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共8页,三大题,26小题,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补全下列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语言综合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参加测试!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8页,三大题,26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2.答案须认真工整地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卷上、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前,需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相信沉着冷静、充满自信的你定能收获成功!
一、积累运用(2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凫水(fú) 掸子(dǎn) 行辈(háng) 戛然而止(jiá)
B. 腰臀(tún) 恬静(tián) 锵然(kēng) 翩翩起舞(piān)
C. 两栖(qī) 龟裂(jūn) 缄默(jiān) 销声匿迹(ruò)
D. 闭塞(sēi) 怅惘(wǎng) 狩猎(shòu) 大彻大悟(chè)
【答案】A
【解析】
【详解】考查字音的识记。
B.锵然(kēng)——(qiāng);
C.销声匿迹(ruò)——(nì);
D.闭塞(sēi)——(sè);
故选A。
2. 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怠慢 彗星 枯燥 马前卒
B. 思慕 腐蚀 沟壑 一小撮
C. 皎洁 迁徙 撺啜 熙熙然
D. 辐射 斡旋 灯盏 暖融融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字形的识记。
C.撺啜——撺掇。
故选C。
3. 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季节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荣枯,周而复始,年年如此。(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B. 母亲因分担家务便不能在夏间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鲁镇住几天。(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C.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上海浦东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高楼林立,美丽迷人,走在大街小巷,简直让人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D. 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偏僻,忧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D.幽悄:幽深寂静;
故选D。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明同学做作业时,字迹潦草,杂乱无章,如群蚁排衙。
B. 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的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C. 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
D. 湖南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湘江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也指事物或者队伍整齐地排列着。本句用来形容王明同学作业字迹潦草、杂乱无章,与语义相反,使用不正确;
B.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本句用来形容晚会音乐终止,使用正确;
C.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本句用来形容客人应和当地姑娘的歌声,对象识用,使用不正确;
D.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本句用来形容竞渡的龙舟奋勇争先,不符合语境,使用不正确;
故选B。
5.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件羚羊木雕是爸爸从非洲买来的一件珍贵的礼物。
B. 《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C. 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D. 润文中学评选出了十名不同年级的“读书之星”,他们在读书方面各有高招,对选书、读书、用书也有自己的见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C.成分残缺,缺宾语,可以句末加“的情景”或“的场景”等;
故选C。
6.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B. 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C. 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
D. 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D.“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这是个选择问句,前两个“?”号应该改为“,”号。
故选D。
7.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汉代即列为“五经”之一。
C. 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写读后感时,容易犯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感”的内容单薄,被淹没在引述当中,这是要注意避免的。
D. 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地说,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如《恐龙无处不有》,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就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有误;
