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的三要素》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的三要素》教学设计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免费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2024)第1节 力免费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2024)第1节 力免费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贯穿了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始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运动和力、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等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有大量关于力的“前概念”和常识,生活中也有大量与力相关的词语,学生似乎对力是很”熟悉”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陌生感,“陌生”则是强调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概念,它有特定的内涵和科学的介定,有丰富的物理内容,这方面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也缺乏对力的相互性的认识,如一般认为:磁铁对铁有吸引力,铁对磁铁则没有吸引力。从“熟悉”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让学生不断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感悟一些科学方法;把学生引进科学的力世界,把“陌生”变为科学意义的“熟悉”。
    教学目标
    1、学生应建立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基本物理观念,理解力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起的作用。这有助于学生对受力平衡、不平衡以及物体运动状态的进一步理解。
    2、学生应学会通过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关系。学生能够将实际中的力通 过简单的图示表示出来,理解力的三要素在不同物理情境中的作用。通过受力分析图,能够抽象出物体受力的情况。
    3、学生应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尤其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具体影响
    4、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团队合作完成实验任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作图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推、拉、吸引等动词发散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对力的思考
    环节二: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环节三:小组活动
    体验拉弹簧和压缩弹簧——弹簧的形状发生不同的改变——力的方向
    用大小不同的力去压缩弹簧——形变程度不同——力的大小
    体验在不同点开门的感受——力的作用点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来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总结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活动探究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环节四: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设计意图:通过解释生活现象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六、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力7.1 力免费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力7.1 力免费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7.1 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7.1 力教学设计,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力7.1 力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力7.1 力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教学,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