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第1页
    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第2页
    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激趣导入,课文·内容研读,课文·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国建筑的特征
    课题
    《中国建筑的特征》




    语言素养目标
    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借鉴。
    思维素养目标
    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
    文化素养目标
    了解中国建筑中的文化内涵,体会中国建筑求同存异的特点。
    审美素养目标
    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文介绍,了解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一代代、一朝朝的文明发展史中,先辈们为我们留存了许许多多包含文化内涵的建筑群,同学们能想到哪些呢?
    生:故宫、四合院、苏州园林等等。
    师:同学们都很熟悉这些建筑,那大家说说看,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
    生:都有几进深的院子。
    生:都有很多的木制结构。
    师:不同的建筑,你们谈起的特点却又相似之处,是因为这些建筑物表现出了相同的特征。“特征”就是指事物外表或者形式上独特的象征或标志。今天,我们要学习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的小论文,随着他的介绍去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
    师:梁思成何许人也?(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生: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徽、国旗的设计。
    生:梁思成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跋山涉水,历尽艰难,我们初中还学过
    他研究并保护应县木塔的故事。
    生:梁思成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过很多重要的建议,北京城市改造要拆除城 墙的时候,他甚至在城墙的废墟中痛苦流涕。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有这样两个信息很重要: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对中国的古建筑热爱至极。
    【课文·内容研读】
    研读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围绕“特征”,梁思成先生为我们介绍了中国建筑的哪些内容?
    生:讲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还谈到了中国建筑的“文法”“词汇”“可译性”的问题。
    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沉默,不知道该如何总结)
    师 :要把“长文读短”,信息的筛选与提炼很重要。先筛选关键词、关键句,再加以概括。
    我们以特征一为例,先筛选出关键句“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再进行提炼,找出这个句子中的关键词“构成 ”;再思考“什么的‘构成’”? 在此基础上补充“三个部分”的指代内容。这样,“个别建筑物的构成分三部分: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就是特征一。
    下面,老师将同学们分成四组,要求大家用这种办法,每组概括两个特征。
    (互动合作,学生们热情很高。)
    生:特征二:在平面布置上,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 “有户外空间”。
    师:请同学们参考课文插图, 图片为典型四合院的平面图及实物图。
    生:特征三:中国建筑以木材结构为主。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间”字构架来承托上面的重量。
    师:咱们看看伏羲庙的内部结构,这一特征表现得非常典型。
    生 :特征四 :“斗拱”是由一些斗形方木块和弓形短木构成的,它可以“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
    师:斗拱除了结构上的重要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生:斗拱的装饰作用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生:特征五:举折、举架的使用可以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生:特征六:屋顶有巨大的装饰性,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生:特征七:在使用朱红和彩绘等色彩装饰上,中国建筑是最大胆的。
    生:特征八:建筑构件经过各种形状的加工取得了高度装饰的效果。
    生:特征九:建筑材料有很强的装饰性。
    师:通过对信息的筛选提炼,我们对九大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不过这部分内容,大家还是有 很多疑惑的。
    问题一:作者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九个特征顺序能不能颠倒?
    生:不能颠倒顺序,特征之间有内在逻辑顺序。
    师:那具体的逻辑顺序是什么呢?
    生:前两个特征,个别建筑物的构成和平面布置都是总体特征;结构方法,斗拱,举折、举架都属于结构特征;而屋顶、颜色、其他装饰都属于装饰特征。对于九大特征的介绍,是由整体特征到局部特征的顺序展开的。
    师:概括得很好,那为什么不从人们看建筑物最先关注到的颜色、装饰介绍,而是先谈结构呢?
    生:结构特征是建筑的主要特征,装饰特征属于次要的,这是由主到次的顺序。
    师:在大家的预习提问中,有这样两个问题非常好,现在我将它们展示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问题二:文章题目是 《中国建筑的特征》,介绍九大特征之后文章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用大量笔墨写中国建筑的“文法”“词汇 ”?
    师: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何为建筑的“文法”“词汇”? 我们先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来提取有关“文法 ”“词汇”的主要信息。
    生:14段开头“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还有这一段中间“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核心的关键词是“惯例法式”。
    师: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 ? 可通过这个词来解释“文法”。
    生:中国建筑特点的风格手法和惯例法式。
    师:用来干什么的惯例和法式?
