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自治州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见面考试题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302463/0-17301668672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自治州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见面考试题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302463/0-173016686729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自治州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见面考试题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302463/0-173016686734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自治州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见面考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自治州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见面考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曹雪芹的原著《红楼梦》中,所写之“情”是人与人相处的高尚关系——等于是一种关怀、同情、怜悯、仁慈、体贴。
这种情,绝不限于男之对女(或女之对男),可以扩及于人之对物,或对一切不幸的事与境。这是最广博、最崇高的“情”。
曹雪芹把男女之间的“爱情”命名为“儿女私情”(第五回曲文《乐中悲》)。这就表明:他讲的“大旨谈情”虽然也包括着若干“儿女”之“私情”,真正目标却是一个博大崇高的“公情”。
汉词语中并无“公情”一说,这是为了解说而姑且“杜撰”而为之。“公情”何在?即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为普天下女儿之不幸境遇命运而痛悼。
曹雪芹选取了女儿作理想的用情之对象,展开了他如何对待女儿的心境与行止。一切是“体贴”。换言之,古人已说过的“换我心,为你心,方知相忆深”,即设身处地,以己度人,方能体会到别人的真正的悲欢哀乐,苦楚辛酸,然后方能真正地给以同情与慰助!
“体贴”不见于孔子经典中,但他教导门人弟子说是“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接近“体贴”。
然而,孔子是消极的“勿施”;曹雪芹则是积极的“施予”。孔是推己及人,先己后人;曹则是先人后己,甚至是“为人忘己”或“有人无己”。
《红楼梦》因何而生?为谁而作?历来说法虽多,切合实际的是“自传说”。但所谓“自传”,并不同于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自己的“传记”。“自传”当然只是个简明方便的“示意”罢了——作者是通过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来探索“人”“人性”“人生”“人世间”“生命价值”等几个重大的哲思与期望。这一点,其实不复杂,也很明显,然而却引发了很多人的不解,以为乃是“写别人”的讽刺书,乃至“揭秘”的骂世书。
请您暂“放下”那一切纷纭的揣测,且听笔者的讲说,循着这条理路往前走走,试看如何。
书中第二十五回有一首咏叹“通灵宝玉”(即主人公贾宝玉)的绝句,实为理解全书、打开“红楼迷宫”的一把金钥匙,其诗云: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自从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这好了,诉与我们读者的,“大旨”已明确无误了:此石经娲皇之炼,本是“补天”之材,不想单单遭弃,自惭自悼,不知已历几千几万岁月了。这日忽来僧道二仙,坐于此处“高谈阔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次后遂谈及人世的“富贵荣华”的乐事。只因这一来,便“打动”了石头的“凡心”,务欲下世投胎,去“受享”那人间世的快乐。
生之处境、之命运,乐甚少,甚而苦实多——女儿尤其如是!
其次,石头之来,寻一“富贵温柔之乡”,原为“受享”,但一经亲历,又知物质享乐一点儿也不能满足他的灵性之所求,故曰“富贵不知乐业”。贾宝玉“别号”叫做“富贵闲人”,何义?浅解以为此乃“奇福”:又富贵又闲暇!
完全错了!雪芹妙笔是说:于富贵利禄场中,我是无缘的“空闲”人,两无交涉!
他又号“无事忙”,此又何义?
原来,“富贵闲人”既是与财富和荣誉无关之意,此之乃谓“无所事事”,又即:我之所忙,不是奔竞利禄名位,而是为了“无事之事”而忙——为了众女儿而忙,为她们的悲欢离合而忧伤焦虑……
一句话,他要过的是诗人逸士的高层精神生活,而这与世俗的价值观念是抵触的。是以世人诽谤讥嘲为“疯傻痴呆”。这种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
于是石头悟了:娲皇炼石补天,原为济世利人,身为石头,原非为“己”而来,还应依循娲皇遗意,以“利物济人”为事业。
悟到这里,这才发生了一个巨大的“情”字!
情,是为人的,无私的,忘我的。情和欲正是针锋相对的实质(理念与行为),而“外相”有时相混,世俗常人,往往不辨而妄思。
从此,石头矢志以“情”为己任,乃至可称之为“情教”的教主,博施的“情圣”!
