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展开1. 让学生了解电信诈骗的常见形式和手段。
2. 提高学生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3. 培养学生在遭遇电信诈骗时的应对策略和自我保护能力。
4. 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电信诈骗相关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清晰阐述电信诈骗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2. 使学生牢记防范电信诈骗的关键要点。
教学难点:
1. 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防范知识切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引导学生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能保持警惕并正确处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播放一则电信诈骗的真实案例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案例一:2023年5月18日,天全县某中学初三学生张某在母亲李女士的陪伴下,来到天全县公安局反诈中心办公室寻求帮助。据张某自述,半月前,其在QQ上收到了一条信息,帮助转发“美容退费”信息就可以挣钱,每发一组,挣180余元,根据转发截图的数量,获取收益,并可当日结算。张某觉得这是一门来钱的办法,便在对方的指引下,向多个陌生电话号码发送了相关信息。5月中旬,张某发现自己的手机卡和QQ被冻结了,无法使用。为继续完成转发信息挣钱的任务,张某偷偷拿来母亲的手机,用母亲的手机继续发送短信。5月18日,李女士发现自己手机卡被冻结,无法使用,向通讯公司咨询时,才知晓自己的手机卡因涉嫌电信网络诈骗被公安机关冻结。李女士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带女儿前往天全县公安局反诈中心。
案例二:雅安某中学初三学生张某:张某在QQ上收到帮助转发“美容退费”信息就可以挣钱的消息,每发一组可挣180余元。在对方的指引下,张某向多个陌生电话号码发送了相关信息,后发现自己的手机卡和QQ被冻结。为继续完成任务,张某偷偷用母亲的手机发送短信,导致母亲的手机卡也被冻结。
案例三:云南宣威落水镇5名少年:其中4人是当地中学的初二学生。他们被高薪骗至缅甸从事电信诈骗,在完不成业绩的情况下,会被打、被电击、做水牢。其中一名少年已被家长解救,解救代价是支付对方21万元人民币。
案例四:吉林市船营区中学生杨某某:杨某某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有人声称可以破解游戏的“防沉迷”系统,便添加对方QQ进行联系。在对方的哄骗胁迫下,杨某某被骗49000余元。
案例五:武川县中学生小赵:小赵在购买游戏账号时被诈骗4100元,后又被对方以操作错误导致钱款被“冻结”为由,诱骗继续充值8000元“解冻”。小赵在银行转账时被工作人员发现并报警,避免了二次上当。
案例六:略阳县中学生王某:王某在网上被诈骗998元,对方以出售游戏账号为由,让王某扫描二维码付款。王某未经核实就进行了转账,后意识到自己被骗。
案例七:张某女儿(10岁)拿着其手机玩耍,一某书app好友给其女儿转发了一张图片,并称转发该图片到其他群聊即可获利200元,其女儿按照对方要求操作后,对方给发了一个收款二维码,其女儿扫码向对方转账后,对方称因其女儿是未成年人转账,导致对方账户被封,要求其女儿按照对方要求继续转账,其女儿继续扫对方收款二维码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18笔,共计40180元,后被李女士发现遂报警。
. 讨论视频中涉及的诈骗手段,引出今天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
. 介绍电信诈骗的定义和类型 (如冒充公检法、假冒亲友等)。
电信诈骗的定义: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电信诈骗的类型:
1. 网络贷款诈骗:以低门槛、快速放款等为由,诱导受害人缴纳各种费用。
2. 刷单返利诈骗:声称通过刷单可以轻松赚钱,前期返利让受害人尝到甜头后加大投入,最终骗取钱财。
3. “杀猪盘”诈骗:通过网络交友诱导受害人投资或参与赌博,逐步骗取大量钱财。
4. 冒充公检法诈骗:伪装成公检法人员,以涉案等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
5. 冒充客服诈骗:冒充购物平台、银行等客服,以退款、理赔等名义诈骗。
6. 虚假购物诈骗:发布虚假商品信息,受害人付款后不发货或拉黑。
7.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推荐虚假的投资项目或平台,骗取受害人资金。
8. 冒充领导、熟人诈骗:冒充受害人的领导或熟人要求转账等。
9. 网络游戏交易诈骗:在游戏交易中设局诈骗玩家钱财。
10. 网络交友诱导赌博、投资诈骗:先交友取得信任,再诱导参与赌博或投资。
11. 虚假中奖诈骗:告知受害人中奖,要求缴纳手续费等。
12. 注销校园贷诈骗:以需要注销校园贷账号为由诈骗。
. 阐述电信诈骗的特点 (如远程操控、高额利益诱惑等)。
电信诈骗的特点:
跨国性。
2. 非接触性。
3. 隐蔽性。
4. 技术性。
5. 针对性。
