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狼藉/慰藉 遒劲/疾风劲草 步履蹒跚/春意阑珊
B.濒临/频率 倔强/强词夺理 不屑一顾/惟妙惟肖
C.嶙峋/粼粼 参观/参差不齐 坦荡如砥/同仇敌忾
D.纤维/拉纤 阻塞/塞翁失马 鹤立鸡群/以邻为壑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
A.婆娑 俯瞰 重峦叠嶂 为富不仁
B.赋闲 轩榭 摩肩接踝 巧妙绝伦
C.踌躇 斟酌 旁逸斜出 试目以待
D.篱笆 辟邪 潜滋暗长 自出新裁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他入木三分的启发,我对人生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B.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
C.端午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
D.当敌人冲进大厅的时候,只见他正襟危坐,那副处变不惊、视死如归的气节真让人敬佩!
4.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我们跟学舌的鹦鹉有什么区别呢?
B.那时候有一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C.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
D.画中的“孙阳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散文有《白杨礼赞》等。
B.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
C.《史记》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共三千多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D.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尊称为“亚圣”。孟子的言行记录在孟子及其弟子编著的《孟子》中。
6. 品读经典,陶冶情操。
(1)《昆虫记》的主题是什么?
(2)在《昆虫记》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请说明原因。
(3)假如你要向朋友推荐《昆虫记》,请说说推荐的理由。
7. 补写下列古诗文的空缺处。
(1)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2)烽火连三月,________。 (杜甫《春望》)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 (《孟子》)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________,互相轩邈。 (吴均《与朱元思书》)
(5)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8. 语言综合运用。
生活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陶醉的欢娱中,得来的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 运动是一种乐趣 , 健康是它的果实 ; 劳动是一种乐趣 , 产品是它的果实 ;……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
(1)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
(2)第二段空缺处请根据语境仿写,构成排比句式。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月 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鄜(Fū)州:现陕西省富县。②闺中:指作者的妻子。③云鬟:妇女的鬓发。④清辉:指月光。⑤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⑥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1)下面对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推断,此诗大约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诗人在鄜州,家人在长安。
B.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写妻子担心自己的安危,望月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巧妙的换位使得感情更加真挚与深沉。
C.妻子望月“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独”字,越发显得妻子的孤独无助。
D.在这首诗中,“独看”的悲苦浸透了天下离乱的悲苦,“双照”的期盼中寄寓了人民对战乱平息的渴望。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0.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蜀之鄙有二僧》)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
①惩山北之塞________
②汝之不惠________
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________
④吾欲之南海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操蛇之神闻之西蜀之去南海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贫者语于富者曰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河曲智叟亡以应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3)对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乙】文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说明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C.【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4)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11.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宣纸
今年以来,已陆续有40多名书画家从全国各地而来,入驻黄公望村。据说,原因之一是为了一种纸﹣﹣元术纸,用起来“有历史感,而且不比宣纸差”。其实,对学生而言,富阳的宣纸更有名。宣纸的原产地﹣﹣安徽泾县,唐代隶属宣州府,宣纸因而得名。
宣纸的制作方法与一般纸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纸的制法是利用造纸机把纸浆平铺在网上而形成薄薄的纸页,再经过烘干而卷成纸卷;宣纸却是用传统方法手工焊成一张张湿纸,贴在墙上干燥而成。由于这点不同,宣纸的性能也与一般纸不一样。
那么,宣纸有哪些特性呢?