可以毫不张皇其词地说:一部《红楼梦》,是演情而辨欲之书。
(摘编自周汝昌《与中华文化之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曹雪芹把“情”解释为“儿女私情”,但我们可以将他所谈之“情”扩充为对一切事物的关怀、同情、怜悯、仁慈、体贴。
B.关于《红楼梦》的写作目的,有自传说、讽刺说、骂世说等不同的解释,这些说法都源于持论者对《红楼梦》的错误理解。
C.作者将第二十五回咏叹“通灵宝玉”的绝句比作“打开‘红楼迷宫’的金钥匙”,是指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真正的主旨。
D.周汝昌赋予了“无事”两层含义:“无所事事”和“无事之事”。前者指向世俗的利禄名位,后者指向众女儿的悲欢离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极具博大崇高之“公情”,实际是曹雪芹自己对待女儿的心境与行止的写照。
B.《红楼梦》并不为表现宝黛爱情悲剧,因为儿女私情不过是为己的“欲”,和“情”是针锋相对的实质。
C.作者将曹雪芹的“体贴”与孔子的“勿施”进行比较,意在说明《红楼梦》中的“情”符合儒家道德。
D.僧道二仙携石入世的目的,是要让他目睹世人的痛苦,从而领悟并振作,担当起“利物济人”的事业。
3.下列各项《红楼梦》引文中,不能佐证材料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士隐叹息道:“老先生莫怪拙言,贵族之女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大凡古今女子,那‘淫’字固不可犯,只这‘情’字也是沾染不得的……”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B.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C.只因那宝玉闻得傅试有个妹子,名唤傅秋芳,也是个琼闺秀玉,常听人说才貌俱全,虽自未亲睹,然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
D.(宝玉)乃看着芙蓉嗟叹了一会。忽又想起死后并未到灵前一祭,如今何不在芙蓉前一祭,岂不尽了礼,比俗人去灵前祭吊又更觉别致。
4.《红楼梦》的“自传说”最先是由胡适提出的:“《红楼梦》明明是一部‘将真事隐去’的自叙的书……曹雪芹即是《红楼梦》开端时那个深自忏悔的‘我’!”结合材料看,周汝昌对“自传”的理解和胡适有何异同?(4分)
作者是如何循着“理路”逐层深入,推导出《红楼梦》中“情,是为人的,无私的,忘我的”这一结论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识字的蠢人(节选)
【俄】契诃夫
帕莫耶夫是一个退役的骑兵少尉,他正戴着眼镜、皱着眉头在读一份公文:“①……某地……某区……民事调解法官……等等,等等……请您以被告的身份出席法庭,去参加因暴力侮辱农民格利高利·伏拉索夫一案……民事调解法官彼·舍斯基克雷洛夫。”
“这是谁发来的信?”帕莫耶夫抬起头问送信的人。
“是调解法官彼得·谢尔盖伊奇发来的……也就是舍斯基克雷洛夫老爷……”
“哦……原来是彼得·谢尔盖伊奇发的。他邀请我去做什么呢?”
“大概是受审吧……那公文上不是写着吗,老爷……”
帕莫耶夫又读了一遍传票,诧异地看着送信人,然后又耸了耸肩膀说:“②去他妈的!……让我以被告的身份出庭……这个彼得·谢尔盖伊奇可真是会戏弄人!哼,好吧,你就回去告诉他说,我会去的!不过你要让他好好给我准备一顿早饭……”
…………
“帕莫耶夫先生!”调解法官垂下了眼睛,然后开口说道,“③您被指控……这个……说是……您以暴力侮辱了您的仆人……也就是说侮辱了格利高利·伏拉索夫。您承认您所犯的罪吗?”
