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理清作者说明线索。
2.积极探究和体会中国建筑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情。
3.学习和领会科普文章语言特色,并加以借鉴和运用。
【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式 读写结合法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归纳、整合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学习愉悦的方法。
读写结合式模式就是学生在反复吟咏成诵,充分感悟文本基础上,并以此为素材而进行的文本再创造,以读悟写,以写促读的一种双向互进教学共赢的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激情导课
请同学跟老师一起重温下面的名句,大声朗读,看看它们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一个是滕王阁,一个是阿房宫。一楼是点,一宫是面,一点一面构成了中国的建筑群,那么中国的建筑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跟随着我国当代建筑大师梁思成一起去探究。
二、自主探究 整体把握
快速阅读全文,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哪些是属于结构特征?哪些是属于装饰特征?它们是按什么顺序一一展开的呢?
学生自主探究……
预设生成:
中国建筑总体特征(1——2)
(1)立体构成:台基——房屋——屋顶
(2)平面布局:建筑群组成——左右对称——坐北朝南——有主有次——户外空间
中国建筑结构特征(3——5)
(3)结构方法——框架结构
(4)斗拱作用
(5)“举折”“举架”作用
中国建筑外部特征(外观、颜色、装饰等)(6——9)
(6)介绍屋顶
(7)着色特点
(8)装饰特征
(9)用材特点
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出中国建筑的特征,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又有理论层面的解释,从总体到结构到外部的说明顺序一一展开,其中(3)(4)(5)属于结构特征,(6)(7)(8)(9)属于装饰特征。而(1)(2)因为从总体上谈中国建筑,既涉及结构特征,也涉及装饰特征。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介绍中国建筑特征自然是我们学习课文的重点,另外探讨建筑风格也是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从这两个部分衔接句子入手。
第十四段开头“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说明下文是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谈论的主题。
最后是首尾部分。
开头:从空间和时间来说明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
结尾:提倡熟悉中国建筑“文法”和“词汇”,让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
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让学生以桌为单位,以板书形式列出课文结构提纲。
三、精雕细琢 纵深探究
引导学生就两个重点学习部分开展深入研究探讨,肯定会挖掘出许多兴趣的话题来。
预设点:房屋或庭院的平面布置往往左右均齐匀称,为什么?
生成预设:一是整体美观。二是跟中国人审美有关,我们中国人一贯喜欢方方正正、规规矩矩。
预设点:“主要的房屋一般地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为什么?
生成预设:取得更多的阳光。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一向讲究方位,在坐北朝南的宫室南向为最尊,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
你见过不南向的房屋吗?(肯定很多)你家门什么向?为什么/
生成预设:不南向的原因,可能是:都市里统一布局,力求整体美观;乡野里随山的走势而定,或东或西或南或北。无论什么原因都是跟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和审美有关。
一般房屋的窗户往东开,为什么?
生成预设:一为采光。二为尊位。
“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为什么?
生成预设:四角翘起,不但扩大采光面,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态美。整体上翘起飞檐与坡顶、正脊构成柔美曲线,成为中国建筑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使得中国建筑轻盈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大建筑屋身的主要颜色为什么要用“朱红色”?
生成预设:朱红色属于暖色,与屋顶上的蓝天白云以及屋内素净淡雅的冷色调构成对比,使建筑物显得辉煌富丽又高洁淡雅,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效果。此外朱红色还代表热烈忠心,具有富贵的象征,杜甫有诗句讽刺为富不仁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预设点:作者着重说明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哪几项?
生成预设:根据中国建筑九大特征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2)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3)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体系的特殊性;(4)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6)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7)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生成预设:这是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生成预设:这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四、品味语言 学以致用
科普文的语言一般以平实为主,但本文运用一些精彩比喻句来说明中国建筑特征,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来领会叙述说明生动形象的特点。主要有:
“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兄弟之间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生成预设: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同属于一个系统,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之大已超出国家的界限。
“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生成预设:以“帷幕”比喻墙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建筑中墙壁的作用:“隔断内外”,“划分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
“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生成预设: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受经验,来体会建筑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
……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打比方(比喻)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
例: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生成预设:我家的客厅上悬挂着一盏吊灯,它是由三片叶子组成的,中间有个圆宝石,好像一朵盛开的白莲花。
屋顶上瓦片层层叠叠,密如鱼鳞,哪怕天河缺了口也漏不进一点儿去。
那宫殿飞檐上的两条飞龙,金鳞金甲,活灵活现,似欲腾空飞去。
……
小结:(略)
【教学反馈】
教后自我反思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论述式阐发式的科普文,除了说明中国建筑特征之外,还有一个核心的议题,同时又有理论上的探讨,因此它更具议论文特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感受到科学文化的魅力之余,又得到科学美感的熏陶。在教学设计上,如何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关键,我以理清文章思路为抓手,结合课后练习一和练习二来完成。即以中国建筑的特征和风格与手法为学习的重点,其中“风格和手法”就是核心的议题。由于能大胆放手学生,同时又能巧妙穿插他们感兴趣的与现实建筑生活相关的话题,引导他们步步深入,探究科学知识、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的同时,又能以人文的观点来审视科学、对待科学,表现出很强的人文关怀色彩。
但毕竟本区域建筑文化底蕴不高,几乎没有现存的有特色的建筑物让学生身临其境,加上教师建筑知识欠缺不全,对解读个别中国建筑特征及风格不深不透,留下不少的遗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选择家乡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教案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9 说“木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法探究,教学设计,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