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后作业题
展开第20课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程标准 | 课标解读 |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进一步认识成像“实”与“虚”的概念; 3.会进行凸透镜成像分析; 4.会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分析; 5.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 1.理解凸透镜成像中“三个”区域,两个关键“点”的成像特点; 2.认识成像与“三距”(物距、相距和焦距)的关系; 3.进一步理解“实像”与“虚像”的概念; 4.会分析“物像”变化特点; 5.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加深对凸透镜成像的理解; 6.会进行凸透镜成像作图。 |
知识点0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是常见凸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详见下表(1)。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
成像条件物距(u) | 成像的性质 | 像距(v) | 应用 |
u﹥2f | 倒立、缩小的实像 | f﹤v﹤2f | 照相机(图a) |
u=2f | 倒立、等大的实像 | v=2f | 图d |
f﹤u﹤2f | 倒立、放大的实像 | v﹥2f | 投影仪(图b) |
u=f | 不成像 |
| 射出的是平行光线 |
0﹤u﹤f | 正立、放大的虚像 | v﹥f | 放大镜(图c) |
a. u﹥2f | b. f﹤u﹤2f | ||
c.0﹤u﹤f | d.u=2f |
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2.凹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如图所示。
凹透镜成像光路图
注意:大家还要记住:虚像,物、像同侧;实像,物、像异侧。
【知识详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应用:测焦距。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应用:放大镜。
【知识拓展一】凸透镜成像中的“物”“像”关系
凸透镜成像中,“物”(这里指的是物距)的变化会引起“像”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大小的变化,倒立与正立,像的虚实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一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应该加以重视。下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概括总结:
1.记忆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1)一倍焦距分虚实,“由虚像变实像”,刚好一倍不成像。
(2)二倍焦距分大小,“物像由大变小”,刚好两倍一样大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在异侧;虚像正立在同侧。
2.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分界点:2f点是成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点是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
3.二焦以外倒实小,我们用作照相机;一二焦间倒实大,我们用作投影仪;焦点以内正大虚,我们用作放大镜;欲想得到等实像,两倍焦距物体放;焦点之上不成像,点光可变平行光。
4.物进像退,像越退越大。
【知识拓展二】实像与虚像
(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射出的光线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重新会聚所成的像叫做实像,它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在凸透镜成像中,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如果物体发出的光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则它们反向延长后相交所成的像叫做虚像。
(2)承接方式不同: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人看虚像时,仍有光线进入人眼,但光线并不是来自虚像,而是被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的光线,只是人们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以为它们是从虚像发出的。虚像可能因反射形成,也可能因折射形成,如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3)成像位置不同:实像在反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镜面同侧,在折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透镜异侧;虚像在反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镜面异侧,在折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透镜同侧。
【知识拓展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探究
1.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物距变化成像规律变化、像的虚实。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等。
【实验步骤】一、按图组装器材。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水平线上。
二、将蜡烛放在远处(此时u>2f),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立还是倒立,并测量物距和像距;数据记录实验表格。
三、将蜡烛往凸透镜方向移动,使2f>u>f,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立还是倒立,并测量物距和像距;数据记录实验表格。
四、将蜡烛继续往凸透镜方向移动,使u=f,移动光屏,看能否成像。
五、将蜡烛继续往凸透镜方向移动,使u<f,移动光屏,看在光屏上能否找到像。
六、实验表格
物距与焦距关系 | 物距(cm) | 像的性质 | 像距(cm) | ||
大小 | 正倒 | 虚实 | |||
u>2f |
|
|
|
|
|
|
|
|
|
| |
|
|
|
|
| |
u=2f |
|
|
|
|
|
2f>u>f |
|
|
|
|
|
|
|
|
|
| |
|
|
|
|
| |
u=f |
|
|
|
|
|
u<f |
|
|
|
|
|
七、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等大、等距、对称、反向、虚像。
物距 | 像的性质 | 像距(cm) | 应用 | ||
大小 | 正倒 | 虚实 |
| ||
u>2f | 缩小 | 倒立 | 实像 | 2f<v<f | 照相机 |
2f>u>f | 放大 | 倒立 | 实像 | v>2f | 投影仪 |
u<f | 放大 | 正立 | 虚像 | -- | 放大镜 |
2.考查内容
考查方向 | 解答思路 |
如何测量焦距 | 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的点即为焦点,可测焦距 |
保障实验成功 | 蜡烛、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
如何判断成虚像 | 物距小于焦距时,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成像 |
无法成像的原因 | 蜡烛在焦点上或物距小于焦距、焦距太大成像在光具座外、蜡烛与凸透镜和光屏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 |
成像位置如何移动 | 可调节蜡烛或凸透镜 |
蜡烛变短 | 成像上移 |
像的明暗变化 | 用遮光板挡住部分光线,成像完整但像变暗 |
知识点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例题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他把蜡烛放在距透镜30cm时,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现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10cm,要使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倒立的像,应将光屏 透镜(填“远离”或“靠近”)。
【答案】照相机;远离。
【解析】(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之一: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把蜡烛放在距透镜30cm时,物距为30cm,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像,则u>2f,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照相机。
现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10cm,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则要使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倒立的像,应将光屏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例题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蜡烛移至a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实像;
B. 将蜡烛移至b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缩小、倒立的实像;
C. 将蜡烛移至c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
D. 将蜡烛移至d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虚像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将蜡烛移至a处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移动光屏,找不到像,故A错误;
B.将蜡烛移至b处时,物距等于焦距,此时不成像,故B错误;