    生:中国建筑中“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
    师:其次,什么是词汇?
    生: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为什么”的问题。由此可见,这篇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例如梁、柱、枋、檩 、门
    师: 那么这些“文法”“词汇”有什么特点?
    生:有一定的“约束性”,又有极大的“灵活性”。中国建筑有自身的一贯风格,表现出“千篇一律的一面”,可以灵活创新,“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表现出“千变万化”的一面。
    师:有没有补充?
    生: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
    生:还有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
    师:怎样理解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生:19 段“不同的民族,在不同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 的 ”。也就是说,同一性质,通过纷繁多样的形式来表达。同一性质的建筑主要功能性质一致,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呈现。
    师:这就像费孝通先生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同一性质的建筑,各民族“建筑语言”风格不同,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心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有差异,也有共性。
    师:那么,九大特征和建筑的“文法”“词汇”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文法”“词汇”是建筑的“惯例法式”或是“规则惯例”。它有约束性,又有灵活性。它是中国建筑的特征的特征。
    师:好一个特征的特征,老师来完善一下你的说法。前边论述的九种特征是中国建筑具体的特 征,回答的是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的问题 ;后边的“文法”“词汇”是构成这特征的要素,由此来回答中国的建筑“为什么”会呈现 出以上的特征,所以,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由此可见,这篇文章围绕“中国建筑的特征”这一论题,先来说明这一论题“是什么”,然后说明“为什么”。
    下面我们来看同学们的另一个问题。
    问题三:作者的写作意图仅仅是介绍建筑的特征吗?
    生:文章最后一段“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梁思成先生为我们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为了建设新中国的建筑,建筑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有继承,才有发展,学习传统建筑特征,从根本上是为了“古为今用”。
    师:“古为今用”这个词说得好,梁思成并非一味复古之人,他一生致力于追求“为中国创造新建筑”的宏伟事业。在这篇小论文中,他并不是孤立地封闭地讨论 中国建筑的“特征”,而是将建筑“特征”的外延延伸到文化的层面,拓宽到“各民族的建筑之间”,拓展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进行对照联系,并在理论上提出“可译性”概念,辩证地看待世 界建筑的共性和个性。深入探究“可译性”的内涵,从中可感受到梁思成作为一代建筑大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文化观。
    这种情感源于他对祖国建筑的热爱,文中很多地方都有这种情感的流露,你能找找吗?
    生:第 2 段“3500 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3500 年”突出了中国建筑历史之悠久,“高度水平”和“辉煌成就”透露出作者对中国传统建筑取得成就的自豪。
    生:第 7 段“这种框架结构的原则直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的结构才被应用,而我们中国建筑在三千多年前就具备这个优点”。用现代技术与古代结构比较,显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生:11 段“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最大胆”是对中国建筑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的充分体现。
    师:同学们找到很多实例,在梁思成的眼里,一个民族的建筑实乃一个民族的精神。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 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失的现象。(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课文·课堂小结】
    师:青年时代还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的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寄来的一本宋代建筑学 书籍《营造法式》。梁启超在该书扉页上写道:“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父亲的谆谆教诲,梁思成一生铭记于心。 梁思成对于中国建筑特征的介绍,无论是九大特征,还是建筑的“文法”“词汇”,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深刻的民族自豪感,表达着对中国古建筑倾其一生的挚爱。
    通过情境的联想,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的学习。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学生活动,速读课文。
    投影:故宫太和殿图片
    投影:伏羲庙木构架立体图 。
    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兰州白云观七真殿檐枋斗拱彩画 ”。

    投影:武汉归元寺“华武玄门”的屋顶。
    投影:“霸王拳”“三福云” “脊吻”“瓦当 ”“门环”图片。
    ppt展示问题,学生思考。
    ppt展示问题,学生思考。
    ppt展示问题,学生思考。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投影)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
    教师做结。



    相关教案

    语文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选择家乡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教案设计,共5页。

    高中人教统编版9 说“木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9 说“木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法探究,教学设计,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