“瞧你说的!你从什么时候起变得如此严肃了?嘿嘿!……”
“难道您不认为自己有罪?”法官打断了他的话,他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伏拉索夫,还是由您来讲讲事情的经过吧。”
“事情是这样的,④老爷!您是知道我是在他们家当差的,可是实际上就跟奴才差不多……那天一早,他老人家让我给他穿衣服,我通常都是随叫随到的……我给他穿上了衬衫,又穿上了裤子,最后穿上了皮靴……一切都做得妥妥当当的……当我接下来给他穿坎肩时……他老人家开口说道:‘格利什卡,你去拿一把梳子,就在我上衣旁边的口袋里。’好吧,他说拿,我就去拿……我在他上衣旁边的口袋里摸了摸,真是见鬼,并没有梳子!我摸呀摸,接着告诉他说:‘这儿没有梳子呀!’他老人家则皱着眉头走到上衣的跟前,一伸手就掏出了梳子,可是他并不是从他吩咐的口袋里掏出来的,而是从胸口前边的小口袋里掏出来的。‘你看这是什么?难道这不是梳子吗?’说着就用梳子扎我的鼻子,结果梳子齿儿就在我的鼻子上划来划去,以致我的鼻子整天流血不止。老爷您看,直到现在我的鼻子还肿着呢……我是有证人的,当时大家都看见了。”
“您还有什么话要为自己辩解吗?”调解法官抬起头来,用眼睛盯着帕莫耶夫说。
帕莫耶夫用疑问的目光先看了看法官,又看了看格利高利,然后又看了看法官,他的脸涨得通红,嘟嘟囔囔地说:“我应该怎么理解这件事情呢?你是在开玩笑吗?”
“我没有一点儿跟您开玩笑的意思,”格利高利说,“您应该凭良心说话的,不能动不动就随便打人。”
“你给我住嘴!”帕莫耶夫用手杖敲打着地板说,“你个笨蛋!真是一个蠢货!”
调解法官急忙从桌子后跳了起来,跑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去了。他一边跑一边大声喊:“审讯暂停五分钟!”帕莫耶夫抬腿就去追他。
“你给我听着,”调解法官一拍双手,开口说道,“你想让我今天当众出丑,是不是?还是你十分乐意听那些厨子和听差的糟践你的供词?你真是一个蠢驴!你为什么要来啊?你以为缺了你我就不能判决了吗?”
帕莫耶夫的双手一摊,“是你自己安排了这场滑稽戏,还反过来冲我生气!你早干什么了,你把这个格利什卡关起来不就得啦!”
“把格利什卡关起来?我呸!过去你是一个傻瓜,现在依然是一个笨蛋!你告诉我,我怎么可能把格利什卡关起来呢?”
“把他关起来就万事大吉!反正该关的又不是我!”
“怎么,你还以为现在的时代还停留在从前吗?格利什卡被打了,还要把格利什卡关起来!这真是奇怪的逻辑!你究竟对当代的诉讼程序有没有一点儿概念?”
…………
舍斯基克雷洛夫走进了审讯室,着手进行审问。帕莫耶夫则坐在舍斯基克雷洛夫的办公室里的一张小桌旁边。他听见了调解法官对格利高利的劝告,可是,格利高利却长时间地固执己见。不过,最后他还是同意了和自己和解,让帕莫耶夫出十个卢布作为他所遭受的屈辱的补偿。
舍斯基克雷洛夫宣读完判决词,然后走进了办公室,他庆幸地对帕莫耶夫说:“真是谢天谢地,案子总算了结啦。只要你交给格利什卡十个卢布,你就可以平安无事了。”
“让我给格利什卡……十个卢布?”帕莫耶夫吃惊地张着嘴说,“你是不是疯了啊?”
“好,算啦,算啦,还是由我替你出这笔钱好啦,”舍斯基克雷洛夫皱着眉头把手一挥,然后说,“就算为你出一百卢布,我也心甘情愿,只要没有惹出什么麻烦就好了。”
十分钟后,他们坐在调解法官的住所里吃着红烧鲫鱼。三杯酒下肚后,帕莫耶夫开口说道:“嗯,好!你判给了格利什卡十个卢布,那么你准备要把他关多少天呢?”
“我并没有关押他。我怎么能关押他呢?”
