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蜀常春藤2025届数学九上开学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巴蜀常春藤2025届数学九上开学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B.C.D.
2、(4分)对于一次函数,如果随的增大而减小,那么反比例函数满足( )
A.当时,B.在每个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减小
C.图像分布在第一、三象限D.图像分布在第二、四象限
3、(4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AD中点,且,BE的垂直平分线MN恰好过点C,则矩形的一边AB的长度为( )
A.2B.C.D.4
4、(4分)如图,在▱ABCD中,,的平分线与DC交于点E,,BF与AD的延长线交于点F,则BC等于
A.2B.C.3D.
5、(4分)如图,点P是等边△ABC的边上的一个做匀速运动的动点,其由点A开始沿AB边运动到B再沿BC边运动到C为止,设运动时间为t,△ACP的面积为S,则S与t的大致图象是( )
A.B.C.D.
6、(4分)△ABC与△DEF的相似比为,则△ABC与△DEF的面积比为( )
A.B.C.D.
7、(4分)已知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的结果是( )
A.B.
C.D.
8、(4分)已知,则的值为( )
A.B.C.2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若一元二次方程(为常数)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______.
10、(4分)如图,四边形是矩形 ,是延长线上的一点,是上一点,;若,则 = ________ .
11、(4分)对于一个函数,如果它的自变量 x 与函数值 y 满足:当−1≤x≤1 时,−1≤y≤1,则称这个函数为“闭 函数”.例如:y=x,y=−x 均是“闭函数”. 已知 y ax2 bx c(a0) 是“闭函数”,且抛物线经过点 A(1,−1)和点 B(−1,1),则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12、(4分)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某中学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在七年级设立六个课外学习小组,下面是七年级学生参加六个学习小组的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请你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七年级共有学生 人;
(2)在表格中的空格处填上相应的数字;
(3)表格中所提供的六个数据的中位数是 ;
(4)众数是 .
13、(4分)为了了解本校八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随机抽查了其中30名学生,测试了1分钟仰卧起坐次数,并给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计算仰卧起坐次数在次的频率是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DE∥AC,CE∥BD.
(1)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
(2)若点E到CD的距离为2,CD=3,试求出矩形ABCD的面积.
15、(8分)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边AB、BC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x2-mx+-=0的两个实数根.
(1)当m为何值时,四边形ABCD是菱形?求出这时菱形的边长;
(2)若AB的长为2,那么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多少?
16、(8分)计算:×2-÷;
17、(10分)某校为了迎接体育中考,了解学生的体质情况,学校随机调查了本校九年级名学生“秒跳绳”的次数,并将调查所得的数据整理如下:
秒跳绳次数的频数、频率分布表
秒跳绳次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表中, , ;
(2)请把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
(3)若该校九年级共有名学生,请你估计“秒跳绳”的次数以上(含次)的学生有多少人?
18、(10分)在Rt△ABC中,∠BAC=90°,D是BC的中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AF∥BC交BE的延长线于点F.
(1)证明四边形ADCF是菱形;
(2)若AC=4,AB=5,求菱形ADCF的面积.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将直线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______.
20、(4分)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OE∥DC交BC于点E,AD=10cm,则OE的长为_____.
21、(4分)化简+的结果是________.
22、(4分)将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沿y轴向_____平移_____个单位后,得到的图象经过原点.
23、(4分)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实数是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中国数学史上最先完成勾股定理证明的数学家是公元3世纪三国时期的赵爽,他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副“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图2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 将图中正方形MNKT,正方形EFGH,正方形ABCD的面积分别记为,,. 若, 则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_______.
25、(10分)如图,一次函数的图像过点和点,以线段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使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出点的坐标
(3)点是轴上一动点,当最小时,求点的坐标.
26、(12分)临近期末,历史老师为了了解所任教的甲、乙两班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背诵情况,从甲、乙两个班学生中分别随机抽取了20名学生来进行历史基础知识背诵检测,满分50分,得到学生的分数相关数据如下:
通过整理,分析数据: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表:
历史老师将乙班成绩按分数段(,,,,,表示分数)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如图(不完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分;
(2)扇形统计图中,所对应的圆心角为________度;
(3)请结合以上数据说明哪个班背诵情况更好(列举两条理由即可).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A
【解析】
利用最简二次根式定义判断即可.