宣纸有润墨性。落墨于宣纸时,纸面会产生“发涸”的效果。普通纸发涸会使字或线条模糊不清,也不会出现晕状化开现象。而宣纸发涸会使墨色随水分逐渐向周围扩散,呈近似圆形的波浪式的变化。无论是重写还是轻描,都能显示清晰的层次,书画家们在画山水的时候,这种“墨分五色”的层次感凸现得尤为明显。几笔相交,均留笔痕;笔痕交叉处,浓淡有致,能充分展示画的意境,产生出作品的立体效果。浓墨乌而鲜艳,淡墨淡而不灰,书法家们在宣纸上笔走龙蛇,无论是作一气呵成的草书,还是一丝不苟的篆楷,都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充分体现出艺术的妙味。
宣纸有耐久性。宣纸的寿命至少是1050年,而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老化而破损。新闻纸的“寿命”更短,五六十年后就会变黄、发脆。宣纸的耐久性也是由自身的原材料特性所决定的。原因是原材料经过反复的石灰浸渍、蒸煮和长时期的日光雨露漂白后,化学反应趋于稳定,造纸用的青檀皮等原材料中容易产生质变和虫蛀的木质已被消除。青檀皮的坚韧纤维使得纸张坚固而耐久。现保存完好的历代书画艺术珍品、古籍、文献、印谱,历千年而不腐,就是宣纸“纸寿千年”最好的佐证。所以,宣纸算是纸中的“老寿星”了。
宣纸的耐久性还与它的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测定,绝大多数宣纸PH值都在8.3左右,呈碱性状态。因为宣纸呈碱性,这使其能够抵抗空气中“酸性气体”的侵蚀,其纸内纤维才不易发生化学变化,纸也不易出现颜色变黄、强度下降等情况,所以宣纸的耐久性远超普通纸。
宣纸有变形性。宣纸能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适当伸长或收缩,它不怕折揉,可以重新装裱,即使折揉很多次,一经装裱便能整洁如新。
(1)文中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一致的一项是( )
A.书画家们在画山水的时候,能有“墨分五色”的层次感,这是因为他们用墨浓淡有致。
B.宣纸能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伸长或收缩,它不怕折揉,可以重新装裱。
C.宣纸的寿命是1050年,而普通纸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老化而破损。
D.“宣纸”一名的由来,是因为原产地在安徽泾县,唐代隶属于宣州府。
1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最后一件行李
①很小的时候,随母亲去过一趟北京城,从此再也忘不了糖炒栗子的甘美。家住的小城不产栗子,集市上偶尔碰到卖栗子的小贩,也都是摊着小指肚大的一堆,色既不正,味也不香。
②然而,每每过生日,总少不了妈妈炒的糖栗子,一颗颗大个头的栗子是母亲搭公车往两百里外的漯河买来的。我虽每次劝她不要跑那么远买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但下次的生日餐桌上照例还会有一盆糖炒栗子,固执地流溢着芳香。
③18岁那年,要到国外上学。离家前的十几天,母亲一直忙着准备我那似乎永远也备不齐的行李,连夹头发的小黑卡和大小不等的各色纽扣也被她买回来,塞进本已满满当当的箱子。
④我只觉得母亲絮絮叨叨地给我增了远行的负担,总是很不耐烦:“少放点吧,太麻烦了!”母亲却固执地说:“带上吧,要用的时候国外不一定买得到。”看着母亲一脸的慈爱,我只有苦笑,不再作声。
⑤临行前一天,母亲吃完中饭就出去了,傍晚才回来,臂上挎着一个竹篮。我问母亲哪儿去了,母亲只轻描淡写地说:“出去串了个门儿。”然后把竹篮放到壁橱里。我突然注意到母亲的脚有点跛,是右边那只,便问:“妈,你的脚怎儿了?”母亲回头笑笑,“天黑,路上崴了一下。”
⑥我没再多问,想着自己的心事。真的要走了,以往的兴奋忽然间化成客行他乡的惶恐不安,我黯然起来。母亲吃完饭,在我身边坐下来,重复着一些平常要注意的事项。我的鼻管酸起来,有要落泪的危险,很不想再继续这太过伤感的场面。母亲也渐渐黯然了,于是说:“早睡吧,明天还要赶路呢!”拂了一下我的头发,起身走了。
⑦那夜睡得很浅,不知什么时候忽然醒了。恍惚中,听见院子里有人在说话,睁开眼睛,看到窗外红光跃动。我轻轻起身,披衣来到窗前。
