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电信诈骗,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展开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危害。
2. 培养学生的防范意识,让学生明白在防范电信诈骗中自己的责任。
3. 引导学生掌握识别诈骗陷阱的方法,学会保护个人信息。
4. 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1)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危害及防范方法。
(2)培养学生的防范意识,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防范电信诈骗。
2. 难点
(1)如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防范电信诈骗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做到。
(2)帮助学生掌握识别诈骗陷阱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知识竞赛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电信诈骗的新闻视频或案例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引出本次主题班会的主题——“防范电信诈骗,从我做起”。
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个视频(或案例),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电信诈骗离我们远吗?
案例:
案例一:18岁高中生闲鱼购号被骗受害人,18岁高中生,在闲鱼平台上购买王者荣耀账号时遭遇了诈骗。起初,受害人在闲鱼上支付260元购买账号,但未收到账号。随后,卖家以验证是否未成年为由,要求受害人购买喜茶劵进行认证。后又转换QQ联系受害人,引导受害人使用名为“Webex”的屏幕共享软件,并远程指导受害人再次购买喜茶劵。通过屏幕共享,卖家获取了喜茶劵的卡密,并诱导受害人使用家长手机转账800元购买更多喜茶劵。此外,卖家还要求受害人转账2000元到自己的微信。最终,受害人意识到被骗,共计损失1786元。
案例二:12岁初中生转转售物被骗受害人,12岁初中生,在转转APP出售物品并在小红书发布视频时遭遇诈骗。一陌生人通过小红书联系受害人,声称要购买物品,随后冒充转转客服,以未成年人无法在转转交易为由,要求通过客服换绑账号。受害人添加客服后,被诱导通过联通云会议共享屏幕,并拍摄父亲的微信、支付宝账号和银行信息。客服谎称受害人账号高风险无法转账,需充值解除风险,诱导受害人下载“食行生鲜”APP,并充值3000元到指定账户。受害人从父亲账户转账充值后,发现被骗并报警。
案例三:17岁高中生模特试戴被骗受害人,17岁女高中生,在小红书平台看到一个找模特试戴贝雷帽的帖子后留言,随后被引导加入QQ群。在群内,受害人通过屏幕共享将淘宝账号交给对方,并支付了两笔未支付订单。对方称操作失误需退款,要求提供银行卡信息,并进一步诱导受害人转账7800元人民币以测试银行卡交易功能。受害人点击对方提供的链接进入支付页面,按照指示完成支付。当对方要求受害人重复操作时,其母亲发现并阻止了继续操作,随后报警。
案例四:14岁初中生快手卖号被骗受害人,14岁初中生,在快手平台出售QQ账号时遭遇诈骗。受害人在快手平台看到一条关于购买QQ账号的评论,表示有意出售。买家诱导受害人进行线下交易,并通过快手发送二维码,引导受害人进入假冒的闲鱼客服对话。客服以资金安全为由,要求受害人下载webex会议软件APP,并开启共享屏幕功能。在共享屏幕状态下,客服远程操作受害人手机,查看并操作了其母亲的支付宝账户,导致30184元人民币被分多次转走。
案例五:17岁高中生微博求票被骗受害人,17岁高中生,因需购买展览会门票,在微博上发布求票信息后被骗。作案人通过微博评论联系受害人,发送支付链接骗取其支付70元后,以卡单为由诱导其联系客服退款。客服要求下载“webex”APP,并通过共享屏幕查看受害人微信、支付宝支付信誉分及银行卡信息。随后,作案人再次发送链接,诱导受害人支付699元,并以未成年无法退款为由,进一步诱导受害人找朋友操作,致使其朋友也被骗约500元。最终,受害人共计损失769元。
案例六:12岁初中生抖音留言被骗受害人,12岁,初中生,在抖音上留言欲出售游戏账号名字,被不法分子通过私信联系。对方诱导受害人使用名为“螃蟹账号代售”的交易平台,并发送链接让受害人下载WebEx APP加入会议。在会议中,不法分子通过共享屏幕、拍摄验证码等手段,盗取了受害人母亲微信、QQ绑定的银行卡信息,并进行了多笔消费,共计损失19220元。
2. 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
(1)电话诈骗
- 假冒公检法诈骗:犯罪分子假冒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员,以涉嫌犯罪为由,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进行核查。
讲解案例:[具体讲述一个假冒公检法诈骗的案例,如犯罪分子如何伪装身份、编造理由,受害人如何一步步陷入陷阱等]
- 电话诈骗之中奖诈骗:以各种名义通知受害人中奖,要求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费用后才能领取奖金。
案例分析:[分析中奖诈骗的常见套路,如高额奖金诱惑、虚假领奖流程等]
- 电话诈骗之电话欠费诈骗:谎称受害人电话欠费,要求其尽快缴纳费用,否则将停机,进而诱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
(2)网络诈骗
- 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在网上发布虚假商品信息,以低价吸引受害人购买,在受害人付款后不发货或发送假冒伪劣商品。
通过实际案例展示网络购物诈骗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如何识别虚假商品信息。
- 网络交友诈骗:通过社交网络平台结识受害人,以恋爱、交友等名义获取信任后,编造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分析网络交友诈骗的特点,如感情攻势、编造紧急情况等。
- 网络兼职诈骗:以招聘网络兼职为名,要求受害人缴纳押金、培训费等费用,或者让受害人进行虚假交易,骗取钱财。
(3)短信诈骗
- 短信诈骗之诈骗链接:发送带有虚假链接的短信,诱导受害人点击链接,进入钓鱼网站,窃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和资金。
讲解钓鱼网站的危害及如何识别诈骗链接。
- 短信诈骗之银行短信诈骗:冒充银行发送短信,称受害人的银行卡出现异常,需要进行验证或升级,诱导受害人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盗取资金。
3. 电信诈骗的危害
(1)经济损失
讲述电信诈骗给受害人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导致家庭破裂、企业倒闭等严重后果。
案例展示:[列举一些因电信诈骗而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例,如某家庭因被骗光积蓄而陷入困境,某企业主被诈骗后企业经营困难等]
(2)心理创伤
