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2024)六年级上册七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展开教科书第87页例1、例2,负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过程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正、负数的探究,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培养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等。
学具准备:温度计、资料卡、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将你听到的信息用简洁清楚的方式记录下来,让人一眼看明白
1、足球比赛:中国队上半场进了3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2、学生转学:四年级转入25人,五年级转出18人。
3、做生意:九月份赚了6000元,十月份亏了2000元
学生记录,交流结果。
2、引出+、-两个符号,这两个符号是什么?加上这两个符号的数又表示什么意思,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走进数学天地
3、自学教材,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正负数,以前学的叫正数,今天学的叫负数。
5、学习负数的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古时候人对负数有那么多的研究,他们都研究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负数的初步认识》,引入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见到过负数?老师这里收集到几个城市的天气预报。
投影出示城市天气预报图,找出里面的负数,读一读,表示什么意思(零下)
师:温度用什么测量的呢?(温度计)
课件出示温度计图,找出 3℃,指名上台指出来,再找出-3℃,能找出来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思考后反馈,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和引导。
向学生介绍 0℃,先确定0后才能找出3℃和-3℃。
出示几个温度计图片,读出温度。
动手画一画:画出下面几个温度:5℃、-5℃、10℃、-10℃、13℃、-13℃
看图比较这几个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反馈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归纳小结。
比0大的是正数,比0小的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游戏:找出两个同学和老师,任意指定一个为0,另外的记作正数还是负数。
探究例2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课件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们再来看x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师小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预设一:我是把海平面的高度看作0,比海平面高就可以用+几或几来表示,比海平面低就可以用-几来表示。(教师评价:这位同学会运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现在的学习中,学会知识的迁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预设二:如学生答不上,教师做适当引导。
最后教师将课件或小黑板中数字改动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三)巩固新知
出示存折,说一说里面的数字表示的意思。
李叔叔上5楼开会,王阿姨去地下2楼,应按哪两个键?
张大妈在超市买了一袋洗衣粉,发现包装袋上标有这样一段字条:净重:800±5g张大妈怎么也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并说明原因。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有什么感想?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 负数 正数
(正号) -2 3
-18 25
-2000 6000
—
(负号)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因此在课的开始,我为学生提供一些熟悉的生活素材,让学生从身边熟知的生活现象出发,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解决如何记录、区分两种具有相反意义量的现实问题。学生在记录及交流记录方式的过程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正、负数解释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精心设计了数学问题,如:先提出如何能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引发学生思考,寻求区分两种量的方法。并在交流记录方式的互动过程中,进一步启动问题:哪种记录方式更加简练呢?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觉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在课堂上不断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层层推进,突破了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因此在对0的归属问题的讨论中,学生很自然地借助温度计、海平面、地上地下等具体情境来说明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如:可能是给学生提供的生活素材还不够多,学生对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体会还不够深刻,以致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质疑时,有一个学生问:负数是怎么产生的?说明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这一环节的处理还不够到位,要进一步研究。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 负数的初步认识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苏教版五年级上册<a href="/sx/tb_c2575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一 负数的初步认识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索新知1,运用新知1,探索新知2,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 负数的初步认识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五年级上册<a href="/sx/tb_c2575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一 负数的初步认识一等奖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索新知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索新知1,运用新知1,探索新知2,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