⑧灶房檐下,那个久已不用的铁炉里正火焰熊熊。父亲坐在炉前的小木凳上,用一根木棍拨着炉里的柴火,时而弯下腰,用嘴吹一吹。有时长长的火舌猛然伸出来,险些咬到他的白发。母亲站在旁边,手里握着一把长柄锅铲,在大铁锅里翻搅着,唯恐锅里的东西熟得不均匀。
⑨一个下午的奔波,400多里的路程,夜半起身,只为几斤女儿爱吃的糖炒栗子。母亲的身影缓缓移动,仿乎那跌伤的脚还在隐隐作痛。不常烧火的父亲被柴烟熏得流泪,不时擦拭着眼角。他们说着话,脸上挂着笑容,在寒星灿烂的冬夜里为远行的女儿收拾最后的一件行李……
⑩第二天,我们都未提起夜里的事情。
⑪在新加坡的新住处收拾箱子时,在一堆衣服下面,我发现了一个封闭的小纸箱,撕开封胶,是满满一箱糖炒栗子。忙乱中,我把栗子装进一个塑料袋里,塞进壁橱。
⑫那段日子,忙于认识朋友,熟悉语言,适应环境,那包栗子被渐渐遗忘了。直到有一天猛然想起,在壁橱里翻出时,塑料袋下面已积了一小摊褐色的水。解开塑料袋,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袋内蒙了厚厚的一层水雾,褐色的栗子上霜似的一层白霉。
⑬我惋惜着,把它倒进垃圾箱里,然后去擦拭壁橱上那一小片灰褐色的痕迹。可无论我怎样费尽心思,却总有几道仿佛是印在白色的柜壁上,擦拭不净,就像父母对儿女繁琐的爱意,不管你如何漠视,如何抵制,甚至如何恼火,它都会牵牵绊绊,拂之不去。
⑭我又想起火光中母亲围着锅台缓缓转动的身影,还有父亲那险些被火舌咬住的白发和柴烟熏出的泪水。
⑮我走到垃圾箱前,掀开盖子,一大袋糖炒栗子冒着酸气,正躺在垃圾堆中。我凝视良久,泪水纷纷落了下来……
(1)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从第⑧段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3)第⑮段写到“我”落泪,是因为什么呢?请写一段话,补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不少于60字)。
(4)若把文章题目换成“糖炒栗子”,可以吗?谈谈你的理由。
三、写作表达(50分),从以下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环境保护月”活动中,你所在的班级将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倡导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请以班级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不少于500字。
提示:①应介绍发出倡议的背景、目的,这样更容易让人理解和信服。②明确倡议书的主题,如“节约新风尚,环保小卫士”“低碳生活我行动”等,并提出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③注意倡议书的使用场合、对象,做到表达得体。
14.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一建筑。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提示:①这一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比如一栋楼、一座桥,也可以是群体建筑,比如一条街巷、一片塔林。②抓住建筑的特征来写,注意介绍建筑的位置、外观、用途等。③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可以先总说建筑的特征,然后再加以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30分)
1.
【答案】
B
【考点】
易误读常见字
【解答】
A项中三组加点字读音分别为:“jí”和“jiè”;“jìng”和“jìng”;“shān”和“shān”。
B项中三组加点字读音分别为:“bīn”和“pín”;“jiàng”和“qiǎng”;“xiè”和“xià”。
C项中三组加点字读音分别为:“lín”和“lín”;“cān”和“cēn”;“dǐ”和“kài”。
D项中三组加点字读音分别为:“xiān”和“qiàn”;“sè”和“sài”;“hè”和“hè”。
2.
【答案】
A
【考点】
常见易错字
【解答】
A.正确。
B.有误,“摩肩接踝”中的“踝”应写作“踵”。
C.有误,“试目以待”中的“试”应写作“拭”。
D.有误,“自出新裁”中的“新”应写作“心”。
3.
