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课件第1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课件第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课件第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课件第4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课件第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课件第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课件第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示范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标素养,知识概览,方法步骤,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运用稳态与平衡的观点,通过“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归纳内环境稳态的含义,明确其调节机制,形成正确的生命观。2.通过建构机体的稳态模型,培养科学思维,并能正确运用模型分析机体的生理活动,说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3.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和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关注人体健康,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
    3.实验结论:肝匀浆类似于 缓冲液 ,加入少量酸或碱不会发生pH的 大幅波动 。
    微思考1 该实验中,缓冲液的pH变化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尝试对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提示:缓冲液中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缓冲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可中和H+或OH-;而水中不含缓冲物质,因而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pH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
    二、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实例(1)pH:人体内环境中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其次还有______________等。 (2)体温: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 年龄、性别 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 1 ℃ ;尽管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 37 ℃ 。 
    2.内环境稳态的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 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 状态。 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以及理化性质 都处于 动态平衡 中。微思考2 为什么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提示:细胞不断进行的代谢活动(内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外因)都会影响内环境,因此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
    微判断11.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 √ )2.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 √ )
    微训练 在血液生化检验结果报告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检验结果的误差答案:D
    解析: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一方面是因为个体间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同一个体内环境的稳态也是动态的、相对的,与检验结果的误差无关。
    三、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人体各 器官、系统 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2.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历程
    3.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 一定限度 的。 
    4.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实例:①只有 血糖 浓度和血液中的 含氧量 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②适宜的 温度 和 pH 等条件才能保证酶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微判断2 人体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对,与其他器官或系统无关。(  )答案:×
    一 维持血浆pH稳定的机制问题探究“酸碱体质理论”在国外流行一时。它根据食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对体液酸碱度的影响,简单地将食物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但实际上,一种食物往往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它们经过消化、吸收、代谢之后也会产生多种不同化学性质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还有很多呈中性,不能随意根据一种代谢产物来认定原来食物的酸碱性。
    人体内的酸碱度处于平衡状态,难以通过饮食调节。事实上,人体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等能够控制酸碱平衡,同时血液中有很多缓冲对,它们组成了身体内部的酸碱缓冲系统。因此在正常人体内,酸碱度能够维持相对稳定。
    (1)我们吃的食物经代谢后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的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内环境会使生物体的pH发生显著变化吗?为什么?提示:不会。人体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等能够控制酸碱平衡,同时血液中有很多缓冲对,它们组成了身体内部的酸碱缓冲系统。因此在正常人体内,酸碱度能够维持相对稳定,pH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2)人体内的缓冲对包括哪些?它们主要存在于哪里?
    (3)缓冲对调节pH发生在内环境中吗?提示:缓冲对主要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故缓冲对调节pH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归纳总结1.生物体内缓冲物质调节稳态的过程分析(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H2CO3/ NaHCO3、NaH2PO4/Na2HPO4等。
    (2)调节机制:缓冲物质H2CO3/NaHCO3的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
    2.实验: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1)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2)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3)实验过程。
    (4)实验结果及结论。
    (5)注意事项。①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地加入,并严格控制滴数。②HCl和NaOH均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③冲洗烧杯一定要充分,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
    典例剖析【例1】 下列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HCl和NaOH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C.根据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可知,肝匀浆更像缓冲液
    D.根据所得数据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坐标,以酸或碱的滴数为纵坐标答案:D解析:根据所得数据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以pH为纵坐标。
    学以致用1.人在剧烈运动时,血浆中的乳酸大量增加而pH基本不变。下列关于此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C.H2CO3分解产生的CO2可经呼吸系统排出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答案:D
    解析:人在剧烈运动时,部分细胞会因供氧不足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会导致血浆pH略有降低,但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NaHCO3,能与乳酸反应生成H2CO3(弱酸),H2CO3分解产生的CO2经呼吸系统排出,最终导致血浆pH基本稳定。
    二 对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认识问题探究高原反应即急性高原病,是人体在短时间内从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升高造成的气压降低、含氧量减少等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长期居住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海拔3 000 m以上的地区时,一般会有高原反应。由于高海拔地区的氧分压较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较低,从而造成机体缺氧,引发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
