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云南省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高三语文 语文试卷.docx
    • 答案
      高三语文 语文答案.docx
    高三语文 语文试卷第1页
    高三语文 语文试卷第2页
    高三语文 语文答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云南省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高三语文语文试卷docx、高三语文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C。C.“认定图腾动物是祖先……是少数民族的共同标志”错误,原文为“图腾有动物,有植物,也有无生物,但最习见的还是动物”“如果图腾是一种动物,他们就认定那动物为他们的祖先,于是他们自己全团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都是那种动物了”,可见图腾不一定是动物。故选C。
    2. B。B.“现代世界的图腾团族舞会便继承了这个传统”错误,原文相关内容为“这种风俗与现代世界各处的图腾团族举行舞会,装扮并摹仿其图腾的特性与动作,是同样性质的”,说“继承了这个传统”于文无据。故选B。
    3. D。“避害说”指装扮得像图腾,提醒祖宗认同,既是避免祖宗本人误加伤害,也是给祖宗便于保护,以免被旁人伤害。A.是得到祖宗的帮助,不涉及避害。B.“以五彩丝系臂”没有装扮成图腾,不凭之避害,不属于避害说。C.是祈福,不属于避害说。D.装扮得像图腾,是避免被祖宗本人误加伤害。属于避害说。故选D。
    4. ①无法分清,是因为龙图腾的主干和基本形态是蛇,其次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蛇。②不必分清,是因为龙蛇不可分,更能确定龙是古代图腾社会的遗迹。(一点2分)
    5. ①禹本是虫名,古代的“禹步”舞本是效仿蛇跳,而蛇正是爬虫一类。
    ②虫往往是先民的部族图腾,有保佑民众,驱邪避害之用。
    ③禹为部族首领,护佑民众,治水有功,以虫名之(或以虫释其名),是对他的神化和尊崇。(第三点给3分,一、二点任答一点给3分)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B项,“所以他拒绝了学校的延聘,选择离乡带孙子”说法错误。由文本一中的“还有点儿名气,领导想延聘我们再干几年,可带孙子也是大事啊!这‘一阵’,就是十五年”可知,刘岳江拒绝延聘的原因是对后代的关爱,而不是外出游览。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项,“黛玉拜会邢夫人和王夫人的情节是闲笔”说法错误。由文本二第1段中的“闲话是指不直接去描写和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字,但却能从不同角度去增加故事和情节的魅力……体现的是一种散文化的从容而儒雅的格局”可知,这一情节是为了突出小说《红楼梦》中的等级礼法观念,推动情节发展,不是闲话。B项,“作用也完全相同”说法错误。“那雪正下得紧”出现在故事的高潮部分,为人物活动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暗示矛盾正在酝酿、情节渐趋高潮;而本文开篇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宁静祥和的氛围,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所以两者的作用不同。D项,“其主要作用是减缓故事的进度,使情节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说法错误。《边城》中多次写到端午节捉鸭子的情节,每一个端午节都与翠翠的爱情有关,所以其主要作用是推动情节发展。
    8.答案:①闲话环境,可以突出人物形象。②闲话暗示故事行进,渲染情节的铺排。③闲话既可以调整小说叙述的速度,又可以改变小说的文体性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文本二第2段中的“‘那雪正下得紧’,写山神庙也是极简单的,却对表现人物形象有独到的作用”,说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一种闲笔,具有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文本二第3段中的“小说的闲话,有一个大体的规范,虽不直接写故事,但对故事行进有一种暗示的作用,对情节的铺排有一种渲染的效果”,以及第4段中的“另一方面营造了故事和情节的暗示意味,使其在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色上,凸显更多的瑰丽风韵”,说明了闲笔在小说情节方面的作用。文本二第5段中的“因为它不是直接描述故事和情节,也就减少了故事和情节成为小说主体的常例……使虚构的成分变得微不足道,因而更让人信服其真实性”,说明了闲笔对小说的叙述速度和文体性质的影响。(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9.