6. 高发性。
中学生容易被电信诈骗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社会经验不足:中学生相对单纯,对社会的复杂和险恶缺乏足够认识,容易轻信他人。
2. 缺乏辨别能力:对诈骗手段和虚假信息的识别能力有限,不能准确判断真假。
3. 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诱人的信息吸引,从而放松警惕进入骗局。
4. 对网络依赖度高:大量时间沉浸在网络世界,接触到各类信息,增加了遭遇诈骗的风险。
5. 防范意识薄弱:没有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电信诈骗的观念。
6. 法律意识淡薄:对相关法律规定和诈骗行为的性质认识不够,不能及时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危险。
7. 信息泄露:自身或周围人信息保护不当,导致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利用。
8. 侥幸心理:有时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那么容易上当,从而对一些可疑情况掉以轻心。
9. 朋辈影响:可能会受到身边同学或朋友遭遇诈骗的影响而放松警惕。
10. 缺乏正确引导:学校和家庭在这方面的教育引导可能不够深入和全面。
诈骗者通常会利用以下几种心理来实施诈骗:
1. 贪婪心理:诈骗者会利用人们的贪婪心理,承诺高额回报或虚假的优惠,诱使人们投入资金或提供个人信息。
2. 恐惧心理:诈骗者会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威胁或恐吓人们,让他们感到不安并迅速采取行动。
3. 信任心理:诈骗者会利用人们的信任心理,冒充可信的机构或个人,获取人们的信任并实施诈骗。
4. 疏忽心理:诈骗者会利用人们的疏忽心理,通过欺骗性的广告、电子邮件或电话等方式,让人们在不经意间透露个人信息或资金。
5. 社交心理:诈骗者会利用人们的社交心理,通过社交媒体或其他社交场合,与人们建立联系并获取他们的信任,然后实施诈骗。
为了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和优惠,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和资金,同时也要学会识别和防范常见的诈骗手段。如果遇到可疑情况,应该及时报警或寻求专业帮助。
(三)案例分析:
. 分析近期发生的几起典型电信诈骗案例,让学生了解诈骗的多样性和危害性。
.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的破绽和防范方法,增强识别能力。
以下是一个关于分析典型电信诈骗案例的教学过程示例:
典型电信诈骗案例分析
案例一:冒充公检法诈骗
小王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公安局民警的电话,说他涉嫌一起洗钱案件,需要配合调查,将资金转到指定的“安全账户”进行审查,否则就要被逮捕。小王十分害怕,急忙按照对方要求转账。
破绽分析:
- 真正的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
- “安全账户”是典型的诈骗手段。
防范方法:
- 接到此类电话不要慌张,可通过正规渠道核实。
- 绝对不要轻易转账。
案例二:网络贷款诈骗
小李想贷款创业,在网上找到一家贷款公司,对方称可以快速放款,但需要先缴纳手续费和保证金。小李交钱后,却再也联系不上对方。
破绽分析:
- 正规贷款不会提前收取费用。
防范方法:
- 选择正规的贷款机构。
- 对提前收费的情况保持警惕。
案例三:“杀猪盘”诈骗
小张在网上结识了一位“高富帅”,对方对她关怀备至,后来说有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拉着小张一起投资。小张投入大量资金后,对方消失不见。
破绽分析:
- 突然出现的完美恋人可能有问题。
- 高额回报且稳赚不赔的投资往往是陷阱。
防范方法:
- 对网络交友要谨慎,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投资建议。
- 不要被高额回报诱惑。
引导学生讨论:
- 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案例中的破绽还有哪些。
- 请学生分享自己想到的其他防范方法。
-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身边可能存在的电信诈骗风险。
通过这样的分析和讨论,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电信诈骗的形式和危害,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四)防范技巧学习:
.教授学生如何识别电话、短信、网络诈骗等常用手段。
方法:
对于电话诈骗:
1. 注意来电显示,对陌生号码尤其是外地号码、特殊号码要保持警惕。
2. 若对方自称是某机构人员,可要求对方提供具体身份信息和工号等进行核实。
3. 警惕对方提出的转账、汇款、提供个人信息等不合理要求。
4. 遇到声称涉及案件、欠费等紧急情况时,不要慌乱,通过正规渠道核实。
对于短信诈骗:
1. 对陌生号码发送的含有链接的短信要谨慎点击,防止进入钓鱼网站。
2. 不轻易相信中奖、优惠等过于诱人的信息,尤其是需要先交钱的情况。
3. 注意短信中的奇怪要求,如提供验证码、密码等。
4. 核实短信来源的真实性,不要随意回复陌生短信。