    (1)人到达高海拔地区后身体一般会出现高原反应,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外界环境可以影响内环境稳态,而人体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减少外界环境的影响,保持内环境的稳态不被破坏,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机体正常时,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时,机体一定正常吗?提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故机体正常时,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但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时,机体不一定正常,如“植物人”等。
    归纳总结1.对内环境稳态概念的理解
    2.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模型
    (1)直接参与稳态调节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2)间接参与稳态调节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1)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的常见疾病(见下表)。
    易错提醒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两个误区(1)误区一: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一定不患病。 反例:镰状细胞贫血是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形态异常造成的。 (2)误区二: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代谢速率一定下降。 反例: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增多时,代谢速率上升,表现出甲亢症状。
    4.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被破坏,细胞代谢将出现紊乱。(2)图解。
    典例剖析【例2】 航天员在太空中有非常明显的失重感,失重时人体的液体静压丧失。人体的感受器感到体液增加,机体通过体液调节系统减少体液,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导致水和无机盐从尿中排出。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和无机盐从尿中排出使渗透压的稳态遭到破坏,会引起代谢紊乱
    B.液体静压丧失,可能会导致腿部体液转移到人的身体上部,出现鸟腿(腿部变细)现象C.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作用的结果。
    归纳拓展 内环境稳态失调分析(1)内环境理化性质失调。 ①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②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③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 (2)内环境化学成分失调。 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可导致组织水肿;②血浆中含氮废物过多,可导致尿毒症;③血浆中Ca2+浓度过低,可出现抽搐现象;④血糖平衡失调,可导致低血糖、糖尿病等。
    学以致用2.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和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相同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血红蛋白等化学成分相对稳定是内环境稳态的表现之一D.神经调节是内环境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B
    解析: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A项错误。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项正确。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 C项错误。内环境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项错误。
    1.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稳态是在神经调节的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答案:D
    解析:正常机体维持稳态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A项错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项错误,D项正确。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不是保持不变的,而是相对稳定的,C项错误。
    2.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稳态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无关B.严重腹泻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发生变化C.剧烈运动过程中,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D.长期不吃早餐,机体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现象答案:A
    解析:佝偻病是体内缺少维生素D导致人体缺钙,其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A项错误。严重腹泻使机体失水过多,内环境渗透压会发生变化,B项正确。剧烈运动时,机体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但血浆中有大量的缓冲对中和乳酸,维持内环境酸碱平衡,C项正确。长期不吃早餐,机体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现象,D项正确。
    3.当病人发生肾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毒症,严重时会导致死亡。这一事实不能说明(  )A.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内环境稳态让每一器官共享,又靠所有器官共建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只是机体维持稳态的辅助调节机制答案:D
    解析: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下图是向某生物血浆中滴加一定浓度的HCl或NaOH溶液后pH的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结果是(  )
    5.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一些人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等高原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原反应可能还包括呼吸、心跳加速B.因高原反应出现组织水肿时人体内的组织液增多C.高原反应的产生是因为机体丧失了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D.高原反应的产生可能与内环境酸碱平衡失调有关答案:C
    解析:高原反应的产生是因为外界环境引起机体内环境的改变超过了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不是机体丧失了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
    6.某同学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 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 mL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l/L的HCl,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时应先测量3种材料的pH,其目的是   。
    (2)该同学用下图所示曲线来预测探究结果。 ①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科学的是   组,理由是    。②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    作用。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  。 
    答案:(1)获得实验前的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的pH作比较(2)①清水 清水中加入HCl后,溶液pH应下降 ②对照 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更强(3)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l/L的NaOH后,血浆pH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的实验

    相关课件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课堂教学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验结果与结论,内环境的稳态,稳态概念的发展,知识辨析,情境探究,典例呈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评课ppt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缓冲对,相对稳定,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动态平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生物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作业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对点训练,课后提能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