答案:①人物的言行突出人物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品格。②利用“闲话”的艺术,显现出“散文体小说”的艺术特色。③讲究行文的从容、遣词造句的隽雅,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写作文学评论的能力。题目要求给小说《家国图》写小评论,评论的主题是“深切的人文情怀和高雅的文化品格”,换言之,即《家国图》是怎样表现出“深切的人文情怀和高雅的文化品格”的。在作答时,需仔细品读文本,然后围绕“人文情怀”和“文化品格”多角度提炼出答题要点。具体来分析,小说塑造了一对教师夫妻,他们有精湛的职业技术,有浓浓的家国情怀,也有高雅的志趣和追求,他们身上展现出“深切的人文情怀和高雅的文化品格”;作者在讲述故事时,用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充分利用闲话使简单的故事异彩纷呈,故事的讲述体现出作者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品格;整篇文章从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从容隽雅,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10. CDF。句意:君侯已让太子出外并封给他中山国,您刚才还直接称呼他的名字,这不符合礼制。文侯感到吃惊并因此变得严肃起来。“之国”作“封”的宾语,“封”带双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太子”作“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宾语“之国”后断句,即C处断句;“君”作主语,“名”作谓语,“之”作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宾语后断句,所以D处断句;“也”句末语气词,所以F处断句。故选CDF。
    11. C。A.正确。类。句意:拿人相比一定要是与他一类的人/……廉颇、赵奢这一类人统率军队。B.正确。匹敌,相提并论/嫁给。句意:诸侯不可有所匹敌/你有幸嫁给了我。
    C.错误。打开/出。句意:打开箱子/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D.正确。通“促”,赶快/通“取”。句意:赶快趁早驾车,君侯要召见我了/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故选C。
    12. D。D.“赵仓唐出使达成了使三人获利的目标:……小儿子挚分封中山国”错误,小儿子挚分封中山国并没有获利。故选D。
    13. (1)文侯又回头指着左右的人问他:“你的君主的个头,和他们相比谁更高?”
    (2)就置办酒宴并宣称说:“疏远贤臣而亲近所爱的人,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
    (1)“顾”,回头;“左右”,左右的人;“孰与”,和……相比谁更……。(一处1分,句意1分)
    (2)“远”,疏远;“非社稷之长策也”,判断句,“非……也”表判断;“长”,长治久安。(一处1分,句意1分)
    14. ①想告诉魏文侯太子击思念他;
    ②想了解太子击是否怨恨他;
    ③解释上衣下裳都是颠倒的就是要召见他的意思。(每点1分)
    [参考译文]
    魏文侯封太子击到中山国,过了三年,没有派使臣前来,舍人赵仓唐进见太子说:“作为儿子,三年听不到父亲的信息,不能算是孝顺。作为父亲,三年不过问儿子,不能说是慈爱。您为何不派人出使大都呢?”太子说:“我有这个愿望很久了,还没有找到可以出使的人。”仓唐说:“我愿意奉命出使。不知魏文侯有什么嗜好?”太子说:“父亲嗜好野鸭和北方的猎犬。”于是就派赵仓唐拴上北方的猎犬,捧着野鸭,去进献给魏文侯。
    赵仓唐到了魏都,上书求见说:“庶子击的使者,不配像大夫一样朝见,请求在君侯退朝休息时,让我捧上野鸭,敬献给君侯的厨房,牵来北方的猎犬,敬献给您的内侍。”魏文侯高兴地说:“击敬爱我,知道我爱吃什么,也知道我喜欢什么。”于是召见仓唐,问道:“击一向可好?”仓唐说:“是的,是的!”像这样回答了几次,仓唐才说:“君侯已让太子出外并封给他中山国,您刚才还直接称呼他的名字,这不符合礼制。”文侯感到吃惊并因此变得严肃起来,问道:“你的君主身体健康吧?”赵仓唐说:“我来的时候,他还亲自到堂上行礼才送出这封书信。”文侯又回头指着左右的人问他:“你的君主的个头,和他们相比谁更高?”仓唐回答说:“按照《周礼》,拿人相比一定要是与他一类的人。诸侯不可有所匹敌,因此找不到比拟的对象。”魏文侯便说:“与我相比,他的个头怎样?”仓唐回答说:“您赏赐给他的外府的皮衣,他都能穿;赏赐的大丝带也不用再作修改。”文侯问:“你的君主学习什么?”仓唐说:“学习《诗经》。”文侯问:“在《诗经》中喜欢哪些篇章?”仓唐说:“喜欢《晨风》《泰离》。”魏文侯就自己通读《晨风》,文侯又问:“你的君主认为我忘了他吗?”仓唐说:“不敢。只不过时常思念您罢了。”魏文侯又诵读《黍离》。文侯问:“你的君主怨恨我吗?”仓唐说“不敢。只不过时常思念您罢了。”魏文侯就让赵仓唐带上自己赏赐给太子的一套衣服,并命令赵仓唐必须在鸡鸣时到达中山国。