故选B。
8. 补全下列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左右流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关雎》)
(2)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
(4)挑兮达兮,___________。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子衿》)
(5)______________,一座座楼房披彩虹;______________,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贺敬之《回延安》)
(6)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凄神寒骨,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答案】 ①. 参差荇菜 ②. 寤寐求之 ③. 徒有羡鱼情 ④. 微君之躬 ⑤. 在城阙兮 ⑥.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⑦.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⑧. 寂寥无人 ⑨. 悄怆幽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差、荇、寤寐、羡、阙、寥、邃。
语言综合运用。(7分)
9. 语言综合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你的探究所得。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记者余晓洁) “我看到一项国际评估组织对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中国孩子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的孩子全都争着当官当企业家挣大钱,我们的国家很难实现大国到强国的转变。”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著名材料科学家师昌绪29日在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说。今天科学家与媒体对话的主题为“科学普及——科学家与媒体共同的社会责任”。
师昌绪建议,国家应该在媒体上加大科普投入,以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国民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科教兴国是国家战略,国家要像支持科技人员搞研究一样,支持媒体搞科普。尤其是启发、唤醒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才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挥想象,为下面写一段解说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1)示例:中国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国家应该加大科普投入,启发、唤醒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②. (2)示例:在“好好读书,别胡思乱想”的吆喝声中,孩子的想象力被无情地剪断了。 ③. (3)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消息内容的概括能力。
在答题时,要紧扣新闻的每一句话,提取关键词,然后准确、精炼的概括主要内容。根据第一段的“中国孩子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和第二段的“国家应该在媒体上加大科普投入,以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国民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提炼关键词语进行概括即可。
(2)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它不仅考查学生对画面的理解能力,而且也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时要注意画面上有哪些内容,有哪些文字提示,答题时不要遗漏了内容。根据漫画中的文字“好好读书”和“想象力”来描述画面。
示例:来自外界“好好读书,别胡思乱想”的声音,严重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3)此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再是要结合要求审懂图意,三是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图意。这幅图画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既是一只手,也是鸽子的形状,整体构成爱心图案。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①,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1. 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案】10.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诗中景物,描绘即可。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题详解】
本题是对重章叠唱这样写作手法的考查。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蒹葭》中,第一章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对第一章的反复咏叹,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重章叠句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具答之 (2)乃不知有汉 (3)便扶向路
13. 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C.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D.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14.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 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C. “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 “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6. 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答案】12. (1)详细 (2)竟然,居然 (3)先前的13. C14. C