【详解】
A、,是最简二次根式,符合题意;
B、,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不符合题意;
C、,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不合题意;
D、,,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不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D
【解析】
一次函数,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则m<0,可得出反比例函数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详解】
解:∵一次函数,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m<0,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二、四象限;且在每一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A、由于m<0,图象在二、四象限,所以x、y异号,错误;
B、错误;
C、错误;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注意和的图象与式子中的符号之间的关系.
3、C
【解析】
连接CE,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求出DE、AD,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BC=AD,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CE=BC,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CD,然后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AB=CD.
【详解】
如图,连接CE,
∵点E是AD中点,
∴DE=AE=2,AD=2AE=2×2=4,
∴BC=AD=4,
∵BE 的垂直平分线MN 恰好过点C,
∴CE=BC=4,
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得,CD=,
∴AB=CD=2.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勾股定理,难点在于作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
4、B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证,△AEF≌△AEB,EF=EB,AB=AF=1,再证△DEF≌△CEB,得BC=DF,
可得AF=AD+DF=AD+BC=2BC=1.
【详解】
解: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D∥BC,AD=BC∠C=∠FDE,∠EBC=∠F
因为,的平分线与DC交于点E,
所以,∠FAE=∠BAE,∠AEB=∠AEF
所以,△AEF≌△AEB
所以,EF=EB,AB=AF=1
所以,△DEF≌△CEB
所以,BC=DF
所以,AF=AD+DF=AD+BC=2BC=1
所以,BC=2.1.
故选B.
本题考核知识点:平行四边形、全等三角形. 解题关键点:熟记平行四边形性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性质.
5、C
【解析】
设等边三角形的高为h,点P的运动速度为v,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点P在AB上运动时△ACP的面积为S,也可得出点P在BC上运动时的表达式,继而结合选项可得出答案.
【详解】
设等边三角形的高为h,点P的运动速度为v,
①点P在AB上运动时,△ACP的面积为S=hvt,是关于t的一次函数关系式;
②当点P在BC上运动时,△ACP的面积为S=h(AB+BC-vt)=-hvt+h(AB+BC),是关于t的一次函数关系式;
故选C.
此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根据题意求出两个阶段S与t的关系式,难度一般.
6、D
【解析】
直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ABC∽△DEF,且△ABC与△DEF相似比为1:4,
∴△ABC与△DEF的面积比=()2=1:16,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熟知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B
【解析】
直接利用数轴结合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得出答案.
【详解】
解:由数轴可得:-1<a<0,0<b<1,
故应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解题关键是根据字母数字范围正确化简二次根式.
8、B
【解析】
试题解析:设=k,则a=2k,b=3k,c=4k.
所以=,
故选B.
点睛:已知几个量的比值时,常用的解法是:设一个未知数,把题目中的几个量用所设的未知数表示出来,实现消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2
【解析】
根据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结合根的判别式即可得出关于b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4×1=b−4=0,
解得:b=±2.
故答案为:±2
此题考查根的判别式,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判别式
10、
【解析】
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得出∠BCD=90°,AB∥CD,AD∥BC,证出∠FEA=∠ECD,∠DAC=∠ACB=21°,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ACF=2∠FEA,设∠ECD=x,则∠ACF=2x,∠ACD=3x,由互余两角关系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BCD=90°,AB∥CD,AD∥BC,
∴∠FEA=∠ECD,∠DAC=∠ACB=21°,
∵∠ACF=∠AFC,∠FAE=∠FEA,
∴∠ACF=2∠FEA,
设∠ECD=x,则∠ACF=2x,
∴∠ACD=3x,
∴3x+21°=90°,
解得:x=23°.
故答案为:23°.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1、或
【解析】
分析:分别把点A、B代入函数的解析式,求出a、b、c的关系,然后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x=,然后结合图像判断即可.