C.将蜡烛移至c处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故C正确;D.将蜡烛移至d处时,物距大于焦距,移动光屏,可看见倒立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C。
知识点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
【例题3】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烛焰在距离凸透镜8cm处时,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现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7cm,下列关于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成清晰的像 B.成倒立的缩小的像
C.成倒立的放大的像 D.成倒立的等大的像
【答案】B
【解析】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烛焰在距离凸透镜8cm处时,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
此时物距小于像距,f<u=8cm<2f,解得,4cm<f<8cm,
v=15cm>2f,解得f<7.5cm,
焦距范围:4cm<f<7.5cm,
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现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7cm,此时u′=8cm+7cm=15cm>2f,
v′=15cm﹣7cm=8cm,f<v′<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CD错误,B正确。
知识点三:探究凸透镜成像
【例题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如图所示。现进行如下操作:
(1)将蜡烛第一次放置在M处,第二次放置在N处,则蜡烛与所成像的位置关系为______;
A.两次都在凸透镜同侧
B.两次都在凸透镜两侧
C.第一次在凸透镜同侧,第二次在凸透镜两侧
D.第一次在凸透镜两侧,第二次在凸透镜同侧
(2)某次实验中将蜡烛放置在P处,光屏上所成的像在Q处,现将蜡烛放置Q处,根据______原理,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在”或“不在”)P处。
【答案】(1)C;(2)光路可逆;(3)在。
【解析】(1)蜡烛放置在M处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则此时所成的是虚像,像与物在同一侧,放置在N处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此时所成的是实像,物与像在凸透镜的两侧,所以C选项正确。
(2)蜡烛先放置在P处,像在Q处,当将蜡烛放在Q处,光屏在P处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这是根据光路可逆原理。
【例题5】如表是小海同学用焦距f=10cm的凸透镜探究其成像规律的记录表,根据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物距u/cm | 像的性质 | ||
虚实 | 大小 | 正倒 | |
8 | 虚像 | 放大 | 正立 |
10 | 不能成像 | ||
12 | 实像 | 放大 | 倒立 |
14 | 实像 | 放大 | 倒立 |
16 | 实像 | 放大 | 倒立 |
20 | 实像 | 等大 | 倒立 |
22 | 实像 | 缩小 | 倒立 |
25 | 实像 | 缩小 | 倒立 |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物距u满足条件 (选填“u<f”、“f<u<2f”或u>2f”)时,凸透镜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应用了凸透镜的这个成像规律。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蜡烛使物距由20cm变为22cm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小海应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答案】(1)f<u<2f;投影仪;(2)靠近。
【解析】(1)由数据可知,物距为12、14、16cm时成放大实像,物距等于20cm,即2f时成等大实像,说明成放大实像需物距小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10cm,即u=f时不成像,物距小于10cm,即u<f时成虚像,说明成放大实像需物距大于一倍焦距,综上可知,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2f>u>f;
生活中投影仪是利用2f>u>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2)使物距由20cm变为22cm时,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像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小海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减小像距。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理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厘米,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A. 3厘米 B. 13厘米 C. 23厘米 D. 33厘米
【答案】B。
【解析】 由题意可知,像距大于30cm也就是像成在了二倍焦距以,此时的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也就是物距应大于10cm,而小于20cm,故应选B。
2.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大 ,像距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答案】A。
【解析】 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f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且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因此将蜡烛从二倍焦距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大,像逐渐变大,故应选A。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40cm处时,在另一侧距离凸透镜40cm处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30cm处时,得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性质相同;
B.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10cm处时,在另一侧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10cm处时,在同一侧会得到正立、放大的实像;
D.距离透镜40cm处发出的两条光线(如图),经过透镜后能汇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答案】D。
【解析】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说明40cm=2f,则f=20cm。
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30cm处时,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得到的像与投影仪成像的性质相同,故A错误;
如果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10cm处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C错误;
从距离透镜40cm处发出的两条光线,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这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能汇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为2倍焦距处,故D正确;故应选D。
4.小何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υ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3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答案】D。
【解析】由图示可知,当物距为16cm时,像距也为16cm,此时物距为二倍焦距,可知焦距为8cm,故A错;
当物距为12cm时,处于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
当物距为20cm时,处于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故C错;
物体和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同的,当物距增大时,像距会缩小,同时像也会变小,故D正确;应选D。
5.如图所示,小聪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知,蜡烛在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这像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对幻灯机来说,成像规律应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的说法是错误的;
如果只移动蜡烛,蜡烛往透镜方向移动时,屏上所成的像会逐步变大,故B的说法错误;因蜡烛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越来越短时,烛焰会向上移动,故C的说法是正确的;
光屏是接收屏,光屏越是光滑,光屏发生反射镜面反射能力越强,不同角度的人看清光屏就越困难,所以“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的说法是错误的。此题正确答案是C。
6.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当物体离凸透镜9cm时,则( )。
A.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可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可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
