的扩增更加充分
C.延伸过程无需引物参与即可完成半保留复制
D.转基因品种经检测含有目的基因后即可上市
22.2021年,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下图所示的人造淀粉合成代谢路线(ASAP),在高密度氢能的作用下,成功将CO2和H2转化为淀粉。ASAP由11个核心反应组成,依赖许多不同生物来源的工程重组酶。科学家表示,按照目前的技术参数,在不考虑能量输入的情况下,1立方米生物反应器的年淀粉产量,理论上相当于种植1/3公顷玉米的淀粉年产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器的能量输入需要人工提供高能氢和ATP
B.人工合成淀粉同样需要CO2的固定和C5的再生,最终将C6合成淀粉
C.ASAP代谢路线有助于减少农药、化肥等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D.大量工程重组酶的制备是该项技术走向工业化可能面临的难题
23.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有F和S两种类型,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XF和XS编码。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体细胞中的两个X染色体,会有一个随机失活,且这个细胞的后代相应的X染色体均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将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皮肤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先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再对不同的单细胞分别进行单克隆培养。分别对原代培养和单克隆培养的细胞进行G-6PD蛋白电泳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原代培养的细胞中都含有XF基因和XS基因
B.用胰蛋白酶处理皮肤组织可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C.原代培养细胞电泳图有2个条带是因为同时检测了多个细胞
D.单克隆培养的细胞1、2、4、5、8、9与3、6、7所含基因不同
24.某研究小组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整合到野生型小鼠Gata3基因一端,如图甲所示。实验得到能正常表达两种蛋白质的杂合子雌雄小鼠各1只,交配以期获得Gata3-GFP基因纯合子小鼠。为了鉴定交配获得的4只新生小鼠的基因型,设计了引物1和引物2用于PCR扩增,PCR产物电泳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Gata3基因的启动子可以控制GFP基因的表达
B.翻译时先合成Gata3蛋白,再合成GFP蛋白
C.4号条带的小鼠是野生型,2号条带的小鼠是Gata3-GFP基因纯合子
D.若用引物1和引物3进行PCR,能更好地区分杂合子和纯合子
25.一种双链DNA分子被三种不同的限制酶切割,切割产物通过电泳分离,用大小已知的DNA片段的电泳结果作为分子量标记(右图左边一列)。关于该双链DN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呈环状结构
B.分子质量大小为10kb
C.有一个NtI和两个EcRI切点
D.其NtI切点与EcRI切点的最短距离为2kb
参考答案:
1.A
【分析】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详解】A、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A错误;
B、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B正确;
C、PCR技术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DNA双链的解聚与结合,C正确;
D、不同的DNA片段在电泳时移动的速率不同,可以将PCR产物的电泳结果与标准DNA样品的电泳结果进行比对,从而鉴定PCR的产物,常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D正确。
故选A。
2.A
【分析】筛选目的微生物时应该使用只有目的微生物能够生存,而其他微生物不能生存的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
【详解】A、从样品中筛选所需要的微生物不是只能用固体培养基,也可以用液体培养基,A错误;
B、抗生素一直细菌生长,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具有相应抗性的微生物才能在其上生长,从而筛选出来,B正确;
C、尿素分解菌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使培养基呈碱性,酚红指示剂变红,C正确;
D、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就会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能分解纤维素,当培养基中的纤维素被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这样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降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D正确。
故选A。
【点睛】
3.C
【分析】单倍体育种的一般流程包括:杂交,使优良基因集中到同一个体上;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纯合子,然后选择所需要的类型。由于所获得的均为纯合子,因此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详解】A、单倍体育种理论依据是染色体变异,A错误;
B、常用的化学试剂是秋水仙素,B错误;
C、在二倍体植物育种中,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育成的品种都是纯合子,不再发生性状分离,这个过程只需2年,因此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C正确。
D、用未受精配子直接培育成的是单倍体,还要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并经筛选才能得到所需的新品种,D错误。
故选C。
4.B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
【详解】A、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如果发生了隐性突变,则性状不会改变,但有新基因的产生,A错误;
B、利用生长素得到无子番茄的原理是生长素可以促进子房壁发育成果实,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B正确;
C、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植株,需要经过秋水仙素加倍处理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植株,C错误;
D、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B。
5.B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详解】A、杂交育种是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A错误;
B、利用物理和化学等因素处理生物,诱导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可以提高突变率,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B正确;
