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5节 体温的控制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和散热的部位、方式和方法
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4.能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难点: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测量一天的体温填好表格
教学过程
导入过程
前几天下雪了,温度低至0℃以下,这两天中午的温度又高到10℃左右,夏天和冬天的温差更大,同学们,在这样截然不同的温度环境下,我们是如何生存的呢?我们的体温有没有变化呢?
教学步骤
(重难点突破的过程、巩固方法)
(一)恒定的体温
核对课前预习内容:
1.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等动物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 ,因此称为。鸟类、哺乳类动物的体温,称为。
2.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和这两个生理过程的结果。
3.散热有和两种方式
4.测量体温并分析数据
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测量部位_______________)
成员
上午6点
上午9点
中午12点
下午3点
傍晚6点
晚上9点
爸爸
妈妈
自己
(1)比较自己在不同时段的体温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2)比较自己和同学的体温可得出什么结论?
(3)比较一个家庭的体温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A.指导学生根据测量过的体温,理解体温恒定并不是体温不变,而是维持在一个范围呢,随昼夜、年龄、性别、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一般傍晚比早晨高,女性比男性高,小孩的比成人的高。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量的体温也不同。
B.讨论:维持体温恒定有什么好处呢?
恒定的体温是动物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
恒定的体温可以扩大动物的生存空间
恒定体温有利于适应恶劣的环境
(二)产热和散热
1.产热
A.思考:如何才能在不同环境下保持恒定的体温呢?
体温恒定是产热、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B.读图:安静和运动时产热的注意器官是什么?
1)安静时,产热主要是内脏
2)劳动或运动时,产热主要来自骨骼肌
要求学生根据课本所给表格用图的形式更形象直观的表示运动时产热的注意器官,还有那些自觉行为可以调节体温呢?
3)精神活动、进食活动一会影响产热
2.散热
C.在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出体外,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那么散热的器官又有哪些?人体的散热途径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散热的方式主要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人体有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去的
D.皮肤散热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讨论:比较冬天、夏天的手背皮肤血管深浅、粗细(用热水袋给一只手加热观察比较)夏天浅,冬天深;夏天粗,冬天细,学生讲述以掌握: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当外界温度下降时,皮肤内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随之减少;相反,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则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也随之增加。
皮肤的直接散热已远远不能达到满足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散热。(比如在炎热的夏天)
E、当产热和散热不平衡时我们人体会怎么样呢?
介绍中暑、发热
(三)体温受脑的控制
指导学生根据课本图讲出产热、散热如何收神经调节保持恒定。
教学反思
在体温维持体温恒定有什么好处时,感觉学生不知道从哪方面思考,许多学生甚至认为体温不恒定更好,可以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应先让学生了解变温动物的一些行为:冬眠,然后引导学生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再对学生进行提问。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节 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566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5节 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10页。
初中浙教版第5节 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第5节 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课堂引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体温的控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体温的控制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