【答案】
C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答】
A.有误,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用来形容“启发”不恰当;
B.有误,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用来形容“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不恰当;
C.正确;
D.有误,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用来形容“那副处变不惊、视死如归的气节”不恰当;
4.
【答案】
C
【考点】
标点的辨析与用法
【解答】
A.有误,“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本句没有疑问的意思,所以后面不能用问号,应该用逗号。
B.有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句号应该放在引号的外面。
C.正确。
D.有误,“东京梦华录”是一部书,应该用书名号,不能用引号。
5.
【答案】
C
【考点】
文学常识
【解答】
ABD.正确;
C.有误,《史记》的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6.
【答案】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通过详细、深刻的描绘,各种昆虫的外部形态和生物习性,记录各种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我最喜欢萤火虫,它除了能发光外,居然是个地道的肉食生物,它捕捉和吃蜗牛的方法让我特别惊奇。
示例一:《昆虫记》是作者对昆虫最直观的研究记录,影响了无数科学家、文学家及普通大众,其文学及科学成就受到举世推崇。
示例二:《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考点】
名著综合
【解答】
本题考查语段主题的分析。根据“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这是对小生命的赞叹,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详细地记录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外在特征,记录了它们的生活,体现了一种科学探索精神。
本题考查对名著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名著中的作家作品常识、人物、主要情节等进行全面的把握。根据对《昆虫记》的积累作答即可。只要说出书中的昆虫,并说明理由即可。如:我最喜欢萤火虫,它除了能发光外,居然是个地道的肉食生物,它捕捉和吃蜗牛的方法让我特别惊奇。
本题考查名著推荐语的拟写。一般来说,首先应交代作品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作品值得推荐的地方,即文章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一个方面阐述,也可以阐述其中几个方面。可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7.
【答案】
采菊东篱下
家书抵万金
威武不能屈
负势竞上
大漠孤烟直
惊起一滩鸥鹭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答】
采菊东篱下(注意“篱”的书写)
家书抵万金(注意“抵”的书写)
威武不能屈
负势竞上(注意“竞”的书写)
大漠孤烟直
惊起一滩鸥鹭 (注意“鹭”的书写)
8.
【答案】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示例: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
【考点】
综合读写
【解答】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示例: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9.
【答案】
A
(1)A(2)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和孩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译文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蒙蒙雾气沾湿了你的鬓发;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
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
【考点】
诗
【解答】
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A.有误,根据“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应是“诗人在长安,家人在鄜州”。
BC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作者运用了以景衬情的表现手法,写出了白露节气的清寒,巧妙地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到故乡的明月的描写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地深切思念。“独看”是现实,却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闺中只独看”杜甫诗中想象妻子孤独望月,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从“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意思是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寄托了对战乱平息后幸福团聚的渴望或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1)A(2)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和孩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译文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蒙蒙雾气沾湿了你的鬓发;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
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
10.
【答案】
苦于,同“慧”,聪明,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到,往
D
C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孩子都比不上。
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主观努力克服困难,任何事情都能做成。) ②甲文以神话结尾,乙文以议论结尾。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答】
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惩:苦于;
②句意为:你简直太愚蠢了。惠:“同“慧”,聪明;
③句意为: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④句意为:我想去南海。之:到,往。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A.代词,代事/动词,到,往;
B.介词,到/介词,向;
C.介词,凭借/连词,来;
D.都是表示转折关系,却;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ABD.正确;
C.有误,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中重点词语有:彻,通;曾:用在否定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连……都……”;句意为: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孩子都比不上。
本题考查不同文本主旨与写法的对比。解答此题需要联系文章主要情节,抓住评论性的语句来解答。从两篇文章所讲述的事件内容来看,二者都强调了坚持就能取得成功。甲文的结尾是以神话式的结尾实现了愚公移山的愿望;乙文以议论句总结文章中心。
答案:(1)①苦于 ②同“慧”,聪明。 ③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④到,往。 (每小题(2)D(3)C(4)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孩子都比不上。(5)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主观努力克服困难,任何事情都能做成。) ②甲文以神话结尾,乙文以议论结尾。
11.