C、花粉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纯合子,该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C错误;
D、多倍体育种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错误。
故选B。
6.C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
【详解】A、新型苜蓿培育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胰蛋白酶,需要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需要纤维素酶除去细胞壁,A错误;
B、诱导植物细胞原生质融合的方法有物理诱导和化学诱导两种,没有生物诱导,B错误;
C、抗膨胀病型苜蓿新品种是紫花苜蓿和百脉根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新物种,其与紫花苜蓿、百脉根均不属于同一物种,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
D、人鼠细胞融合过程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C。
【点睛】
7.B
【分析】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hybridma)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致敏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B细胞杂交瘤。
【详解】A、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被抗原刺激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过程涉及动物细胞融合技术,A不符合题意;
B、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无限的或者永生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能够产生至少一种类型的、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干细胞技术本题没有涉及,B符合题意;
C、杂交瘤细胞融合后的培养过程涉及动物细胞培养技术,C不符合题意;
D、形成的单克隆抗体会与抗原结合,在筛选杂交瘤细胞的时候会用到该原理,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分析】
【详解】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A错误;
B、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所用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错误;
C、秋水仙素和低温都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C错误;
D、培育高产青霉素菌株属于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发生在分裂间期,D正确;
故选D。
9.D
【解析】农杆菌特点: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详解】A 、农杆菌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原因是多数单子叶植物细胞不能合成酚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在伤口施加相关酚类物质而使单子叶植物也成为农杆菌易感植物,A正确;
B、农杆菌感染宿主细胞是把它的T−DNA上,通过转化作用,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的DNA上,其原理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类似,都是基因重组,B正确;
C、使用农杆菌转化法时,T-DNA可将插入Ti质粒的T-DNA中的目的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中,并能整合到染色体DNA上,C正确;
D、Ti质粒中的Vir基因区段在宿主细胞内的表达产物能诱导Ti质粒产生一条新的T-DNA单链分子,而合成新的T-DNA单链不需要限制酶,需要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因为限制酶的作用是识别DNA中的碱基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DNA分子,D错误。
故选D。
【点睛】
10.B
【解析】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原理:DNA复制;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过程: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
【详解】A、PCR是一项利用DNA复制原理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A正确;
B、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设计引物序列的主要依据是目的基因两端的部分核苷酸序列,而不必知道据目的基因全部的核苷酸序列,B错误;
C、PCR过程中需要两种引物分子,不同引物能靠碱基互补配对而形成(部分)双链的话会造成引物不能同模板DNA结合,也就不能发生进一步的链式反应,这一点需要避免,C正确;
D、PCR扩增时,退火温度的设定是成败的关键:退火温度过高会破坏引物与模板之间的碱基配对,导致引物与模板不能相连,D正确。
故选B。
11.A
【分析】1、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
2、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一般不同。(1)如果产品是菌体,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2)如果产品是代谢产物,可用萃取、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提取。
3、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
【详解】A、在进行富集培养前不对黑土壤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避免杀死菌种,A错误;
B、为了选育出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富集培养后的菌液涂布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B正确;
C、温度、pH、产物会影响酵母菌的生命活动,因此乙醇发酵过程中需对温度、pH、产物等指标进行监测,C正确;
D、乙醇可用糖类发酵的方法获取,所以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乙醇的使用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D正确。
故选A。
12.A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
2、过程:(1)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2)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的生成。(3)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4)杂种植株的特征: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征,原因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