15.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2)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16. 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1)句意: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具:详细。
(2)句意: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乃:竟然,居然。
(3)句意:就顺着旧路回去。向:先前的。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省略句。
A.句意: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省略了宾语“他们”;
B.句意:(渔人)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省略了主语(渔人);
C.句意: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无省略成分;
D.句意:(村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省略了主语“村人”;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不足为外人道也’几个字却能表现出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有误。桃花源中人物热情好客“不足为外人道也”几个字却能表现出桃花源人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们的生活,也为后文再寻桃花源不得做铺垫。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2)率,率领;妻子,指妻室子女,“妻”“子”是两个词;妻,指男子配偶;子,指子女;邑人,同乡(县)的人;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绝,绝处;复,再,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本内容的理解。
疏通文章,把握文章内容,根据题目从文中的“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听见渔人所说的话后,为世外的战乱频繁,社会黑暗而叹惋,为世外的人民生活痛苦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点睛】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水的职称”的说明书
文/张庆和
①水也有职称,完全是一种自然形成状态,并非人为的评定或赐予。
②水的职称基本可分为动态、静态和气态三大系列。在各自的系列中,又分为初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四个档次。
③先说动态系列。动态系列从低到高排序为:泉、溪、河、江。
④泉是动态之水的童年期。它虽然天真幼稚,但其未来可长可短,可大可小,前途不可估量。人们对待它往往喜爱有加、庇护有加。在它面前,有时会使人产生一种发现新生的感觉。
⑤溪是动态之水的少年期。此时的它清纯可爱,小鱼、小草、小水鸭是它最好的伙伴。它虽浅,却浅得透明;有时也爱拨弄个浪花什么的,但终不会形成大碍、大害。所以,人们对它都能善以待之。
⑥河是动态之水的青年期。它富于想象,勇于创造。有时它是人类的朋友,能帮助人们做很多好事;有时它是人类的敌人,会咆哮,会肆意妄为,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但只要人们掌握了它的脾性,使其多积善德,少行恶事,还是能够做得到的。
⑦江是动态之水的老大,也是该职称系列的最高一档。它精力充沛,奔腾不息,从不间断自己的追求,具有其他的动态之水所没有的那种力量。它的目标是大海,因为它知道,只有那里才是生命永存的最好选择。
⑧其次是静态系列。静态系列当指塘、湖、海、洋四个职别。
⑨塘是池塘,村村寨寨哪里都有。人们离它很近,因而它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不少方便。小的时候,我之所以学会了游泳、打水仗,交上了水朋友,都是它的赐予。塘是我在故乡成长的一片难忘的亲密和温柔。
⑩湖是湖泊。想跨入这个职档并不容易。想想看,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也没有多少,至于那些名湖名泊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⑪海是大海。它容纳百川,吞吸万物。人世间的所有酸甜苦辣,还有什么浊流污水,它都能容之纳之,并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再化之合之。人们啊,当您来到这个世界后,也许什么都可以忘记,但千万不要忘了自己所制造的那么多垃圾,正是因为有了海的帮助,这世界才避免了那种难以消除的恶臭与肮脏。
⑫洋是汪洋,它是静而不静之水。由于它远离人群,大多数人对它还比较陌生,很不了解。见识它,了解它,真正的认识它,还尚需时日。故不赘言。
⑬至于气态系列,当推人们所熟悉的雾、云、虹、霓了,这也是动态和静态之水的一种升华。
⑭这一系列,有如人的精神状态,它无时限,分布广,来去自如。当然,由于这一系列毕竟是以一种柔性形态呈现的,所以,人们常要把它视做景观,视做艺术,予以仰视之,想象之,寄托心情之。
⑮总观这灵性的且赋有职称级别的水,它们不争不抢,不离不散,各司其职,精诚合作,实乃和谐有序。不像人世间的有些蹊跷,人为的因素太多太多:分明是一条小沟小溪,却非冠以大江大河之名衔;分明是一片云、一道虹,却非要把人家往池里塞,往塘里按。也不像有些聪明人,凭借着自己所占据的有利地形,随意操控和糟践“规则平等”的原则。或者朝别人打冷枪,或者把手伸得老长老长,专取摘枣子、摸桃子的角色。直闹得人世间失了序,乱了套,乌烟瘴气,几乎没有了好人的地盘。
17. 文中画线的句子综合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18. 纵观全文,该说明书采用了哪种顺序?试做简要说明。
19. 下列句子的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水的职称共有三大系列,四个档次。
B. 水的动态系列从高到低的排序是:江、河、溪、泉。
C. 海能容纳人世间所有酸甜苦辣、浊流污水,并能化之合之。
D. 人们常把水的气态系列视作景观,视作艺术,予以仰视、想象、寄托心情。
【答案】17. 画线句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18. 采用了逻辑顺序文章先总说水有职称及基本特征,然后分说三大系列及其内涵,最后赞美水不争不抢、不离不散、和谐有序。19. A
【解析】
【17题详解】