【解析】如果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物距一定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也就是说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是10cm<f<20cm;当物距为9cm时,物距在焦距之内,故物体成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正确答案是A。
7.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d,e点处,其中蜡烛放在 处得到的实像离凸透镜最远,放在 处得到的实像最小。
【答案】b、e。
【解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是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越大,实像越小;当物距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越接近焦距,实像越大,像距越大。
由此可知,要想得到距离透镜越远的实像,物体越接近焦点,故应是b点。要想得到最小的实像,物距越远,实像就越小,故选e点。
答案是:b、e。
8.如图8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用该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位置如图8乙时,移动光屏可成清晰的倒立、_________的实像。
【答案】10.0;放大。
【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凸透镜会聚于光屏上的一点,这点就是焦点,所以焦距是f=20.0cm-10.0cm=10.0cm。根据图乙可知物距u=15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9.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实像,由此可以知道该凸透镜的焦距应小于_______cm;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答案】10cm、上、能。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实像,说明20cm大于2倍焦距,所以焦距应小于10cm;因为像是倒立的,所以随着蜡烛的燃烧,烛焰下降,烛焰的像会往上移动;
移动蜡烛,当蜡烛距离透镜10cm时,也就是物距为10cm,此时物距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根据成像规律,蜡烛的像应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如果移动光屏,是会在光屏上成像的。
故答案是:10cm、上和能。
10.小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又对凸透镜的焦距与其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小峰第一次选取一个凸起程度较小的凸透镜,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测得的焦距为 。
(2)第二次他又选用一个凸起程度较大的凸透镜,测得的焦距为8cm,由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
(3)小峰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选取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 的焦距大些。
(4)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7.5cm和22cm,与理论像距2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
【答案】(1)10.0cm;(2)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面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3)红;(4)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时就测出了像距。
【解析】(1)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此时读数为10.0cm,即透镜焦距为f=10.0cm;
(2)由甲图可知,第一次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根据1、2次的实验数据可知,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
(3)用红光和蓝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蓝光对凸透镜的焦距不相同.红色光较蓝色光偏折能力弱,所以红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蓝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4)同一凸透镜,物距一定,像距一定,小组实验的像距不同,是因为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就测像距。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另一侧15cm处的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光心20cm处,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C。
【解析】 根据阳光聚焦方法得到焦距:太阳光射到地球上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得到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f=15cm,U=2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C
2.(多选)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m<f<16cm 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cm<f<32cm
【答案】BC。
【解析】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根据题意知道物距等于32cm,像距等于18cm,且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即满足像距小于物距,且成实像,故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确;
由32>2f,f<18<2f解得焦距f满足9cm<f<16cm,故C正确。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A.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 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答案】BC。
【解析】据题意知,此次实验所成的像能用光屏来承接,所成的像应是倒立、实像,而且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这个是照相机成像所应用的规律,故BC正确,AD错误。故选BC。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 )。
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
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
C.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
D.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和成像规律,可得题中的成像是:u=v=2f。欲再模拟照相机,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应使物距u>2f,像距f<v<2f,故应使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光屏靠近透镜。
故选:C。
5.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
A.透镜甲的焦距为20cm;
B.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D.光屏移动的距离s<10cm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此时的u=v=2f,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2f=20cm,则f=10cm,故A错误;
B、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此时的像距减小,则物距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减小了焦距,所以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故B正确;
C、替换乙后,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由于不知道乙透镜的焦距的大小,所以无法判定光屏移动的距离,故D错误。故选:B。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2cm处时,则( )。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D.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解析】距离凸透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凸透镜焦距:f=v=×30cm=15cm;
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12cm处时,物距:u=12cm,满足u<f条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光屏上不会出现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7.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敏所在的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0.0cm;
B.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C.若烛焰从光具座30.0cm刻线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
D.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若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这时在光屏上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
【答案】C。