3、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详解】A、常用物理法或化学法处理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灭活的病毒只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A错误;
B、茄子对青枯病具有一定抗病性,说明其细胞内含有抗该病基因,而且在获得的90个杂种植株中,有6个具有明显的青枯病抗性,说明杂种细胞中来自茄子的染色体随机丢失,而导致并非所有杂种植株均抗病,B正确;
C、利用PCR技术可以对茄子的青枯病抗性基因大量扩增,从而可以检测杂种植株中是否具有来自茄子的青枯病抗性基因,C正确;
D、茄子和马铃薯属于不同的物种,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宜采用杂交育种培育抗病马铃薯,D正确。
故选A。
13.B
【分析】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光反应,物质上发生水的光解,生成氧气,并合成ATP、NADPH, 能量方面则是将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
【详解】A、据图所知,NADP+和电子、H+生成了NADPH,A正确;
B、类囊体膜内外的H+浓度差与水的光解有关,B错误;
C、据图可知,在35℃处理下,转基因PsbS烟草植株(T)的净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烟草植株(WT),C正确;
D、由于在35℃处理下,转基因PsbS烟草植株(T)的净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烟草植株(WT),因此花PsbS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烟草植株的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B。
14.A
【分析】双层平板法,先在培养皿中倒入底层固体培养基,凝固后再倒入含有宿主细菌和一定稀释度噬菌体的半固体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计算噬菌斑的数量。
双层平板法的优点:①加了底层培养基后,可使原来底面不平的玻璃皿的缺陷得到了弥补;②所形成全部噬菌体斑都接近处于同一平面上,因此不仅每一-噬菌斑的大小接近、边缘清晰,而且不致发生上下噬菌斑的重叠现象;③因上层培养基中琼脂较稀,故形成的噬菌斑较大,更有利于计数。
【详解】A、双层平板法因上层培养基中琼脂较稀,故形成的噬菌斑较大,更有利于计数,A正确;
B、据题意可知,将琼脂含量是1%的培养基融化并冷却至45℃~48℃,然后加入宿主细菌和待测噬菌体稀释悬液的混合液,充分混匀后立即倒入底层平板上形成双层平板,是培养基和混合液一起倒平板,不是混合液涂布在培养基表面,B错误;
C、选择培养基就是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限制条件,所以会把那些不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的细菌淘汰掉,剩下的就是符合条件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不是选择培养基,C错误;
D、双层平板法所形成全部噬菌体斑都接近处于同一平面上,因此不仅每一噬菌斑的大小接近、边缘清晰,而且不致发生上下噬菌斑的重叠现象,D错误。
故选A。
15.C
【分析】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指的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来自双亲,即细胞核基因都来自提供细胞核的生物,而细胞质基因都来自提供细胞质的生物。
【详解】A、对乙猴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使其超数排卵,对丙猴注射孕激素,可保证其同步发情,A正确;
B、卵母细胞体积较大,对乙猴卵母细胞去核操作通常采用显微操作去核法,B正确;
C、“中中”和“华华”的性别只与甲猴有关,其核遗传物质只与甲猴有关,细胞质遗传物质主要与乙猴有关,C错误;
D、猴和人类都是灵长类动物,猴的许多生理特点与人类相似,因此,克隆猴的成功培育为人类重大疾病的研究、干预和治疗可能有积极意义,D正确。
故选C。
16.D
【分析】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和生物法(灭活的病毒)。
【详解】从题干信息可知,该研究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研究目的是“唤醒视网膜组织的再生潜能”,即使一个高度分化的细胞能继续增殖,体外精子与卵细胞融合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个体,与本研究目的不同;无核卵细胞与体细胞核融合没有涉及细胞膜的流动性,与本研究原理不同;包膜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是病毒侵染细胞,有利于病毒的增殖,与本研究目的不同;骨髓瘤细胞与淋巴细胞融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既保留了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又能继续增殖,与该研究的原理及目的都相同,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7.B
【分析】由图可知,将sfp基因插入Ti质粒时若使用的限制酶是PmeI和BamHI,则会将终止子一同切除,故只能用BamHI;将idgS基因插入Ti质粒时可用SpeI和SacI以避免产生的黏性末端环化,增加构建成功的概率。
【详解】A、靛蓝能够稳定显色,不受pH的影响,故本题方案中无需转入能调控液泡pH的基因,A正确;
B、将sfp基因插入Ti质粒时若使用的限制酶是PmeI和BamHI,则会将终止子一同切除,故只能用BamHI,B错误;
C、sfp和idgS基因具有各自的启动子,表达是相互独立进行的,C正确;
D、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可采用农杆菌转化法,故农杆菌可将Ti质粒上的T-DNA整合到白玫瑰染色体DNA上,D正确。
故选B。
18.D
【解析】1、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2、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3、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①原理: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数量;②方法:用计数板计数; ③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①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②操作:a、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b、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③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详解】A、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中要有尿素、琼脂糖、葡萄糖,尿素给分解尿素的细菌提供氮源,不能加硝酸盐,否则无法起到选择出尿素分解菌的作用,A错误;
B、用活菌计数法统计结果时,有的活菌在培养过程中会死亡,而有的菌落是由多个活菌共同形成的,故活菌的实际数目往往比统计的菌落数高,B错误;
C、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pH增加,加入酚红指示剂后变红,C错误;