考查对表达方式的理解。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记叙重在讲述一件事;描写重在写景物;说明意在解释说明;议论是作者的观点见解;抒情重点表达作者的情感。
语句“人们啊,当您来到这个世界后,也许什么都可以忘记,但千万不要忘了自己所制造的那么多垃圾,正是因为有了海的帮助,这世界才避免了那种难以消除的恶臭与肮脏”,既是对大海的作用的评价,也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赞颂之情。因此语句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18题详解】
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分析文章使用的说明顺序,要从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准确理解和概括段意入手。首先要搞清文章先说明了什么,又说明了什么,接着再说明了什么,把每一个部分简要概括出来,然后从概括出来的提纲中分析作者说明的思路,从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文章前两段先总说水有职称及其系列和分级;然后分说动态、静态和气态三大系列三大系列及其内涵和特点;最后归纳总结,赞美水不争不抢、不离不散、和谐有序的品质特征。由此可见,文章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19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A.依据文章第②段“水职称基本可分为动态、静态和气态三大系列。在各自的系列中,又分为初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四个档次”可知,选项“水的职称共有三大系列”的说法太过绝对;
故选A。
(四)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
文/丰子恺
①清明例行扫墓。扫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说:“鸦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又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墓游春”。
②清明三天,我们每天都去上坟。
③第一天,寒食,下午上“杨庄坟”。杨庄坟离镇五六里路,水路不通,必须步行。老幼都不去,我七八岁就参加。茂生大伯挑了一担祭品走在前面,大家跟他走,一路上采桃花,偷新蚕豆,不亦乐乎。到了坟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农家去,借一只桌子和两只条凳来,于是陈设祭品,依次跪拜。拜过之后,自由玩耍。有的吃甜麦塌饼,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蚕豆梗来作笛子。蚕豆梗是方形的,在上面摘几个洞,作为笛孔。然后再摘一段豌豆梗来,装在这笛的一端,笛便做成。指按笛孔,口吹豌豆梗,发音竟也悠扬可听。可惜这种笛寿命不长。拿回家里,第二天就枯干,吹不响了。祭扫完毕,茂生大伯去还桌子凳子,照例送两个甜麦塌饼和一串粽子,作为酬谢。然后诸人一同在夕阳中回去。杨庄坟上只有一株大松树,临着一个池塘。父亲说这叫做“美人照镜”。现在,几十年不去,不知美人是否还在照镜。闭上眼睛,情景宛在目前。
④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坟”。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坟。坟共有五六处,须用两只船,整整上一天。同族共有五家,轮流作主。白天上坟,晚上吃上坟酒。这笔费用由祭田开销。祖宗们心计长,恐怕子孙不肖,上不起坟,叫他们变成饿鬼。因此特置几亩祭田,租给农民。轮到谁家主持上坟,由谁家收租。雇船办酒之外,费用总有余裕。因此大家高兴作主。而小孩子尤其高兴,因为可以整天在乡下游玩,在草地上吃午饭。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因为,据老人们说,家里有灶君菩萨,把饭菜的好滋味先尝了去;而船里没有灶君菩萨,所以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孩子们还有一件乐事,是抢鸡蛋吃。每到一个坟上,除对祖宗的一桌祭品以外,必定还有一只小匾,内设小鱼、小肉、鸡蛋,酒和香烛,是请土地爷爷吃的,叫做拜坟墓土地。孩子们中,谁先向坟墓土地叩头,谁先抢得鸡蛋。我难得抢到,觉得这鸡蛋的确比平常的好吃。上了一天坟回来,晚上是吃上坟酒。酒有四五桌,因为出嫁姑娘也都来吃。吃酒时,长辈总要训斥小辈,被训斥的,主要是乐谦、乐生和月生。因为乐谦盗卖坟树,乐生、月生作恶为非,上坟往往不到而吃上坟酒必到。
⑤第三天上“私房坟”。我家的私房坟,又称为旗杆坟。去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人,父母和我们姐弟数人。吃了早中饭,雇一只客船,慢吞吞地荡去。水路五六里,不久就到。祭扫期间,附近三竺庵里的和尚来问讯,送我们些春笋。我们也到这庵里去玩,看见竹林很大,身入其中,不见天日。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
⑥我的父亲孜孜兀兀地在穷乡僻壤的蓬门败屋之中度过短促的一生,我想起了就感到无限的同情。
20. 文章主要叙述了家人扫墓的情形,但是有些笔墨也介绍了醇厚的民风。请你摘抄一个可以表示这一内容的句子。
21. “我难得抢到,觉得这鸡蛋的确比平常的好吃。”这鸡蛋味道真的比平时好吃吗?说说你的理解。
22. 联系上下文,分析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及表达效果。
23. 最后一段能否删去?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20. 示例一:到了坟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农家去,借一只桌子和两只条凳来,于是陈设祭品,依次跪拜。(或是“祭扫完毕,茂生大伯去还桌子凳子,照例送两个甜麦塌饼和一串粽子,作为酬谢。”)
示例二:祭扫期间,附近三竺庵里的和尚来问讯,送我们些春笋。
21. 示例:这个鸡蛋和平时的并无差别,但是因为这时候孩子们快乐开心,所以觉得比平时好吃。
22. 运用了排比句式,写出了大家自由玩耍的情状,表达出快乐愉悦之情。
23. 不能删。作者对父亲的怜惜给清明乐事涂染了伤感色彩,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真切细腻。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筛选语句。找出文中介绍醇厚民风的句子即可。
如:第③段,到了坟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农家去,借一只桌子和两只条凳来,于是陈设祭品,依次跪拜。
第③段“祭扫完毕,茂生大伯去还桌子凳子,照例送两个甜麦塌饼和一串粽子,作为酬谢。”
再如:第⑤段,祭扫期间,附近三竺庵里和尚来问讯,送我们些春笋。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语句。