详解:∵y ax2 bx c(a0)经过点 A(1,−1)和点 B(−1,1)
∴a+b+c=-1,a-b+c=1
∴a+c=0,b=-1
则抛物线为:y ax2 bx –a
∴对称轴为x=
①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且x=<0,如图可知,当≤-1时符合题意,所以;当-1<<0时,图像不符合-1≤y≤1的要求,舍去;
②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且x=>0,由图可知≥1时符合题意,∴0<a≤;当0<<1时,图像不符合-1≤y≤1的要求,舍去.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或.
故答案为或.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性质,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进行分类讨论,不要漏解.
12、(1)360;(2)1,108,20%;(3)63;(4)1.
【解析】
解:(1)读图可知:有10%的学生即36人参加科技学习小组,
故七年级共有学生:36÷10%=360(人).
故答案为360;
(2)统计图中美术占:1﹣30%﹣20%﹣10%﹣15%﹣5%=20%,
参加美术学习小组的有:
360×(1﹣30%﹣20%﹣10%﹣15%﹣5%)=360×20%=1(人),
奥数小组的有360×30%=108(人);
故答案为1,108,20%;
(3)(4)从小到大排列:18,36,54,1,1,108
故众数是1,中位数=(54+1)÷2=63;
故答案为63,1.
13、0.4
【解析】
根据计算仰卧起坐次数在次的频率.
【详解】
由图可知:仰卧起坐次数在次的频率.
故答案为:.
此题考查了频率、频数的关系:.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见解析;(2)矩形ABCD的面积=1.
【解析】
(1)根据对边平行得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由原矩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得OC=OD,所以四边形OCED是菱形;
(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和矩形的面积等于4个△DEC的面积解答即可.
【详解】
(1)∵DE∥AC,CE∥BD,
∴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C=BD,OD=BD,OC=AC,
∴OC=OD,
∴▱OCED是菱形;
(2)∵点E到CD的距离为2,CD=3,
∴△DEC的面积= ,
∴矩形ABCD的面积=4×3=1.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是常考题型,难度不大;需要熟练掌握矩形、菱形的边、角、对角线的关系,不能互相混淆.
15、(1)m=1时,四边形ABCD是菱形,菱形ABCD的边长是;(2)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1.
【解析】
试题分析: (1)∵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
∴△=0,即m2﹣4(﹣)=0,
整理得:(m﹣1)2=0,
解得m=1,
当m=1时,原方程为x2﹣x+=0,
解得:x1=x2=0.1,
故当m=1时,四边形ABCD是菱形,菱形的边长是0.1;
(2)把AB=2代入原方程得,m=2.1,
把m=2.1代入原方程得x2﹣2.1x+1=0,解得x1=2,x2=0.1,
∴C▱ABCD=2×(2+0.1)=1.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
16、4
【解析】
试题分析:先算乘除,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7、(1);;(2)详见解析;(3)336
【解析】
(1)根据0≤x<20的频数除以频率求出总人数,进而求出a,m的值即可;
(2)求出40≤x<60的频数,补全条形统计图即可;
(3)求出“30秒跳绳”的次数60次以上(含60次)的频率,乘以600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1)根据题意得:a=10÷(5÷0.1)=0.2,b=0.14×(5÷0.1)=7,m=50-(5+10+7+12)=16;
故答案为:0.2;16;
(2)如图所示,柱高为;
(3)(人)
则“30秒跳绳”的次数60次以上(含60次)的学生约有336人.
此题考查了频数(率)分布直方图,以及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
18、见解析
【解析】
(1)证明:如图,∵AF∥BC,
∴∠AFE=∠DBE,
∵E是AD的中点,AD是BC边上的中线,
∴AE=DE,BD=CD,
在△AFE和△DBE中,
,
∴△AFE≌△DBE(AAS);
∴AF=DB.