“什么‘怎么能’?”帕莫耶夫瞪大了眼睛说,“就为他不该胡乱地告状!他有什么理由去告我啊?”调解法官耐心地劝说着帕莫耶夫,但说来说去,帕莫耶夫就是不明白,他仍然固执己见地认为是格利什卡的错。
6.下列对①-④处文句中省略号使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处的省略号表示帕莫耶夫读公文时不耐烦,也不仔细,浮光掠影,跳过了太多文字。
B.②处的省略号表示帕莫耶夫对公文内容深感诧异,对受审之事无法接受,因而有些语塞。
C.③处的省略号表示法官因为审问对象是熟人而感到尴尬慌乱,说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
D.④处的省略号表示格利高利既想讨公道,又对对方心存畏惧,因此话语之间有些犹疑。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格里高利在帕莫耶夫家当差像奴才,这样的生活处境固然让人觉得可怜,然而他精神上的奴性亦让人觉得可悲,“老爷”“他老人家”的称谓即奴性的明证。
B.小说通过描写帕莫耶夫在发现自己真的在受审之后“脸涨得通红”的肖像、“用手杖敲打着地板”的动作和“笨蛋”“蠢货”等用语,表现了他内心的愤怒。
C.调解法官“从桌子后跳了起来,跑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去了”,目的是引开帕莫耶夫,这一行为颇为夸张,却真实地表现出他担心法庭失控、害怕惹出麻烦的心理。
D.调解法官并不纯然是公理、正义的化身,但他毕竟有基本的是非判断,有对“当代的诉讼程序”的遵守,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与帕莫耶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8.“识字的蠢人”指的是小说主人公帕莫耶夫,从全文看,他的“蠢”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9.小说大量使用对话描写,除刻画人物外,还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谒;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季札,号曰延陵季子,最贤,三兄皆知之。于是王寿梦薨,谒以位让季子,季子终不肯当。谒乃为约曰:“季子贤使国及季子则吴可以兴乃兄弟相继。”饮食必祝曰:“使吾早死,令国及季子。”谒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次及季子。季子时使行,不在。庶兄僚曰:“我亦兄也。”乃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还,复事如故。谒子光曰:“以吾父之意,则国当归季子;以继嗣之法,则我嫡也,当代之君。僚何为也!”于是乃使专诸刺僚,杀之,以位让季子。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则吾与尔为共篡也。”卒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君子以其不杀为仁,以其不取国为义。夫不以国私身,捐千乘而不恨,弃尊位而无忿,可以庶几①矣。
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博士七十人未对。鲍白令之对曰:“天下官②,则让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秦始皇帝仰天而叹曰:“吾德出于五帝,吾将官天下,谁可使代我后者?”鲍白令之对曰:“陛下行桀纣之道,欲为五帝之禅,非陛下所能行也。”秦始皇帝大怒曰:“令之前!若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趣说之,不解则死。”令之对曰:“臣请说之。陛下筑台干云,宫殿五里,建千石之钟,立万石之簇。妇女连百,倡优累千。兴作骊山宫室,至雍相继不绝。所以自奉者,殚天下,竭民力。偏较自私,不能以及人。陛下所谓自营仅存之主也,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始皇闇然无以应之,面有惭色。遂罢谋,无禅意也。(节选自《说苑·至公》)
注:①庶几:差不多,在文中指接近“至公”的境界。②官:公有,与“私”相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答案。(3分)
季子A贤B使C国D及E季子F则G吴H可I以J兴K乃L兄M弟N相O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意为“承担”,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人君当神器之重”的“当”的意思相同。
B.“之”在这里作代词,与《阿房宫赋》中“杳不知其所之也”的“之”的用法不同。
C.“以”在这里表示原因,这与《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的“以”的用法不同。
D.“是”与《答司马谏议书》中“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的“是”意思相同,用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谒不得已继承王位,他每次饮食都会虔诚祷告,祈求自己早日死去以传位贤能的季札。