结合第④段“孩子们还有一件乐事,是抢鸡蛋吃。每到一个坟上,除对祖宗的一桌祭品以外,必定还有一只小匾,内设小鱼、小肉、鸡蛋,酒和香烛,是请土地爷爷吃的,叫做拜坟墓土地。孩子们中,谁先向坟墓土地叩头,谁先抢得鸡蛋。我难得抢到,觉得这鸡蛋的确比平常的好吃”分析,这个鸡蛋和平时的并无差别,但是因为孩子们抢着吃,且“难得抢到”,因为有这份快乐开心,所以觉得比平时好吃。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句式特点及表达效果。
“有的吃甜麦塌饼,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蚕豆梗来作笛子”,连用三个句子“有的……有的……有的”,是排比句式,写出了大家拜过之后,自由玩耍自的情状,表达出天真、愉悦之情。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最后一段“我的父亲孜孜兀兀地在穷乡僻壤的蓬门败屋之中度过短促的一生,我想起了就感到无限的同情”写作者对父亲的怜惜、同情,给清明乐事增加了伤感,真切细腻地表达出内心的复杂。凸显了文章主旨。所以不能删去。
(四)读名著,懂生活,悟人生。(8分)
24. 根据《傅雷家书》的阅读,完成下面的题目。
(1)傅雷教导儿子“恩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爱之不切,弹出来自然也不够味儿;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兴趣”时,是以什么为例子的?
(2)有人说: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傅雷家书》就是一本苦心孤诣的教育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最适合家长和孩子阅读。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以听莫扎特的音乐为例。
(2)示例: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独特,他是通过书信把真情传递给远方的孩子,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真诚的指导,而且还暗暗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人生,毕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师,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儿子教育成才,让人赞不绝口。
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优良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在我们身边,许多家庭的教育不恰当,家长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情况,没有正当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步入歧途,最后后悔莫及。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家庭暴力,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不但没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让孩子变得叛逆。用合适的家庭教育去教导孩子,家长们应该读读《傅雷家书》,并参考书中傅雷对儿子的一些教育方法。其实,作为儿女的我们更应该读好这部书,因为它可以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良苦用心,懂得感恩父母。它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为人处世中得到正确的指引。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识记。
《傅雷家书》中傅雷给儿子的信里提到“比如你自己,过去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有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由此可见,傅雷是以听莫扎特的音乐为例子教导儿子。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积累及感悟。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我认为傅雷在教育孩子时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对孩子言传身教,在家书中,不管是聪去波兰留学,还是后来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先生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让他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还不时寄给中国古典的文学名著及艺术方面的画,书籍。
傅雷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家书》百分之百地体现了书中无处不体现的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在疼爱的同时,也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
《傅雷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来教导儿子。反观现在的一些家长,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唯成绩论,成绩好了就温言褒奖,成绩差了就非打即骂,完全忽略了对于了孩子们做人的教育,导致了孩子的畸形发展。在教育孩子时,也不能做到以身作则,要求孩子阅读经典,自己却手机不离手。要求孩子抓紧时间,自己却总是拖延。又把孩子的教育责任完全归结到学校,没有意识到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三、写作表达(45分)
微写作(10分)
25. 刘成章写《安塞腰鼓》,运用了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之势。请模仿这三种修辞方法,描写一个劳动场面。200字左右。
【答案】范文:
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山脚下,来到植树的场地,来到自己班级分到地块。小明和我是一个小组。小明选好地方,拿起铁锹用力地挖坑,用力地挖抗。开始土还好挖些,渐渐地泥土变得坚硬起来,而且还夹有许多石头、砖块。我见这么多石头和砖块,就蹲下身子把它们从泥土里抠出来,再让小明挖。不一会儿,小明累得满头大汗,头上湿得像雨淋得一样。我虽然个子矮,力气小,但也不甘示弱,把满满的一桶水拎到坑边。这时,小明也把坑挖好了。我小心翼翼地把树苗放入坑里,双手把它扶得稳稳的。小明拿起铁锹弯下身子,一锹─锹地往坑里填土,然后用脚把土踩结实。我浇完水,默默地想:“小树啊,快点长大吧!”