    太子迎接,跪拜接受赏赐,打开箱子,看看那衣服,上衣下裳都是颠倒的。太子说:“赶快趁早驾车,君侯要召见我了。”仓唐说:“我回来的时候可没有接到这样的命令。”太子说:“父王赏赐衣服给我,并不是认为我会受寒,他想要召见我,又没有谁能与他谋划,所以他吩咐你一定要在鸡鸣时赶到。”《诗经》中就说:“‘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于是便往西前去谒见魏文侯。魏文侯大喜,就置办酒宴并宣称说:“疏远贤臣而亲近所爱的人,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于是派出小儿子挚,封他到中山国,并恢复了太子击的地位。所以说:“想要了解儿子,就看他交的朋友;想要了解君王,就看他所派遣的使者。”赵仓唐做了一回使者,魏文侯就成了慈父,太子击就成了孝子。
    (节选自刘向《说苑·奉使》,有删改)
    15.B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有误。“防”是“提防”“疑惧”一类意思,所以“多心”不是委婉含蓄的。另“敏感”一词理解有误。这两句诗意思是:老妇人见你插篱便疑心不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过虑;但你刚到草堂住下就插上篱笆,却也很像是真的拒绝她呢。言外之意是你这位远客定有不体贴处,难怪她疑心你。
    16.①诗人对穷困孤苦老妇人的无限哀怜。“无食无儿一妇人”中两个“无”字写出了这位老妇人凄惨辛酸的生活境况,“宁有此”三字阐明老妇人来打枣实是迫不得已,不由得使人心生怜悯。②诗人对扑枣老人亲善友好,任其扑枣。第四句诗人认为妇人来打枣会担心遭到主人的斥责而心存恐惧,所以更要亲切和蔼让她安心。③以委婉的方式劝说吴郎要有恻隐之心,语气缓和,让对方易接受。颈联明明意在晓示吴郎,批评吴郎太不体贴人,却反过来先责邻妇多心,这样措辞极其委婉,不伤吴郎的面子,使他易于接受意见。④诗人关注社会,忧国忧民,有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尾联“征求”“戎马”交代出了妇人贫穷的社会根源:征求不休,战乱不止。由一个人的不幸遭遇,诗人进而联想到战乱中更多的流离失所的民众,忧伤至极不禁热泪滚滚,这正体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深情和心忧天下的胸怀。(1点2分,答满3点即可)
    (1)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2)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3)示例:①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登快阁》)
    ②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③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8. D。D破折号此处表示解释说明。“工作中的压力和激烈的攀比竞争”具体解释破折号前面的词语“竞争性”。
    19. A.独来独往/离群索居(1分) B.为了家庭牺牲自己(2分)
    解析:①此处进一步概括“从大量社交生活中抽身”,指与社交圈拉开距离,可填“独来独往”“离群索居”。独来独往:独身往来,不与人为伍;比喻事事不与人相同。离群索居:远离人群,自己一个人居住,泛指不合群,孤独的人。②此处和“年轻人更注重个人幸福”为对比关系,结合“拼命赚钱”可知他们重视家庭,应填“为了家庭牺牲自己”。
    20.一方面是个人独立意识的增强(提高),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变迁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或“人际”)亲密度下降。(每处2分)
    解析:第一处:“独立意识”与“增加”搭配不当,可把“增加”改为“增强”或“提高”;第二处:“人与人之间的”与“人际”语意重复,可去掉一个。
    21. 原文中的“呢”表示对行驶在黄河大堤上这一事实的确认;《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呢”是对反问语气的加强。 (每点2分,共4分)
    22. (1)从语意连贯角度看,“一排”紧承“成群结队”,“一排”“一个”分别对应“排”和“密”,而“密密匝匝”对接后文的“脚尖踢着脚跟”,前后衔接紧密,语意连贯;
    (2)从句式角度看,相同句式相邻,音韵更和谐,更富有律动感;长句在前短句在后,节奏由缓至急,更能体现出排浪翻滚的急促和气势。
    (3)从用词角度看,“紧”字写出了排浪的密集程度,与文中的“密密匝匝”“急急忙忙”“抢”“冲”“抢占”等词语相呼应,富有表现力。(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及作用的能力。
    “咱们这是行驶在黄河大堤上呢”,此处作为句末语气词的“呢”,是对前面内容的肯定,表示对行驶在黄河大堤上这一事实的确认;
    “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中的“呢”用在反问句末,是对反问语气的加强,更进一步表达对青年学生之无辜死去的悲愤之情。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语意连贯角度看,前文说到“像成群结队的士兵一样”,此处进行阐释,“一排”紧承“成群结队”;同时“一排”“一个”分别对应“排排涌涌,密密匝匝”的“排”和“密”,而“密密匝匝”对接后文的“脚尖踢着脚跟”,前后衔接紧密,语意连贯;