对于网络诈骗:
1. 在网络社交中,不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
2. 对网络上的兼职刷单、高额回报投资等信息要保持警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3. 注意网购时的正规流程,不要轻信脱离平台的交易要求。
4. 不随意在不可信的网站上输入个人敏感信息。
5. 关注网络安全知识,了解常见的网络诈骗套路。
6. 若遇到需要下载不明软件或提供过多权限的情况,要谨慎考虑。
.教授学生遇到可疑情况时如何正确应对(如报警、求证等)。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①下载注册国家反诈APP
主动下载并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从源头上防止被骗。如遇可疑情况,请及时报警。轻信虚假信息
②不轻信虚假信息
对于在网络上找你借钱的好友,一定要打电话核实身份。网购在官方平台进行,出了问题尽量不要脱离平台进行交流。随便透漏个人信息
③不随便透漏个人信息
骗子会变换千万种手段来窃取你的信息,一定要重视自己的信息安全!在和陌生人的交流中,不随便透漏个人的信息,更不要随便填写调查问卷。惕过于热情的陌生
④警惕过于热情的陌生人
当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应保持警惕,物品不要轻易离身,以免上当受骗。
⑤网络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不要轻信网络上“高佣金”“先垫付”等兼职刷单的信息。不要被高额报酬所迷惑,更不能抱侥幸心理相信骗子的退款承诺,以免遭遇连环骗局。⑥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微信、电话和短信,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面对突如其来的转账、汇款要求,务必要谨慎,一定要核实清楚,千万不要随意转账、汇款。
中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1. 学习安全知识:了解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网络安全知识和个人信息保护方法。可以通过学校、家长、警方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2. 增强辨别能力:学会辨别虚假信息和可疑行为。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和诱惑,对于涉及到个人信息、资金交易等敏感事项要保持警惕。
3.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姓名、地址、电话号码、银行账户等。注意保护个人隐私,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
4. 谨慎网络行为:在使用互联网时,遵循安全规则,不访问可疑网站,不下载不明来源的软件,不随意点击可疑链接。
5.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家长、老师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分享遇到的问题和疑虑。他们可以提供支持和指导。
6. 学会求助:如果遇到可疑情况或遭受诈骗,及时向家长、老师、警方或相关机构求助,不要害羞或犹豫。
7. 培养理性思维:学会分析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不盲目跟从潮流或听信谣言。
(五)情景模拟:
.设计模拟电信诈骗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演练。
.在模拟过程中,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加强学生的应对能力。
四、总结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生对电信诈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防范技巧,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应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4: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4,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练习,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10: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10,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12: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12,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练习,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