【解析】
【详解】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描写一个劳动场景”可知,要记叙一次印象深刻的劳动经历,或者亲眼目睹的一个感人劳动场景。作文的选材范围很广泛,首先要选好劳动范围,如家庭劳动,帮妈妈做饭洗碗的经历、擦地板的经历、洗衣服的经历等;学校劳动,如一次学校的大扫除,班内的大清理,一次劳动实践课等;也可以写社会劳动,敬老院帮助老人;清明扫墓活动等。然后注意要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场面描写生动。
大作文(35分)
26. 请再精读丰子恺先生的《清明》一文,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400字。
提示:(1)需尽量少引述,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不能泛泛而谈。(2)要联系个人参与清明节祭扫活动的经历,来谈自己的独特感受,抒发真情实感。
【答案】范文
站在烈士墓前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清明》表达了作者怀念儿时欢乐童年和家乡淳朴民俗民风的情感。丰子恺先生在散文作品《清明》中,回忆了儿时在家乡参加清明祭扫的情景,用简练的语言叙述了家人扫墓的情景,也描述了家乡当地淳朴的民风,以及孩子们把清明当做一件乐事的童趣心态。
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由得想起去年清明节到烈士陵园祭扫的情景。
太阳不算夺目也不算阴沉,阳光晒着大地,让人觉得有些暖洋洋的。学校组织我们年级六个班一起去烈士陵园扫墓。这一次,我看着那高高屹立的烈士纪念碑,慢慢地领悟到,我们不但要珍惜一切,不但要崇敬烈士,更是要学习烈士,烈士给了我们一块沃土,我们要付出一些辛勤,播下一些种子,才能收获到真正的幸福。或许这份幸福我们来不及享受,但等它叶落归根时,将会给我们的儿女子孙更加肥沃的一块土地。随着时间的耕种,这块土地会越来越肥,说不定到了那一天,它包含着的营养便会取之不尽。
我与同学们站在烈士碑之下,听着学校领导的讲话,他们的讲话声似乎在今日格外地沙哑,声音满怀的是对烈士们的崇敬。我此时心中思绪万千,时而抬头望望那如巨人一般耸立在天地之间的英雄纪念碑,时而低头看看那朵美丽的淡黄色菊花,抗战时的一幕幕情景仿佛此时正如放电影一般地在我脑中呈现。一声吼,抗战烈士们拿着散发银光的大刀,向全副武装的敌人们冲去;一声响,那是烈士们那把绝地反击的小土枪,但被英勇之气附着着的子弹却突破重围向着那些贪婪的灵魂飞去;一抹血,满是老茧的手掌捂着受伤的胸口,但死守之气依然是浩浩荡荡……这一幕一幕不禁使我叹了一口气,这口气中包含着对烈士们的惋惜,包含着对侵国者的痛恨,包含着对今日生活之美好而富饶的赞叹。
在我人生的第13次清明中,我似乎又懂了一些更为深刻的道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读后感的写作能力。
1.审题立意。写好读后感,“读”是基础,只有仔细阅读、认真思考、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丰子恺在《清明》中回忆了小时候在清明节时扫墓上坟的习俗,表现了作者怀念儿时欢乐童年和家乡淳朴民俗民风的情感。写读后感不同于文章赏析,要尽量少引述,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即可,不能泛泛而谈。要联系个人参与清明节祭扫活动的经历,来谈自己的独特感受,抒发真情实感。
2.构思选材。文章的形式是读后感,主体部分可以写成记叙类的文章,叙写在“清明”的风俗活动中或与习俗相关的人、事、物,在向读者介绍当地的风俗习惯的同时,叙写在这活动中所展现人的精神风貌,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和情感作文。也可以写说明文,说明清明节的习俗,除祭祖和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还可以写议论文,论述英雄、献身、牺牲精神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尊严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篇名句默写,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综合性学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