电信诈骗不仅给受害人带来经济上的损失,还会给受害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受害人可能会感到自责、愤怒、恐惧等负面情绪,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分享案例:[讲述一些受害人因被诈骗而出现心理问题的案例,如抑郁、焦虑等,让学生了解电信诈骗对心理的影响]
(3)社会影响
电信诈骗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一方面,它破坏了社会的信任体系,让人们对陌生人、对网络等产生恐惧和不信任;另一方面,它也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如警力、司法资源等。
4. 防范电信诈骗的方法
(1)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在接到陌生电话、短信或网络信息时,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话。如果对方要求转账、汇款等,一定要核实对方的身份和信息的真实性。
(2)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
强调个人信息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不要随意透露给陌生人。在网上购物、注册账号等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3)谨慎点击链接,不随意下载软件
讲解如何识别诈骗链接和钓鱼网站,提醒学生在收到不明链接时,不要轻易点击,以免进入钓鱼网站。在下载软件时,要从正规渠道下载,不要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
(4)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
告诉学生如果遇到可疑的电信诈骗情况,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或公安机关报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损失。
5. 学生讨论与分享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 如果遇到电信诈骗,我们应该怎么做?
- 如何向身边的人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
(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6. 共享屏幕诈骗手法揭秘
(1)伪装身份,获取信任
诈骗分子通常会冒充公检法、银行、电商平台客服等身份,利用事先获取的个人信息编造理由,对受害者实施精准诈骗。他们会通过电话或网络聊天工具与受害者取得联系,以各种理由(如账户异常、涉嫌洗钱、商品质量问题等)骗取受害者的信任。
(2)诱导下载共享屏幕软件
在获取受害者信任后,诈骗分子会诱导其下载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会议软件,如Zm、Teams、腾讯会议、QQ、钉钉等。这些软件通常可以通过正规渠道下载,但诈骗分子往往会通过发送不明链接或二维码的方式诱导受害者下载。
(3)开启共享屏幕,窃取信息
诈骗分子会以指导操作、核实信息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者开启屏幕共享功能。一旦屏幕共享开启,受害者手机上的所有信息(包括输入的密码、收到的短信验证码等)都会同步显示到诈骗分子的设备上。诈骗分子会利用这些信息,迅速盗取受害者的钱财或进行其他非法活动。
7.防骗提醒:
(1)保持警惕:对于网络上的陌生人和未知链接,要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轻易相信。特别是涉及金钱交易时,更要谨慎小心。
(2)核实身份:在遇到自称是公检法、银行、电商平台客服等身份的人员时,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其身份。不要轻信其额外要求,如提供个人信息、转账等。
(3)拒绝屏幕共享:陌生人要求下载屏幕共享软件或开启共享屏幕功能时,应坚决拒绝。正规机构或平台通常不会通过屏幕共享的方式核实信息或解决问题。
(4)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账号、密码和验证码等敏感信息。特别是银行卡信息、身份证信息等,更要妥善保管。
(5)选择正规渠道:在购买商品或进行交易时,要选择正规、知名的平台或渠道,并坚持在平台内完成交易。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线下交易请求。
(6)及时报警:一旦发现被骗,要立即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以便警方追查。同时,也要向相关平台举报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
8. 知识竞赛
(1)准备一些与电信诈骗相关的问题,如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防范方法、案例分析等。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知识竞赛。竞赛可以采用抢答、必答等形式。
(3)根据各小组的得分情况,评选出优胜小组,并给予奖励。
9. 总结
对本次主题班会进行总结,强调防范电信诈骗的重要性和每个人在防范电信诈骗中的责任。提醒学生要从自身做起,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学会识别诈骗陷阱,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向身边的人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教学延伸
1. 制作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海报或手抄报,在校园内进行展示,提高全校师生的防范意识。
2. 组织学生开展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活动,如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向社区居民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
3. 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提高家长的防范意识。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生对电信诈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知识竞赛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中参与度不够高,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学设计7: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学设计7,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防范电信诈骗安全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安全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个人信息,电信诈骗认知,防范意识,宣传教育,经历与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