D、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D正确。
故选D。
19.D
【分析】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测试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抑菌圈越大,说明该菌对此药敏感性越大,反之越小,若无抑菌圈,则说明该菌对此药具有耐药性。透明圈直径大小与药物浓度、细菌浓度有直接关系。
【详解】A、对培养液进行灭菌后需冷却再倒平板,倒平板时应在酒精灯前进行,可以尽可能减少培养基污染,A正确;
B、接种后的培养基需要倒置放置,这样可以防止培养基中水分过快蒸发,同时防止冷凝形成的水珠倒流冲散菌落,B正确;
C、图3所示为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纸片上的抗生素浓度越大,所形成的抑菌圈就越大,故Ⅳ号纸片上的抗生素浓度最高,C正确;
D、Ⅳ的抑菌圈中出现了少数几个菌落说明这几个菌落出现了抗药性,抗药性的获得是由于这些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抗生素只是将具有抗药性突变的细菌从中筛选出来,D错误。
故选D。
20.D
【详解】A、制备肝细胞悬浮液时先用剪刀剪碎肝组织,再用胰蛋白酶处理,A错误;
B、肝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培养液中通入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值,B错误;
C、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C错误;
D、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的方法,可推断乙细胞比甲细胞增殖周期长,D正确。
故选D。
【点睛】
21.B
【分析】PCR过程为:①变性,当温度上升到90℃以上时,氢键断裂,双链DNA解旋为单链;②复性,当温度降低到50℃左右是,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③延伸,温度上升到72℃左右,溶液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
【详解】A、预变性是使模板DNA充分变性,A错误;
B、后延伸过程后延伸是为了让引物延伸完全并让单链产物完全退火形成双链结构,可使目的基因的扩增更加充分,B正确;
C、延伸过程需引物参与,C错误;
D、转基因品种不只需要检测是否含有目的基因,还要检测是否表达,还有安全性问题,D错误;
故选B。
22.B
【分析】该反应器模光合作用,将CO2和H2转化为淀粉需要人工供酶和能量,同样需要CO2的固定,C3的还原。
【详解】A、该反应器需要高能氢以及ATP还原C3,故该反应器的能量输入需要人工提供高能氢和ATP,A正确;
B、人工合成淀粉同样需要CO2的固定,但不需要C5的再生,B错误;
C、由题意知,ASAP代谢路线有助于减少农药、化肥等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C正确;
D、该反应器需要酶,大量工程重组酶的制备是该项技术走向工业化最可能面临的难题,D正确。
故选B。
23.D
【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2、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3、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
【详解】A、由题意可知,原代培养细胞是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皮肤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得到的,都含有XF和XS,A正确;
B、动物细胞之间的蛋白质,被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分解,分散成单个细胞,B正确;
C、结合题干,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体细胞中的两个X染色体会有一个随机失活,故一个细胞中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电泳后只显示一个条带,原代培养的细胞电泳有2个条带,故同时检测了多个细胞,C正确;
D、单克隆培养的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得到的增殖的细胞,故单克隆培养的细胞1、2、4、5、8、9与3、6、7,所含基因相同,表达的基因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D。
24.D
【分析】PCR技术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缩写,是一项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在体外提供参与DNA复制的各种组分与反应条件,对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
【详解】A、分析图中可知,启动子在编码区的左侧,GFP基因整合Gata3基因的右侧,启动子启动转录后,可以在Gata3基因转录后,使GFP基因转录,Gata3基因的启动子也能控制GFP基因的表达,A正确;
B、据图可知,因启动子在左侧,转录从左向右,而翻译方向从mRNA的5'-3',Gata3蛋白在GFP蛋白的左侧,所以翻译时先合成Gata3蛋白,再合成GFP蛋白,B正确;
C、整合GFP基因后,核酸片段变长,2号个体只有大片段,所以是Gata3-GFP基因纯合子,4号个体只有小片段,是野生型,C正确;
D、若用引物1和引物3进行PCR,杂合子和Gata3-GFP基因纯合子都能扩增出相应的片段则不能区分杂合子和纯合子,D错误。
故选D。
25.D
【解析】通过与分子量标记比较可知单用EcRI处理后产生了4kb和6kb两条带;而利用EcRI和NtI双酶切时产生了6kb、3kb、1kb三条带,即4kb的片段进一步被NtI酶切为3kb和1kb的片段,因此DNA含有一个NtI酶切位点,因为用NtI处理只产生了一个10kb的条带,所以该分子必须是环状的,长度一定是10kb。据此答题。
【详解】AB、单用EcRI处理和利用EcRI和NtI双酶切时产生的结果不同,说明DNA含有NtI酶切位点,因为用NtI处理只产生了一个10kb的条带,所以该分子必须是环状的,且长度一定是10kb,A正确;B正确;
C、因为用NtI处理只产生了一个10kb的条带,说明该环状DNA上含有一个NtI切割位点,单用EcRI处理后产生了4kb和6kb两条带,说明该环状DNA上含有2个EcRI切割位点,C正确:
D、用EcRI处理后产生的4kb的片段,进一步被NtI酶切为3kb和1kb的片段,可以得知NtI切点与EcRI切点的最短距离为1kb,最大距离为3kb,D错误。
故选D。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五 生物技术与工程(综合题特训)(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五生物技术与工程综合题特训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五生物技术与工程综合题特训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四 生物与环境(选择题特训)(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四生物与环境选择题特训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四生物与环境选择题特训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三 稳态与调节(选择题特训)(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三稳态与调节选择题特训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三稳态与调节选择题特训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