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演练[综合训练+能力提升+知识导学+教学设计+基础训练]同步练习(5-6章)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达标测试,共3页。
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作出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当u = 18 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当u = 8 cm时,该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D.物距u从15 cm增大到30 cm的过程中,光屏上成的像逐渐变小
3.如图所示,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
(1)实验前,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和凸透镜的光心在________。
(2)在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的、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时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向______(选填“上”或“下”)偏离光屏中心。
(3)若按如图乙所示的方式,将透镜切开,只保留白色部分,再将白色部分往中间凑紧,重新组成一个“透镜”进行实验,则在光屏上可以呈现______个像(光屏足够大)。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由图知,物距u = 50.0 cm-35.0 cm = 15.0 cm,像距v = 80.0 cm-50.0 cm = ,则u<v。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2f >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代入数据解得7.5 cm<f<15 cm。
若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20 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变为u′ = 50.0 cm-20.0 cm = 30.0 cm,可知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答案】D
【解析】根据“u = v = 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读图可知,u = v = 2f = 20 cm,解得f = 10 cm,故A错误;当u = 18 cm时,2f >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当u = 8 cm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物体从距凸透镜15 cm处移动到30 cm处的过程中,u>f,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正确。
3.(1)【答案】同一高度
【解析】点燃蜡烛后,为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答案】放大 没有 上
【解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由于泥点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像。
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位置向下移动,根据光线过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像的位置向上移动。
(3)【答案】4
【解析】根据光心的位置变化分析:因为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切去部分后相当于四个透镜,光心位置改变了,上面的像下移,下面的像上移,左面的像向右移动,右面的像向左移动,所以将成四个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2课时综合训练题,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精练,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精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怎样测量物距和像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