∵DB=DC,
∴AF=CD,
∴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
∵∠BAC=90°,D是BC的中点,
∴AD=DC=BC,
∴四边形ADCF是菱形;
(2)解:连接DF,
∵AF∥BC,AF=BD,
∴四边形ABDF是平行四边形,
∴DF=AB=5,
∵四边形ADCF是菱形,
∴S=AC•DF=1.
【点评】此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结合图形求解是关键.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
【解析】
上下平移时只需让的值加减即可.
【详解】
原直线的,,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了新直线,那么新直线的,,所以新直线的解析式为:.
故答案为:.
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要注意求直线平移后的解析式时的值不变,只有发生变化.
20、5cm
【解析】
只要得出OE是△ABC的中位线,从而求得OE的长.
【详解】
解:∵OE∥DC,AO=CO,
∴OE是△ABC的中位线,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10cm,
∴OE=5cm.
故答案为5cm.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属于基础题,关键是得出OE是△ABC的中位线,难度一般.
21、1
【解析】
找到公分母x-3,再利用同分母相加减法则即可求解.
【详解】
+=-==1
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属于简单题,找到公分母是解题关键.
22、上 1
【解析】
根据“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解答即可.
【详解】
解:将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的图象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3x-1+1,
即y=3x,该函数图象经过原点.
故答案为上,1.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求直线平移后的解析式时要注意直线平移时k的值不变,只有b发生变化.解析式变化的规律是: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23、
【解析】
首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O的长,然后再根据AO=BO可得答案.
【详解】
OB==,
∵OB=OA,
∴点A表示的实数是,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实数与数轴、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1
【解析】
设四边形MTKN的面积为x,八个全等的三角形面积一个设为y,构建方程组,利用整体的思想思考问题,求出x+4y即可.
【详解】
解:设四边形MTKN的面积为x,八个全等的三角形面积一个设为y,
∵正方形MNKT,正方形EFGH,正方形ABCD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1+S2+S3=18,
∴得出S1=x,S2=4y+x,S3=8y+x,
∴S1+S2+S3=3x+12y=18,故3x+12y=18,
x+4y=1,
所以S2=x+4y=1,即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1.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组解决问题.
25、(1);(2)的坐标是;(3).
【解析】
(1)根据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即可;
(2)作CD⊥y轴于点D,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出△ABO≌△CAD,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OA=CD,故可得出C点坐标;
(3)求得B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连接B′C与y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P点,由B′、C坐标可求得直线B′C的解析式,则可求得P点坐标.
【详解】
解: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把代入可得:,
解得:
所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如图,作轴于点
,
在与中
,
,
,
则的坐标是;
如图中,作点关于轴的对称点,连接交轴于,此时的值最小,
,
,
把代入中,
可得:,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令,得到,
.
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综合题,根据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轴对称-最短距离,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1) (2) (3)见解析
【解析】
(1)利用中位数的定义确定的值即可; (2)用40≤x<45范围内的人数除以总人数乘以周角的度数即可; (3)利用平均数、中位数的意义列举即可.
【详解】
解:(1)∵共20人,
∴中位数是第10或11人的平均数,为42分和43分,
即: ,
故答案为:42.5;
(2)两组中40≤x<45共有7+7=14人,
所以40≤x<45的圆心角为,
故答案为:.
(3)∵41<41.8 ∴从平均数角度看乙班成绩好;
∵41<42.5,
∴从中位数角度看乙班成绩好.
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仔细的读题并从中进一步整理出解题的有关信息.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学习小组
体育
美术
科技
音乐
写作
奥数
人数
72
36
54
18
甲
32
35
46
23
41
49
37
41
36
41
37
44
39
46
46
41
50
43
44
49
乙
25
34
43
46
35
41
42
46
44
42
47
45
42
34
39
47
49
48
45
42
平均数(分)
中位数(分)
众数(分)
甲
41
41
乙
41.8
42
学习小组
体育
美术
科技
音乐
写作
奥数
人数
1
1
36
54
18
10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数学九上开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学校数学九上开学预测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巴蜀常春藤2022年数学九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为,下列事件中是必然发生的事件是,方程x2﹣5=0的实数解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