B.季子一直不愿接受王位,夷昧死时,他借出使逃避继位;光让位给他时,他逃到延陵。
C.鲍白令之认为,是实行禅让制还是世袭制,取决于君王是以天下为公还是以天下为家。
D.鲍白令之以事实为依据批评秦始皇施行“桀纣之道”,令秦始皇哑口无言,面露惭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还,复事如故。(4分)
(2)若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趣说之,不解则死。(4分)
14.请结合文木,简要概括治国者怎样做才能达到“至公”的境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孤雁
许浑
昔年双颉颃,池上霭春晖。
霄汉力犹怯,稻粱心已违。
芦洲寒独宿,榆塞夜孤飞。
不及营巢燕,西风相伴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日的池塘上阳光弥漫,大雁也曾与同伴上下翻飞,首联描写的场景形象生动。
B.孤雁因力不从心不想再在霄汉飞翔,想要满足温饱的愿望在现实中也无法实现。
C.“芦洲”“榆塞”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冷的氛围,对孤雁的形象起到了衬托作用。
D.全诗围绕“孤”字,以今昔之间、现实与愿望之间等多重对比刻画物象的特征。
16.诗中孤雁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达到富民的目的。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对比的手法突出阿房宫中音乐声之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舟”是古诗词中常出现的意象,常被用来表情达意或营造凄清的氛围,如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句子“____________”和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句子“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陶渊明之后,痴迷于田园耕读的中国知识分子。其中尤以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人为代表。隐士陶弘景有一首诗《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田园耕读早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种挥之不去的理想情结。
如今,随着历史的疾速发展,我们早已告别那个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充满着诗情和画意的传统的“乡土中国”,取而代之的是一个___________、精神焦虑的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以及信息时代。如今我们行走于钢筋、水泥构成的“都市丛林”,却愈加那个云淡风轻式的田园牧歌生活。田园耕读是对“乡土中国”的一种历史追忆,是对农耕时代田园牧歌生活的一种精神向往,是对抱朴守真心灵生活的一种自然回归:( )。
寄至味于淡泊,发隐忧于日常,如今,我们谈论田园耕读生活,并不是要大家回归到“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而是让大家能在喧嚣、浮躁的日常生活之外,有所淡然,有所超越,能够亲近我们之前的风景,沐浴阳光雨露,赏味山水林泉,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进而达到身心两安。
18.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比比皆是 行色匆匆 念念不忘 熟视无睹
B.俯拾皆是 栉风沐雨 耿耿于怀 充耳不闻
C.比比皆是 栉风沐雨 念念不忘 充耳不闻
D.俯拾皆是 行色匆匆 耿耿于怀 熟视无睹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的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本书用漫画将动物的“生活成长”知识进行了解读。
B.河南巩义又新增一处引以为傲的文化地标——“河洛古国”。
C.干部要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D.“黄河平,天下宁”,黄河治理历来是安民兴邦的大事。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一种古典、智慧、闲适的田园耕读生活方式。
B.这种古典、智慧、闲适的田园讲读生活方式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的。
C.田园耕读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的一种古典、智慧、闲适的生活方式。