    从句式角度看,“一排紧接着一排”“一个紧挨着一个”局势相同,“排排涌涌”“密密匝匝”句式相同,相同句式相邻,音韵更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更富有律动感;“一排紧接着一排”“一个紧挨着一个”相对来说是长句,长句在前短句在后,节奏由缓至急,更能体现出排浪翻滚的急促和气势,和当时场景更契合。
    从用词角度看,原句“一排紧接着一排”“一个紧挨着一个”多了两个“紧”字。“紧”字强调指出排浪很是密集,与后文的“密密匝匝”“急急忙忙”“抢”“冲”“抢占”等词语相呼应,几组句子一气呵成,更富有生气和表现力
    23.解析:这是一道非常简短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只有一句,但用“;”分隔出了两层。这两层有一个共同的语境,即“相处之道”,亦即引导学生探究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以及何为最好的相处之道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写作的材料语境,抛开“相处”这个语境空谈后边的“站在对方的立场”或者“守住自己的立场”都是不符合题意的。其中第一层,指出“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第二层则指出“相处时,守住自己的立场最重要”,这两层内容里面也有一个共同的词语,即“立场”。“立场”是指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处在的地位和抱有的态度。于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和“守住自己的立场”构成了相互矛盾的两种观点,作文题目的引语中提到“请明确立场观点”,很显然是要考生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进行溯因分析,阐述自己的理由,完善自己的论证,而决不能模棱两可,“打太极拳”。
    不过,在这道题目中也存在两点疑问,当然也可能成为这道作文题的突破口。
    第一、材料语境的问题。
    虽然在材料中看似明确了“相处之道”的语境,但忽视了前置主语的问题。前置主语不同,很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答案。如果是爱人之间或是亲密的朋友之间的相处,那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则是产生共情的基础,也是考验情感程度的试金石。爱,本身就意味着付出与让渡,那么很显然,爱人之间或是亲密的朋友之间,最好的相处之道,应该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而如果是一般的同事之间,那么守住自己的立场也许就更为重要。因此,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将材料语境具体化,从而得出一个明确的选择。
    第二、材料逻辑的问题。
    在这则材料两种观点之间,还有一个短句,即“也有人说”。其显示了后句与前句的关系,似乎是在告诉我们“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是更为普遍的观点,而后一种“相处时,守住自己的立场最重要”是特例。但这并非这道题目的关键。前者和后者,并非一般性与特殊性的问题;后者的存在的最大价值是对前者的思辨和质疑,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进行认同阐释。因此,这道作文题目并不需要考生辨析一般性与特殊性的问题,而是要引导考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认识、分析问题,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
    这道题目明显具有“上海卷”的风格。因此,明确材料语境,注重逻辑思辨,或许应该成为我们破解这类作文题目的关键。

    相关试卷

    云南省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云南省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云南省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等校高三上学期开学实用性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等校高三上学期开学实用性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等校高三上学期开学实用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等校高三上学期开学实用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