【答案】
从文体特点来看,说明文的作者总是希望读者直接、准确地了解自己所写的内容。因此说明文常在文章的显要处“设路标”“给提示”,帮助读者更快更方便地理解文章。
本文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宣纸与一般纸作比较,突出强调了宣纸的独特制作方法以及润墨性、耐久性、变形性的特性。
D
【考点】
说明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答】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作为说明文,作者总是希望读者能更直接准确的接受自己要表达的信息。把每段的首句设为中心句,这样读者在首句就能明确本段所讲的主要内容,可以方便读者更方便更快捷的了解文意。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细读文本可知,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宣纸的制作与宣纸的特性,在介绍这两方面的内容时,都把宣纸与其他的纸进行了对比,从而突出了宣纸的特点,所以本文主要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宣纸独特的制作方法和特性。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A.有误,书画家们在画山水的时候,能有“墨分五色”的层次感是由宣纸的润墨性决定的。
B.有误,根据末段“宣纸能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适当伸长或收缩”可知本句表述过于绝对。
C.有误,根据“宣纸的寿命至少是1050年”可知本句表述过于绝对。
D.正确。
故选:D。
答案:(1)从文体特点来看,说明文的作者总是希望读者直接、准确地了解自己所写的内容。因此说明文常在文章的显要处“设路标”“给提示”,帮助读者更快更方便地理解文章。(2)本文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宣纸与一般纸作比较,突出强调了宣纸的独特制作方法以及润墨性、耐久性、变形性的特性。(3)D
12.
【答案】
示例:“我”出国留学之前,父母费尽心思为“我”准备糖炒板栗,而“我”出国后却遗忘了它,致使它变质。
示例一:“拨”“弯下腰”“用嘴吹”的动作;火舌“伸”“咬”,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火势之猛,突出了父亲为“我”炒板栗时的专注、认真,不怕受伤。
示例二:“站”“握着”“翻搅”“唯恐”等描写动作和心理的词语,细腻地刻画了母亲炒板栗时的耐心和细致。
流泪的原因:“我”为父母时时刻刻的无微不至的关爱所感动;为“我”对父母之爱的疏忽而内疚和自责。心理活动示例:爸爸妈妈,感谢你们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关爱和呵护,请原谅女儿的不懂事,现在女儿已经长大,你们的爱,永远镌刻在我的心里,祝二老身体健康。
不可以。标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是本文的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具有象征意义,“最后一件行李”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无私关爱和挂念。
【考点】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答】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本文内容时,要抓住中心事件,即留学前父母准备的糖炒栗子被“我”遗忘的故事,稍加详细叙述即可。对文章的前因后果可忽略不写。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父亲坐在炉前的小木凳上,用一根木棍拨着炉里的柴火,时而弯下腰,用嘴吹一吹。有时长长的火舌猛然伸出来,险些咬到他的白发。母亲站在旁边,手里握着一把长柄锅铲,在大铁锅里翻搅着,唯恐锅里的东西熟得不均匀。”这个句子,可从动词的运用,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如父亲“拨”“弯下腰”“用嘴吹”的动作,突出了父亲炒栗时的辛苦、认真。“火舌猛然伸出来,险些咬到他的白发”是拟人手法,表达了父亲炒栗时的专注与不怕受伤。描写母亲的动词:“站”“握着”“翻搅”“唯恐”等,从动作和心理方面,细腻地刻画了母亲炒板栗时的耐心和细致。答题时只回答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体会。文章最后,第⑮段,写“我”凝视着变了质的糖炒栗子,“泪水纷纷落了下来”,这里,“我”心里一定充满了自责,或是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只要符合当时“我”的心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考查文章题目的分析。“最后一件行李”,这个标题用得非常好,首先它富有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还是本文的行文线索和叙事中心;另外它还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父母对孩子的无私关爱和挂念。如果换成“糖炒栗子”,就会逊色得多。回答时先明确不能换题目,再分析原来题目的妙处。如果回答可以换掉,最高只能得本题的一半分。
三、写作表达(50分),从以下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
13.