D.由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的田园耕读的生活方式是古典、智慧、闲适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我们现在通常说的“冰箱”一般是指“电冰箱”。但其实早在电冰箱产生之前,我国就已有了“冰箱”。《现代汉语词典》1960年试印本就收录了“冰箱”一词,只有一个义项,指“冷藏食物或药品用的器具,里面放大块的冰,保持低温,防止腐坏”。由此可见,以前的“冰箱”就是一个放置冰块的特制的箱子,①,以冷藏、保鲜食品或药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的冷藏设备可以利用电能来制冷。我们为新事物命名时,在原有名词“冰箱”前加上一个“电”字作为修饰语,称为“电冰箱”。
“电冰箱”像个柜子,是前面开门的,②?其实,现在有“电冰柜”这个词,而且和“电冰箱”指的都是冷藏设备。③。电冰柜的制冷温度在0℃以下,只用于冷冻;电冰箱的制冷温度分0℃以上和0℃以下,可用于冷藏和冷冻。当然,它们的外形也有所不同,电冰柜是长方体,躺着放,门在上面,形状像箱子;电冰箱也是长方体,立着放,门在前面,形状像柜子。为什么名称与形状正好相反?这是因为“电冰箱”比“电冰柜”出现得早,人们已经把柜形的冷藏设备定名为“电冰箱”,所以,当箱形的冷藏设备出现时,只好定名为“电冰柜”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22.随着冰柜逐渐受到不少家庭用户的青睐,某冰柜厂商准备加大市场宣传的力度,请你为他们的产品展台拟写一则广告宣传语。要求:使用对偶句式和拟人修辞手法,体现冰柜不同于冰箱的特质,不超过2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常常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
——巴尔扎克
材料二: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约翰生
上述材料能够给追求卓越的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的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D。A项,曹雪芹将“爱情”命名为“儿女私情”,而不是把“情”解释为“儿女私情”;且作者认为曹雪芹所谈的“情”就是那样一种“公情”,并不是“我们可以……扩充为……”。B项,作者认为“自传只是不限于宝黛爱情说”是“切合实际”的,只是对其进行了修订。C项,“揭示主旨”不正确,只是说从这首诗入手可以真正把握《红楼梦》的主旨。
2.B。材料所说的“欲”指“受享”富贵荣华、奔竞利禄名位。《红楼梦》表现的“情”当然包括宝黛爱情。
3.A。这是续作者在卷尾“说教”,训示天下人断乎不可犯一个“情”字,与材料所认为的“情”“最广博、最崇高”截然相反。
4.①同:周汝昌认同胡适关于《红楼梦》是对曹雪芹身世、经历的真实叙述的观点。(1分)②异:胡适认为曹雪芹是为了抒写他的“忏悔”;(1分)周汝昌则认为所谓“自传”并非“传记”,(1分)曹雪芹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探索“人”“人性”“人生”“人世间”“生命价值”等重大的哲思与期望。(1分)
5.①作者从咏叹“通灵宝玉”的绝句切入,分析出同情人世间众生尤其是女儿苦难处境、命运的观点;(2分)②通过对“别号”“富贵闲人”的解说,得出鄙弃富贵利禄的观点;(2分)③通过对“无事忙”的分析,得出为众女儿的悲欢离合而忧伤焦虑的观点。(2分)
6.D。从下文看,格里高利并不“畏惧”和“犹疑”,而是不善表达,说话絮絮叨叨,断断续续。
7.B。“脸涨得通红”的肖像描写不是表现愤怒,表现的是他的尴尬和屈辱感。
8.①粗暴傲慢,缺乏怜悯与敬畏之心;②思想保守陈腐,跟不上时代的变化;③自以为是,听不进劝告,更缺乏自我反省。(每点2分,任答2点4分)
9.①通过人物间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或交待事件的来龙去脉,让叙事更为集中、紧凑。②采用大量的语言描写,让笔下人物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得以“展现”,使作家对现实的揭露与批判更客观、深刻;③通过大量的语言细节,更真实地“还原”生活场景,营造气氛,增强阅读的沉浸感。(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0.B F K(选对一处得1分,超过3处不得分)
11.D
12.B(“借出使逃避继位”于文无据。)
13.(1)僚就自立为吴王。季子出使回国,侍奉僚跟侍奉从前的吴王一样。
(2)你凭什么说我做的是桀纣那样的事?赶快说清楚,说不出道理就处死你。
14.①不恋权位;②爱惜民力;③推己及人。
参考译文:
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谒;次子叫余祭;三子叫夷昧;少子叫季札,被称为延陵季子,在兄弟中数他最贤能,三个兄长都知道这一点。于是吴王寿梦死后,长子谒要将王位让给季子,季子始终不肯接受。谒便作誓约说:“季子贤能,如果君位传给季子,那么吴国就能兴盛。我们就按照兄弟次序继承王位。”(他)每当吃饭时便祈祷说:“但愿我能早死,把君位传给季子。”谒死后,余祭继位;余祭死后,夷昧继位;夷昧死后,轮到季子继位。这时季子出使在外,不在国内。他的庶兄僚说:“我也是兄长。”就自立为吴王。季子出使回国,侍奉吴王僚跟侍奉从前的吴王一样。谒的儿子公子光说:“按照我父亲的意愿,君位应当归于季子;按照继承王位的礼法,我是嫡子,应当代替他继承君位。僚凭什么做吴王!”于是派专诸刺杀吴王僚,行刺成功后,将王位让给季子。季子说:“你杀死我的国君,我再接受你的国家,那么我就是和你一同篡位的人了。”(他)最终离开吴国去到延陵,终身不再进入吴国。君子认为他不行杀戮是仁慈,不要王位是道义。不将国家作为自身的私产,抛弃诸侯之位不觉得遗憾,放弃尊贵地位没有愤恨,可以说接近“至公”的境界了。
秦始皇吞并了天下之后,便召集群臣商议说:“古代五帝传位让贤,夏、商、周三代之君世袭,哪一种作法对?我将采用对的作法。”七十个博士官没有一人回答。鲍白令之回答说:“天下公有,那么禅让贤人就对;天下私有,那么世袭就对。所以五帝是以天下为公有,三王是以天下为私有。”秦始皇仰天长叹说:“我的德行超过五帝,我将以天下为公有,谁可以在我之后接替君位呢?”鲍白令之回答说:“陛下做的是桀纣那样的事,却想模仿五帝禅让王位,这不是陛下所能做到的。”秦始皇大怒说:“令之上前来!你凭什么说我做的是桀纣那样的事?赶快说清楚,说不出道理就处死你。”鲍白令之回答说:“请允许我说一说。陛下修筑楼台上接云霄,建造宫殿连亘五里,造重达千石的大钟,铸重达万石的钟鼓架。嫔妃数百,艺人上千。兴建骊山宫室,到(咸阳的)雍门接连不断。为了一己的享乐,耗尽天下的资财,竭尽全国的民力。自私自利,而不顾及他人。陛下是所谓的只为自己谋利的君主,怎能与五帝的德行相比,竟然想要以天下为公有呢?”秦始皇默不作声,无言以对,脸上有羞惭的神色。于是放弃了这个打算,再也没有禅让天下的意思了。
15.B。孤雁有直飞云霄的愿望,可是却力不从心,并非“不想再在霄汉飞翔”。
16.①对昔日美好生活的怀念。②怀才不遇的感慨。③孤独处境的悲愁。④对安稳生活的向往。(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17.(1)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
(2)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3)老病有孤舟 着我扁舟一叶
18.(3分)A(比比皆是:到处都是。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语境说的是中国知识分子数量多,应选用“比比皆是”。行色匆匆: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头,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前者强调神色匆忙,后者偏重奔波的辛苦。语境说的是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以及信息时代来得很快,应选用“行色匆匆”。念念不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耿耿于怀:事情在心里,难以排解。根据语境,应选用“念念不忘”。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前者偏重不看,后者偏重不听。语境说的是对“风景”不看,所以选用“熟视无睹”。故选A)
19.(3分)D(文中的引号表示引用。A项,“生活成长”中引号表示特殊含义;B项,“河洛古国”中引号表示特殊称谓;C项,“亲”“清”中引号表示着重、强调;D项,“黄河平,天下宁”中引号表示引用。故选D)
20.(3分)C(括号前的内容主要表述的是田园耕读对人们精神的影响,从前文内容和标点符号冒号分析,括号的内容应该是诠释总结“田园耕读”的,表述顺序应该是“田园耕读是……”由此判断,故选C)
21.①利用冰块融化吸热来降低温度(2分)②为什么不叫“电冰柜”(2分)③它们之间主要在于制冷温度不同(2分)
22.示例:①“大肚”能容,专一“锁”鲜;②“有容”乃大倍沉着,“冷酷”到底更新鲜。(凸显特质2分,拟人2分,句式1分)
23.[材料解读]材料一是说为了让我们行驶更远,需要舍弃人生中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懂得放下,也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材料二是说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持之以恒。材料一的“放弃”与材料二的“坚持”看似是一对矛盾体,实则并不冲突。坚持是一种精神,于常人难以坚持中生辉;放弃是一种智慧,于他人不敢中迸发。
[立意参考] ①正确的坚持才能成功;②能够放弃是人生的大智慧;③坚持该坚持的,放弃该放弃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高三语文语文试卷docx、高三语文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云南省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云南省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6万,到长征结束仅剩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