【解析】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0cm﹣30.0cm=10.0cm,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故B错误;
C、烛焰从光具座30.0cm刻线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根据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故C正确。
D、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透镜的上半部分仍能会聚烛焰发出的光线,成烛焰完整的像,只是像比原来变暗,故D错误;故选:C。
8.安安和康康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他们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处,调节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1)如图甲所示,若此时他们想在实验中能用光屏承接到烛焰的实像,光屏应在______(选填“”、“”或“”)范围内移动;
(2)他们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线处,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则会在光屏上看到烛焰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像;
(3)他们想模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康康应在步骤(2)的基础上将蜡烛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他们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同时取下光屏,直接用眼睛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康康移动蜡烛使它从零刻度线处逐渐靠近凸透镜,同时安安从透镜的右侧透过透镜现察烛焰的像,图乙是安安整理并记录看到的像的情况,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地最先看到的像的编号是______(选填代表像编号的数字); (5)请在图丙中完成从烛焰发出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______。
【答案】(1)60cm~70cm;(2)等大;(3)靠近;(4)1;(5)如图。
【解析】(1)由图甲可知,物距为
此时要在光屏上成像,则像距应该满足,已知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处,则光屏的距离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则光屏的位置应在60cm~70cm处。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3)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是,当,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因此物距要减小,像距要增大,即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使它从零刻度线处逐渐靠近凸透镜,即物距原来处于2倍焦距以外,当它从2倍焦距以外向焦点处移动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且成倒立的像,故最先看到的是编号1。
(5)图丙所示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焦点从左边射进凸透镜,则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从右边射出来,如图所示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2021·广西贺州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10cm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10cm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所成清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相同;
C.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D.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向下移动
【答案】B。
【解析】ABC.由图示知,物距为20.0cm,光屏上成等大的清晰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
f=u=×20.0cm=10.0cm
将蜡烛移动到10cm刻度线处,则物距为40.0cm,凸透镜位置不变,则与图示位置比较,物距变大,像距应变小,应向左移动光屏,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而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故AC错误,B正确;
D.实验中,蜡烛变短,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沿直线传播。故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会向上移动,故D错误。故选B。
2.(2021·湖南常德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f<15cm;
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
【答案】A。
【解析】A.由图,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物距满足的条件
像距满足的条件
即
可解得,故A正确;
B.由图,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故B错误;
C.成实像时,物与像移动方向相同,即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应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
D.现在成倒立缩小实像,根据光路可逆,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像,故D错误。故选A。
3.(2021·天津中考真题)在硏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光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屏一定位于60~70cm刻度之间 D.光屏一定位于70~90cm刻度之间
【答案】AC。
【解析】AB.由题意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由图可知物距为
u=50.0cm-20.0cm=30.0cm
因为物距u>2f,在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A正确;
C.因为物距u>2f,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即10cm<v<20cm
所以,光屏一定位于60~70cm刻度之间,故D错误,C正确。故选AC。
4.(2021·福建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__;
(2)如图甲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可以推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到______cm 刻度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______、倒立的实像;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如图乙所示位置。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______;(填序号)
①光屏下调 ②蜡烛上调 ③透镜上调
(4)实验中,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往凸透镜方向靠近,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如果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上述现象说明凹透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______视眼的矫正与上述成像过程类似。
【答案】同一高度;55;缩小;②;发散;近。
【解析】(1)为了是蜡烛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该将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2)如图甲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可以推断,
u1=v2=40.0cm-25.0cm=15.0cm
v1=u2=70.0cm-40.0cm=30.0cm
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到刻度尺上的刻度为
70.0cm-15.0cm=55.0cm
如图甲所示,光屏上呈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缩小、倒立的实像。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要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可将蜡烛上调、将光屏上调或将透镜下调,故①③不符合题意,②符合题意。故选②。
(4)实验中,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往凸透镜方向靠近,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说明此时像呈现在原来位置的前侧,与近视眼类似。如果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说明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密度是物体的特征,密度公式是,56g/cm3=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1节 质量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1节 质量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使用天平注意事项,5g,被测物体的质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透镜与面镜区别,透镜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