【答案】
低碳绿色生活倡议书
xx中学广大教师、学生朋友们:
你们好!
当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问题日益显现,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生态系统失衡加剧、农业生产减收严重……这一切,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重大危机。一场“低碳革命”正在全球悄然兴起。践行“低碳经济”,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全民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引导公民自觉养成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良好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关注和参与低碳行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过低碳生活,创造绿色家园,政府和企业需要行动,我们广大师生朋友同样大有可为!请相信,低碳绿色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美化地球家园可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开始:
一、参与“国策宣传”活动
在六月五日“世界环境日”、六月二十五日“全国土地日”、七月十一日“世界人口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主题班会、演讲赛、手抄报等国策宣传活动,讨论、讲述基本国策。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组织开展社会调查,更多地了解社会,奉献社会。
二、创设绿色家园活动
1.倡议父母合理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有效种植绿色植物;建议家人利用阳台、花盆架、平台、院落等可利用的空地设置盆景盆栽,并倡议所在小区(社区)科学保养绿地。
2.长江水道纵横,然而大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全体同学可利用假期时间,以家附近的河道为主要实践基地,自觉清理河道垃圾,倡议所在镇(街道)、村(社区)在河道两侧植绿护绿。
三、做“低碳生活”的实践者
1.自觉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坚决杜绝木筷、纸杯、纸巾等一次性制品,重复使用纸张,多发电子贺卡,学会旧物巧用,尽量一物多用,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合理应用可再生能源;
2.积极参加植树造林,减少白色污染,爱护森林资源;
3.自觉使用节能节水器具,适度使用空调,离开时随手关闭电灯、电脑、电视、空调、饮水机等电器设备;
4.尽量购买环保包装的商品,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循环利用水资源,自觉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5.以公共交通代替私人车辆,以自行车和步行方式减少交通拥挤、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实现城市出行的“环境友好”。
6.向家人宣传“高效利用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意识,尽量不占和少占耕地,努力减少资源的占有使用,为“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出一份力。
珍惜地球资源,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每一寸土地,珍惜每一份资源,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度电,节约一滴水,携手营造人人了解、重视、参与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努力把节约资源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让降低污染的低碳生活成为未来中国的社会风尚。
过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绿色在延续,我们来行动!
xx中学x年级x班
二零xx年x月
【考点】
材料作文
【解答】
低碳绿色生活倡议书
xx中学广大教师、学生朋友们:
你们好!
当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问题日益显现,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生态系统失衡加剧、农业生产减收严重……这一切,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重大危机。一场“低碳革命”正在全球悄然兴起。践行“低碳经济”,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全民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引导公民自觉养成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良好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关注和参与低碳行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过低碳生活,创造绿色家园,政府和企业需要行动,我们广大师生朋友同样大有可为!请相信,低碳绿色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美化地球家园可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开始:
一、参与“国策宣传”活动
在六月五日“世界环境日”、六月二十五日“全国土地日”、七月十一日“世界人口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主题班会、演讲赛、手抄报等国策宣传活动,讨论、讲述基本国策。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组织开展社会调查,更多地了解社会,奉献社会。
二、创设绿色家园活动
1.倡议父母合理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有效种植绿色植物;建议家人利用阳台、花盆架、平台、院落等可利用的空地设置盆景盆栽,并倡议所在小区(社区)科学保养绿地。
2.长江水道纵横,然而大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全体同学可利用假期时间,以家附近的河道为主要实践基地,自觉清理河道垃圾,倡议所在镇(街道)、村(社区)在河道两侧植绿护绿。
三、做“低碳生活”的实践者
1.自觉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坚决杜绝木筷、纸杯、纸巾等一次性制品,重复使用纸张,多发电子贺卡,学会旧物巧用,尽量一物多用,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合理应用可再生能源;
2.积极参加植树造林,减少白色污染,爱护森林资源;
3.自觉使用节能节水器具,适度使用空调,离开时随手关闭电灯、电脑、电视、空调、饮水机等电器设备;
4.尽量购买环保包装的商品,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循环利用水资源,自觉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5.以公共交通代替私人车辆,以自行车和步行方式减少交通拥挤、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实现城市出行的“环境友好”。
6.向家人宣传“高效利用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意识,尽量不占和少占耕地,努力减少资源的占有使用,为“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出一份力。
珍惜地球资源,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每一寸土地,珍惜每一份资源,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度电,节约一滴水,携手营造人人了解、重视、参与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努力把节约资源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让降低污染的低碳生活成为未来中国的社会风尚。
过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绿色在延续,我们来行动!
xx中学x年级x班
二零xx年x月
14.
【答案】
【范文】
我校生物创新实验室
2015年12月,我校生物创新实验室是省教育技术中心资助建设的创新实验室项目。实验室共投入80余万元,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截止2017年1月,作为我校首个创新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实验室以生态环保为主题,由我校老师设计并主持。实验室主体部分位于学校综合实践大楼内,设有中央处理区、检测区、演示操作区、水质在线监测区几大功能区块,其中检测区又分为食品检测实验区、洁净显微观察室、气体检测实验区、水质检测实验区,可以对不同种类的水体或空气污染物、有害物进行多种分析测试。
在实验室东侧的平台处,建有无土栽培休闲园,园内以立柱栽培、管道栽培、廊架栽培等多种无土栽培形式,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研究环境污染对农业的影响。
此外,在学校西侧一条河流上建有河流水质监测治理综合实践基地,上面架设生态浮床和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可远程监控该区域的水质成分变化并将数据传输到实验中心用于研究分析。
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优质平台,我校生物创新实验室投入使用仅一年时间便已取得了丰硕成果:生物组教师先后开发开设了由社会调查、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无土栽培4大类共10余门校本课程组成的生物创新课程体系,其中多个课程荣获省市县精品课程。
我校生物教研组将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的基础上,继续以创新实验室为平台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强化学科综合与拓展,促进生物学科课程特色化、多样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验和创新研究的机会,在致力于培养“智慧创新”人才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继续前行。
【考点】
材料作文
【解答】
【范文】
我校生物创新实验室
2015年12月,我校生物创新实验室是省教育技术中心资助建设的创新实验室项目。实验室共投入80余万元,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截止2017年1月,作为我校首个创新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实验室以生态环保为主题,由我校老师设计并主持。实验室主体部分位于学校综合实践大楼内,设有中央处理区、检测区、演示操作区、水质在线监测区几大功能区块,其中检测区又分为食品检测实验区、洁净显微观察室、气体检测实验区、水质检测实验区,可以对不同种类的水体或空气污染物、有害物进行多种分析测试。
在实验室东侧的平台处,建有无土栽培休闲园,园内以立柱栽培、管道栽培、廊架栽培等多种无土栽培形式,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研究环境污染对农业的影响。
此外,在学校西侧一条河流上建有河流水质监测治理综合实践基地,上面架设生态浮床和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可远程监控该区域的水质成分变化并将数据传输到实验中心用于研究分析。
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优质平台,我校生物创新实验室投入使用仅一年时间便已取得了丰硕成果:生物组教师先后开发开设了由社会调查、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无土栽培4大类共10余门校本课程组成的生物创新课程体系,其中多个课程荣获省市县精品课程。
我校生物教研组将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的基础上,继续以创新实验室为平台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强化学科综合与拓展,促进生物学科课程特色化、多样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验和创新研究的机会,在致力于培养“智慧创新”人才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继续前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综合性学习,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